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開始數伏了
在這炎熱的三伏天裡
唯有空調和冰箱可以救命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
把食物裝冰箱,總共分幾步?
三步?把冰箱門打開?
把食品放進去?把冰箱門關上?
NO!NO!NO!
很多人喜歡一股腦把買來的
果蔬、食材放在冰箱
以為這樣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其實大錯特錯,冰箱並非保險箱
這幾個冰箱使用的錯誤示範
你知道嗎?
很多人覺得,熱菜直接放冰箱,冰箱的「負擔很大」,很容易壞,所以總是等食物冷了再放。
但這等於是在幫細菌的忙,4-60℃是細菌繁殖最舒適的溫度,當我們吃飯時,不少細菌都隨著筷子進入到了飯菜中,恰巧溫度也合適,這些微生物開始蓬勃生長,而且時間越長,就越危險。
圖片來源:Foodbankscanada.ca
再比如 35 ℃~37 ℃,正好是人的體核溫度(內臟溫度),也正好是以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為代表的常見食源性致病菌的最適生長溫度。
一旦大量沙門氏菌和金葡菌進入你的身體,可以引發噁心、嘔吐、發熱、腹痛、腹瀉等症狀。
不同溫度下細菌的增殖速度,4 ℃ 下無明顯增長
圖片來源:dairyprocessinghandbook.tetrapak.com
世界衛生組織WHO 也建議,食物在室溫下的存放時間不要超過 2 小時。
所以,飯菜在進冰箱之前的時間,越短越好。多在室溫下放一分鐘,就多一分危險。
至於很多人擔心冰箱會壞,其實並不用擔心。現在的冰箱製冷效率大大提升,雖然熱菜放冰箱會稍微增加冰箱負擔,也會多耗一點點電,但都在冰箱的正常運行範圍內。與其細菌滋生導致食物壞掉,多花這點電費並不可惜,畢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為了防止細菌滋生,最好的辦法是做熟盛出來裝好後就可以放冰箱冷藏保存。如果你實在是想放涼一會,當飯菜溫度降到不燙手的程度,就趕緊放冰箱吧。
為了使食物能放得更久,不少人都會認為冰箱裡的溫度越低越好。不過,這完全是誤解。實際上,冰箱裡的溫度並不是越低越好,應該根據食材進行調整的。
如香蕉、菠蘿、芒果、木瓜、牛油果、百香果等熱帶水果,他們習慣了熱帶的氣候,對低溫就比較敏感,如果放太低的溫度冷藏就很容易凍傷,輕者表皮變褐、長出麻點點,嚴重的甚至會內部軟爛。水果的適宜保存溫度如下圖所示:
食物並不是放進冰箱就安全了。
冷藏室內細菌是可以生長繁殖的,所以食物一般並不能放很久。比如魚、肉類的存放時間也不宜太久,通常在2-3天;蛋類放冰箱冷藏的一般可以放1-2個月;綠葉蔬菜一般只能保存3天左右,其他蔬菜最好一周內吃完,避免營養價值下降。
需要特別提醒,一定要定期清潔消毒冷藏室。
綠葉蔬菜應放入冷藏室
又有很多人覺得食物可以在冷凍室裡放到天荒地老——食物在冷凍室裡雖然不會腐敗,但時間長了也會造成品質下降,特別是脂肪氧化,蛋白質的質地變差,維生素含量降低。所以,最好還是能在兩個月之內吃完。
冰箱冷凍室
如今市面上的微波爐幾乎都有解凍功能,然而不知什麼原因,很多人都覺得用水或是放在室溫下解凍,才是最好的方法。
這種做法依舊是在幫細菌的忙!讓食物變質的兩大元兇是細菌和酶,高溫可以將它們殺死,但低溫只能讓它們暫時失去活性。
冷凍的食物在解凍後,酶會重新變得活躍起來,並讓食物變質;而用水解凍,水中的細菌隨著解凍時間的拉長,也會迅速開始繁殖。
另外,曾有專家做過實驗,發現肉類在反覆冷凍4次後,菌落總數竟然達到了最初的15倍!
所以,利用微波爐儘可能縮短解凍時間,並且避免反覆解凍才是更好的做法。
冰箱能方便大家的生活
也能給我們的飲食增加安全保障、避免浪費
不過還是不要太迷信它
更不要總是一次性買很多食物放冰箱囤著
如果可以,還是要多吃新鮮的食物
畢竟新鮮食物的口感和食用樂趣
也都是非常棒的享受
這不正是人們對美食的追求嗎?
責任編輯:劉賓山
執行編輯:吳韻
來源:食安香洲、食安廈門、科普中國、丁香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