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每個人都該讀一讀張愛玲?

2021-01-11 大鬼不在家

她生於上海,一生鍾愛束身旗袍,流蘇披肩。

她系出名門,被譽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卻宣稱自己是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

她驕傲又冷漠,以一雙早熟的慧眼,洞徹了人性的弱點和世間的荒誕。

她是張愛玲,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不得不說的傳奇。

十七歲時,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衣袍,爬滿了蚤子。」

那年,跟父親離婚多年的母親,從歐洲留學歸來。

自小遭受冷暴力與禁閉的她,離開父親的大富之家,選擇跟著母親。

可因為錢而帶來的瑣屑的難堪,還是一點點毀了她們之間的情感。

母親勸她趕快嫁人:

「若現在嫁人,不僅可以不讀書,還可以用學費裝扮自己;繼續讀書,不僅沒有裝扮,還要為學費傷神。」

但張愛玲選擇了第二條路。

說什麼「出名要趁早」,更多的是要經濟獨立、人格獨立。

二十四歲時,張愛玲說:「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那年,她遇到了胡蘭成,像一場劫數。

即使所有人都認為她是遇人不淑,她仍舊一往無前,就為了一句「他懂我」。

然而,結婚不到半年,胡蘭成就開始與護士小周如膠似漆,再後更是一個接一個的新歡。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

張愛玲用一封訣別信,30萬塊錢的分手費,從此與胡蘭成斷絕來往,天各一方。

為什麼愛到無可救藥,還是決絕地離開?

因為愛是把最好的一切給予對方,包括尊嚴。

七十二歲時,張愛玲立下遺囑,只有三點事項:

「第一,我去世後,我將我擁有的所有一切都留給宋淇夫婦。

第二,遺體立時焚化——不要舉行殯儀館儀式——骨灰撒在荒蕪的地方——如在陸上就在廣闊範圍內分撒。

第三,我委任林式同先生為這份遺囑的執行人。」

三年後,張愛玲在洛杉磯家中逝世。被發現時,她躺在行軍床上,遺容很安詳,保暖的日光燈還在亮著。

很多人都覺得她是晚景悽涼,但當你覺得她家徒四壁時,她每月有穩定的版稅收入,死後留下近35萬美元遺產;

當你覺得她孤單一人時,她花十年時間閱讀各種版本《紅樓夢》,寫了本學術論著《紅樓夢魘》。

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她好的人,她都妥帖安放,生死大事安排得妥妥噹噹。

張愛玲始終忠於了她自己的靈魂。

「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會原諒現在的我。」

張愛玲的經歷,成就了張愛玲的作品。

當我們讀張愛玲筆下的故事,其實也在是讀張愛玲,讀一個個都曾傷痕累累、失望落寞的人生。

她嘆惜愛情:

「我愛你,關你什麼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沉香屑·第一爐香》)

她唏噓婚姻:

「本來,一結婚以後,結婚前的經過也就變成無足重輕的了,不管當初誰追求誰,反正一結婚之後就是誰不講理誰佔上風。」(《半生緣》)

▲張愛玲為《中國人的生活和時裝》繪的時裝圖

她看透男男女女:

「一般的男人,喜歡把女人教壞了,又喜歡去感化壞女人,使她變為好女人。」(《傾城之戀》)

她愛錢,從不遮掩:

「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童言無忌》)

她感嘆生活:

「生命在你手裡像一條迸跳的魚,你又想抓住它又嫌腥氣。」(《小團圓》)

她參破孤獨:

「笑,全世界便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花凋》)

她對人生的理解、她在書裡的情感博弈,在今天,也並不覺得落伍。

反而隨著時光流逝,閱歷的增長,愈發覺得她對愛、對恨、對世間的理解極為透徹。

很多作家都是張愛玲的讀者。

白先勇贊她:「寫作風格獨樹一幟,不僅是富麗堂皇,更是充滿了豐富的意象。」

汪曾祺也說:「行文上她絕不濫寫,非常簡練,簡練到超乎平常的地步,可以說是惜墨如金,她的描寫是非常節省,恰到好處的,可以說是文字家。」

張愛玲的作品一直都是影視改編的熱點,尤其受大導演青睞。

關錦鵬導演的同名電影《紅玫瑰與白玫瑰》獲金馬獎最佳劇本獎、最佳女主角獎等多項大獎。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紅玫瑰和白玫瑰》

李安導演的同名電影《色,戒》獲金馬獎最佳影片獎、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等多項大獎。

英文有這話:「權勢是一種春藥。」對不對她不知道。她是最完全被動的。《色,戒》

導演許鞍華更是對張愛玲作品的翻拍十分熱衷,《傾城之戀》、《半生緣》還有最近還未開拍就已頗受關注的《第一爐香》。

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年都好象是指顧間的事。可是對於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半生緣》

還有熱播的電視劇《半生緣》、《傾城之戀》...

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像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傾城之戀》

當我們讀一個故事,我們通常只是在讀一個故事。

然而當我們讀張愛玲寫的故事,其實我們是在讀張愛玲。

她在照片裡總是輕輕昂首或歪頭,她驕傲又冷漠。她把脆弱的、傷痕累累的自己釋放在筆尖的故事裡,把那些不願說、羞於說的話,交給她筆下的男男女女。

她風情萬種、光豔照人,

做自己喜歡的事,嫁自己所愛的人,

穿自己想穿的衣服,寫自己想寫的文章。

她用敏銳而又冷酷的筆觸

描寫著生活的真實,宛若金針,

貌似漫不經心地描龍繡鳳,

實際上卻將字字句句刺在人的心上。

她不想成為傳奇,

可她本身就已是傳奇。

正如李碧華所說:「『張愛玲』三個字,當中粉紅駭綠,影響大半世紀。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盡情來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再怎麼淘,都超過不了。」

相關焦點

  • 讀張愛玲生平有感
    人生的年輪一輪接著一輪永不停息停留的向前轉動,一批的人走了,緊跟著又一批更有朝氣和生命力的替補了上來,如此生生息息,永不停止。每個生命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向前轉動,然後在某個時刻嘎然而止。有人會留下一些年輪轉動的痕跡,或文字,或書畫,或一樁建築,或雕刻亦或一個故事。而絕大多數的年輪在完成了自己的轉動軌跡後即煙消雲散,不曾留片點的蹤跡在人世上,亦仿佛他們從未來過。
  • 為什麼有人會說「少女不能讀張愛玲」?
    難怪楊絳先生這樣評價張愛玲:我說句平心話,她的文筆不錯。但意境卑下。她筆下的女人,都是性饑渴者。一代才女張愛玲,活出無數精彩人生的她,是那樣絢麗又飄零,是那樣驕傲又沒落……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張愛玲對人對己,一直徹骨地涼薄。
  • 你讀你的,他讀他的,孩子讀孩子的,每個人都該讀的《小王子》
    代表作:小說《夜航》,散文集《人的大地》《空軍飛行員》,童話《小王子》等。,拋開這些別人心裡的《小王子》,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它是一本童話,更是一本寫給成年人的童話。但孩子們讀到的《小王子》沒有那麼多感傷,他們讀到不同星球上奇奇怪怪的人,哈哈大笑,讀到小王子在地球上思念自己星球上那朵玫瑰,覺得難以理解,這些都是正常,他們羨慕小王子在宇宙間自由地旅行,驚嘆於蛇幫助他回去的驚人方式,只有一個孩子在角落裡說:我感覺小王子有點憂傷。
  • 讀過了張愛玲,便也算見過了城市生活的人情冷暖
    但在我看來,倘若畢業了人在城市裡生活,還是應該讀一讀張愛玲早期的中短篇。張愛玲早年所寫的小說雖然也都是男女愛情故事,但是比起鴛鴦蝴蝶派卻要略顯真誠和主流一些,後來的城市作家或多或少都銜接或者逆接了她的筆法。今天想聊的便是她的幾篇早期的中短篇,從中一窺張愛玲對於城市生活的體察。
  • 喜歡吃蛋糕的人,不妨讀下張愛玲的語錄,讓人明白了一個大道理!
    在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沒有吃蛋糕的人,真的很少。在張愛玲那個年代,可以說蛋糕是奢侈品,是很多家庭吃不上的,甚至很多人活了一輩子,都不知道奶油蛋糕是什麼味道的。現在不一樣的,大部分人都吃得上,哪怕是農村的,過生日,同樣會買蛋糕。
  • 人生何處得團圓——讀張愛玲《小團圓》有感
    這是張愛玲在給鄺廣美的信中,寫到的對於《小團圓》的一段評價,也是一句非常「張愛玲」的話,我們對於張愛玲筆下的言情故事總是有著很高的期待與熱情的,但是對於《小團圓》來說,倒不如暫且放下它「小說」的身份,轉而將它看成一個傳記來讀一讀,甚至可以試著將故事中的九莉當作張愛玲,來仔仔細細地體會一番,她究竟想通過九莉,來告訴我們什麼。
  • 張愛玲偶像,村上春樹一生反覆讀:為什麼說每個人20多歲時,都該讀讀毛姆?
    犀利如張愛玲曾坦誠:「我是毛姆作品的愛好者。」村上春樹反覆讀,還有白巖松、楊瀾、俞敏洪等等,一眾牛人都公開表達對毛姆的熱愛。毛姆,一代文藝青年的文藝聖經,每個人在20多歲都應該讀讀的人生故事。他筆下那個說「我想晃膀子」的拉裡,成為照耀一代年輕人心靈的理想之光。
  • 讀了《親密關係》這本書,才明白張愛玲為什麼會愛上胡蘭成
    張迷們受不了雪蓮花一樣的民國才女張愛玲的作品被改成、被演成這個樣子,要知道,張愛玲是多少人心目中的白月光啊!她出身貴胄,曾外祖父是晚清重臣李鴻章,祖父是另一個重量級人物張佩綸,家學淵源頗為深厚。她6歲入私塾讀詩背經,同時開始小說創作,少年成名。
  • 讀《第一爐香》張愛玲小說的兩把鑰匙,意義與意象在寫作中的應用
    對於喜歡張愛玲作品的讀者來說,一定會覺得張愛玲的作品會有一種讓自己欲罷不能的感覺,而不喜歡她作品的讀者,卻會感覺她的作品就是那種「打死都讀不下去」的作品,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我也曾經問過幾個讀者,我覺得那些把張愛玲的作品列為「讀不下去」的作品,歸根結底可能是讀者缺少打開張愛玲的兩把鑰匙。
  • 讀了幾十種《張愛玲傳》,終於等到了一部45萬字的張愛玲全傳
    那些諸如「世間孤獨,都是剛好」「我愛你,與你無關」「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等著你」之類的名字,膚淺、空洞而油滑,喜歡張愛玲的人自然會唾棄,對不了解張愛玲的人來說,讀這種傳記,簡直是一種彼此的傷害。市面上眼花繚亂的張愛玲傳幾十種《張愛玲傳》中,最早的一批在1993年前後出版,其中的兩種,一是餘斌的《張愛玲傳》,一是阿川的《亂世才女張愛玲》。餘斌是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阿川本名劉川鄂,是湖北大學教授。二位都是較早的張愛玲研究者。
  • 每個人都應該讀出屬於自己的張愛玲
    張愛玲100:每個人都應該讀出屬於自己的張愛玲 今年9月30日是張愛玲百年誕辰,多家媒體就此重申和紀念張愛玲,走在最前的是臺灣地區兩家媒體《聯合文學》和《INK印刻文學生活志》(以下簡稱《印刻》)。
  • 張愛玲誕辰100周年,一場西湖邊的讀書會讀不盡華麗蒼涼
    那幅經典的張愛玲照片剪影側對觀眾,一如她疏離寂寥的生命底色,更令人遙想其稍具悲情色彩的人生。朗誦、話劇、對話,多種形式回顧張愛玲傳奇的一生,一眾嘉賓大咖品讀張愛玲未完的經典。本次錢報讀書會《傳奇·張愛玲》分享會由純真年代書吧、杭州市作家協會、浙江話劇團、杭州師範大學流霞劇社、杭州美通家居集團公司合作舉辦。
  • 讀張愛玲《遲暮》有感
    自然中的萬物有自己的生存法則,它們象徵著這個春意盎然的時節,每個人或物都應該去遵守,這是大自然帶給我的話語,它輕聲地說著帶著一股年長的深沉的味道,我們願去親近它因為它帶給我們太多美好的東西,它陪伴我經歷了太多的蕭瑟孤寂的時光,這是我要獻給這大自然的讚歌,有太多的傷和淚讓人無法忘懷。
  • 張愛玲一生所寫經典句無數,8部小說摘選出的10句話供你一讀!
    雅 俗 共 賞 ,醉 美 讀 書 。 5、女人的愛情實際上是一份無需求證的證明。它濃烈的芬芳終究會趨於平淡。7、在千萬人之間遇見你該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間,在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好遇見了,沒有什麼話好說,只能輕輕地問一句:「哦,你也在這裡?」
  • 張愛玲憑什麼讓文壇念念不忘?
    時至今日,養成的讀書習慣帶我走到了張愛玲這裡。前幾年讀她的《傾城之戀》尚不能領略她的才情,前幾日讀完《小團圓》,除對她生出疼惜之情,亦無深刻認知。今日,總算讀完餘斌先生這本《張愛玲傳》。終於明白,為什麼她在20世紀中國淪陷區文壇橫空出世;為什麼她去美國之後銷聲匿跡;為什麼她的文學價值被重新審視。
  • 張愛玲最經典一句話,僅25個字,讀了一遍沒懂,再讀幾乎要落淚!
    張愛玲真的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天才女作家,她的許多文學作品,成就很高。就拿《小團圓》來說吧,有人說《小團圓》和《紅樓夢》有著跨越時空的對接。如果喜歡讀《紅樓夢》的人,絕不會否定張愛玲的《小團圓》。而《小團圓》無疑是張愛玲最具有神秘色彩的小說之一,很多人認為小團圓的主角盛九莉就是張愛玲本人,因為跟張愛玲的人生經歷太想像了。
  • 讀張愛玲的《金鎖記》有感
    寫七巧,小說一開端並不直接就寫,而是透過兩個下人的床頭閒話點出,把這個家族的人物關聯和大致的狀況都交代清楚,這和《紅樓夢》借冷子興賈雨村之口道出榮寧二府的興衰故事一樣異曲同工。 還有描寫七巧出場的一段話,也讓人忍不住聯想到《紅樓夢》中王熙鳳出場時的先聲奪人。
  • 才華是女人最大的底氣-讀不盡的張愛玲 你願意看看嗎?
    雖然張愛玲已經不在了,然而她筆下的故事就像她的靈魂一樣,傲立在於這世界之中,對於我們這種90後,被稱之為「後浪」的這些人群,就只能通過她留下的文字,來了解她,來熟悉她,然而你會發現,張愛玲是讀不盡的。張愛玲的生命是寂寞的,在她出現的時候,文壇太過寂寞;等到她走的時候,沒有一束花,沒有一滴淚為她送上。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越是破碎的美麗,越能照亮生命中的每一個角落。
  • 張愛玲這句經典名言,僅20個字,卻讓人讀來心裡很不是個滋味!
    如果被一個你很在乎很愛的人傷了,那幾乎很多人要崩潰了。所以,愛一個人,未必非要跟他在一起,未必非要跟他結婚。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張愛玲這句經典名言,僅20個字,卻讓人讀來心裡很不是個滋味,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看這文便是:我愛你,關你什麼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 為追求喜歡的人,甘願放棄一切的人,讀完張愛玲的語錄會後悔莫及
    我們應該都記得這句話,存在即合理,每個人只要活著,都有他活著的意義,存在的道理,再怎麼差勁的人,也會有人喜歡,也會有人願意跟他在一起。很多人肯定會問,我們找不到這樣的人願意跟我在一起;只能說緣分未到吧,時間未到,只要好好活下去,一定可以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