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張"大學校友之大國工匠"的統計表在網上引發了熱議,在其中的35位國家重大軍工項目的總設計師中,畢業於西安高校的"大國工匠"高達18位,佔總數的51.4%,其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上榜5次。
段寶巖
段寶巖,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1977年考入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先後獲工學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1991—1994年在英國利物浦大學作博士後,2000年在美國康乃爾大學作訪問學者。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電子機械工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致力於電子裝備機電耦合理論與關鍵技術的研究,開闢了我國電子裝備機電耦合研究的新領域。科研成果被成功應用於探月、神舟飛船、主力戰艦、FAST500m 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等國家重大工程中。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稱號。2012年獲何梁何利科技成果獎,2017年獲中科院傑出科技成就獎與中國好設計金獎,2018年獲亞洲結構與多學科優化終身成就獎。
500米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望遠鏡(英文簡稱FAST)
2015年11月21日,FAST饋源支撐系統首次升艙,這隻"觀天巨眼"終於"睜開了眼"。這背後,凝聚著中國天文學家探索宇宙的勇氣和中國工程師們挑戰極限的努力,更凝聚著中國不同學科科學家的聰明才智。這其中就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機電工程學院段寶巖教授帶領的團隊貢獻的西電智慧。
智慧一:創新設計方案西電首提
將饋源系統由萬噸級降至30噸,系FAST三大創新之一
段寶巖提出的創新設計方案(1995年)
智慧二:"眼珠"定位技術源自西電
粗精兩級調整平臺,確保饋源定位精度達到4毫米
段寶巖團隊在西安市南郊的沙井村搭建的50米模型(2002年)
智慧三:西電等比模型助力工程
5米及50米驗證模型相似性研究,對實際裝置性能進行了預測
段寶巖團隊在西電南校區搭建的50米模型(2008年)
楊宏
楊宏,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一系80級校友,歷任載人飛船總體室副主任、總體副主任設計師、載人飛船副總設計師、"天宮一號"總設計師、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等職務,當選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學術技術帶頭人、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2011年9月29日晚21時16分許,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二號F"T1運載火箭,將中國全新研製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而其背後的英雄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友楊宏,正是他領導設計了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
楊孟飛
楊孟飛,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三系78級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嫦娥五號"總指揮、總設計師,探月工程三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五院)原副院長,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並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這一天,是中國航天歷史性的一天!這一歷史時刻的背後,也凝結了眾多西電人的智慧和力量。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師生校友格外驕傲的是,"嫦娥五號"總指揮、總設計師楊孟飛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78級校友。
張榮橋
張榮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二系84級校友,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
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張榮橋總師從整體方案到實施細節一一身體力行,對探測任務的方方面面傾注心血,5個月來埋首於發射場一線。火星逐夢,天問求索,西電航天人共同為中國航天事業的新徵程助力添彩。
星光熠熠,不一而足。事實上,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測工程等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進程中,西電航天人一直深入其中,為中國建設航天強國貢獻力量。他們有的任職所長總工總師,有的默默科研攻關,有的紮根工程一線做一枚緊咬的"螺絲釘",他們把"論文"寫在人類的星辰大海之中,源源不斷為實現航天強國夢貢獻"西電智慧"。這是西電航天人的責任與使命,也體現著西電人的勇敢與擔當!
來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