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久未曾仰望星空了?相信讀過聖埃克蘇佩裡的《小王子》的我們,都會這樣問過自己。
2021就要到了,我們是否會在跨年之夜抬頭望望,再次問問自己:「綿羊是否已經把那朵花吃掉?」
還記得小狐狸和小王子分別時說的秘密吧,它說:「看東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現在還會有多少人能夠用心去看見,用心去想像呢?
01.想像力需要啟發而不是教
記得《小王子》開篇有一幅畫,「我」的第一幅傑作,那可是「我」聽了故事「飛」到叢林探險後畫出來的。可大人看了看卻說,這是一頂帽子!「我」明明畫的是還在消化大象的蟒蛇啊?
他們讓「我」來解釋,而且總是需要做解釋,然後什麼都不懂就提出好多建議,這讓「我」好累啊。
每當讀到這裡,定會想起現在的孩子們,他們從小的塗鴉被大人稱之為亂畫。必要時候就送孩子去繪畫班,在那裡規規矩矩地學畫畫,以便培養孩子的繪畫興趣。這和《小王子》裡的「大人」有什麼兩樣?
一頂「帽子」就遮住了雙眼,談什麼想像力呢?自己沒想像力也就罷了,還親手扼制了娃娃們想像的萌芽。將它們移栽到繪畫班裡,塗上相同的顏色,畫上相同的線條。原本愛畫畫的孩子,從此討厭畫畫。
朋友家有個5歲的女兒,非常喜歡畫畫,常常見她邊叨叨著邊畫。這時候朋友是不打擾她的,等她不畫了,朋友和女兒一起分享她的畫。那種快樂是自然流露的,孩子的畫充滿童趣和稚嫩,生動極了,這才是真正屬於孩子的畫。
朋友對孩子畫畫不打擾,不評判,反而很好地保護了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著名兒童美術教育專家楊景芝曾這樣說過:「繪畫是兒童自身具有的潛在能力,他們的審美靈感,是自身具有並能在瞬間體驗中產生的。我們應該儘量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個性、認知能力,創造力和想像力。」
目前模式化的兒童美術教育,成人幹預得太多,這非常不利於孩子們想像力的釋放。《小王子》中的「我」就是受故事啟發畫出了「消化大象的蟒蛇」,而不是一頂「帽子」,固化的思維是沒有想像力的,想像力要由心而發,是啟示而不是教,想像力靠教是教不出來的。
02.想像力需要用心才可見
在《小王子》這本書裡,我們一定還記得這個情節:
當飛行員和小王子在撒哈拉沙漠初見面,小王子請他畫只綿羊。飛行員不耐煩地說不懂畫畫,隨便給他畫了,小王子說那不是他要的,他需要的是只綿羊。
沒辦法,飛行員心不在焉地先後給他畫了三隻羊,一隻病重的羊,一隻公羊,一隻年老的羊,但沒有一隻羊能入小王子的眼。飛行員越來越不耐煩了,他一心想拆他的發動機,於是胡亂畫了一隻箱子,唬小王子說綿羊就在裡面。這反而歪打正著,小王子高興起來了,他說這正是他要的羊。
你看,一個箱子,在大人看來什麼也看不見的箱子,卻會引起小王子無限的想像。他還關心起綿羊是大是小,吃草還是吃花,綿羊睡沒睡覺等等。這幅畫沒有完整的羊的形象,只有一個箱子,反倒就有小王子心心念念要的綿羊了。
法國思想家盧梭曾說:「現實的世界是有限度的,想像的世界是無涯際的。」沒有具象的存在,也沒有邊界,它可以隨心無限大。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夢有多遠,人生就有多遠。」不用心是看不見這些的,想像力需要用心才可見。
所以人們如果漫不經心,心煩意亂時,是看不見「箱子裡的綿羊」的。人們不會知道,這隻綿羊會不會吃很多草,也不會關心它是大還是小,更別說關心問問綿羊是否已經把那朵花吃掉這件事了。
經常會見到一些年輕父母,手機、平板不離手,特別是現在社會壓力劇增,自己一年到頭忙得團團轉,根本沒有心思關心孩子在說些啥,做些啥。「箱子裡的綿羊」,越來越多的人看不見,那麼多值得我們用心去看見的最重要的東西,等著我們用心去感受的事情,被忽略了。
我們是不是可以不需要花多少時間,也許只從望望星空開始,從看見「箱子裡的綿羊」開始呢?
2021,很快就走來了,那年讀過《小王子》的你,如今還會仰望夜空,看星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