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雙12蘇州購物節」火爆啟動,蘇城颳起了一股數字人民幣消費熱潮。
12月11日晚8點,蘇州中籤市民的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正式生效。
僅僅2秒後,全國首單電商平臺數字人民幣紅包消費誕生——一位90後用戶在京東商城下單,並通過數字人民幣支付,支付過程耗時僅0.5s。
1分23秒後,蘇州市相城區高鐵吾悅廣場京東之家門店,迎來了首位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中籤的消費顧客。該門店負責人沈靜茹告訴記者,這名消費者在店內買了三件物品、消費總額495元,其中200元來自數字人民幣紅包支付、另外295元由微信支付補齊。
數字人民幣究竟好不好用?看看使用過的人怎麼說。
2000萬元!蘇州版數字人民幣紅包開用
12月5日,蘇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中國人民銀行開展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試點工作,並結合「雙12蘇州購物節」啟動了消費紅包預約活動。
經過前期報名登記、數據準備、現場公證等,目前活動主辦方已完成10萬名中籤個人「數字人民幣App」使用資格的申請工作。
本次試點,蘇州市面向符合條件的市民共發放了2000萬元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每個紅包金額足足有200元,紅包數量多達10萬個!紅包有效期從12月11日20時至12月27日24時,支持使用的商戶有1萬餘家。
12月11日20時開始,收到中籤信息的「幸運兒們」,通過「數字人民幣App」可在蘇州地區指定線下商戶進行消費,也可在京東商城進行線上消費。中籤人員使用數字人民幣付款時,將優先使用紅包,不足金額可對錢包進行充值後再支付,也可用其他支付方式組合付款。
和深圳試點有何不同?
實際上,蘇州市並不是首座推出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的城市。
今年10月8日,在結合當地促消費政策之下,深圳市聯合央行推出了「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即面向5萬名在深中籤人員發放了共計1000萬元的數字人民幣紅包。
如果說深圳內測讓老百姓看到了數字人民幣的廬山真面目,對這一新生事物有了最初的印象,那蘇州的測試則較為充分地展現了數字人民幣優於電子支付的特性。
相比於深圳,蘇州的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總額、中籤人數、有效期以及支持商戶數量都有所擴大。
此外,蘇州數字人民幣在深圳掃碼付的基礎上,首次支持電商線上支付。本次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首次接入了電商平臺消費場景——京東商城。京東商城支持蘇州市民在購買自營爆品時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成為試點中首個接入數字人民幣的線上電商場景。
另一方面,蘇州部分中籤市民可以體驗「雙離線支付」。所謂「雙離線支付」就是在收款方和付款方都處於沒有網絡的狀態,仍然可以完成交易,這將極大豐富交易場景,減少電子支付的交易限制,也正是與目前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電子支付方式最大的不同和比較優勢。
蘇州版數字人民幣使用過程大揭秘
目前,線上支付方式僅支持京東商城自營商品,中籤用戶只要在數字人民幣錢包APP中對應銀行界面,驗證後打開京東APP子錢包,就可以在選購京東自營商品後,使用數字人民幣進行線上付款。
在京東數科數字人民幣項目經理陸雲瀚看來,子錢包有三方面的優勢:方便快捷、安全保障、對個人隱私的保護。一方面,在數字人民幣APP裡面可以調整子錢包的付款金額,同時也可以關閉子錢包,加強了用戶可以實時管理自己錢袋子的入口和方式。另一方面,子錢包推送的方式對於像京東這樣的APP來說是無法獲得個人的敏感信息,可以保證用戶的隱私不會洩露。
數據顯示,從12月11日20時-12月12日20時的24小時,在京東場景有近20000筆訂單通過數字人民幣支付,其中最大單筆線上支付金額超過1萬元。
在線下,商家打開數字人民幣錢包APP,下滑收款,選擇碰一碰,設置金額;消費者也打開APP中的付款頁面數,兩部手機的背部接觸後,即可完成支付,同時頁面會提示收付款信息。
一位熟悉數字人民幣研發進展的銀行IT部門主管透露,此次開展雙離線支付測試的另一個重要目的,是解決數字人民幣在此場景下的雙花問題。此前他們在內部測試階段,發現由於數字人民幣系統在交易結算方面的效率偏低,導致用戶錢包裡的數字人民幣遲遲沒有「劃轉」,令他們可以再用這筆數字人民幣二次購物,形成道德風險。
「我們打算引入追償機制,即若用戶出現雙花狀況,由銀行向他追償相關消費款,但銀行法務部門認為此舉相當繁瑣,需要銀行與用戶反覆溝通且收集足夠的證據,反而會耗損大量人力物力。」他指出。因此他們內部做了大量系統測試,確保數字人民幣在雙離線支付場景下的結算處理效率大幅提升,儘可能降低雙花問題出現機率。
此外,蘇州測試還支持POS機掃碼付以及京東貨到付款,實際操作過程和體驗與傳統支付方式相同。
好不好用?用過的人這麼說
記者在走訪蘇州商場時,遇到兩位獲得數字人民幣雙離線支付測試資格的市民。「我是看到廣告宣傳的牌子,然後去下載的『蘇周到APP』,裡面有一個可以報名的地方我就進行報名了」,市民吳先生如是說。
「中籤後當時想了一下,還是給自己家人買一點東西吧,後來就選擇了給家人買一個熱水袋,還給我女兒買了一件衣服」,吳先生表示,「感覺就像是在花自己的零錢一樣。在體驗上感覺還不錯,很方便,以後仍然會選擇用數字人民幣。」
另外一位市民陸女士表示,「我在今日相城公眾號上看到了活動的推送,我正好進去報名,報名的時候有一個是否參加離線錢包體驗的選項,就勾選了,就有簡訊通知我成功參與體驗,今天就特意過來體驗一下,買了一些零食。」
對於使用體驗,陸女士同樣表示,「挺便捷的,我覺得離線支付還是挺好的,有的時候我們會碰到一些信號不好,或者是不穩定的情況下,這種就完全可以解決了我們不能付款的弊端。」
安全性方面,吳先生和陸女士表示,雖然對數字人民幣不是很了解,但是安全性方面並不是很擔心,因為是國家推出的,使用就很放心。
從商家角度來說,數字人民幣的吸引力不僅在於雙離線支付,更重要的是「提現」沒有手續費且實時到帳。「數字人民幣很方便的,一個手機就可以,提現實時到帳,沒有手續費,商場地下樓層有時候網絡不好,也不用擔心收款問題了」,有商家如是說。
數字人民幣安全嗎?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濤此前對中國網記者表示,數字人民幣由央行發行,支付環節中的風險也由央行承擔。具體來看,如果是技術原因造成的損失,央行將履行最後貸款人職責,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是個人原因造成的損失,央行會不斷完善消費者保護機制。
同時,央行還會通過技術手段比如設置安全認證等,保障支付環節的安全性,避免出現因用戶誤操作而造成損失的情況。「用戶無需擔心兩個手機碰到一起就會發生錯誤支付的情況。」尹振濤說。
那麼,數字人民幣跟支付寶和微信到底存不存在競爭關係?
10月25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在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數字人民幣發行後,老百姓可以使用微信或支付寶支付數字人民幣。數字人民幣與微信、支付寶等現有電子支付之間的關係,是錢和錢包之間的關係,不存在競爭關係。
數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悄然胎動
商務部官網於今年8月14日發布《關於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的通知》指出,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人民銀行制訂政策保障措施;先由深圳、成都、蘇州、雄安新區等地及未來冬奧場景相關部門協助推進,後續視情擴大到其他地區。
該《通知》明確,全面深化試點地區為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涪陵區等21個市轄區)、海南、大連、廈門、青島、深圳、石家莊、長春、哈爾濱、南京、杭州、合肥、濟南、武漢、廣州、成都、貴陽、昆明、西安、烏魯木齊、蘇州、威海和河北雄安新區、貴州貴安新區、陝西西鹹新區等28個省市(區域)。因此,上述省市(區域)或將優先試點數字人民幣。
與此同時,數字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悄然胎動。
「去年,我們聯同泰國中央銀行展開研究,利用央行數字貨幣及區塊鏈平臺解決跨境支付的各種問題。」餘偉文表示,當前相關聯合研究已進入第二階段,包括探討具體的業務應用方案,以及平臺的可營運性和伸延性(即擴展至三個或更多的央行數碼貨幣)。
在李煉炫看來,數字人民幣的跨境支付前景其實相當廣闊——不少國家一方面需要引入數字貨幣,有效解決本國紙幣流通受限、降低匯率大幅波動、提高貨幣投向跟蹤能力等問題,另一方面則希望通過普及數字貨幣跨境支付以提升跨境貿易額,給當地農戶與小微企業創造更多收入。
「不過,當前數字人民幣國際化也面臨著不小挑戰。」他指出。一是中國需與這些國家先籤訂貨幣互換協議,從而給數字人民幣兌換與雙向流通創造操作空間,二是各方需構建中國央行-全球商業銀行-海外央行的多層運營體系與結算模式,確保數字人民幣的境外流通與兌換處理效率穩健高效。
一位熟悉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研究的知情人士向記者指出,數字人民幣的跨境支付,可能會優先聚焦在內地遊客在香港旅遊期間的小額零售場景。畢竟,人民幣在香港地區的使用已相當普及,其兌換與雙向流通渠道相當通暢且商戶更樂於接受,給兩地民眾帶來更多元的支付方式選項。
「若數字人民幣在香港-內地貿易場景得到有效普及,甚至成為貿易融資與結算支付的新選擇,相關部門則可以擇機將相關成熟的運營體系向其他國家推廣,逐步推進數字人民幣的國際化與更大範疇跨境使用。」他指出。
合法數字資產如何演進?
截至目前,全球還沒有任何一家央行推出主權「數字貨幣」,但一些央行已加快動作。
有業內人士表示,去年以來突然加大主權版本數字貨幣動作,主要是受到Facebook計劃推出Libra加密貨幣刺激,他們擔心私營部門的數字貨幣「架空」央行主權貨幣。今年疫情因素,又對跨境支付、無接觸服務等提出了更多需求。
加密貨幣Libra屬於所謂「穩定幣」中的一種。即「錨定」某一系列法定貨幣體系,以求獲得代幣價值穩定的加密貨幣。12月1日,Facebook公告Libra更名Diem,以獲得監管部門批准。另據報導,Diem最初只會發行錨定美元的單一貨幣,錨定其他貨幣將稍後推出。
各國央行反對在監管到位前運營「穩定幣」項目。今年10月,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等七國集團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發表聯合聲明說,在相關法律、監管和監督要求得到充分滿足之前,任何全球性「穩定幣」項目都不應開始運營。
早在2013年12月,人民銀行等五部委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指出,雖然比特幣被稱為「貨幣」,但由於其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並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應當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比特幣誕生迄今已近十年。渣打、星展等商業銀行親自下場提供數字資產託管、交易等服務,意味著為其有意為大型基金等「場內」資金提供大規模、合法的資金入口。
有業內人士表示,比如星展銀行的數字資產平臺支持美元、日元等四種貨幣,支持比特幣、以太坊、比特幣現金、瑞波幣等四種成熟的加密貨幣。這對發行這些貨幣的經濟體有不小的刺激。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美聯儲強調央行數字貨幣「做對比做好第一件事更重要」,但美國私營機構在數字貨幣創新和技術儲備頗多,這既包括Facebook擬推出的Diem,也包括埃森哲與數字美元基金會合作的數字美元計劃。
中國央行對數字貨幣頗為謹慎。目前,數字人民幣試點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
一位接近監管人士表示,當前有很多虛擬資產、數字資產包裝非常巧妙,可以說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的CDS等更要巧妙。而且,數字貨幣都是全球實時結算,一些新類型資產也時時納入,不需要風險定級,導致數字貨幣監管難度極高。
11月26日,據最高法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總值逾400億元的「幣圈第一大案」二審宣判。被告人陳波等14名被告人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被告人陳滔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判處二年至十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該案涉及比特幣、比特現金、達世幣、狗狗幣、萊特幣、以太坊、柚子幣、瑞波等8種虛擬代幣。以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6月27日期間最低價計算,上述8種數字貨幣折合人民幣達148億元,經對Plus Token平臺用於收取會員繳納數字貨幣錢包地址的交易電子帳單進行鑑定:截至2019年6月27日,Plus Token平臺共收取會員繳納的比特幣31.42萬個,比特現金11.75萬個,達世幣9.60萬個,狗狗幣110.60億個,萊特幣184.77萬個,以太坊917.42萬個,柚子幣0.51億個,瑞波幣9.28億個。
他認為,我國發展數字資產可先發展監管科技(Regtech),先用科技手段監管數字資產交易,然後再通過金融科技監管「沙盒」方式推出數字資產交易,而不是反過來,從而防範金融風險的發生。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