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二次會議,以視頻連線的方式舉行。這是今年以來兩省市黨政領導的第二次「會面」。如此高規格的頻繁交流,在川渝發展史上前所未有。
此次會議,大家怎麼看?更重要的是,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川渝兩地如何進一步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為此,重慶日報聯合四川日報,採訪了川渝兩地參會的部分人士,聽聽他們怎麼說。
反響>>>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
「任務書」細化成「施工圖」
「川渝兩地會迎來更多的機遇和發展空間!」會後,重慶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董建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本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重慶四川兩省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聯合實施方案、重點規劃編制方案、便捷生活行動方案、兩省市領導聯繫重點項目工作機制等文件,切實將「任務書」變成川渝兩地推進工作的「施工圖」。
「特別是重慶四川兩省市共同制定貫徹落實的聯合實施方案,體現了川渝一家親意識,一盤棋思想,一體化理念。」董建國說,下一步,市發展改革委將結合本次會議精神,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承接好、落實好中央規劃綱要,持續在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重大平臺等方面發力。
如何才能抓住這一重大機遇,乘勢而上?重慶市經信委黨組書記、主任陳金山表示,產業發展方面,一是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共同打造汽車、電子信息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二是要統籌推動協同發展,聚焦大數據、智能化,共同培育一批賦能製造業的公共服務平臺。三是要凝心聚力攜手同進,共同建設一批產業合作示範園區。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力爭成渝地區能夠在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科技創新中心再添新「籌碼」
「本次會議形成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點規劃編制工作方案》,提出了打造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策源地、產業創新應用場和開放創新示範區,必將有力推動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重慶市科技局黨委書記、局長許洪斌表示。
為推動成渝兩地雙城經濟圈建設科技創新中心,重慶市大力實施引進科技創新資源行動計劃,已先後引進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電科等85家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企業。許洪斌表示,接下來,重慶將聚焦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高標準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兩江協同創新區,在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基礎研究能力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創新人才集聚等方面協同發力、相向發展。
重慶兩江新區和重慶高新區是我市推動創新的兩大「引擎」。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傑表示,今年以來,兩江新區全面加強與四川天府新區以及多個地市的深度交流合作,先後召開兩次聯席會議,推動落實2020年十項重點任務。其中在科技創新方面,兩江新區的中國汽研、藥友製藥、偉岸測器等企業、研究機構與成都相關單位和機構已開展項目聯合研發。
王志傑表示,下一步,兩江新區將按照此次聯席會議部署,緊扣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和重慶智慧之城定位,圍繞建設成為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範區目標,充分發揮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聯動作用,攜手天府新區等地,共推科技創新協同協作,共同打造協同創新平臺、集聚高端創新要素,助力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努力做到「四個突出四個協同發力」。
重慶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商奎介紹,重慶高新區全力以赴融入「雙循環」、建好「經濟圈」,已開工科學大道、科學谷等一批標誌性項目,落地超瞬態物質科學實驗裝置、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等一批大裝置、大平臺,集中簽約高校、科研院所重點創新平臺項目24個、總投資超210億元;全力以赴畫好「同心圓」、唱好「雙城記」,已與四川聯合設立總規模300億元的雙城經濟圈發展基金,與成都高新區建立「雙區聯動」合作機制,在全市率先互發川渝地區第一張異地營業執照。
商奎表示,下一步,重慶高新區將認真貫徹本次會議精神,聚焦科學主題「鑄魂」、面向未來發展「築城」、聯動全域創新「賦能」,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深化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加快把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成為「科學家的家、創業者的城」,合作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
快馬加鞭共建大市場大平臺
「會上,川渝兩地都表示,要強化『一家親』意識,樹牢『一盤棋』思想,貫徹『一體化』理念,這讓我心潮澎湃。」視頻會後,在接受重慶日報記者採訪時,市政府口岸物流辦主任巴川江這樣說道。
今年11月,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第一次會在重慶舉行,川渝兩地在深化協商共建、做強運營平臺、完善規則體系、推動重大項目等多個方面達成共識。巴川江說,這次聯席會議進一步指出,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是川渝兩地共同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的重點任務。下一步,雙方將共同推動通道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探索創新陸上貿易規則,擴大多式聯運「一單制」和鐵路運單物權化試點等方面先行先試、大膽創新,定規則、定標準,共同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和創新發展。
市商務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王珏表示,會議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了深入系統的謀劃和部署,為下一步工作定下任務書、繪製路線圖,極大地提振了我們的信心和決心。
今年6月,川渝兩地商務部門籤署了《共建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戰略合作協議》和《共建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工作方案》,明確雙方主要聚焦「制度創新、平臺共建、通道共享、產業協作、環境打造」五大重點領域,推動川渝兩地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王珏表示,下一步,川渝兩省市將以共建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為重點,聚焦制度創新、複製推廣、聯動試驗等共同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以建設「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為抓手,全面深化川渝開放型經濟發展協作,推動形成成渝一體化的區域大市場,積極融入國內國際經濟雙循環;以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為目標,積極與國際規則接軌,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增強城市吸引力和營商環境,推動城市開放型經濟發展。
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軟硬體上加快「互聯互通」
「川渝人力社保服務信息化,讓我最期待。」會後,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元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通過信息化,可以實現「就近辦」「異地辦」等,提升為兩地老百姓辦事效率,引領人力社保服務規範化發展。
陳元春介紹,自3月17日川渝召開黨政聯席會議以來,川渝兩地人社部門一直在緊鑼密鼓地推進相關合作事宜。截至目前,川渝已實現人社信息化「兩地通」,包括養老、工傷待遇資格認證等7項業務可以互辦;實現求職招聘「一點通」,川渝兩地公共招聘網能同步收集發布兩地用工求職信息;實現社保卡服務「就近辦」,兩地持卡人前往當地的川渝社保卡通辦服務網點或兩地人社官方App服務專區,可方便快捷辦理激活、掛失等服務。
但是,社保關係轉移接續以及社保基金等更高層次的統籌,需要區域協同。陳元春說,下一步,川渝兩地人社部門將在信息化上下功夫,通過信息化實現社保服務一體化。同時,兩地人社部門將協調兩地圖書館,利用信息化手段,開通社保卡的借還書等更多功能。
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除了社保互認等「軟體」上更加便利,交通基礎設施的「硬體」上,也將有「大動作」。
重慶市交通局黨委書記、局長許仁安表示,目前川渝兩地正加強規劃銜接,配合國家部委編制出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2021—2035年)》,爭取有更多的交通重大項目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
具體而言,雙方將加快項目建設,鐵路按照「五年全開工、十年全開通」目標,儘快啟動成渝中線等高鐵建設。高速公路會加快打通斷頭路,實現互聯互通。比如儘快開工建設萬州至達州等高速公路項目,推動形成「三環十八射多聯線」高速公路網。水運方面,深化長江上遊地區航運合作,協同建設長江上遊航運樞紐。航空方面,重慶將規劃建設第二機場,提升航空樞紐能級。「川渝兩地會加強協同,加快建成西部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門戶樞紐。」許仁安表示。
共鳴>>>
兄弟齊心做大事
做大產業
以重點項目落地落實為牽引推進產業協同發展
川渝兩省市產業方面的合作正如火如荼。例如,按照兩地經信部門籤訂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兩省市將共同打造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消費品三個世界級產業集群和生物醫藥、先進材料兩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先進位造業集群,目前已在汽車、電子信息等領域率先啟動合作。同時,雙方將攜手共建成渝地區工業網際網路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正聯合爭取國家相關部委支持。此外,兩省市正加快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園區建設,已推動成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製造業協同發展區。
四川省經信廳副廳長顧紅松表示,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四川將以重點項目落地落實為牽引,推進位造業協同發展。下一步,四川將加快推動成渝地區產業合作示範園區建設,以首批10個產業合作園區為抓手,共同承接產業轉移,建設川渝製造業高質量協同發展載體;加快建設成渝地區工業網際網路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為產業發展數位化賦能,塑造產業發展新動能;要爭取成渝地區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打造成渝氫走廊。
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表示,這次會議強調了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城鄉建設、公共服務、生態環保、改革開放等多個方面的規劃對接。開創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局面,對榮昌而言,當前的重點任務,是加快推進和內江、自貢、資陽等毗鄰地區幾十個合作項目,抓緊抓落實。
做大交通
陸路交通由「扇形開放」變為「360度全方位開放」
中央部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把構建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放在重要位置。「過去一年,我們能夠感受到兩地群眾對交通互聯互通的盼望。」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廳長羅佳明說,兩地交通部門建立起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今年已召開7次聯席會議,共同編制發展規劃,籤訂三年行動計劃和6個合作備忘錄。就在幾天前,四川與重慶首次聯合開工開江至梁平高速公路。今年全年,已開工省際高速公路4條,建成成資渝和渝廣支線等2條川渝高速通道,川渝間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達到17條,同時開通遂寧至潼南等多條省際公交,並實現川渝毗鄰地區交通聯合執法。
此次會議,對交通建設的目標提出了更加清晰的要求。「成渝『雙圈』的交通建設,不僅是要解決兩地之間的通道問題。」羅佳明說,當前,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布局由「弓字型」向「鑽石型」轉變,川渝的戰略位勢和分量顯著提升,兩地作為連接中原與西南西北的中心樞紐,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基地,通道建設將服務於國家通道建設的大戰略,拓展南向西向開放的新格局,實現陸路交通由「扇形開放」向「360度全方位開放」轉變。
羅佳明介紹,下一步,兩地將提速擴能成渝雙核主軸,推進成渝、成遂渝高速公路按八車道標準擴容改造,充分發揮好長江黃金水道作用。目前,兩地交通部門已達成共識,將以協作促協同,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當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先行官」。
做大市場
完善內部市場體系打通外部市場通道
重慶三峽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物流集團)日前揭牌成立。三峽物流集團由重慶萬運集團、萬商集團和四川港投新通道公司共同出資組建,將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機遇,合力轉化萬州東向開放門戶等區域優勢,深度發掘商貿物流產業蘊藏的巨大市場。
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唐英瑜表示,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本質要求是高質量發展,這有賴於一個高標準的市場體系。我們希望以這次會議為契機,川渝兩省市加快共建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打擊傳銷規範直銷等工作協作機制,建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公平競爭審查工作專家諮詢制度及第三方評估互評機制。全面清理和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四川港投集團董事長賀曉春稱,四川港投集團將大力發展鐵公水空多式聯運,推動川渝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搭建全球物貿服務平臺,促進川渝至東協、歐盟等地區現代物流貿易產業發展,著力打造樞紐經濟、通道經濟,推進成渝地區及「一帶一路」沿線港產園城一體化發展,為川渝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門戶樞紐,構建國內大循環的經濟腹地優勢貢獻四川國企力量。(四川人士採訪內容由《四川日報》提供)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施工圖」
1《關於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聯合實施方案》
聯席會議審議通過了兩省市共同研究起草形成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聯合實施方案、重點規劃編制方案、便捷生活行動方案、兩省市領導聯繫重點項目工作機制等文件,對《規劃綱要》進行了全面貫徹和細化落實,明確了貫徹落實的實施路徑,切實將《規劃綱要》「任務書」變成川渝兩地推進工作的「施工圖」。
提出了兩省市將共同構建雙城經濟圈發展新格局,共同完成基礎設施、現代產業體系、科技創新等8大領域37項重點任務,兩地將共同抓好《規劃綱要》落實,共同推進政策協同,共同實施重大項目,共同建設重大平臺,體現了川渝「一家親」意識,「一盤棋」思想,「一體化」理念。
2《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點規劃編制工作方案》
主要對《規劃綱要》中的重大規劃和重大事項進行細化和具象化,通過編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土空間、綜合交通發展、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等規劃,制定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國際消費目的地等方案,促進兩地掛圖作戰、壓茬推進、限時完成。
3《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方案》
主要從打造區域協作高水平樣板,推進兩地公共服務政策協同的目的出發,推動實施交通通信、戶口遷移、就業社保、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6方面16項重點任務,提高兩地群眾便捷生活水平,促進兩地人口流動、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不斷增強兩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兩省市領導聯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點項目工作機制》
以「聯繫省市領導+工作專班」的方式,在項目確定、項目服務、總結評估等方面構建工作機制,配套制定《兩省市領導聯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工作方案》,明確了成渝中線高鐵、成達萬高鐵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聯繫省市領導、工作專班組長、副組長及成員單位和聯繫事項,做到高位推動、多方參與、共抓落實,更好發揮重點項目的支撐引領作用。
資料來源:重慶市發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