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9日,在菲律賓西端巴拉望島海域,由已故的微軟創始人之一保羅·艾倫組成的調查團在1850米深的海底發現了舊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摩耶"號。7月2日,調查團在美國社交網絡臉書上發表了這一結果。從調查團發表的圖片和視頻來看,"摩耶"號還較好保持著當時的模樣。
▇在海底發現的"摩耶"號,此為艦橋左側。
1、"摩耶"號的作用
"摩耶"號是高雄級重巡洋艦的4號艦,1928年動工,1932年6月30日服役。竣工當時,該級重巡以三年式二號203毫米炮為主炮,此主炮不僅可以對艦、對地,也能用於對空射擊,即所謂的兩用炮。兩用炮在現代艦艇很常見,而早在上世紀20年代,舊日本海軍就計劃從高雄級的主炮開始加以對空射擊功能,這表明當時飛機已經對水面艦艇造成了威脅。
高雄級重巡還有具有旗艦機能,武裝配置等艦內布局也經過精心設計,居住性良好,艦內設備稱手,受到乘員一致好評。另外,艦橋空間大,約是前級妙高級的3倍,指揮所、操舵室、幕僚室等各自空間充足,被喻為是"天守閣"(日本城堡中央的望樓),也成為高雄級的一大特徵。不過,在開始服役後,前線部隊反映"天守閣"在夜戰中反倒成了一個醒目的目標,而且重心過高,造成復原性差。
▇竣工不久的"摩耶"號,高聳的上層建築十分顯眼。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舊日本海軍的基本作戰方針是"漸減作戰",在與美國海軍的戰列艦決戰之前,首先利用驅逐艦和巡洋艦發動夜戰,儘可能多的削弱美國海軍戰列艦的戰鬥力。在漸減作戰中,重巡洋艦擔任著重要的作用。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美國海軍的戰列艦群在開頭的珍珠港一役中就被日本的航母艦隊團滅,日本海軍戰前期待的漸減作戰並沒有機會進行,因為二戰的主角從戰列艦轉到了飛機。這個角色的轉變,增強對空火力就成了各艦的當務之急。
2、對空火力的增強
1943年11月5日,美軍空襲日本海軍西南太平洋最大海軍基地拉包爾,"摩耶"號受重創,回到橫須賀進行大修。趁此機會,"摩耶"號加強了對空火力。
▇美軍對日本海軍拉包爾基地實施空襲,灣內的日艦匆忙躲避。
其實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日本海軍就已計劃對"鳥海"和"摩耶"兩艦進行現代化的改裝和復原性能改善工程,但由於戰爭的爆發,未能確保工程所需的4個月時間,兩艦錯過了一次改進的機會。此次負傷,反倒給了"摩耶"號改進的機會。
"摩耶"號的主炮為203毫米炮,雖然也能作為高射炮來使用,由於揚彈機的問題,發射速度只有每分鐘3發,性能談不上有多好。為此,此次大修拆掉了3號主炮塔,換裝2座40倍徑127毫米聯裝高射炮,加上原有的,總共搭載了6座12門高射炮。新增的高射炮性能優良,既能與測距機及機械式計算機構成的高射裝置連動,幫助瞄準高速移動的飛機,在炮彈裝填之前,還可以設定炮彈爆炸的時間等。此外,還裝備了13座25毫米三聯裝機炮、9門25毫米機炮和36挺13毫米機槍等對空火器,另外,在馬裡亞納海戰之後,繼續增備25毫米機炮,據說總數達到了66門。全艦就像一隻刺蝟一樣。由於防空火炮的增加,乘員也隨之增加,開戰時有921人,改裝之後達到996人。
值得一提還有其電子設備,有1臺對空用"二式二號電波探信儀一型(21號)"、1臺"三式一號電波探信儀三型(13號)"以及2臺水上監視的"(臨時)二號電波探信儀二型(22臺)"。
▇進行增強防空火力改裝後的"摩耶"號。
上述對空火器與戰列艦、正規航母裝備的一樣,日本海軍期待其能成為艦隊防空的核心,正如現代的神盾艦一樣。
3、殺手從海底來
1944年6月19日,經過改裝成為防空巡洋艦的"摩耶"號參加了"阿號作戰"(馬裡亞納海戰)。日本海軍的9艘航母與美軍的15艘航母爆發了一場大規模海戰。"摩耶"號加在其中,其為艦隊的對空戰鬥做出了多大的貢獻不得而知,不過,在這場海戰中,"摩耶"號自身只吃到了近失彈而沒有直擊彈,或許是其強大的對空火力讓美軍艦載機無法靠近吧。可正如我們知道的那樣,日軍的阿號作戰以慘敗告終。
之後,"摩耶"號又參加了10月20日開始的萊特海戰。當時日本海軍的航母戰鬥力已完全處於下風,日本艦隊遭到美軍艦載機的重錘。不知是幸或不幸,本以為發揮防空巡洋艦作用的時候到來了,沒料到23日遭到美軍潛艇"鰷魚"號的雷擊。早上6時57分,"鰷魚"號向"摩耶"號發起雷擊,後者躲避不及,左舷命中了4具魚雷,8分鐘後,"摩耶"號沉沒了。中國有句古話,一物降一物,兵器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摩耶"號大量裝備的防空火炮卻降伏不了潛艇。
▇徹底終結"摩耶"號的美軍潛艇"鰷魚"號。
"摩耶"號沉沒後,艦長等336人戰死,倖存的769名乘員被戰列艦"武藏"號收容。這些乘員本以為來到了"不沉艦"可以鬆一口氣,次日,"武藏"號就遭到美軍集中攻擊。"摩耶"號艦員也參加了對空戰鬥,但仍未能挽救"武藏"號。再次獲救的艦員又轉到"島風"號驅逐艦,繼續參加25日的對空戰鬥。這些獲救又參加對空戰鬥的"摩耶"號乘員一定心有不甘:如果"摩耶"號還在的話……
26日,"島風"號回到菲律賓的科隆島,到此,還有299名倖存的"摩耶"號乘員。日本有一部著名的反戰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主人公橫川清太的父親正是"摩耶"號的乘員,在父親出徵後,清太給父親寫過許多信,但從未收到一封回信,直到戰後他才知道"摩耶"號沉沒,父親已經戰死。雖然電影沒有說明,但或許其父並沒有死,而是那些倖存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