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1111年-1118年十月)是宋徽宗趙佶的年號,取自《尚書》「庶政惟和,萬國鹹寧」,意即「為政者如奉行和諧統治,那天下都將平安無事」。
北宋徽宗政和年間(公元1111年~公元1117年)鑄造。「政和通寶」有小平,折二型銅錢及折三型鐵錢,對錢,有數十種之多,篆書、隸書二種書體, 隸書中雜有楷意,有時也稱作楷書。小平銅錢和鐵錢鑄造量極大,存世較多。另有珍罕的銀質「政和通寶」,古泉大珍。「政和重寶」為折二錢,楷書,錢文瘦金體,直讀光背,徑3釐米,傳世以折二重寶鐵母數種珍品。
政和通寶是宋徽宗(1101~1125)的年號。徽宗趙佶當皇帝是個昏君,但在藝術上是個大家,國畫、書法都有很高的造詣。他於崇寧三年(1104年)設立了畫學,正式納入科舉考試之中。他創立的「瘦金體」,「屈鐵斷金,鐵劃銀鉤、」;「橫似鶴骨,勾若鷺喙,捺彷蘭葉,撇如金針,瘦逸而遒勁,自成一家。」元末明初文史學家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評價宋徽宗的瘦金體:「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跡求也。」
趙佶在藝術上的嗜好用在了泉貨上,他親自書寫錢文,他鑄的錢幣是中國錢幣史上的四個高峰之一。他當政的年號有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等,鑄幣的版別多,字體多,有楷書、行書、篆書、隸書。
宋朝盛行茶道,宋徽宗愛茶並於大觀元年著《大觀茶論》,蔡京在《太清樓侍宴記》記載:「遂御西閣,親手調茶,分賜左右。」
蔡京主持過三次茶葉經濟改革,最為成功的一次在政和年間,就叫「政和茶法」。在政和年間微宗喝了蔡京上呈的關隸縣貢茶白毫銀針喜動龍顏,立即將政和年號賜於關隸縣作縣名,但公文印章的使用要避諱皇上,所以沿用「關隸」印,直到紹興六年微宗駕崩,政和縣長才上表朝廷得準才換了「政和」印,並沿用至今。
宋朝確實是一個經濟和文化的盛世,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發展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