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這麼好看還關注了我
白血病患者能活多久,這個有沒有一份好的參考呢?是不是以往都沒有看到相關數據,今天我從一些學術中分析了不同類型白血病的預後情況,大家僅供參考。
不同白血病,預後不同
首先大家要知道,對於白血病的治療,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的治療目標是不一樣的,急性白血病治療往往是因發病急驟,故需要化療和骨髓移植方案來解決,急性白血病患者預後情況主要與發病年齡、發病時的白細胞計數、染色體、融合基因和基因突變結果、是否有髓外病變以及對化療的反應等因素有關,需要的是當地醫生給患者結合具體情況做預後評估,預後評估分為低危、中危和高危組。慢性白血病患者則在應用靶向藥之後,可以有效提高生存期(壽命)。
急性白血病分組方案(數據僅供參考)
低危組可以只用化療手段,不考慮骨髓移植,因治癒率較高,可達80%,所以預後良好。
中危組如果只是選擇化療手段,治癒率大概在40%左右,如果有配型較高點數的供者,還是建議選擇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高危組只是化療,治癒率較低,在10%左右,甚至更低。那麼這個時候醫院醫生往往建議要積極配合化療的同時,要尋找供體,儘快在第一次完全緩解的時候,進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慢性白血病應用靶向藥的預後(數據僅供參考)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我不是藥神》的疾病)在TKI類藥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就是分子靶向藥)出現之前,大部分平均生存期只有2年到3年的樣子,少數病人慢性期可延續10~20年。那麼這些大多數慢粒患者在經歷2年左右的慢性期後,很快進入加速期和急變期,因有部分患者對靶向藥耐藥,所以只能化療,但是患者對化療的反應差,移植死亡率也很高。
針對慢粒的TKI類藥物(靶向藥)截止2020年12月已經有了三代,分別是第一代(伊馬替尼),第二代(達沙替尼、尼洛替尼、博舒替尼),第三代(普納替尼)。這些藥物對慢粒患者來講,是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完全緩解率可以達到90%以上,70%以上可以維持長期緩解狀態,少數發生TKI耐藥或者不耐受,最終仍需要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多見於老年人,惡性程度較低,如果預後較差,在應用BTK抑制劑伊布替尼、BCL-2抑制劑Venetoclax之後,也有明顯延長患者生存期的數據跡象。
生存周期和生活質量同樣重要
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有多長,主要取決於治療方法是否得當(有好的治療方案的人相對更好),病人的身體機能怎麼樣(免疫力高的人相對更好),同時生活質量也需要提升,相信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患者活著,卻像是「行屍走肉」般的活著,我們都希望患者在提高生存期的同時,也能有很好的生存質量。
提升白血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除了吃一些藥物來緩解,像骨髓移植之後有排異的藥物,提高粒細胞的藥物,還可以通過中藥(有臨床經驗豐富的老中醫;結合國家認可的,持有臨床投入的國家專利中藥;還有一些名貴的中藥材,提高人體免疫且可以調理免疫陰陽平衡的都要考慮進來的藥物)和食補來綜合調理。故白血病患者的飲食結構也要合理,以保證營養攝入。要選擇高蛋白、高熱量、高纖維素及低脂飲食,如魚、精瘦肉、蛋、牛奶等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在治療期間,還要做到有節制的飲食,遵守基本的飲食禁忌。
你學會了嗎?關注我,了解更多血液科普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