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今天我們來聊聊以健康、綠色、純天然著稱的食物——水果!
想減肥?吃水果不會胖;
想養生?吃水果補充維生素;
想美容?吃水果能養顏;
……
總之,水果可謂是老少皆宜,無人不愛、無人不吃的「健康食物」。
但可達楚不得不說出殘酷的真相:被吹捧為維生素和膳食纖維代言人的水果,其實多數都是營養有限的高糖陷阱!
「不吃水果,肯定會缺乏維生素!」
真的是這樣嗎?
可達楚開啟了一場維生素大賽,讓水果和內臟、蔬菜等比一比,為大家最直觀的展現水果維生素含量到底高不高!
維生素A可以分成兩種,水果等植物中的其實不叫維生素A,而是能被身體轉化成維生素A的類胡蘿蔔素。
但是轉化率很低,β-胡蘿蔔素的轉化率僅有1/12,而α-胡蘿蔔素和β-隱黃質轉換率為1/24。
以下是幾種常見水果中類胡蘿蔔素折算成有效維生素A的含量:
而動物裡的維生素A叫視黃醇物質,吃多少進去就有多少,人體吸收利用率高。
尤其是動物肝臟中的維生素A含量遠超水果,約是水果的1000倍!同時也比胡蘿蔔高:
再加上維生素A是脂溶性維生素,有脂肪的情況下更好吸收。所以通過動物肝臟補充,遠好於水果。
維生素B依舊不是水果的強項,維生素B多存在於動物內臟、肉蛋禽和堅果。
以下是幾種常見水果的維生素B族含量:
維生素B1含量較高的食物是:
羊肝(1210μg/100g)
豬裡脊(1000μg/100g)
牛腎(560μg/100g)
維生素B2含量較高的食物是:
羊肝(4210μg/100g)
豬肝(3000μg/100g)
豬腎(2200μg/100g)
維生素B3含量較高的食物是:
金槍魚(18480μg/100g)
豬肝(15300μg/100g)
羊肝(13700μg/100g);
維生素B6含量較高的食物是:
牛肝(960μg/100g)
金槍魚(930μg/100g)
羊肝(900μg/100g);
維生素B9含量較高的食物是:
豬肝(425μg/100g)
和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相比,水果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說到維生素C,那這應該是水果的代表成分了吧,然而它們的表現也很一般:
維C王者獼猴桃含量確實不錯,但同時碳水含量也不低(8.99g/100g)。
想要靠獼猴桃補充夠每日推薦維生素C攝入量100mg,你同時也需要攝入約19g的糖。
相對來說,低調的蔬菜就有實力的多,且含糖量也很低:
連牛肝的維生素C含量都是蘋果的6倍!
想要靠辣椒補充夠每日推薦維生素C攝入量100mg,僅需攝入2g碳水。
很遺憾,水果由於維生素D含量過少,少到數據都沒有展現,無法參加這一局比賽……
維生素D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比如海魚、肝臟、奶酪以及雞蛋。
補充維生素D的最佳方式是曬太陽。
水果中的維生素E含量也是少得可憐,搜了幾種常見的水果搜不到。
現在這些已經是維生素E含量較高的水果了,維生素E主要存在于堅果中:
維生素K分為K1和K2,K1主要存在於深綠色蔬菜中,K2存在於動物內臟和發酵食品中。
K₂有多重要呢?
《營養》期刊上有一篇研究,跟蹤了 4800 名身體健康的志願者長達 10 年,結果發現:
每天補充 32.7μg 的維生素 K₂ 的人,
血管鈣化減少 52%
心血管死亡率降低 57%
全因死亡率降低 26%
維生素 K₂ 還有一個厲害的技能:幫助骨頭吸收更多的鈣,預防骨質疏鬆。
一般來說,補鈣有三個重要步驟:
① 攝入鈣:補鈣的第一步驟,就是先吃富含鈣的食物,比如奶酪;
② 吸收鈣:第二個步驟是,腸道裡需要有充足的維生素 D(常曬太陽和吃海魚),幫助鈣的吸收;
③ 利用鈣:吸收完的鈣,最後要在維生素 K₂ 的引導下,才會跑到在骨頭中沉澱,而不會跑到血管裡沉澱。
維生素 K₂ 作為輔酶,能將骨鈣素中的穀氨酸殘基轉變為γ-羧基穀氨酸,才能結合鈣離子,使鈣鹽快速沉積到骨頭中。
骨鈣素不僅能強化骨骼,還能刺激牙齒中牙本質的生長,進而保護牙髓。
但是,水果裡沒有。
補充K2,推薦吃動物內臟及奶酪。
所以,可達楚現在真的有一個大大的問號!到底是誰在大肆鼓吹水果富含維生素呢?!
6種維生素,水果維生素D和維生素E基本不含,維生素A、B、K少得可憐,只有維生素C稍微能打,卻依舊被蔬菜踩在腳下!
戰況真是慘不忍睹……
所以,小夥伴們想要補充維生素,還是蔬菜、內臟和堅果更靠譜呀!
水果的「招牌」,除了維生素,還有膳食纖維。
以下是幾種號稱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
單從膳食纖維含量來看,百香果和牛油果比較優秀。
但是百香果別看它酸,每100g百香果含糖11g!所以,靠百香果補充膳食纖維得不償失,能不能讓你嗯嗯出來不知道,但很有可能長胖……
如果你想靠水果補充膳食纖維,最好的選擇還是牛油果,牛油果膳食纖維含量高,碳水含量低(0.66g/100g)。
其實,食物中膳食纖維含量高的可不止水果這一「家」,堅果、粗糧、豆類和蔬菜的膳食纖維都不少:
對於低碳水人士,更推薦靠蔬菜、黑巧和部分堅果來補充膳食纖維。
總之,從膳食纖維來看,水果的含量還可以,但算不上很高,並且與之相伴的是高碳水、高糖分。
千萬注意,水果打成果汁,營養更差。
水果之所以吃起來香甜可口,是因為水果中不僅含有葡萄糖,還含有甜度更高的果糖。
果糖,別看好吃,它可是比葡萄糖更狡猾的「殺手」。
因為,大多數的葡萄糖可以被身體的各個器官使用,僅20%會進入肝臟。
而果糖只能通過肝臟代謝,進入身體後直奔肝臟線粒體,之後被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
吃了太多果糖的後果就是:損害線粒體,線粒體生病,肝臟生病,最後導致你生病。
美國加州大學勒斯蒂格博士就曾說道:「果糖和酒精一樣,是一種慢性肝臟毒素。」
攝入過多果糖的後果,和酒精一樣,都會引發很多慢性病:
上面說過,肝臟是唯一可以大量代謝果糖的器官。果糖必須在此被轉換成葡萄糖或脂肪,在給身體提供能量。
而且果糖的代謝中沒有相應的酶起限速作用,這導致肝臟對果糖的攝取不受調節。
過量的果糖攝入容易累積大量的中間產物,從而增加脂肪的重新合成。肝臟的脂肪越來越多,長期就會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
過量果糖會導致肝臟脂肪含量增加,肝臟的脂肪含量的增加會促進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產生和分泌。
VLDL的增加又會使循環的甘油三酯含量增加,導致血脂異常,這是導致心血管疾病根本因素。
上面我們說到果糖只能在肝臟中代謝,它在肝臟中的代謝途徑是怎樣的呢?
果糖經過肝臟會快速磷酸化為果糖-1-磷酸(F1P)。這會導致三磷酸腺苷(ATP)轉化為一磷酸腺苷(AMP),並隨後誘導AMP脫氨酶(AMPD)通過嘌呤降解的途徑產生尿酸。
血液中尿酸水平的增加會增加痛風的風險。痛風,是一種由於尿酸晶體在關節中沉積而引起的疼痛性炎症。
傳統的觀點認為導致痛風的主要原因是吃了高嘌呤的食物。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果糖的攝入是痛風的一個重要因素。導致痛風的並不是攝入的嘌呤,而是身體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嘌呤。
對比葡萄糖,果糖的升糖指數的確更低,更緩慢地提高血糖水平,似乎不會立即影響胰島素水平。所以也曾經被拿來給糖尿病患做蔗糖的替代,但是這樣真的安全嗎?
事實上,研究表明,果糖雖然不受胰島素的控制,但是它會產生更長期的負面影響。
總之,果糖就是披著「天然」外衣的糖果,是水果中的隱形殺手!
以上是一些常見水果的果糖含量,僅供大家參考,高果糖水果儘量少吃。
我們每天為了營養健康吃的水果,很可能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
各種研究顯示,水果中的營養成分大部分都有所降低。
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生化學院教授唐納德·戴維斯,領導科研小組對美國農業部從1950年到1999年記錄的43種蔬菜水果的營養數據進行了研究。
發現這些蔬果的蛋白質、鈣、磷、鐵、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的含量平均減少5%到40%不等,其他微量元素,包括鎂、鋅、維生素B6等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減少。
1999年生產的蔬果比1950年的同類蔬果蛋白質平均含量減少6%,核黃素減少38%。
比如草莓,維生素A含量下降了55%,維生素B3含量下降了23%,鐵含量下降了52.5%。
比如哈密瓜,維生素B2下降了47.5%,鐵含量下降了48%。
除了維生素以外,水果蔬菜中的礦物質也在減少。最新的一項研究中,統計了1940年至2019年期間英國水果和蔬菜中礦物質含量的變化,發現:
除磷外,所有元素的濃度均有所下降——這80年期間總體降幅最大的是鈉(52%)、鐵(50%)、銅(49%)和鎂(10%);。
另外,據《每日郵報》報導,為了達到更好的口味和銷量,我們已經使用了各種手段去除現代蔬菜水果的苦味物質,其中包含不少有益元素。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分子科學家 Jed Fahey 說:「吃不含植物化學物質的水果和蔬菜在很多方面都類似於喝一罐汽水。」
除了高糖水果,某些水果製品,更是可怕!果汁、果醬、果脯……紛紛加糖加到讓你懷疑人生!
市場上熱銷的果汁各式各樣,有隻含 5% 果汁的果味飲料、也有主打原汁原味的 100% 純果汁,還有口感豐富的果肉果汁和水果奶昔。
為了推銷這些果汁,商家拼盡全力在廣告中推行「果汁=新鮮水果」的概念。
但其實,果汁在加工過程中,最重要的營養,包括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物都流失了很多,保留得最完全的,只有果糖而已。
另外,為了增加果汁的甜度,商家還會額外往果汁添加大量的糖。
超市常見的橙汁,420ml含糖43.3g,相當於每100ml含糖10.3g。
而被吐槽垃圾食品的可口可樂呢?每百毫升10.6……嘿,有意思!一瓶「果汁」含糖量竟然和可口可樂差不多!
除了果汁,果醬也是一大熱銷水果製品。
精打細算的商家,會大批量採購售價低的冷凍水果,再通過解凍、加溫、加糖等工序,把冷凍水果變成一罐罐色彩繽紛、甜味怡人的果醬。
別不信,這是我從某寶扒來的高銷量的果醬:
這樣含糖滿滿的果醬,拿來蘸麵包做早餐,一大早就會讓你血糖飆升,何有健康可言?
果乾去除水分後,本身就已經甜得膩口,商家還往裡面加入各種添加糖和食用香精。
白砂糖、食用葡萄糖、麥芽糖漿、蜂蜜、甜蜜素、檸檬酸、阿斯巴甜……能用上的,都不假思索地添上。
這樣的蜜餞果乾,碳水化合物含量甚至超過果醬,100 克果乾,就含 70 克碳水化合物。
為了讓食物更美味,商家在製造果乾工藝上也費盡心思。我在網上一查,發現有一種芒果乾製作專利,明晃晃地寫著:
浸泡葡萄糖溶液!
脫水的水果本身已經很甜,含有大量糖分了,但這些商家還不滿足,他們清晰地知道,消費者對更甜的食物更上癮。
所以他們用浸糖、加糖的方式,讓食物甜得突破天際。
大家還要警惕各種水果酸奶和麥片。
水果酸奶不僅水果少得可憐,還可能加入很多糖。至於水果麥片,除了糖以外,還有最後也會被分解葡萄糖的麥片。
那……我生酮低碳水減肥,是不是就要和水果say byebye?
倒也不必,可達楚不是那麼殘忍的人。
牛油果是最推薦吃點水果,畢竟牛油果碳水含量極低(0.66g/100g),還含有豐富的優質脂肪和膳食纖維,平穩血糖的同時還能提升飽腹感,降低你想吃零食的欲望。
此外,如果你不怕酸,檸檬也可~
低糖水果可以適量吃,比如莓果類:藍莓、草莓、黑莓等。
下面為你總結了一份水果指南,歡迎收藏:
今天這篇文章,並不是要大家不許吃水果,而是想讓大家認清水果的真相:
它們並不是補充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最佳選擇,一些高糖水果和水果製品也不是必吃不可的健康食品。
如果你身體健康,就是愛吃水果,但吃無妨。哪怕你是生酮低碳水,也可以吃牛油果,或適量吃一些碳水含量不那麼高的水果。
如果你本來就不愛吃水果,或者有些果糖不耐受,比如吃了水果就拉肚子或腸胃不適,也沒必要為了那一點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把自己吃難受了。這時,蔬菜可以成為水果更好的代替品。
參考文獻:
1.Davis DR, Epp MD, Riordan HD. Changes in USDA food composition data for 43 garden crops, 1950 to 1999. J Am Coll Nutr. 2004 Dec;23(6):669-82. doi: 10.1080/07315724.2004.10719409. PMID: 15637215.
2.https://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3178901/Fruit-veg-getting-SWEETER-nutritious-fewer-health-benefits-scientists-claim.html
3.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9637486.2021.1981831?journalCode=iijf20
4.Johnson RJ, Nakagawa T, Sanchez-Lozada LG, Shafiu M, Sundaram S, Le M, Ishimoto T, Sautin YY, Lanaspa MA. Sugar, uric acid, and the etiology of diabetes and obesity. Diabetes. 2013 Oct;62(10):3307-15. doi: 10.2337/db12-1814. PMID: 24065788; PMCID: PMC3781481.
5.Chen Q, Wang T, Li J, Wang S, Qiu F, Yu H, Zhang Y, Wang T. Effects of Natural Products on Fructose-Induce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Nutrients. 2017 Jan 31;9(2):96. doi: 10.3390/nu9020096. PMID: 28146130; PMCID: PMC533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