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感染不同細胞靶點,e抗原蛋白下調,TLR天然信號通路

2020-12-23 小番健康

最近科學研究已經證明,e抗原(HBeAg)蛋白下調TLR天然免疫信號通路,因此也有科學家指出,HBV感染的不同細胞天然免疫靶點。怎樣理解B肝e抗原、HBV核心蛋白(HBcAG)、B肝病毒剪接蛋白(HBSP)和TLR免疫系統之間的關聯性呢?

B肝感染不同細胞靶點,e抗原蛋白下調,TLR天然信號通路

舉個例子,2020年3月5日廣東大學傳染病與分子病理學研究中心和埃及亞歷山大市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總城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研究所核酸研究部等研究人員就提出過相關見解,並發表在科學雜誌《Viruses》。研究人員的觀點是,與B肝e抗原陰性慢性B肝患者相比時,e抗原陽性慢性B肝患者的Kupffer細胞、外周單核細胞和肝細胞的TLR表達降低(觀點來自:Viruses)。

如何理解,科學家提出的觀點?

實際上,在這份報告中,編碼G1896A前核心區終止密碼子突變的HBV cDNA質粒(可消除e抗原的產生)對TLR2的表達是沒有影響的。但是,最近全球有一項研究表明,e抗原直接與TLR2途徑中的關鍵適配器相互作用。在與e抗原陰性的HepG2細胞系相比時,穩定轉化的e抗原陽性HepG2細胞中,IFN-α和IFN-βmRNA的表達下調。

由此可見,科學數據證明了此前觀點,即e抗原蛋白下調了TLR天然免疫信號通路。還有一些觀察,比如HBV核心蛋白(HBcAG)和HBV剪接蛋白(HBSP)方向的發現。HBV核心蛋白的作用是什麼呢?它其實通過與IFN-β啟動子結合,成為一個反式消音器幹擾小鼠成纖維細胞中IFN-β的表達(動物實驗中)。本研究人員注意到,由剪接pgRNA編碼的HBV核心蛋白下調IFN誘導的MxA蛋白表達,MxA是一種重要的抗病毒蛋白激酶(觀點來自:本研究人員)。

B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

除了這些發現之外,還有除核心蛋白與前核心蛋白外,最經常檢測到的剪接pgRNA,還編碼1種稱為HBSP的新蛋白,這種蛋白可能下調MxA。由此可見,HBcAg和HBSP下調IFN誘導的MxA蛋白表達。前期研究表明,HBx通過Lys136位點促進MAVS泛素化以觸發其蛋白酶體介導的降解並與野生型MAV相比,MAVS K136R誘導的IFN-β激活水平更高,這說明MAVS Lys136位點可能是泛素E3連接酶RNF125靶向的泛素化位點;

能夠使MAVS蛋白通過RNF125介導的泛素結合進行蛋白酶體降解。PSMA7是蛋白酶體的一個亞單位,它負責調節與HBx相關的複合物活性,提示HBx可能通過與PSMA7相互作用,來調節蛋白酶的功能。PSMA7,可能通過破壞MAV的穩定性來調節宿主的固有免疫信號,科學家認為,若能夠增加PSMA7,可能在線粒體外膜上橋接HBx,來發揮其對先天性免疫反應的抑制作用的。

如果上述觀察發現比較晦澀,接下來科學家正式提出HBV聚合酶抑制先天免疫

在揭示之前,科學家給出了3個觀察在3月5日科學雜誌《Viruses》上,3個觀察的目的是討論B肝病毒Pol對IFN信號的影響。第一,和以往研究表明HBV-Pol對IRF信號具有抑制作用,對NF-kB信號的抑制作用較小,這些都有助於IFN-β的產生;第二是,在非免疫狀態下,大量地檢測到了HBV-Pol,這說明HBV-Pol可能參與B肝病毒的發病或者免疫逃逸;

第三個觀察是,B肝病毒的Pol已經被確認為1種病毒蛋白,賦予對幹擾素治療的抵抗力。全球有研究表明,HBV的聚合酶是誘導肝細胞IFN-β的有效抑制劑,其表達能夠抑制PH5CH8原代肝細胞系IFN-β的啟動子活性、轉錄以及抗病毒免疫。另外,還有一些研究說明,HBV聚合酶在TBK1/IKKε水平上幹擾IFN-β的誘導,HBV聚合酶的表達抑制仙臺病毒(乙型副流感病毒,SeV)誘導的內源性IRF3磷酸化、二聚和核轉位。

如何理解以上介紹 HBV和先天免疫的衝突?

簡單的講,正如前期介紹的,B肝病毒也被科學家稱為1種「隱形病毒」,它不幹擾肝細胞固有的免疫感應功能。然而,在最新研究中發現,循環中的固有免疫細胞和肝細胞群能夠感知和響應HBV感染,因此,科學家認為這將使得先天免疫系統能夠檢測和限制入侵的病毒。另外,HBV在與其他病毒進行比較時,HBV誘導的肝細胞幹擾素反應相對偏弱,這種研究結論與小鼠、黑猩猩模型的結果都是一致的。

相關焦點

  • B肝天然靶點開發新藥和靶向TLR系統
    B肝天然靶點開發新藥,理解激活機制,靶向TLR系統研究人員使用黑猩猩感染實驗模型,結果發現,HBV無法幹擾宿主細胞基因轉錄,並誘導肝臟ISG表達。其實解釋原因也非常簡單,在B肝病毒感染的早期階段,許多人的細胞因子,在急性肝炎病毒感染時誘導作用偏弱。當B肝病毒開始擴散後和病毒血症高峰以前,大約有50%的B肝患者的血清樣本中可以檢測到IFN-α、腫瘤壞死因子(TNF)-α、IL-15、IL-10、IL-6和IL-1β水平(數據來自:Viruses)。
  • B肝全球周期靶點揭示,理解隱形含義,各步驟都可能產生新藥
    全球基於B肝病毒和肝細胞天然免疫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已知、已有在研新藥正處於臨床試驗當中。之前,我們我們談過,先天性免疫反應初期階段是誘導適應性免疫基礎,因此,醫藥學家解釋了基於這項靶點,即通過恢復或增強和適應性免疫相關的先天性免疫,有可能清除B肝病毒感染。
  • B肝HBV進入細胞機制和硫酸肝素蛋白多糖
    科學家必須弄清楚B肝病毒(HBV)進入細胞的機制,才能夠基於這項靶點開發HBV進入抑制劑。將根據B肝病毒顆粒是附著於細胞表面和硫酸肝素蛋白多糖的低親和力結合,詳細介紹B肝病毒進入機制。B肝顆粒附著細胞表面,詳解硫酸肝素蛋白多糖,低親和力結合硫酸乙醯肝素蛋白多糖(HSPGs)是一種糖蛋白,含有1條或多條硫酸乙醯肝素鏈,存在於幾乎所有細胞的細胞表面和細胞外基質中。熱休克蛋白具有重要生理功能,並與許多病毒(包括單純皰疹病毒、人乳頭瘤病毒和登革熱病毒等)粘附到細胞中有關。
  • B肝病毒表面抗原是什麼 什麼原因導致B肝
    B肝病毒表面抗原陰性是什麼B肝表面抗原是一個感染B肝病毒感染指標,B肝表面抗原是B肝病毒的外殼,B肝表面本身不具有傳染性,B肝表面抗原既然是B肝病毒感染指標,B肝表面抗原的存在代表感染了B肝病毒,B肝表面抗原陰性則代表沒有B肝病毒感染,若是B肝五項全陰,應及時的注射B肝疫苗。
  • B肝創新藥物VLV前瞻和小鼠表面抗原顯著下降
    此後,研究人員還評估了Chandipura(CH)病毒包膜糖蛋白在VLV載體中的應用,證明了使用包膜糖蛋白開關的VLV,進行同源素性增強免疫,可改善小鼠的MHBs特異性CD8+T細胞反應。VLV雙啟動子與糖蛋白開關組合,在持續HBV感染小鼠模型中,顯示出增強療效(觀點來自美國紐約州尼奧爾巴尼醫學院免疫學和微生物疾病系研究人員)。
  • 針對GPCR靶點的抗體親和力測定方案
    GPCR作為細胞信號傳導中的重要蛋白,其共同點是其蛋白體結構中都有七個跨膜結構。研究顯示GPCR參與了很多細胞信號轉導過程,當膜外的配體作用於該受體時,該受體的膜內部分與G蛋白發生結合,從而激活G蛋白。G蛋白可通過兩種途徑傳遞細胞外的信息:第一種方式是打開跨膜離子通道,讓外界的離子進入;第二種方式是激活第二信使,如:cAMp、IP3/DAG等。
  • B肝關鍵靶點免疫調節劑Tα1,詳解作用機制,促進缺陷重新建立
    B肝關鍵靶點免疫調節劑Tα1,詳解作用機制,促進缺陷重新建立簡而言之,Tα1的作用機制被科學家假設與它的免疫調節活性有關聯,目前,已經證明Tα1是通過TLR2和TLR9在髓樣細胞和PDC中起效,導致DC和T細胞活化和分化,以及促進IFN-γ和IL-2(IL-2)等細胞因子的表達。
  • B肝新藥VIR-2218,體外泛基因效應,體內持久抗病毒活性
    B肝在研新藥VIR-2218,是一種研究性的N-乙醯半乳糖胺(GalNAc)結合RNAi幹擾類藥物(研發靶點),利用增強的穩定化學作用,靶向所有HBV轉錄物共有的HBVx基因區。  研究人員在EASL2020發表了針對B肝病毒研究性RNAi治療劑VIR-2218的體外特性研究。通過轉染介導的多細胞系統轉染VIR-2218,檢測其體外活性和特異性。
  • B肝轉染與感染HCC細胞中,HBc蛋白,可通過泛素化修飾
    雖然,目前全球有許多B肝在研新藥正處於III期臨床試驗中,但我們無法簡單去判斷哪一種研究藥物對B肝治療更好。實際上,它們多數的開發靶點,也就是開發方向、作用HBV生命周期的步驟都是不同的,因此,簡單來講,就是全球有不同方向正在開發B肝新藥中。
  • 檢查報告上,B肝表面抗原陰性預示什麼?為什麼做B肝五項檢測?
    在說明表面抗原陰性之前,先來說一說,B肝五項檢測分別是哪五項,又有什麼意義。B肝五項檢測,也被成為B肝兩對半。主要檢測的五個指標分別是:B肝表面抗原、B肝表面抗體、e抗原、e抗體、核心抗體,五個指標代表的意義不同,就來簡單說一下。
  • B肝藥物研究進展,GS9688或9620,它們有哪些區別?
    口服TLR7激動劑GS-9620,可長期抑制血清和肝臟的B肝病毒DNA和血清B肝表面抗原或e抗原水平,並且誘導產生IFN-α和其他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上調ISG表達,激活NK、CD8+T和B細胞。B肝藥物研究進展,GS9688或9620,它們有哪些區別?
  • B肝新靶點藥物VIR-2218,國外臨床良好耐受,國內已提交申請臨床
    RNA幹擾類藥物可以沉默全部B肝病毒NRA轉錄物,其中包含沉默重要的B肝表面抗原。VIR-2218在國外臨床試驗的Phase I/II期,公開數據顯示,該新藥增大劑量至600mg,單次進行健康者給藥後,實驗對象依然表現出對該藥良好耐受性。
  • RAS-RAF-MEK-ERK:經典腫瘤信號通路的全線藥物
    文/藥瘋 ◆◆ ◆ RAS-RAF-MEK-ERK,在近幾十年深入研究基礎上,已成為一條經典的腫瘤信號傳導通路;這條信號通路與多個癌種的發生密切相關;且針對於這條通路上的關鍵靶點,已成功上市多個藥物
  • NK細胞:我殺死癌症的時候,連我自己都害怕!
    NK細胞是體內負責殺傷老化、受病毒感染、腫瘤等異常細胞的最主要「戰士」。NK細胞與人體其他150多種白細胞都不同,它不需要接受免疫系統的特殊指令,也不需要其他細胞的配合,自己單獨就能識別和攻擊外來細胞、癌細胞和病毒。
  • B肝反義新藥404,皮下給藥藥動學相似,劑量依賴性表面抗原下降
    B肝反義新藥404,皮下給藥藥動學相似,劑量依賴性表面抗原下降公開信息查到,GSK在研B肝新藥有GSK33389404(IONIS-HBV-LRx)和GSK3228836(IONIS-HBVRx)。反義分子新藥方向為通過與B肝病毒mRNA進行結合,進而阻止其轉變為B肝病毒蛋白,起到抑制B肝病毒複製作用。
  • B肝相關領域新藥進展和首要條件為表面抗原變化
    這類核酸疫苗,從原理上能夠誘導細胞和體液免疫反應,而蛋白質疫苗只能夠誘導體液或抗體反應。比如,當一種編碼B肝病毒包膜蛋白S和preS2結構域的DNA疫苗應用在慢性B肝患者時,血清HBV-DNA定量下降,HBV特異性IFNγ分泌T細胞水平增加,抗-HBcAg反應增強。
  • B肝國產在研新藥STSG-0002,Ia期部分,完成首例給藥
    因此,STSG-0002臨床前基本證明在B肝動物體內明顯持續抑制DNA病毒作用。該藥I期試驗專業題目:多中心、開放性、劑量遞增評價STSG-0002注射液對無症狀慢性HBV感染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及初步有效性Ia期臨床試驗。根據昨日舒泰神公告,STSG-0002注射液是我國I類治療用生物製品,2019年6月27日獲得受理,屬於「特殊審批程序」品種。
  • B肝功能性治癒!強生肝臟靶向siRNA藥物JNJ-3989短期治療持久抑制...
    JNJ-3989是一種肝臟靶向性、皮下注射、siRNA抗病毒藥物,旨在通過RNA幹擾(RNAi)機制治療HBV感染。目前,JNJ-3989正被開發作為一種潛在的功能性治癒療法,用於HBV感染者。此次分析的目的是評估從研究第0天到研究結束(第392天,服用最後一劑JNJ-3989的48周後),B肝表面抗原(HBsAg)、HBV RNA、B肝e抗原(HBeAg)、B肝核心相關抗原(HBcrAg)的持續應答。持久應答者定義為從第0天至第392天持續表現為HBsAg下降≥1log10 IU/mL的CHB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