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鳳陽7月30日消息(記者徐鵬)受強降雨影響,淮河幹支流水位普遍上漲,安徽鳳陽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已啟動防汛I級應急響應。截至今天上午,位於鳳陽縣境內的淮河臨淮關水位20.18米,超警戒水位1.18米。面對險情,當地黨員幹部衝鋒防汛抗洪一線,全力以赴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在鳳陽縣黃灣鄉淮河黃灣段,猛漲的淮河水已經把圩堤中原本的大片農田淹沒。中午時分,當地村民組成的巡堤隊正扛著木棍、鐵鍬,沿著淮河大堤自西向東巡堤查驗,做好險情排查等工作。
防汛人員沿著淮河大堤巡堤查驗。(央廣網記者 徐鵬 攝)
不遠處休息區的紅帳篷內,配備有簡易摺疊床、礦泉水、方便麵、草帽、應急燈等用品,另幾名戴著「防汛巡邏」袖章的工作人員簡單地吃完午飯後,便繼續緊張地盯著河面的情況。
臨淮沿岸地勢相對較低,鳳陽縣臨淮關鎮太平社區是防汛抗洪的重點地段,從幾天前開始,民兵、本地群眾和志願者們組成的300餘人的抗洪搶險隊伍便奮戰在一線,挖土、扛沙袋、推運土車、夯實攔洪堤。
儘管大堤上的形勢依舊嚴峻,但安置點裡卻很溫暖。
鳳陽縣五個行蓄洪區鄉鎮等地的安置點裡,都成立了由鎮、村幹部和安置點群眾代表組成的管理小組,100人以上的設立臨時黨支部,作為集中安置點臨時管理組織。
在黃灣中學安置點,多部門共同做好集中安置點衛生防疫、秩序維護、安全消防、食品安全等管理服務工作,保證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乾淨水喝、有地方住、有病能及時治療,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需要。
當地各安置點內都做好了充分的保障工作。(央廣網記者 徐鵬 攝)
在棗巷中學轉移群眾安置點,鳳陽縣委書記徐廣友第一時間看望慰問了因防汛被轉移安置群眾。他說,要認真細緻、妥善安排好轉移群眾的生活,加強安置點群眾服務,做好醫療保障、衛生防疫、群眾思想、生活物資、心理疏導工作,保障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盡最大努力為轉移安置群眾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
鳳陽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央廣網記者,目前防汛工作依舊是重中之重,平均每天都安排2000餘人巡堤查險。僅27日那天,參加巡查的人員就達到了2755人。
此外,鳳陽全縣各部門均在全力做好相關保障工作:縣供電公司安排人員對15條10千伏配電線路進行特巡,對4處重點涵閘、15處排澇站開展專項安全隱患排查;縣衛健委、縣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所的專業人員深入臨時安置點開展衛生防疫指導工作,現場督導各鄉鎮衛生院救災防病和醫療保障工作。
截至目前,鳳陽全縣防汛抗洪物資儲備砂石料1.9萬方,備用土1萬噸,木樁3700根,化纖袋17.7萬條,鐵絲3000公斤,救生衣560件,草帽、雨衣、照明設備約2000餘套,割草機10臺,備用船隻21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