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中的古希臘文化真的存在嗎?

2020-12-21 鄉村教師說教育

在辦公室改作業時,一同事突然發問:對歐洲文藝復興起推動作用的古代發明是?

聞言,我腦子裡立刻浮現出了答案:造紙術和印刷術。

然後我便怔住了。

我突然想到了文藝復興的外在表現形式——復興古希臘文化。

對,就是這個「古希臘文化」!

實際上,類似的這種託古改制,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反覆發生過數次。遠的有春秋戰國時期,孔子託古周公,復興周禮。當然,孔子復興周禮不過只是個口號和名義,就跟文藝復興那幫思想家是差不多的意思,借了古人的名頭,但主義還是當代的。近有北宋中期的古文運動,借先秦文章來撻伐當代文人文化,以達到其改良文化、改革弊政的目的。

孔子復古就不說了,那時候還沒有紙呢,還不是全憑上下兩片嘴一碰,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孔子作為當時的權威之一,又有幾個人敢質疑他,能質疑他?

宋代古文運動就不一樣了,畢竟先秦以降,傳承未斷,特別是自東漢以來,價廉物美的紙張大行於世,大大方便了知識的傳播,先秦時期不易保存的典籍都紛紛被後人整理印製後流傳於市。

是以,宋代文人在運動中的論證論辯,都有了極其詳實的可供考據的史料。

這便是紙張對文化發展的推動作用啊!而文化的大發展,反過來也會推動技術的發展,所以宋代是中國古代科技集中爆發的時期,許多重大發明誕生或實際普及於這個時期。比如沈括的《夢溪筆談》(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其價值非凡。書中的自然科學部分,總結了中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科學成就)。比如蘇頌和他的《新儀象法要》。比如李誡和他的《營造法式》。當然,我們這裡重點要提的,其實是進一步推動文化發展的偉大發明——畢昇的活字印刷術。

與之類似的是,歐洲的文藝復興也相應催生了古登堡和他的印刷術。大家看,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然而疑問也就在這——在那個還不存在造紙術和印刷術的古希臘時期,希臘賢哲們是如何寫就如此之多的大部頭並還能在戰亂中保存完好流傳下來的?

我們可以簡單比較一下大致處在同一時期的兩位聖賢——孔子和亞里斯多德。孔子被後人尊為萬世師表至聖先師,可見其成就之高學問之大,然而就是這樣的聖賢,一生著作也不超過十萬字。在當時那個沒有造紙術和印刷術的時代,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竹簡上寫字可不容易。所以古人以文言文作為主要的書面表達方式也不是沒有道理,字少,好寫呀!再反觀亞里斯多德,一生著作據傳竟然超過了1000萬字。保存完好流傳至今的也有300萬字。我怎麼就這麼不信呢?要知道,在那個缺紙少墨的貧瘠年代,即使是著作等身的司馬遷,《史記》全文也不過五十多萬字。更加國小民窮的希臘去哪找那麼多莎草紙給亞里斯多德用啊?即便他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恐怕也不能夠。

所以,讓我們大膽猜測一下,文藝復興時期復興的那些所謂的希臘文藝作品,究竟有多少是當代人偽造?畢竟,託古改制在古今中外都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

這裡還不得不提到一個與文藝復興相關聯的歷史事件,阿拉伯的百年翻譯運動。根據部分可靠的史實推斷,正是當年阿拉伯人中的有識之士在戰亂中將廢墟裡的希臘典籍保存下來,並把它們翻譯成了阿拉伯文,保存在了阿拉伯人的圖書館裡。也才有了後來的歐洲文藝復興的發生。

然而,阿拉伯人應該是最早經營絲綢之路的商業民族,接觸希臘文化是意料中事,那接觸中國文化呢?畢竟,據說造紙術也是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去的。所以說,保存在阿拉伯圖書館裡的,究竟是希臘文化,還是東方文化?這可就得問問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方人了。

相關焦點

  • 從《理想國》看古希臘文化
    但他主張以哲學家執政;主張不以佔有對方肉體為目的,只存在於靈魂之間的愛情;主張由國家統一撫養兒童,實行「斯巴達式」的、軍事化的教育,弱化父母和孩子的聯繫等,都是理想化的措施,很難在現實中施行。以柏拉圖為代表的的古希臘文化,對西方文化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甚至被認為是西方文化的源頭之一。實際上,這種看法是有問題的。
  • 淺析古希臘的建築哲學,天然結合,文藝復興的搖籃
    在託密勒一世修建它的時候其實也是參考了雅典圖書館的修建風格以及雕刻工藝,所以到了亞歷山大圖書館修建時,有大量古希臘風格的建築及雕刻在這個港口內復原了下來,從而成為了人類文明的一盞明燈。在古希臘風格流行於整個地中海沿岸時,基督教的興起給予了這種古希臘建築文化二次興起的機會。
  • 《認識自我》:一本書讓你了解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的西方人文藝術史
    以一本書摸清西方文化與西方人個性形成之源梳理歐洲2100年人文主義發展史《科克斯評論》年度好書 《書單》《出版人周刊》《圖書館期刊》星級書評。《認識自我: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的西方人文藝術史》 作者:[意]英格麗·羅西裡尼 譯者:宇華,周希出版社:未讀·思想家 天津人民出版社
  • 輝煌璀璨古希臘,可能不是真的?!
    這兩句詩出自19世紀美國詩人埃德·加愛倫·坡的著作《致海倫》,現代的西方各國大多與羅馬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羅馬又被認為是古希臘文明的正統繼承者。這恰恰說明,在西方主流觀念裡,古希臘作為西方古典文明的起源早已深入人心。
  • 古希臘文化末期最重要的哲學流派——新柏拉圖主義!
    從米開朗基羅這些《哀悼基督》作品中,我們能從他悲哀的雕刻中體會到靈魂努力衝突肉體束縛,追求自由,擺脫物質束縛的觀念,這種觀念就是新柏拉圖主義觀念
  • 香奈兒不止有創意,還有文化底蘊,「古希臘文明」秀場讓人驚豔
    可能我們印象最深的是香奈兒的各種奇葩設計和奇葩秀場,但殊不知產物背後的文化底蘊。事實上,香奈兒不止有創意,還有滿滿的文化底蘊,「古希臘文明」秀場讓人驚豔!從秀場的設計上,一股濃烈的古希臘氣息撲面而來,古希臘文藝復興文化這也是本次的系列的靈感來源。還有那些作為美學典範的柱式建築。事實上,整個文藝復興運動就建立在古希臘與古羅馬文明的基礎之上,重現復古金色意味著皇室奢華。
  • 什麼是「文藝復興」,中國出現過文藝復興嗎?
    什麼是「文藝復興」呢?我們先從字面意思來看——「文藝」,相對比較好理解,就是「文學和藝術」,或者說是「文化和藝術」。現在不是有許多所謂「文藝青年」嗎?那就是愛文學、愛藝術的青年。那「復興」又是什麼意思呢?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再次興起。
  • 中世紀文藝復興的出現,終結了西歐文化的沙漠時期
    因此絕大多數的社會民眾都是處於一種被動地接受基督教神學思想文化影響的狀態,在這種缺乏自主的接受中,他們逐漸失去了自我。 這種情況到公元14世紀逐漸出現了巨大變化,公元14世紀在地中海沿岸以義大利地區為中心出現了一股資本主義萌芽爆發的熱潮。
  • 古希臘人不喜歡穿衣服嗎?
    要弄清這個現象,首先只能從古希臘開始,但歐洲的很多藝術作品來源於古希臘神話,這些神話中的人物多為全裸或半裸,文藝復興的興起,使歐洲進入了一個新的藝術文明世界,但有些作品是基於古希臘神話進行創作的。無論是羅浮宮的雕刻作品,還是佛羅倫斯,無論是其他城市的雕刻作品,對於人物的表現,重視「人的力量和美」,都受到了古老希臘文化的影響。
  • 當唐朝遇上文藝復興,文化「大雜燴」中,東西方服飾文化有何不同?
    當唐朝遇見西方的文藝復興,這一時候中西的文化服飾方面又呈現出怎樣的不同。 無論是在唐朝萬國來潮的時候,又或是文藝復興思想解放的一個高度井噴期,他們帶給這一時候本土服飾文化又有何影響,兩者之間存在怎樣的不同與比較。大唐王朝與文藝復興,這兩個不同的歷史時空之下的中西服飾文化不同是怎樣造就的。
  •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從商業角度看古希臘與義大利城邦的建設
    城邦就是城市國家的意思,一提到城邦,我們都會想到古希臘時期,事實上在歐洲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有兩個歷史時期都產生了城邦,一個就是我們經常會提到的古希臘時代,而另外一個則是文藝復興時的義大利城邦,城邦具有的特點,用一個詞來概括形容,就是小國寡民,在古希臘時期,城邦的數量一度多達上百個。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汪毅 ‖ 抗戰時期成都的一次「文藝復興...
    其為『敦煌學』領域中不朽之盛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更為直接,所撰長文題目就是《喚起中國的文藝復興》。該文條分縷析了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原因與走勢,闡述了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展覽與成都系中國文藝復興發祥地的關係:「今日歐美文化之盛,實為十五六世紀文藝復興的結果。
  • 從神壇至現實——我們真的了解文藝復興嗎?
    喬託作品(圖片來源於網絡)很多人會聽說過,文藝復興改變了當時文藝工作者的創作格局,是嗎?是的,但其實它的改變只是歷史長河的開端,有了文藝復興的鋪墊,我們才能看到後來卡拉瓦喬、甚至是印象派等等,這是為什麼呢?
  • 文藝復興的興起原因
    文藝復興是指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種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的概念在14~16世紀時已被義大利的人文主義作家和學者所使用。在14世紀城市經濟繁榮的義大利,率先出現了對天主教文化的反抗。當時義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識分子,一方面極度厭惡天主教的神權地位及其虛偽的禁欲主義,另一方面由於沒有成熟的文化體系取代天主教文化,於是他們藉助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因此,文藝復興著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為師的一面,而並非單純的古典復興,實際上它是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
  • 猶太人在文藝復興時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一、猶太知識分子成為對古希臘古典文學著作翻譯,在歐洲大陸東西文化交流間架起橋梁 猶太人特有的散居生活方式,讓他們在不同的文明、民族和宗教之間生存,在不可避免的文化溝通中成長,成為了不同文化交流的橋梁,對世界文化發展都有著不可忽視的貢獻。
  • 科學思想發達的古希臘何以無緣近代,卻要推遲兩千年
    無疑,西方在近代的先進,是古希臘文化、科學、哲學等一系列成就經過義大利為中心的文藝復興活動,重新發展起來的結果。然而,歐洲文藝復興的時候,那些先進思想的發源地希臘,卻在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暴政壓迫下苦苦掙扎。而文藝復興的中心義大利,最後雖然成為歐陸列強之一,但實力仍較為有限。我們再聯想到當初先進的希臘卻被羅馬所徵服,這一切到底是為什麼呢?
  • 中國服裝文化的「文藝復興」| 梅賽德斯-奔馳中國國際時裝周2018春夏有感
    ZengFengfei近幾年的時裝周,不乏看到具有極濃重的中國文化表現的發布會。這類發布會的特色是從服裝、舞臺、音樂、搭配妝化,在整體呈現中,有極大程度是對中國古服飾文化的復刻。生活在左我聯想到了14世紀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的本意是對古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再生。
  • 義大利文藝復興:以人為中心,倡導精神內涵「人性的解放」
    經濟的環境與氛圍,促進遊學 文藝復興的主要途徑是新興資產階級通過弘揚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促進思想解放的。注意一下,是"新興資產階級",也就是既得利益者。 這些從文藝復興中得到好處的資本家,很是喜愛商品經濟。這就有了重商主義,商業發展有利於社會財富的積累。
  • 歐洲文明的三大支柱: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民族
    作者從三大元素:古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教義以及日耳曼戰士文化開篇,描述了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強化,又相互對立,最終形塑為歐洲文明的內核;繼而在諸多世紀以來催生帝國與城邦,激發徵服與十字軍東侵,造就出許多性格截然分明的人物──如仁慈的皇帝、好鬥的教皇、俠義的騎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榮和啟蒙果實的公民。
  • 文藝復興早期的雕塑與繪畫
    中世紀時期,長達一千年的時間裡,基督教發展並壯大,成為歐洲主流的宗教並影響著歐洲文化的發展。由於宗教對神的狂熱推崇以及禁慾思想的禁錮,讓人的價值得不到體現,世俗文化緊張而壓抑。經濟的發展讓社會進步,從14世紀開始,直到16世紀,歐洲掀起了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人文主義思想文化運動,開始追求自由平等和追求人的自我價值,被稱為文藝復興。提起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多數人一定會想到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他們被稱為「文藝復興三傑」,是文藝復興盛期的代表人物。文藝復興也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早期的大師奠定了基礎才讓文藝復興的能綻放出更加燦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