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搶走紅牛的份額?中國本土功能飲料逆襲,五年累計賣出100億

2020-12-06 騰訊網

有行業報告表明,預計2020年國內飲料零售額將超過2300億元。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元化,飲料產品類別及口味也日益豐富起來。其中,能量飲料是近幾年增速最快的細分品類之一。

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的能量飲料行業形成以紅牛、東鵬特飲、樂虎、體質能量四大品牌競爭格局,四大品牌合計市佔率約88%,馬太效應明顯。可以明顯地察覺到本土品牌市場份額不斷擴大,進一步蠶食紅牛的市佔率。

樂虎背後的達利集團創辦至今已經有30餘年,是國內領先的民營綜合性現代化食品企業集團。旗下擁有可比克、豆本豆、和其正、樂虎等家喻戶曉的食品飲料品牌,企業市值一度超過了千億。

大概在七年前,達利集團方面認為國內功能飲料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於是成功孵化出來樂虎,品牌名稱簡單易記、響亮有力,無時無刻不在傳遞著一種正能量。一開始就有著不錯的起跳點。在包裝上與紅牛非常相似,此外價格的定位優勢突出,口感卻不輸紅牛。集團制定了一系列計劃,在短時間內就打開了銷路。

具體來看,樂虎的成功主要可以歸結為幾個原因。首先,清晰的品牌定位。在上市之初就被集團賦予更年輕、更有活力的品牌內涵,直接面向年輕消費群體。其次在營銷上,樂虎實行了全球同步鋪貨的策略。品牌還與CBA等賽事合作,注入了運動基因,很好地塑造了品牌形象。

在這一系列布局下,樂虎迅速成為能量飲料市場的一匹黑馬。開售的第二年,銷售額便接近10億元人民幣,且受到大批消費者的認可。利用價格優勢搶佔了大量三、四線城市以及鄉鎮的市場份額。加上後來推出瓶裝產品填補了以罐裝為主導的運動飲料的空缺,滿足了特定人群的消費需求。

為了打開新產品的銷路,品牌沿用了傳統的打法。通過參與汽車、籃球、電競等賽事,覆蓋不同的消費群體。再加上成熟的運作方式,使得樂虎快速躋身國內能量飲料行業前三名,僅次於紅牛和東鵬特飲。

雖然,樂虎在銷量上與前兩名(紅牛、東鵬特飲)有著不小的差距。但在最近五年裡差距逐漸縮小。從年銷售額不足10億到超30億的營收,樂虎營收的年平均增長率高達42.17%。據相關媒體給出的數據來看,該品牌5年累計銷售額已突破100億大關。

在對未來的展望中,樂虎方面表示將繼續增強渠道滲透和終端開發,聚焦功能飲料相關消費場景,從而實施精準營銷。與此同時,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多元化,還將繼續推出新產品。

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內的能量飲料市場起步較晚,仍有廣闊的市場空間。該市場誘惑巨大,各大食品飲料巨頭紛紛加大力度布局。重圍之下,誰能以消費需求為核心,誰就能拔得頭籌。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紅牛出事了……
    200億年銷售額,24年不漲價、累計賣出300億罐。歷經層層檢驗過關、審批,紅牛成為首個拿到國家保健食品批文的功能飲料。數月之內,談判、籤約、投產、上市順利進行!中國第一款本土功能飲料正式誕生。作為首個通過國家審批、具有保健食品批文的功能飲料,紅牛從一個小金罐做成年銷售額200億、帶動幾百億產值的大產業,幾乎在中國市場上創造了獨一無二的「紅牛現象」——24年保持6元零售價格不變,令人稱奇;數年銷售額超200億元、累計售出300億罐的大單品,屈指可數。2005~2015年,紅牛由此前連續十年的不足2億罐年銷量猛增至55億罐,連續五年保持25%以上增速。
  • 紅牛商標明爭暗鬥 功能飲料新貴虎視眈眈
    的確,紅牛市場份額之爭只是功能飲料激烈競爭的冰山一角。不僅有趁勢崛起的東鵬特飲,還有越來越多的入局者搶灘,譬如娃哈哈、達利、怡寶、魔爪等品牌,都視功能飲料市場為「兵家必爭之地」。功能飲料市場激戰正酣。據泰國天絲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半年時間裡,泰國天絲新產品在中國的銷售額超過了10億元,覆蓋全國24省、直轄市的227個城市,並在快速拓展中。但相較於華彬集團的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泰國天絲還有很大距離。
  • 能量飲料勢頭強勁!東鵬特飲為首的本土選手份額在擴大
    一年200多億的領導品牌紅牛又面臨商標糾紛,前途未卜,除了泰國天絲使出「安奈吉」、「進口風味紅牛」等招數在反攻,這種機會顯然讓很多飲料巨頭垂涎,吸引了更多的「玩家」入局,如脈動的熾能量、統一旗下的夠燃、伊利旗下的煥醒源等,但這些新品的銷量規模暫時很小。魔爪、卡拉寶在中國的發展,也遭遇口感習慣的不同,發展並不十分順暢。
  • 背靠千億巨頭,這款功能飲料在中國一年賣出近百億,影響力超紅牛
    近年來,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與消費升級,功能飲料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關注。過去五年,中國功能飲料市場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另一方面,國內人均年消費量僅為0.5公斤,不足發達國家的1/14,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市場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 全世界竟有3種紅牛飲料,但沒有一個山寨的,這是為什麼?
    24年不漲價、累計賣出300億罐的中國版紅牛很可能要因為一場長達4年的官司而離開本土市場。事情究竟是如何?還得從嚴彬的一次泰國之行說起。上世紀70年代,在泰國曼谷街頭,窮困潦倒的嚴彬為解決溫飽在唐人街尋找工作。
  • 張金澤:「中國紅牛」是中國功能飲料行業的重要力量
    隨著改革開放深入,國人的生活質量和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健康飲品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功能飲料行業從0到1,從中國紅牛一家獨大到如今百花齊放,如今迎來了黃金髮展時期。據中國飲料工業協會資料,2019年中國飲料產量達到了17763萬噸,維生素、運動、能量等功能飲料得到了較快的發展,2013-2019年其年均增長率高於同期飲料總體年均增長率。
  • 中國紅牛半年逆市收入134億 功能性飲料市場呈爆發式增長
    來源:長江商報●長江商報記者張璐紅牛一直是功能飲料市場的龍頭,在疫情的影響下,中國紅牛的業績表現又是如何?說起紅牛,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自1995年華彬集團創始人嚴彬將紅牛帶到中國市場,它就成了功能飲料的代名詞,「困了累了喝紅牛」更是國內人盡皆知的廣告語。早在2012年,紅牛的全國銷售額就突破了100億元,兩年後這一數字再次翻倍到了200億元。
  • 在中國賣了1453億的紅牛,內部打得不可開交
    如果還不能有起色,用了三十年從最底層爬上來的他搞不好會同中國紅牛一起破產。03眼看要玩完,紅牛開始走一條更本土化的營銷道路。2018年4月,華彬集團首次披露了20年來紅牛的銷售數據。報告顯示,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紅牛累計產量超800萬噸,累計銷售額1453億元,上交稅金總額210億元。
  • 紅牛飲料在華現三足鼎立
    此次高調現身,說明奧地利紅牛將加碼中國功能飲料市場。由此,紅牛維他命、紅牛安奈吉、奧地利紅牛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中國功能飲料市場大戰也將進入新高潮。12月24日,奧地利紅牛在京舉辦籤約滑雪冠軍谷愛凌新聞發布會,奧地利紅牛中國區總經理孫威出席了此次活動。這也是自2014年,奧地利紅牛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中國區負責人首次現身公開場合。
  • 在中國賣了1453億的紅牛,內部打得不可開交……
    2003年,紅牛在中國的年銷售額第一次衝破10億大關,之後更是連續上臺階:2012年突破了100億元、2014年突破200億,2015年達到最高銷售額230.7億元,品牌價值已經超過500億元。2018年4月,華彬集團首次披露了20年來紅牛的銷售數據。
  • 中國的奶茶之王:曾佔據70%市場份額,一年累計賣出40億!
    中國的奶茶之王:曾佔據70%市場份額,一年累計賣出40億!說起「統一」,或許很多的人只能想到方便麵,因為在方便麵行業中它的知名度很高。不過事實上,統一除了方便麵領域很優秀之外,在飲料領域上也非同一般。後來,為了進一步的提高自己的銷量,佔據更多的飲料奶茶市場,阿薩姆就決定從一線城市慢慢往周邊擴散,借著集團本來就有穩定基礎的銷售通道,在短短的時間內,阿薩姆奶茶就遍布了各地的超市、小賣部以及便利店和網吧等等地方。也因此,阿薩姆奶茶迎來了行業中的巔峰,佔據了70%的市場份額,巔峰時期的它一年就可以賣出40億人民幣。由此可見,這個撈金的實力有多強。
  • 金罐紅牛商標再惹爭議 功能飲料市場誰主沉浮?
    隨著雙方的針鋒相對,某種程度上,華彬在功能飲料市場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會受到削弱。在此背景下,華彬對外公布年中「成績單」,2020年上半年,其運營的5個品牌銷售額為143.26億元,完成了全年任務約58%。與去年同期相比,華彬快消品全品銷售額下降控制在4.7%左右。
  • 年收50億!謝霆鋒代言,超越紅牛成為「功能飲料第一股」?
    不得不說,這兩年功能飲料一如雨後的春筍,遍地開花。但總是長著長著就變成廁所旁邊的狗尿苔。中國功能飲料行業早已是一片紅海,也只有東鵬特飲殺出了重圍,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如今距離「功能飲料第一股」僅一步之遙!
  • 擬募集14.9億元,功能飲料「老二」要上市,衝擊IPO進一步挑戰紅牛?
    根據招股書顯示,東鵬飲料擬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擬公開發行不超過4001萬股人民幣普通股,佔發行總股本的不低於10%,募集資金中的8億元將用於擴建11條生產線。不過,資本市場會否接受其成長故事存在不確定性,在前有紅牛後有樂虎的功能飲料市場中,東鵬飲料能夠逆襲成為「功能性飲料第一股」還需要克服重重困難。
  • 市場現三款「紅牛」,2020年功能飲料市場要變天?
    從一個紅牛的一家獨大,到兩個紅牛,三個紅牛的市場爭奪,功能飲料市場所面臨的變化空前絕後。從紅牛商標問題之後,到現在紅牛、紅牛安奈吉、原裝進口紅牛在市場上的齊頭並進,功能飲料市場的變化到底有多大?被激活的功能飲料市場!在2016年以前,說到功能飲料市場都會說80%的市場是屬於紅牛的。
  • 身價800億,幹翻可口可樂,紅牛被紅牛送上了法庭!
    身價800億:賣血男孩的逆襲史上個世紀60年代,泰國重工業開始起步,大量的人進入工廠,但繁重的工作常常讓工人們疲勞困頓。開藥廠的泰籍華人許書標發現了提神醒腦的商機,研究出加了咖啡因和維生素B的"滋補性飲料"。為了醒目,他選了兩頭爭鬥的印度野牛做商標。這就是紅牛的最初版本。
  • 中國紅牛「續命」成功,「鬥牛之戰」誰是贏家?
    紅牛在中國家喻戶曉,歐睿信息諮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紅牛全球市場銷售額達92.42億美元,同比增長10.08%。中國紅牛2015年銷售額佔全球市場份額的35%左右,達32.45億美元,同比增長17.92%,超過了飲料大王可口可樂,被譽為「神奇之水」。小小的一罐紅牛,為什麼會如此賺錢?
  • 在中國賣了1453億的紅牛,內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泰國也來摻一腳
    2003年,紅牛在中國的年銷售額第一次衝破10億大關,之後更是連續上臺階:2012年突破了100億元、2014年突破200億,2015年達到最高銷售額230.7億元,品牌價值已經超過500億元。2018年4月,華彬集團首次披露了20年來紅牛的銷售數據。
  • 中國功能飲料黑馬:瀕臨破產小企業到年營收40億,其能否超越紅牛
    文:涼熙 主編:朱邦凌如果我們現在談到功能性的飲料,大家肯定會先想到紅牛。在過去的幾年裡,紅牛可以說是功能性飲料的市場巨頭。紅牛飲料一度佔據了美國國內市場的一半以上。紅牛飲料有著很好的口碑和市場,而且也因此贏得了很多人的喜愛,但這也使得很多商家生產功能性飲料。
  • 兩大紅牛貼身肉搏 功能飲料市場大戰一觸即發
    紅牛商標之爭的官司依然在僵持中,但訴訟雙方中國運營商華彬集團與紅牛品牌擁有者泰國天絲集團(以下簡稱「泰國天絲」)都在利用這段空檔期加快各自布局。而就在兩大紅牛貼身肉搏之時,紅牛的競爭者們也掐準時機,摩拳擦掌準備分食市場蛋糕,功能飲料的市場格局充滿變數,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