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湯、烏雞湯、大骨湯、豬腳湯……中國人的餐桌上,往往少不了各種各樣的湯。
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是冬日裡最愜意的事之一了。
有人認為煲的時間越久,湯越鮮美,營養越多,對健康越有利,但事實並非如此。
不少人有這樣的誤區,認為營養都在湯裡,平時只喝湯不吃肉。
需要提醒的是,雖然湯汁內含有一定量的胺基酸、礦物質和脂肪等營養元素,但最主要的營養成分仍存在於肉中。
喝湯時,我們也應適當食用富含肉質蛋白的動物性食材,或富含優質蛋白的豆類食品。
湯品雖美味,但不是適合每個人,尤其是以下幾類人需要格外當心。
喝魚湯和肉湯都需要注意少鹽,高血壓患者更適合的飲品是不加糖的蔬菜汁、綠茶、烏龍茶和椰子水。
不建議喝濃白湯、油膩的湯,魚肉的清湯也別喝。即便是少油的清湯,其中也含有較多的嘌呤物質,嘌呤類物質易溶於水,去油並不能去掉它們。
此類人群不適合大量喝雞湯、肉湯,如果要喝湯,也要先吃蔬菜,少量喝,以免引起腸胃不適。
想要喝湯的話,可以去掉雞湯、肉湯中的脂肪,但不建議喝濃湯和油湯。
可在餐前20~30分鐘喝易小碗清淡、少油的蔬菜湯,能增加飽腹感。
不少人希望通過喝湯進補,煲湯時會加入一些中藥材。但不同的中藥材特點各不相同,建議諮詢醫生後再加。▲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