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溯源之貨幣 政和通寶

2020-12-21 和元文化

政和(1111年-1118年十月)是宋徽宗趙佶的年號,取自《尚書》「庶政惟和,萬國鹹寧」,意即「為政者如奉行和諧統治,那天下都將平安無事」。

北宋徽宗政和年間(公元1111年~公元1117年)鑄造。「政和通寶」有小平,折二型銅錢及折三型鐵錢,對錢,有數十種之多,篆書、隸書二種書體, 隸書中雜有楷意,有時也稱作楷書。小平銅錢和鐵錢鑄造量極大,存世較多。另有珍罕的銀質「政和通寶」,古泉大珍。「政和重寶」為折二錢,楷書,錢文瘦金體,直讀光背,徑3釐米,傳世以折二重寶鐵母數種珍品。

政和通寶

政和通寶是宋徽宗(1101~1125)的年號。徽宗趙佶當皇帝是個昏君,但在藝術上是個大家,國畫、書法都有很高的造詣。他於崇寧三年(1104年)設立了畫學,正式納入科舉考試之中。他創立的「瘦金體」,「屈鐵斷金,鐵劃銀鉤、」;「橫似鶴骨,勾若鷺喙,捺彷蘭葉,撇如金針,瘦逸而遒勁,自成一家。」元末明初文史學家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評價宋徽宗的瘦金體:「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跡求也。」

趙佶在藝術上的嗜好用在了泉貨上,他親自書寫錢文,他鑄的錢幣是中國錢幣史上的四個高峰之一。他當政的年號有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等,鑄幣的版別多,字體多,有楷書、行書、篆書、隸書。

宋朝盛行茶道,宋徽宗愛茶並於大觀元年著《大觀茶論》,蔡京在《太清樓侍宴記》記載:「遂御西閣,親手調茶,分賜左右。」

蔡京主持過三次茶葉經濟改革,最為成功的一次在政和年間,就叫「政和茶法」。在政和年間微宗喝了蔡京上呈的關隸縣貢茶白毫銀針喜動龍顏,立即將政和年號賜於關隸縣作縣名,但公文印章的使用要避諱皇上,所以沿用「關隸」印,直到紹興六年微宗駕崩,政和縣長才上表朝廷得準才換了「政和」印,並沿用至今。

宋朝確實是一個經濟和文化的盛世,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發展高峰期。

相關焦點

  • 政和通寶辨識要點
    【古董鑑定知識:每天早上8點更新】 政和通寶辨識要點 2020年已經開始,回顧2019年,各大拍賣場中政和通寶精品層出不窮,屢屢創下政和通寶拍賣的記錄。
  • 財富溯源之貨幣 大觀通寶
    大觀通寶是徽宗趙佶大觀年間(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鑄造的年號錢。是由徽宗御題錢文,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多種版式,其中以折十錢錢文最美,有銅錢和鐵錢。大觀通寶最為名貴的為特大型折五大觀錢。大觀通寶鑄造精美,小平錢常見,最珍貴的是行書小平鐵母,次折二鐵母 再次折三,再次折二,折五應為試鑄,折十。
  • 財富溯源之貨幣之太平通寶
    太平通寶太宗年號年號是因為有「燭影斧聲」的傳說,而且太宗剛剛登基,政治、戰事忙亂,內穩帝位,安撫人心,外迫吳越納土,平北漢、徵遼國,試圖統一交趾(今越南),宋太宗希望自己即位後天下太平太平通寶《宋史·食貨志》載:「初,太宗改元太平興國,更鑄太平通寶。「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4年)鑄行,宋代第一種年號錢。
  • 政和通寶.鑑賞解析
    政和通寶.篆.楷各一枚鑄幣時期:北宋.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鑄行鑄幣材質:銅質,銀質,鐵質鑄幣尺寸:政和通寶篆書體小平錢直徑在24mm左右,厚度在1.2mm左右;楷書體小平錢直徑在25mm左右,厚度在1.5mm左右。
  • 財富溯源之貨幣之鹹豐錢
    道光三十年(1850年 )20歲的奕詝即位,次年改年號為「鹹豐」,取「四海豐盈,天下富足」之意。鹹豐錢有三種計值標準:1、小平錢「鹹豐通寶」,2、五十及以下計值稱為「鹹豐重寶」,3、高於當五十計值稱為「鹹豐元寶」。鹹豐元年首先準備開鑄「鹹豐通寶」制錢。
  • 財富文化之周元通寶古錢
    周元通寶是五代十國貨幣,始鑄於周世宗顯德二年(公元955年)。距今1000多年,仿唐開元通寶」,銅質小平,隸書對讀。「元」字第二筆左挑,背星月紋。周元通寶五代十國是唐朝安史之亂以後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柴榮即位,要統一全國。首先就要有雄厚的財力支持,可後周國庫捉襟見肘,百姓經歷連年徵戰,一貧如洗,國家無法籌集到更多軍費。
  • 盤點元朝時期發行的至元通寶等貨幣
    前一期,小編為大家梳理盤點了南北宋朝貨幣,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元時期我國主要流通的貨幣。 元朝(1271年—1368年)是由成吉思汗、忽必烈建立的以蒙古人為主體首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建都北京。元代的幣制,以使用紙幣為主,並禁止金銀流通。
  • 唐宋元明清的錢幣——通寶
    另外,還鑄有極少的金、銀、鉛質開元通寶,十分罕見。 唐代開元通寶的鑄制與流通,在我國錢幣形制發展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開元通寶簡稱開元錢或通寶錢。開元即「開國奠基」之意;通寶則是「流通寶貨」之內涵。銅錢名曰通寶,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貨幣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以錢為寶,則意味著貨幣即財寶觀念的增強和人們對其崇拜程度。
  • 財富溯源之貨幣文化 熙寧重寶熙寧元寶熙寧通寶
    宋神宗即位後,土地兼併現象嚴重,大批農民喪失土地,富豪隱瞞土地,財政收入銳減,出現了立國以來少有的財政赤字,「百年之積,惟存空簿」。宋神宗迫切希望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現狀,任用王安石為相,「奮然將雪數世之恥」,變法圖強,勵精圖治。
  • 「每日文物鑑賞」講究對稱之美的對錢
    一般認為南唐嗣主李王景鑄造的「開元通寶」篆書、隸書對錢是最早出現的對錢。北宋是對錢鑄行的鼎盛時期。從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首鑄「天聖元寶」真篆書二品對錢開始,至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滅亡止,104年間北宋政府先後鑄造發行有「天聖元寶」、「明道元寶」、「皇宋通寶」、「至和元寶」、「治平元寶」等對錢25種。
  • 利來,利往,通寶、重寶、元寶三者的區別何在?
    在中國過去的貨幣歷史中,其中古銅幣幣面的三種名稱一直為後世人所津津樂道:重寶、元寶、通寶。那麼,這三者究竟區別何在呢?一、面值不同:通寶一般為小面值錢幣,中等面值的是重寶,元寶為大面值錢。有些以寄重形式存在的。
  • 財富溯源之貨幣英國貿易銀元站人
    英國「站洋」又稱「站人」,是英國商貿銀幣在中國的簡稱,是清末流行於中國的一款英國貨幣,因為絕大多數是在英屬印度鑄造,所以又稱為「英國東印度銀元」;又因為幣面鑄一手持三叉戟的不列顛海神站像,又被稱為「站人」、「杖洋」或「站洋」銀元。
  • 收藏了幾十年的錢幣開元通寶其實根本不存在?
    關注人民幣收藏,帶你發現身邊的財富!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廢五銖,鑄行開通元寶錢,開創李唐王朝金融貨幣新紀元。長期以來,不知是什麼原因,將唐錢傳讀為「開元通寶」,並一直延敘至今。總之就是流通貨幣十分混亂,又由於隋末戰亂,貨幣大幅貶值,百姓生活非常困苦。
  • 「30秒懂幣」盤點大觀通寶的主要版別!
    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北宋宋徽宗趙佶大觀年間鑄造發行的"大觀通寶","大觀通寶"是北宋徽宗趙佶在大觀年間(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鑄造的年號錢。它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多種版式。大觀通寶是由徽宗御題錢文。
  • 宋太平通寶鑄錢
    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南宋高宗朝前後,南宋高宗建炎年間李婆備起義軍,遼聖宗太平年間,明孝宗弘治年間大理國,清代天地會和小刀會起義軍,等,均鑄有太平通寶。安南(今越南)、日本等國,歷史上也鑄有太平通寶。安南順化太祖阮璜,公元1627年鑄太平通寶;日本鎌倉時代(1192-1338年),民間亦私鑄有太平通寶。
  • 古錢幣那些事兒:大明永樂通寶
    圖1.洪武通寶從《大明會典》的記載來看,永樂通寶的鑄造始於明成祖永樂六年(1408),此後明政府在永樂九年(1411)、永樂十年(1412)的時候又分別下令鑄錢,《明史·食貨志》僅記載了永樂九年鑄錢之事,漏記了六年、十年
  • 清代通寶錢幣一組
    其貨幣發展歷程長、演變大、各時代遺留下的錢幣實物浩如瀚海,在世界貨幣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數以萬計千姿百態的古錢幣構成了當今錢幣收藏領域中最為龐大的收藏門類,吸引了無數愛好、收藏和研究者,市場前景非常樂觀,「錢」途無限。通寶是中國自唐至清末銅幣的一種貨幣名稱,唐高祖武德四年,唐高祖廢除了隋朝的貨幣,鑄造開元通寶。
  • 德國考古學家在非洲發現宋朝古銅錢,宋錢在800年前就是世界貨幣
    1916年,馬菲亞島出土三枚宋錢;1945年,桑吉巴島又挖出大批古錢幣,在現存的176枚錢幣中,屬於北宋的有108枚,南宋的有56枚;坦尚尼亞的基爾瓦港口與肯亞境內的哥迪遺址,也先後發現了「熙寧通寶」「政和通寶」「慶元通寶」等宋朝銅錢。
  • 太平通寶.鑑賞解析
    (鐵母錢、合背錢、背月星錢,金銀質錢暫不說明,敬請諒解),一類是隸書太平通寶,直徑在25mm左右,穿徑在6mm左右,厚度在1mm左右;另一類是篆書太平通寶,直徑在25mm左右,穿徑在6mm左右,厚度在1mm左右。
  • 大明崇禎通寶鑑賞
    崇禎通寶是明末明毅宗朱由檢於崇禎元年(1628年)始鑄。崇禎通寶背監五。崇禎通寶其版別之複雜、品類之繁多,計有百餘種,尤其是背文之繁縟,實為中國貨幣史上所罕見。崇禎通寶錢背有星月,也有的有奔馬圖形,俗稱「跑馬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