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印象派畫家,與莫奈、雷諾瓦同窗——19世紀的阿爾弗雷德...

2020-12-17 騰訊網

文 | 大雨798

法國印象派風景畫家阿爾弗雷德·西斯利(Alfred Sisley 1839-1899年)於1839年在巴黎出生,父母都是英國人。他的父親是一位絲綢商人,令阿爾弗雷德·西斯利從小成長於一個優渥的家庭環境。

阿爾弗雷德·西斯利作品

在阿爾弗雷德·西斯利18歲時,父親將他送往倫敦上了一所商貿學校,但西斯利並未遺傳他父親那樣的商業細胞,也對此沒有太大的興趣。倫敦習商四年,回到巴黎後在一家商行工作。可是他卻喜歡鑽研文學和繪畫,他喜歡研究文豪莎士比亞、英國學院派畫家威廉·透納和英國風景畫家約翰·康斯泰布爾的文學與藝術。

威廉·透納的風景作品具有一種朦朧之美

英國畫家約翰·康斯泰布爾的風景作品

幸運的是,家人對他的繪畫愛好比較認同,也支持他成為一名藝術家的夢想,為他聯繫了巴黎的格萊爾(Gleyre)的工作室,在那裡認識了法國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年)和印象派重要畫家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年),並與他們一起工作。1867年,他成為法國印象派先驅卡米耶·柯羅(1796—1875年)的學生。

莫奈作品《日出·印象》

莫奈作品《睡蓮》

雷諾瓦作品《莫奈夫人和兒子在阿讓特伊花園》1874,美國華盛頓國家畫廊

法國畫家卡米耶·柯羅(camille corot)油畫作品

阿爾弗雷德·西斯利作品

西斯利的許多作品都反映出一種輕鬆的、寓教於樂的方式,他對天空充滿了濃厚的興趣,這成為他畫作的主要表現。

阿爾弗雷德·西斯利作品

他後來被譽為有史以來偉大的印象派畫家之一,被認為是傑出的風景畫家。

阿爾弗雷德·西斯萊

山水畫是他最喜歡的類型,他很少嘗試肖像畫,他的風景畫風與約翰·康斯泰布爾(John Constable)有著異曲同工之效。西斯利只喜歡專注於繪畫自己熟悉的地方景色,例如塞納河和泰晤士河谷。

阿爾弗雷德·西斯利作品

阿爾弗雷德·西斯利作品

這幅畫是他後來的作品之一,《莫雷橋》,是他在1893年完成,現存於奧賽博物館展出。

阿爾弗雷德·西斯利1893年作品《莫雷橋》

1898年阿爾弗雷德·西斯利在他的妻子去世僅幾個月後,於莫雷河畔盧厄(Lotte-sur-Loing)去世享年59歲。

阿爾弗雷德·西斯利作品

阿爾弗雷德·西斯利作品

羅亞爾河畔莫雷特鎮(Moret-sur-Loing)是法國中北部塞納河和馬恩省(Seine-et-Marne)的一個迷人的小城鎮,是莫奈,雷諾瓦和希思黎的靈感之源……

「 唯美品鑑 」歡迎大家留言點讚+關注,謝謝!

靜水流深,唯美物語——普羅旺斯蔚藍海岸|濱海卡涅的印象雷諾瓦

阿姆斯特丹情愫印象——梵谷摯友、荷蘭著名畫家喬治•亨德裡克•布萊特納

相關焦點

  • 莫奈、雷諾瓦和德加等人畫風不一致,為何他們都是印象派代表畫家
    其活躍藝術家有莫奈、雷諾瓦、畢沙羅、西斯萊和德加等,他們年輕,反傳統,有創新精神,他們被冠以印象派的代表畫家,但他們的畫風並不一致。01克勞德·莫奈莫奈的畫法最具印象派特色,他創作了大量的風景畫,有時他對著同一景物,如乾草堆、水塘等反覆多次寫生
  • 莫奈的《陽光下的丁香》,是俄國收藏家的第一件印象派畫家的作品
    印象派作品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除了在美國市場擁有一批收藏家之外,在其它國家也同時擁有一些藏家,例如在俄國。當時在俄國最知名的兩位收藏家是塞給斯庫金和伊萬莫羅佐夫。1890年他接過了家族的紡織事業,1897年他來到巴黎,他的朋友把他帶到保羅丟朗-呂厄的畫廊,在那裡正在舉行印象派作品的展覽。他一下子被莫奈的作品所吸引,當即就購買了《陽光下的丁香》。這是俄國收藏家購藏的第一件印象派畫家的作品,也翻開了俄國藝術品收藏史新的一頁。
  • 印象派畫家雷諾瓦——高清作品賞
    雷諾瓦選擇了模特,並讓她們反覆為他擺姿勢,同時花了很大心思,要保證一切都在正確的位置。除此之外,畫家強有力的表現力不是來自精確的人物展示。雷諾瓦使用更通用的方法,讓他的人物上升到所有人的層面,為自己的特定目的,合理安排他們。他筆下的人物,都變成了有雷諾瓦風格的人。在印象派畫家看來,這個場景是一種全新的主題,十分珍貴。當時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要捕捉下來這公共場合的時刻很難。
  • 雷諾瓦,印象派的青春驪歌
    雷諾瓦( 1841-1919)法國印象畫派的著名畫家。最初與印象畫派運動聯繫密切。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記錄真實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滿了奪目的光彩。然而到了(19世紀)80年代中期,他從印象派運動中分裂出來,轉向在人像畫及肖像畫,特別是婦女肖像畫中去發揮自己更加嚴謹和正規的繪畫技法。
  • 畢沙羅,19世紀與世無爭的油畫大師,印象派真正的精神領袖
    面對「新古典主義」畫風的流行,以及學院派美術沙龍的排斥,1874年春天,31名有個性有想法的年輕畫家拿出自己的新作,自籌資金在巴黎卡普辛大街的一所公寓裡舉辦了一場小畫展,後來,美術史家把這次畫展稱作「第一屆印象派畫展」,由此,19世紀又增添了一個新畫派,它就是在世界美術史上承前啟後的
  • 談談莫奈與印象派的誕生
    這些因素造就了阿讓特伊在印象派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雖然莫奈是唯一一位一年到頭在那裡居住的印象派人士,但馬奈和古斯塔夫 卡耶博特都在附近有住所,並且雷諾瓦和西斯萊定期前來拜訪作畫。莫奈對該地的巨大熱忱顯然具有感染力,旅遊局冠以它「印象派搖籃」( The Cradle of Impressionism)的綽號也不無道理。
  • 印象派畫家們背後的男人
    近幾年來,印象派畫作幾乎成為當代最受歡迎的畫作類型,在拍賣中也屢次維持著幾乎最高的價格。可你知道嗎?曾經印象畫派在很長一段時間並不受待見。在19世紀中期的法國,作為一名畫家,先得帶著作品去競選每年一度的巴黎沙龍展,得到委員會的錄取後展出並獲得好評,成功的畫家能加入學院派會員,從而得到畫作的訂單,才是正統的出道大法。
  • 印象派大師雷諾瓦經典油畫作品高清全集(200 張)
    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記錄真實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滿了奪目的光彩。然而到了(19世紀)80年代中期,他從印象派運動中分裂出來,轉向在人像畫及肖像畫,特別是婦女肖像畫中去發揮自己更加嚴謹和正規的繪畫技法。皮耶爾·奧古斯特·雷諾瓦出生在利摩日的一個窮裁縫的家庭。5歲時全家遷居巴黎,在13歲時已學會畫瓷器畫的手藝。
  • 蔣勳:印象派和後期印象派
    後來,野獸派、立體派、超現實主義,都從印象派那裡汲取過營養。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在歐洲蓬勃發展。工業化帶來城市化,城市成為時代中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中產階級起來了,人們嚮往城市,從鄉村流向城市。早期印象派畫家大都誕生在1840年前後,剛好趕上這一潮流,成年後,都像採蜜的蜜蜂一樣撲向巴黎這樣的文化藝術中心。
  • 印象派油畫大師雷諾瓦,一個完美主義的創造者
    雷諾瓦作品雷諾瓦早年師從學院派畫家格萊爾,學習傳統的古典寫實繪畫。1860年代在巴黎習畫期間認識了印象派開創人物莫奈,與許多年輕畫家一起研究和探討前衛的畫法和技巧,開始了他一生的求藝之路。雷諾瓦曾經在官方沙龍展出過一幅風俗畫《埃絲米拉達》,這幅畫獲得沙龍的一致好評。但與印象派畫家合作後,他覺得這幅畫技法過於傳統,愧對於自己的藝術追求,於是就把這幅畫撕了。
  • 那些不可錯過的印象派名畫 (4)莫奈和雷諾瓦的蛙塘
    更有品味 · 更有智慧Better taste · Wiser life寫這個系列文章,最初是因為2015年的夏天參觀了巴黎的橘園美術館,近距離地接觸了印象派Havemeyer, 1929雷諾瓦的作品August Renoir, La Grenouillère, 1869, oil on canvas, 66 x 81 cm, Stockholm, National Musuem莫奈和雷諾瓦這兩幅畫裡的地方叫
  • 印象派畫家莫奈十大名畫 —— 每一幅都十分名貴!
    克勞德·莫奈是法國一個有名的印象派畫家,他畫的畫真的非常美,他比較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的作品光和影以及色彩描繪得比較出色。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天才。
  • 巴黎的這些地方,藏著印象派大師莫奈的秘密
    以《睡蓮》而著名的印象派大師莫奈就是其中之一。在巴黎,如果你對琳琅滿的目的地無從入手,那麼,單單設計一條「莫奈之旅」也是足夠豐富了。在莫奈的時代,火車出現是一樁偉大科學奇蹟,車站大玻璃頂棚是19世紀現代建築,這些都有著鮮明的時代氣息。
  • 鑑賞| 19世紀女性印象派畫家,光線與色彩的追夢人
    1874年,第一屆印象派畫展在巴黎舉辦,貝爾特·莫裡索作為唯一受邀的女性參加了展覽,此後她一連參展了8屆印象派畫展中的7屆。20世紀法國著名的藝術史家亨利·福西永將貝爾特·莫裡索、瑪麗·卡薩特和瑪麗·布拉克蒙德,稱為印象派運動中「三位偉大的女性」。
  • 英國印象派風景畫家,阿爾弗雷德·西斯萊,風景油畫作品欣賞
    阿爾弗雷德·西斯萊(1839年10月30日-1899年1月29日),是英國印象派風景畫家,是印象主義畫派創始人之一,住在法國。西斯萊出生於巴黎一個富裕的英國家庭。1862年後與莫奈、雷諾瓦和巴齊耶等畫家交往密切,受其影響很大。
  • 他是浪漫多金的富二代,莫奈、雷諾瓦的摯友,卻英年早逝戰死沙場
    1874年,一群年輕的畫家在巴黎卡皮西納大道的一所公寓裡舉辦了第一屆印象派畫展。莫奈、雷諾瓦、畢沙羅、西斯萊、德加、塞尚和莫裡索等在內的31位風格迥異、天賦異稟的畫家,帶著自己的作品參展,來向官方的沙龍挑戰。
  • 畫家之眼——古斯塔夫·卡耶博特與19 世紀的現代巴黎
    19 世紀的法國首都—巴黎的無限魅力透過這首詩篇躍然紙上。在雨果的小說中,在波德萊爾的詩歌裡,在本雅明的批評散文中,人們已經領略了這座浪漫美麗卻又罪惡叢生的城市。但也許只有在印象派畫家的畫筆之下,我們才能直觀感受這座現代之都在當時所散發出來的獨特魅力。
  • 莫奈≠印象派!他也曾窮困潦倒流落街頭,一生最愛畫的是她倆!
    來源:新華社 金馬夢妮攝法國畫家克勞德·莫奈(1840—1926)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之一,19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在法國興起。印象派代表人物還有雷諾瓦、畢沙羅、塞尚等人,之所以大家一想到印象派就想起莫奈,是因為莫奈對印象派的形成和壯大,比其他任何人貢獻都多;第二,印象派並非是一個有著明確立場與嚴謹組織的畫派,他們因作畫風格上的共通性走到了一起,他們在各自的畫域中,將自己的藝術觀發揮到極致。嚴格地說,當時很多被稱為印象派的畫家,究其一生也許僅有部分時間可稱之為印象派畫家。
  • 法國印象派畫家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油畫作品欣賞
    雷諾瓦是法國畫家,最初與印象畫派運動聯繫密切。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記錄真實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滿了奪目的光彩。然而到了(18世紀)80年代中期,他從印象派運動中分裂出來,轉向在人像畫肖像畫中去發揮自己更加嚴謹和正規的繪畫技法。
  • Berthe Morisot,兩個世紀前的印象派女畫家
    法國評論家葛斯塔夫·傑夫華將她與另外兩位女畫家瑪麗·布哈可蒙、瑪麗·卡薩特並列為印象派三姝。她是印象派畫家愛德華·馬奈的好友,並在他的介紹下嫁給了他的弟弟尤金(Eugène),兩位印象派藝術家因此形成既是同好也是家人的緊密關係。 自1986年開幕以來,奧賽博物館首次為印象派運動中的一位重要人物——貝思·莫裡索(Berthe Morisot)舉辦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