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來了賣「胚芽米」的,還專門在售淨化水的設備旁,並列安裝了一個自動打穀售米一體機,已有仨月了,看樣子是要長期紮根在這裡。小區的「胚芽米」只賣2.5元,購買10斤以上還有禮品送,賣這麼便宜的米還有禮品送,再加上資料上宣傳的此米營養又健康,一下子吸引了小區好多人圍觀,不時有人抱著試試的心情,將這「胚芽米」買回了家。
也許是孤陋寡聞,我對「胚芽米」了解甚少,趕緊度娘了一番,原來「胚芽米」並非新鮮事,早幾年就開始在國內批量上市,只是某寶上賣得比這貴多了,大都是7~8元一斤,甚至還有10多元一斤的,像小區這種2.5一斤的價格,還順帶送禮品,豈不是虧本生意?
胚芽米是什麼米?
我們先來普及一下胚芽米的知識。年齡大點的朋友應該都吃過糙米吧,而我們現在吃的都是機器拋光的精米。芽胚米就是介於糙米和精米之間的米,加工程度不同,是在糙米的基礎上,去除了表面讓人不易消化的種皮,同時保留下完整的胚芽,因此稱為「胚芽米」,胚芽是孕育生命的根源,所以胚芽米也被稱之為「活米」。由於「胚芽米」是輕碾磨,殘留了少數糠粉,外觀為淡黃色,而頂端可見的胚芽為黃色。
大米的精華和營養成分都集中在胚芽上,雖然胚芽僅佔稻穀重量的2.5%~3%,卻包含一粒米66%的營養。因此活性的「胚芽米」與精米相比,營養更豐富,不僅含有大量抗氧化的生育酚和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B族、葉酸,而且還有人體必需的鈣、鐵、鋅、鈉、硒、鉻等微量元素。「胚芽米」的營養價值早被日本人推崇,是他們的主食之一,也是他們長壽的秘訣。根據我國「稻米健康食品研發中心」的測算,每50-60克胚芽米維生素含量相當於20個雞蛋,1200克牛肉,2000克菠菜。
為什麼小區的「胚芽米」賣那麼便宜?
小區的「胚芽米」只賣2.5元一斤,比市場上的「胚芽米」平均價格足足便宜近6成,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然而,當我抓起小區碾好的一把「胚芽米」仔細觀察,發現這「胚芽米」外觀為白色,與農村普通簡易機子碾出的米外觀顏色差不多,並非「胚芽米」的淡黃色,而且頂端的「胚芽」也是白色的,非黃色,比黃色胚芽小。
由此可以推斷,小區出售的「胚芽米」並非是真正的「胚芽米」,可能是沒有精加工拋光的普通大米。去年我曾經在農村買過當季的新大米,按谷稱,大概100斤谷脫殼後的大米68~70斤,折合價格為2.3元一斤,若按此計算,除去運費、禮品費等,米老闆也幾乎無利可圖,那這些米會不會是陳米,或者口感不佳的米呢?因為沒有吃過,所以不敢妄自評判,僅僅是猜測而已。
據說真正的「胚芽米」按國家標準留胚率要達80%以上,這樣對碾米機設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過一種特殊專有技術才能提高保留稻穀的胚芽率,而這種技術採取的是「柔性智能識別切削」工藝。顯然,小區這個現場碾米的設備是無法達到的,即使打著蝦稻共生的生態招牌,仍疑點重重。實際上,市場上大多所謂的「胚芽米」也達不到留胚芽80%以上的標準。
「胚芽米」為什麼並不受國人追捧?
儘管「胚芽米」營養價值高,但真正被國人接受程度並不高,並非成為生產商預期的熱捧,追根溯源,其原因主要如下:一是對「胚芽米」的認知度不高。近幾年,商家圍繞原生態推出了不少「高營養」糧食,例如藜麥等,都是曇花一現,並沒有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對於「胚芽米」人們仍持觀望態度。二是「胚芽米」口感欠佳。雖然口感比糙米稍好,但吃慣了精米的現代人,一時還難以接受「胚芽米」的原始粗糙。三是價格問題。市場上的「胚芽米」因碾製成本高,價格並不平民,一般為7~10元一斤,一日三餐一般老百姓承受不起。四是市場上的「胚芽米」假冒產品多,無從辨認。
大家好!我是筱雅美食記,一個廚藝愛好者,傳遞一日三餐的美食溫暖,共同探討美食話題,讓美味和健康陪伴你的生活。歡迎關注、點讚、轉發、收藏、評論,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