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我是大人,已經長大了,沒有必要去讀童話!
女兒剛上初中一年級,老師推薦了一本書,特意叮囑說家長也要一起讀,於是乎,我才事與願違地讀起了這本名叫《小王子》的童話!書的篇幅不算長,我很快就讀完了,之後,我把書抱在懷裡,順勢朝後靠在椅背上,半眯著眼睛,任由自己回歸到一個小小人的世界裡,徜徉、徜徉……
再次回到成人世界的時候,白亮亮的陽光刺痛了我的眼睛。我不想用華麗的形容詞或感嘆詞來稱讚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和他的《小王子》,一是因為我掌握的辭藻有限,害怕讚嘆過甚反而漏了怯,二是因為再華麗的辭藻也未必能夠形容我的感慨。當然,我也不屑於贅述原書的故事情節,就只說說我的萬千感想之些許。
在我真正小的時候也是讀過不少童話的,在那些童話故事裡大致都有一個差不多的主題,即兒童大都比成人強大,他們敢於追尋如天方夜譚般的幻想、可以做成人無法企及的事情、還能夠發現成人難以體悟的生命之本真。
《小王子》就是這樣,作者將兒童敏銳的直覺加以放大,通過小王子對世界的不斷認知來探尋生命的本真。描述賦予小王子成人的智慧和兒童的純真,以兒童的身份和視角,出入成人世界,來重拾兒童成長過程中被遺失的美好,這些美好正是現代成人缺失的精神家園,當然,成人們在還是兒童的時候曾經有過這種美好,所以這裡應該說成遺失而非缺失!
我敢說,作者和所以成人一樣祈望回歸純真的世界,因此讓「小王子」作為故事的中心人物,賦予他純淨無暇的精神世界。在他的眼裡,人與人、人與事物、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係是直接的、自然的,未曾經受現代文明和成人世界功利思想的侵染。這種單純的、無私慾的內心世界使他在看待事物時能夠褪去浮相直觀其本質。正如他能看出飛行員童年的那幅傑作是「蟒蛇吞吃大象」,而並非是成人們所認為的「帽子」。他懂得小心翼翼地愛護那隻箱子裡的小羊!仔細想想,這不正是被隱匿於現代文明與功利思想背後的,珍貴的、純樸淨美的精神世界嗎?這是幾乎被成人們遺失的心靈家園!
我所理解的童話,它是一種理想的藝術,使人能夠從中捕捉到生命的真諦。《小王子》在找尋遺失的心靈家園的同時,還道出了對愛與責任的感悟。聰明的狐狸要求小王子馴養他,而小王子在享受「馴養」關係帶來的美妙感覺的同時,產生了一種牽繫彼此心靈的責任感,也就在這個時候開始想念他的玫瑰了。這是一種以幸福和愛為前提的、人與人之間彼此需要的、獨一無二的情感維繫。狐狸使小王子懂得了愛一個人,就要對她負有責任,這是「馴養」關係的切實保障,也是人與人交往的本質所在。這也正是成人們最該找回來的那個真諦!
小王子是兒童的象徵,在他的身上,呈現出的是人類生命初始最天真善良的童年影子,作者在對兒童「本真」世界的守望中反觀成人世界的功利性,並以小王子兒童式的眼光,透視出大人們的空虛、盲目和愚妄。用淺顯天真的語言寫出了對「成人邏輯」的否定,使成人們切身感受到心靈家園逐漸失落的無奈。
成人們屈從於外部世界的壓力和金錢的誘惑,有的甚至是唯利是圖,喪失了真情。看看小王子在旅程中遇到的分住在不同星球上,性格、思想、人生觀截然不同的六個人:膜拜權力的國王;愛慕虛榮的紳士;為了忘記飲酒帶來的羞愧而不斷酗酒的酒鬼;盲目追求著對他來說毫無意義的帳目和數字的商人;墨守成規、一成不變的燈夫和只靠間接材料來認知大海、江河、城市、山脈和沙漠的地理學家。
這六個人代表了成人們的不同方面,他們是我們生活中屢見不鮮的典型形象。這些人的生活方式與理想追求,在小王子看來是毫無意義的。在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裡,現代文明浸染了成人本來純淨的「本真」世界,使他們深陷於權力、欲望、貪婪、漠然的功利世界。他們忘記了「所有大人都經歷過的童年」,甚至忘記了自己曾經是孩子。他們對人和世界認知不再出於心靈的、情感的需要,而是以功利、物慾以及固有的模式來衡量事物的價值。成人們在衡量一個人的時候,只在意「他有什麼」或是「有多少」,而兒童們在乎的卻是「他是什麼」,這是兒童與成人之間本質上的差異。成人們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了!
這時候我想起在《人民文學》上看到過的一篇散文,題目叫《小孩》,文中這樣寫道:「成人比小孩,只不過把表面的不潔淨藏到了內心。每一個成人都懷念童年,卻再也回不到童年了,小孩的天真、純潔、誠實、無私、及坦率,永遠都是成人社會的一面鏡子。……有朝一日,昔日的小孩朝你走來,他身材高挑,舉止得體,風度翩翩,儀態萬方,你就知道,他已經徹底淪落為成人了。」
好一個「淪落」!
我想我也是淪落了!好在我看到了《小王子》,我選擇去找回我那個遺失的心靈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