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記者 楊斯涵 黃京
張貼高考喜報,發布中考、高考「狀元」……曾幾何時,學校、教師、家長一直把分數看作是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導致學生苦、家長累、學校壓力大。那麼如何打破唯分數等問題,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
11月29日,由長江教育研究院、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湖南省教育戰略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長沙·長江教育論壇在長沙舉行,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華中師範大學教授、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周洪宇,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石燈明等20餘名教育評價改革智庫專家相聚,共同聚焦首個教育評價系統改革文件《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並圍繞實施教育評價改革的難點、堵點、創新點開展研討。
解讀:首個教育評價系統性改革方案出臺
據2018年教育部義務教育檢測報告,七成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足10小時,超八成中學生不足9小時;同時,部分區域學生視力不良問題突出,視力不良檢出率四年級超過60%,八年級超過80%;2018年《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家長教育綜合焦慮指數達到67點,整體處於比較焦慮狀態……在研討會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辦公室副主任姜朝暉列舉出了一系列數據,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我國教育評價仍存在一些片面甚至錯誤的導向,形成了功利化的追求,嚴重影響了教育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總體方案》中提出,要強調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五唯」頑瘴痼疾,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時代特徵、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
為何會出現「五唯」?河南大學副校長劉志軍表示,分數是一種定量評價,其優勢在於易於統計測量,用統一的考試對同一群裡進行測評,在操作上簡便易行,結果也較為公正,同時部分用人單位設置學歷門檻,以出身評價學生,將能力強但學歷較低的學生置之門外,這種現象倒逼學生和家長將「分數」和「升學」當做教育的唯一追求目標。
姜朝暉表示,現在教育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中小學生太苦太累,辦學中的一些做法太短視太功利,更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這種狀況是不對的,但又在沿著這條路走,越陷越深,這就需要扭轉教育功利化、轉變觀點。根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2019年與情監測表明,在「五唯」中, 「唯升學」網民關注度最高,達到了37%,其次是「唯分數」23%、「唯文憑」 18%、「唯論文」13%、「唯帽子」9%。「教育評價改革就是要破解關鍵的『唯升學』、『唯分數』等問題。」同時,他認為,評價是個非常專業、風險較大的工作,即涉及到價值導向的問題,也有指標體系的信效度問題,還有評價結果應有問題,對於一些道德、人文類的軟指標,很難量化。
「評價只是起點,不是終點。」清華大學全球學校與學生發展評價研究中心秘書長胡皖琪表示,要「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通過評價,梳理、優化和創新業務流程,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教育評價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指揮棒』,是現代教育治理的重要環節。」周洪宇表示,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
學生是接受教育的主體,學生評價是教育評價的基礎環節,要破解以分數給學生貼標籤的「唯分數」做法。《總體方案》中提出要樹立學生科學成才觀念、完善德育評價、強化體育評價、改進美育評價、加強勞動教育評價、嚴格學業標準,同時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周洪宇認為,要破解「唯分數」、「唯升學」要建立和完善多元評價的中考和高考制度,改變以升學率評價學校的導向和做法,要弱化單一維度評價標準的使用範圍,構建一個共擔其責、各擔其責的教育生態。「破除『唯分數』等頑瘤疾,歸根結底就是要尊重教育規律,按照教育規律辦學,按照教育規律培養,按照教育規律評價。」
「教育評價改革是教育事業發展最迫切的龍頭問題。對引導全社會樹立和諧的教育觀、教育發展觀、人才成長化等具有深遠的意義。」石燈明表示,要切實把教育評價改革細化滲透到教育事業發展的全過程,以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為牽引,發揮教育評價指揮棒作用與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實施教育現代化2035,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等深度的融合,作為引領教育事業發展的方向,指引成長教育事業的基本遵循。
探索:看AI下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長沙模式」
「教育高質量發展不是平均發展,而是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要從『學有所教』向『學有優教』轉型。」長沙市教育局副局長繆雅琴表示。據悉,結合實際,長沙印發了《長沙市基礎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實施指南》、《長沙市基礎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整體推進行動計劃》。並按照教育部《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框架(試行) 》,把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和學校發展三個方面作為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的主要內容,既涵蓋教育部確定的5個方面內容、20項關鍵性指標,同時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拓展。
記者了解到,為了緩解擇校熱,長沙引導學生和家長選擇適合的學校,改變簡單依據學校中考優秀率和高考升學率來評價學校辦學水平的慣性評價標準,按照「以入口看出口」「從起點看變化」的增值方式評價學校辦學水平,讓不同層次的學校都獲得發展動力,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同時,培養學生能力和素養,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究精神,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從根本上改變人才培養目標。此外,長沙還依託智慧教育雲平臺讓評價內容更全面,數據來源更廣泛,評價性度更高。
「將來,長沙將結合智慧教育示範區的創建,探索人工智慧環境下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優化評價方式,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進一步完善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紮實推廣結果應用,推動教育評價改革落地生根。」繆雅琴表示,長沙著力創建全國「智慧教育示範區」,研發了智慧教育雲平臺,實現了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過程化、信息化和常態化,也推進了各項數據的互聯互通,構建了長沙教育質量評價大數據體系。
2017年,以「人人通」為平臺重點打造了「長沙市中小學生在線學習中心」,組織學科專家和骨幹教師按照新課程標準和長沙實用教材版本開發豐富的優質本土課程資源,打造空中課堂,免費提供長沙中小學生周末學習、假期學習,服務學生泛在學習需要;社會實踐活動服務平臺社會實踐活動服務平臺為中小學生打造集社會實踐、科普創造、公益踐行、研究性學習等為一體的特色服務平臺,可以對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保證學生實踐記錄真實有效,並與學生綜合素質檔案無縫對接。
此外,長沙市教育局從2018年開始,連續3年向社會公開發布了年度普通中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報告,引導學校更加注重培育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關鍵能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引導教師、家長、社會轉變教育理念,幫助學生成長與進步。
[責編:袁欣]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