經過疫情,中醫的科學性又一次得到了證實,現在中醫開始受到了人們的推崇。並且中醫醫生總是喜歡叮囑他們的病人:「少吃油膩辛辣,性涼或者性熱的東西!」
中醫提倡「隨性而食」,就是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選擇適合自己體質屬性的食物來吃,那麼咖啡究竟是寒性食物還是熱性食物呢?
什麼是寒性和熱性?
飲食養生首先要講「性」。「性」(或「氣」)是指食物有寒、涼、溫、熱等不同的性質,中醫稱為「四性」或「四氣」。
涼性和寒性,溫性和熱性,在作用上有一定同性。只是在作用大小方面稍有差別。此外,有些食物其食性平和,稱為平性。
能減輕或消除熱症的食物,屬寒涼性;能減輕和消除寒證的食物屬溫熱性。一般認為,寒涼性食物大都具有清熱、瀉火、解毒作用,常用於熱性病症。溫熱性食物大多具有溫中、助陽、散寒等作用,常用於寒性病症。平性食物則有健脾、開胃、補益身體的作用。
如何判斷自己是什麼體質
體質是寒性還是熱性的?提供幾個參考標準:
寒性體質:
1)一年四季都怕冷,喜歡夏天,甚至穿很多衣服。有的僅僅冬天怕冷不一定寒性體質,也可能氣血虛。
2)吃涼的拉肚子,受涼的也不行,說明體內缺火。
3)臉色嘴唇蒼白,氣血不足常見,不過就體質而言,寒性體質也常見。
4)女性月經痛經比較厲害,小腹痛。
5)特別喜歡吃熱的東西。
6)人沒精神,看起來有點陰鬱,寒性體質會影響氣質。
7)不愛喝水,有時候口渴也不愛喝。
8)尿頻,愛起夜。
9)舌質淡白,別人都是淡紅色,寒性體質是淡白,缺乏血色。
熱性體質:
1)怕熱。自己就是個火爐,冬天還熱的難受,尤其手心腳心發熱,冬天蓋個被子還老是蹬掉。
2)煩躁不安,因為體內有火,持續耗損津液,容易失眠。
3)口渴多飲,甚至愛喝冷飲,但還不解渴,口乾,嘴唇乾,就像土地缺水一樣。
4)尿黃,黃色代表熱/火;大便都是乾燥的。
5)喜歡冬天怕過夏天。
6)女性有的經期提前。
7)容易長痘痘,疹子之類,臉色潮紅。
8)舌頭很紅,舌苔很少甚至沒有,有的上面紅點一片,有的裂紋舌。
咖啡屬於寒性還是熱性?
韓懷宗在著作《世界咖啡學》中提到,義大利知名植物學家艾賓努斯及德國旅遊探險家加尼布的觀點:咖啡果肉是寒性的,咖啡豆是燥熱性。但是這並沒有得到專業人士的證實。
就中醫方面來說,咖啡是性涼還是性熱,可能與咖啡的烘焙、烹調方式不同,例如,淺焙、中焙、深焙,以及作為冷飲或熱飲飲用有關。
咖啡豆因為經過長時間地烘焙,就會使其屬性變得燥熱,就像經過烘焙的餅乾和堅果容易上火是一樣的,因為烘焙會將咖啡豆裡的水分蒸發掉,使其帶上燥熱的屬性,食用後會很容易上火。但當你飲用的是一杯冰美式時,咖啡的屬性就變成涼性的。
但也有人認為咖啡是屬於溫性的,他們看咖啡的本質,細究多數中醫生認為較權威性的中醫藥研究著作《中華本草》會發現,其定義咖啡為味微苦、澀,性平。
並且咖啡因是最主要的咖啡有效成分之一,一般人對於咖啡效用的觀察由此而來。它是公認的中樞神經興奮劑,讓咖啡有著顯著的提神、醒腦效果,過量時會造成過度亢奮、失眠、心悸。
基於這些理由,有人說咖啡的性質屬溫基本上是沒錯的,因此既然咖啡被歸屬於「溫性」而不是「熱性」或「大熱」,表示基本上它並不是一個偏性非常極端的東西。
這些人不宜多喝咖啡
但以中醫角度來看,在無法確知飲用的咖啡種類情況下,建議大家平時在咖啡飲品的攝取上應適度控制。再者,咖啡也並非每一種體質的人都適合喝,以下人群不宜多喝咖啡。
▅ 易上火的人群。咖啡有利尿的作用,易增加體內水分的流失,當人體體內的水分不夠排洩,就會導致身體缺乏水分,就有上火症狀,所以喝完咖啡後會感覺口乾舌燥,而上火本身就會導致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皮膚乾燥等症狀。因此,建議上火的時候別再喝咖啡,以免火上澆油。
▅ 有腸胃疾病人群。由於咖啡因攝取過量易使人體神經傳導系統呈現過度興奮,增加心悸、胃酸分泌的機會。
所以,無論體寒還是體熱的夥伴們都是可以喝咖啡的,只是應該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咖啡飲用方式呢,比如體寒的夥伴就儘量少喝或者不喝冰美式之類的帶冰的咖啡,體熱的夥伴們就儘量少喝熱咖啡。但是都要避免過度飲用咖啡才是。
大家覺得咖啡是寒性食物還是熱性食物呀?歡迎評論區留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