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油畫大師雷諾瓦,一個完美主義的創造者

2020-12-17 易浪豐談畫

「為什麼藝術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醜惡的事已經夠多的了。」這是法國著名印象派大師雷諾瓦的名言,他一生追求完美,且創造完美。

雷諾瓦作品

雷諾瓦早年師從學院派畫家格萊爾,學習傳統的古典寫實繪畫。1860年代在巴黎習畫期間認識了印象派開創人物莫奈,與許多年輕畫家一起研究和探討前衛的畫法和技巧,開始了他一生的求藝之路。

雷諾瓦作品

他是個極致的完美主義者。

有個關於他毀畫的典故,與別的畫家毀自己不滿意的作品不同,他毀的是大獲好評的作品。雷諾瓦曾經在官方沙龍展出過一幅風俗畫《埃絲米拉達》,這幅畫獲得沙龍的一致好評。但與印象派畫家合作後,他覺得這幅畫技法過於傳統,愧對於自己的藝術追求,於是就把這幅畫撕了。

雷諾瓦作品

當然雷諾瓦並不是一味地追求印象派畫法中粗獷大膽的用筆技巧。相反的我覺得雷諾瓦是把傳統畫法與印象派畫法結合得最完美的一個。他畫法不拘泥細節,但是形象卻生動唯美。

雷諾瓦作品

雷諾瓦的畫色彩鮮麗而透明,獨具魅力極具觀賞性。尤其是他的人物場景畫,總有種觀看歐洲唯美年代電影的感覺。

雷諾瓦作品

他筆下的人物鮮活,仿佛都在遊動,場景畫中讓人甚至可以聽到他們說話的聲音。即使是畫中那些作為背景的人物,雖然五官模糊,卻似乎富有表情。

雷諾瓦作品

在印象派畫家中雷諾瓦是幸運的。1890年代雷諾瓦已是成功的畫家,廣受大眾關注。1910年代就有作品懸掛在羅浮宮中,1919年他參觀羅浮宮,在有生之年終於看到自己的作品收錄其中。同年12月,他與世長辭。

雷諾瓦作品
雷諾瓦畫像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1841—1919)法國印象派重要畫家。除油畫外,也作雕塑和版畫。

相關焦點

  • 印象派大師雷諾瓦經典油畫作品高清全集(200 張)
    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記錄真實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滿了奪目的光彩。然而到了(19世紀)80年代中期,他從印象派運動中分裂出來,轉向在人像畫及肖像畫,特別是婦女肖像畫中去發揮自己更加嚴謹和正規的繪畫技法。皮耶爾·奧古斯特·雷諾瓦出生在利摩日的一個窮裁縫的家庭。5歲時全家遷居巴黎,在13歲時已學會畫瓷器畫的手藝。
  • 畢沙羅,19世紀與世無爭的油畫大師,印象派真正的精神領袖
    幾十年後,這批畫家改寫了美術史,在歐洲乃至全球畫壇享有盛名,每一位都成為獨樹一幟的油畫大師,而昔日以安格爾為首的如日中天的新古典主義,則迅速淹沒在歷史裡。印象派畫家窮其一生所要做的,正是要打破新古典主義教條式的藝術理念和創作方式,讓藝術成為純粹的藝術,成為大眾的藝術,而不是跟在歷史、神話、宗教等題材後面講述陳詞濫調的故事。
  • 雷諾瓦,印象派的青春驪歌
    雷諾瓦( 1841-1919)法國印象畫派的著名畫家。最初與印象畫派運動聯繫密切。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記錄真實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滿了奪目的光彩。 1874年雷諾瓦以《包廂》一畫參加首次印象派畫展,這標誌著雷諾瓦風格的成熟。
  • 印象派畫家雷諾瓦——高清作品賞
    相比他的印象派同伴,雷諾瓦對敘事或是某些文學之類的主題不感興趣。但是他的同伴都認為:在感覺上,光的改變讓一切變得更易逝;而雷諾瓦完全不這麼想,他認為:光的改變,反而放大了它觸碰的一切。雷諾瓦在羅浮宮中愛慕的大師作品都是同樣精神。雖然他們的主題已經變了,但是他與他們有同樣欲望:要超越現實,表現人性,給它帶上神秘的光環。
  • 雷諾瓦油畫技法分析
    雷諾瓦的作品色彩豐富,充滿活力,具有獨特的印象派風格。2、具有震撼力的色彩:雷諾瓦的色彩經歷了三個階段,最後達到形與色的完美結合。雷諾瓦並不在乎作品的外輪廓線,注重用色彩塑造形體,用筆細碎急促,造型顯得拘謹。
  • 有古典造型,又有印象派色彩,他成功了,如果你能做到,也當畫家
    很多學畫的人都有這樣一個想法,那就是,人們不捨得放下已經掌握得很好的古典寫實的造型功底,一邊又對印象派油畫的色彩情有獨鍾,那麼有沒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有古典寫實的造型,又有印象派華麗的色彩,有的,有人就這樣做了,並且成功了,他就是雷諾瓦。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做到的。
  • 印象派大師莫奈油畫作品20幅,色彩與意境,你更喜歡什麼?請欣賞
    ||印象派大師莫奈油畫作品20幅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出生於巴黎,幼年移居至法國勒阿弗爾生活,並跟隨風景畫家布丹學習繪畫,並聽其建議,專攻風景畫。這也為他日後成為印象派的代表畫家奠定了紮實的基礎。長大後,莫奈到巴黎求學,並與畫家畢沙羅有著深厚的友誼之情。而後進入格萊爾畫室學習,並在那裡認識並結交了雷諾瓦、西斯萊等畫家。他們以戶外風景寫生為主,側重對於自然風景的藝術表達,而擺脫對於物象本身的關注,使每一物體的色彩表達不斷地變幻,從而達到色彩與光的完美融合。
  • 至上主義大師畫家——馬列維奇
    至上主義大師畫家——馬列維奇馬列維奇是幾何抽象藝術的先驅和俄國至上主義的鼻祖,本文梳理了其至上主義繪畫的形成及發展過程,他的至上主義繪畫風格的形成經歷了早期作品的印象派面貌、中期作品的立體主義及未來主義的特徵、直至最後形成「白底上的黑方塊」這樣個性鮮明的藝術風格
  • 分享 雷諾瓦的《卡涅的浣衣女》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 卡涅的浣衣女 油畫 2014(第十八屆)上海藝術博覽會,作為今年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壓軸大展,於11月13-16日在上海世貿商城隆重舉行。本屆藝博會參展商歐洲藝術畫廊,攜帶法國著名印象派大師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的油畫作品《卡涅的浣衣女》亮相滬上,受到眾人的關注。  油畫《卡涅的浣衣女》,創作於1912年前後,是雷諾瓦晚年作品,尺寸約為24×33釐米。  這幅作品原本是巴黎一個藏家的私人珍藏,從畫卷中人們不僅可以欣賞到地中海的綠色植物,還可以輕易辨認出當時時代中不同的人物角色。
  • 莫奈、雷諾瓦和德加等人畫風不一致,為何他們都是印象派代表畫家
    其活躍藝術家有莫奈、雷諾瓦、畢沙羅、西斯萊和德加等,他們年輕,反傳統,有創新精神,他們被冠以印象派的代表畫家,但他們的畫風並不一致。圖3.雷諾瓦油畫他對色彩極為敏感,人體皮膚顏色的細膩變化在他的筆下顯得如此令人信服,白裡透紅的少女膚色令人嘆為觀止,很少有人能企及。
  • 來莫奈和印象派大師展 解鎖光與影的迷幻世界
    除此之外,他對於色彩的運用非常細膩,用許多相同主題的畫作來實驗色彩與光的完美表達。他曾長期探索光色與空氣的表現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對象作多幅的描繪,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抒發瞬間的感覺。莫奈的藝術生涯長達70年左右,共遺留了500餘件素描、2000多幅油畫。其間,他所創作的作品為我們呈現了一位孜孜不倦、不懈尋找繪畫風景、勇於追求靈魂主題的畫家。
  • 被遺忘的印象派畫家,與莫奈、雷諾瓦同窗——19世紀的阿爾弗雷德...
    他的父親是一位絲綢商人,令阿爾弗雷德·西斯利從小成長於一個優渥的家庭環境。 ·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年)和印象派重要畫家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年),並與他們一起工作。
  • 法國印象派畫家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油畫作品欣賞
    雷諾瓦是法國畫家,最初與印象畫派運動聯繫密切。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記錄真實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滿了奪目的光彩。然而到了(18世紀)80年代中期,他從印象派運動中分裂出來,轉向在人像畫肖像畫中去發揮自己更加嚴謹和正規的繪畫技法。
  • 色彩大師 ‖ 印象派代表作品賞析
    1874年,以莫奈、畢沙羅、雷諾瓦為代表的一群藝術家,在一個攝影師的工作室裡舉辦了一個畫展。畫展名為「獨立的畫家、雕塑家和版畫家藝術展」。在標題中出現的「獨立」二字,就是不願與官方藝術沙龍合作。不料,第2天,一 家小報的記者寫文章攻擊他們說:「這些 年輕人在胡鬧,畫得簡直就是印象派」![就是指 莫奈的日出.印象這幅畫]沒想到,印象派畫家們倒是十分樂於接受這個說法。
  • AH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
    · 逆襲的印象派 ·印象派名詞的由來,相信很多人都了解。這是因為當時莫奈的油畫《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記者嘲諷而得名。雷諾瓦· 反叛的後印象派 ·雖然後印象派從印象派發展而來,甚至每一個後印象派畫家都曾經有過印象主義作品,但後印象派絕對不是對印象派的傳承和廣大,而是站在了印象派的對立面。
  • 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莫奈和印象派大師絕世真跡將登陸魔都
    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經典館藏、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是全世界收藏莫奈作品最多的博物館,其莫奈藏品絕大部分來自於莫奈兒子米歇爾的捐贈,57幅法國國寶級大師巔峰巨作、《睡蓮》、《紫藤》、《玫瑰》等多幅巨型莫奈油畫、雷諾瓦、馬奈、德加、莫裡索等印象派大師之作雲集
  • 「精讀」油畫大師愛德華·馬奈: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印象派畫家
    馬奈,油畫《豎有旗杆的莫舍爾街》印象派藝術家把自己與工作室分開,轉而喜歡露天寫生。因此,他們傾向於在較小的畫布上作畫,因為他們需要快速完成,這也是講究速度的現代生活的另一個象徵。愛德華·馬奈,油畫《花束》馬奈的生活被印象派畫家包圍著,但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印象派畫家,他從來都沒有參加過印象派的展覽,但是他與印象派畫家關係密切,深深受到印象派畫家的崇敬,普遍上認為他是印象派的奠基人
  • 印象派油畫,特點是什麼?
    印象派興起於19世紀60年代,興盛於70、80年代,反對因循守舊的古典主義和虛構臆造的浪漫主義,19世紀最後30年,成為法國藝術的主流
  • 印象派大師莫奈的老師,歐仁·布丹的油畫
    《特魯維爾的科迪爾公園》布面油畫上面這幅畫,畫的是公園風景。利用泥路、兩旁的樹木、以及天空形成一個視覺滅點,使畫面有了很強的縱深感。畫幅大小為510cmx620cm,雖然很大,但依然體現了印象派的特徵:不拘泥細節。這點從人物的用筆就可以看出來。
  •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你是否能分清?
    另外,巴比松畫派在西方美術史中起著重要的承上啟下的意義,他們由深受古典主義的學院派蛻變而來,其後又為印象派的崛起點亮明燈。巴比松畫派雖然和楓丹白露森林關係密切,但和楓丹白露畫派完全不是一條道上的,和楓丹白露畫派關係密切的是楓丹白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