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解釋:量子力學基礎知識

2020-12-21 量子認知

量子力學是一門令人感到深奧、違反直覺的理論,但這個理論並不是所想像的那麼神秘與不可思議。如果你了解下面的量子力學基礎知識,你會覺得量子力學更容易理解。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也稱為量子物理學或量子理論。

力學是物理學的一部分,涉及從炮彈到網球、汽車、火箭和行星等移動的東西。量子力學描述物體在分子、原子和亞原子等水平上的運動,例如光子和電子。

量子力學是一非常成功的科學理論,我們現代的科學技術和許多生活方式都依賴於量子力學的應用,但它卻也使人難以理解。

這個理論被證明很有效,但是它似乎讓我們去追逐奇異的東西:波是粒、粒是波;貓既是生、又是死;「遠距離的怪異作用」等。

如果你曾經想知道使量子力學令人困惑的的理論背後的基礎知識是什麼,那麼下面是對量子力學的幾個基礎問題的簡單通俗的解釋。

量子的由來

我們現在知道,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的。每個原子依次由電子「環繞」一個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原子核組成。原子是一個一個地離散的。它們是「有定域地點的」:即在「這裡」或在「那裡」。

但是在19世紀末,原子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這使得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研究了所謂的「黑體」輻射的性質和行為。

普朗克得出的結論說,輻射被吸收和發射,就好像它是由一個個離散的量組成的,他將這個離散的量稱為量子。1905年,愛因斯坦將這一量子觀念進一步深入,他推測量子是真實的——輻射本身來自離散的光粒子。今天,我們稱這些光粒子為光子。

光既像波又像粒子

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一個稱為「雙縫實驗」所觀察的結果。

將光線穿過一個狹窄的孔或狹縫,它將從孔或狹縫中擠過,在邊緣彎曲並散開來,這稱為「衍射」。

將光線穿過並排切開的兩條縫,會得到一種稱為「幹涉」的現象。由兩個狹縫衍射的波會產生稱為幹涉條紋的亮帶和暗帶的交替模式。這種行為不僅限於光,如水波也很容易證明這種波的幹擾。

但是,波本質上是「沒有定域地點」的:它們在「這裡」和在「那裡」。愛因斯坦的假設並不是推翻所有關於光的非定域波狀特性的證據。他的建議是,完整的描述在某種程度上也需要考慮其定域性的、類似粒子的特性。

所以,光既像波,又像粒子。

1923年,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如果光波也可以是粒子,那麼像電子這樣的粒子也可以是波嗎?他在電子的波狀性質(波長)和粒狀性質(動量)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數學關係。

但這還不是一個完整的「波粒」物質理論。這項挑戰落在了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身上。1926年初他提出了一個波動方程式,通過其中的波函數計算電子等粒子的運動。

波函數

在經典力學中所表示的函數概念的方式,是通過物理可觀察量,例如可觀察的能量和動量,來描述與擁有它們的對象的屬性的關係,不存在真正的問題。

比如在經典力學中,如果想要計算以固定速度在空中飛行的物體的經典動量? 很簡單,測量物體的質量及其速度並將其相乘即可得到。

但是,如果想要知道一個電子在真空中自由移動的動量,該怎麼辦?在量子力學中,是通過對電子的波函數執行特定的數學運算來計算的。

這些操作是數學技巧,這些數學技巧如何起作用的?簡單來說,可以將這種數學操作視為如打開一個箱子的「鑰匙」,從而使我們能夠打開這個箱子、解鎖波函數,得到「可觀察的對象」。如果要得到電子的動量,則需要通過使用「動量鑰匙」打開箱以得到電子的動量。不同的可觀察對象值可以用不同的鑰匙。

粒子真的像波嗎?

如果電子的行為像波,那麼,它們會被衍射嗎?如果我們將電子束並排穿過兩條縫,我們會在遠處的屏幕上看到幹涉條紋嗎?如果我們限制電子束的強度,以致平均一次只有一個電子通過狹縫,該怎麼辦?然後怎樣?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令人欣慰的結果。每個穿過狹縫的電子在屏幕上都記錄為一個點,告訴我們「電子撞擊到這裡」。這與電子作為粒子的概念完全一致,因為看起來它們像一個一個地通過一個或另一條縫,並以看似隨機的方式撞擊屏幕。

但是,這個看似隨機的被撞擊的屏幕又具有一定模式: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子通過狹縫,我們開始看到各個點組合在一起、重疊和合併。最終,得到了一個由亮條紋和暗條紋這兩種條紋組成的交替的幹涉圖案。

也許,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電子的波特性是一種固有的行為。每個單獨的電子都表現為一個波,由波函數描述,它同時穿過兩條縫並在撞擊屏幕之前對其自身產生幹擾。

問題是,粒子可以同時在兩個地方嗎?如何精確地知道下一個電子將出現在哪裡?

粒子可以同時在兩個地方嗎?

薛丁格曾想將波函數真正地解釋為「物質波」的理論表示。但是為了使單個電子的幹涉成立,必須尋求另一種解釋,這種解釋於1926年晚些時候由德國理論物理學家玻恩提出。

玻恩認為,在量子力學中,波函數的平方是對在特定位置「找到」其相關電子的概率的度量。

電子波的波峰和波谷的交替轉化為了量子概率模式:在變為亮條紋的位置,找到下一個電子的可能性更高;而在變為暗條紋的位置,找到下一個電子的可能性較小。

在電子撞擊屏幕之前,很可能會發現波函數的平方都大於零的電子:「在這裡」、「在那裡」、或「在任何地方」。許多具有這樣可能概率的狀態都同時在一起存在,稱為「量子疊加」。

這是否意味著單個電子同時可以位於一個以上的位置?不是的。可以說,每次有可能在多個地方發現它。如果我們想將波函數解釋為真實的物理事物,則可以感覺到它是非定域性的,這種非定域性有時也稱為不確定性。

但是,如果通過這樣的「單個電子」將電子稱為粒子,則存在一種感覺,在這種情況下,直到波函數與屏幕相互作用,在這個作用點「塌縮」,電子僅在一個地方出現在了「這裡」。

量子力學中的概率

投擲一個硬幣有50%的概率落在「正面」或「反面」,只是我們不能預測它將具體落在哪一個面上,這是基於無法知道所導致的經典概率的概念。

硬幣在空中旋轉時,仍然會具有正面和反面的兩個側面,但是我們不知道其運動的確切細節,所以無法確定最終哪個面朝上。從理論上講,如果我們確切地知道硬幣運動有關所有細節,就會預測它將落在哪一面。

概率在量子力學中很重要,但是量子概率與經典概率不同。當拋擲一枚量子硬幣時,可以對它的運動的許多細節都非常了解,但是我們不能假定在這個硬幣落定之前是「正面」或「反面」,需要觀察。

因此,擁有多少有關量子概率的信息並不重要,仍永遠無法確定結果將是什麼,因為它不是像經典概率那樣如掌握充足信息可能預先確定。

愛因斯坦完全不贊成量子力學這種看起來偶然、不確定的元素與概念,他為此著名地宣稱:「上帝不玩骰子」。

這場論戰到如今還在延續著。量子力學所提出的基本問題如:波函數是什麼?應該如何解釋?量子力學告訴我們關於物理現實的本質是什麼?歸根結底,什麼是真實?等。這些重要而基礎的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探索,科學家和哲學家們也在不斷地探索之中。如果有那麼一天這些基礎問題得到了解決,量子力學就不會再使人感到深奧與神秘。

#量子#

相關焦點

  • 【科學素質】通俗解釋:量子力學基礎知識
    量子力學是一門令人感到深奧、違反直覺的理論,但這個理論並不是所想像的那麼神秘與不可思議。如果你了解下面的量子力學基礎知識,你會覺得量子力學更容易理解。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也稱為量子物理學或量子理論。 力學是物理學的一部分,涉及從炮彈到網球、汽車、火箭和行星等移動的東西。量子力學描述物體在分子、原子和亞原子等水平上的運動,例如光子和電子。
  • 【地理觀察】量子力學解釋靈魂轉世,恐怖的量子力學顛覆人類世界觀
    譚師出品 雙縫實驗是量子力學中,最為神奇的實驗之一。該實驗由英國科學家託馬斯·楊在1807年提出的,證明了光波動性;到了20世紀初,量子力學的出現,給雙縫實驗增加了新的解釋。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
    解釋不通,穿越時空量子物理的奠基人尼爾斯·波爾曾經說:「如果誰不對量子力學感到困惑,他就沒有理解它。」確然如此,但我們總還有途徑能窺探到量子力學的奧秘。無疑,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作為20世紀最重要的兩大科學成就,將對我們的未來起著重大作用。
  • 一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全面認知量子力學
    量子物理學是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基礎理論,在許多學科和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量子物理學的基石是量子力學,它相當複雜,許多人對其眾多概念及其聯繫感到頭疼。這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對量子力學有一個全面的認知。現在看一下量子力學的基礎。量子力學的基石實驗是雙縫實驗,電子通過兩條縫發射,在後面的探測器上形成幹涉圖樣,這種幹涉模式是只能在波中看到的東西。這是量子波粒二象性的基本實驗證據之一。
  • 打破谷歌量子霸權!一文看懂什麼是量子力學
    3、什麼是量子計算機。我會努力讓大家即使沒有任何相關知識基礎,也能沒有障礙的看完這篇文章。(一)什麼是量子力學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被譽為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基於量子力學的應用是非常多的。比如說整個半導體產業,基本都是在量子力學基礎上才得以構建的,如果沒有量子力學就不會有晶片、計算機,乃至我們當前五花八門的電子產品。可以說,現代網際網路所代表的信息科技,基本都是在量子力學基礎上才得以實現的。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量子力學是在經典力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微觀世界為主要對象。「量子」說的是離散性,20世紀前後有一系列直接的實驗證據顯示微觀世界的量子性。不好說離散性是量子世界最本質的特徵,但是,它的確觸發了量子力學的發展。量子的概念由普朗克提出,而量子力學的創立則歸功於海森堡和薛丁格。量子力學一開始就是以公理表述的形式出現的。
  • 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包括你
    因此,對量子力學的理解可以著重在其數學的重新解釋上面,希望問題最終能夠取得突破。但突破還沒有出現,因為量子力學的每一種解釋都存在問題,他們都不是完全自洽的,只有更好的理論才能解決這些問題。量子力學不可能是自然界運行的最基本的規則,我們要超越它才行。問題是,沒有人知道為什麼當人們試圖測量量子效應時,量子效應會消失。
  • 看美劇學知識:科幻美劇中的量子力學
    《西部世界》第三季第6集分集標題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因為美劇《西部世界》第三季第6集用「退相干」(Decoherence)這個量子力學概念做分集劇名,當時為了解釋這個劇名寫了一大堆科幻作品超喜歡量子力學量子力學一直以來都受到科幻題材影視作品的青睞,之所以備受青睞,源於量子力學自身與宏觀世界的「矛盾」以及其內核中散發出來的哲學意味,用我們常說的話來講,量子力學對於普通人來說更像是
  • 為什麼有人說愛因斯坦不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在人們認識微觀世界和原子結構的過程中,新的思想和理論不斷產生,量子力學就是在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德布羅意,海森堡,薛丁格,波恩,泡利,狄拉克這些物理學家們共同建立起來的。量子力學建立在早期量子論的基礎上,量子論的三巨頭就是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玻爾的原子內部能級量子化。
  • 如何解釋量子力學?或許我們只看到了冰山一角……
    量子力學的詮釋就代表著許多物理學家試圖讓量子物理「說得通」的努力。換句話說,它可以理解成物理學家在嘗試找到量子力學的數學理論與現實世界的某種「對應」。從更深層的角度來看,每種詮釋都反映著某種世界觀。 這裡簡單總結了8種量子力學的詮釋,它們有些可能更為「主流」,另外一些則更「小眾」;一些說法有待未來通過實驗驗證,而其他的也許一直只能是一種猜想或假說。
  • 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講了什麼?
    導讀: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講了什麼?《見微知著》 為獨立學者,詩人,科普作家靈遁者的量子物理科普書籍。是作者續物理宇宙科普書籍《變化》之後的又一力作。旨在通過量子世界來看世界,科普量子物理知識,並作出新的推理思想。該書從回顧量子力學的發展開始,對當下量子力學的熱點問題,進行了一一探討。
  • 這個新方程可以統一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
    當今物理學家的目標之一就是將它們合併在一起,並希望最終得到一個「量子引力理論」。但到目前為止,所有的努力都還沒有成功。根據廣義相對論的預言,蟲洞可以連接宇宙中兩個遙遠的區域,提供一條捷徑。一些物理學家認為蟲洞可以連接空間中的兩個黑洞,為解開神秘的量子糾纏提供了一個線索;以及連結了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
  • 新的量子悖論:量子力學的恐怖,皆來源於人對「真實」的認知
    量子力學的恐怖,皆來源於人對「真實」的認知。這一新的量子悖論使所觀察到的物理現實的基礎受到質疑。這篇論文研究是迄今為止對於量子力學中一系列發現的最強烈的描述,這些發現顛覆了我們對「真實」的認知。要了解為什麼它如此重要,這得從量子力學的歷史簡單說起。量子力學可以很好地描述微小物體的行為,例如原子或光粒子(光子)。但是,這種行為是……非常怪異。
  • 量子論幣: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其實是由於黑體輻射的危機所導致的。當時普朗克發現,如果假設能量是連續的,理論和實驗觀測就沒有辦法擬合了。從這時起,量子力學就一發不可收拾,前前後後三代幾十位偉大的科學家為此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 波爾,量子力學三大巨頭之一
    20世紀20年代初,一所貌不驚人的理論物理研究所,在丹麥的哥本哈根拔地而起,一個全新的學派,在這裡被悄然孕育出來,他們主攻量子理論,尤其是量子力學方面的科學研究,提出的相關解釋被稱為是,量子力學的,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代表了,量子力學方面的世界頂級水平,這一學派就是享譽世界的,'哥本哈根學派
  • 書單|量子科技火了,究竟什麼是量子?如何用量子理論重新定義世界?
    如果我們漂在量子物理的海洋上,那麼掌握一些量子理論知識會使我們更好地欣賞自然奇觀。以下是中信出版集團旗下品牌「灰犀牛」官方澎湃號推薦的一些與量子有關的圖書,推薦大家讀一讀:入門級通俗讀物,為非專業讀者闡述量子力學
  • 視覺的本質——超現實主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電和磁的統一(發現無形的領域),與放射性(新發光的能量)的存在,與相對論(時間膨脹、長度收縮,時空的扭曲),和量子力學(其激進的關於因果關係和影響觀察者的角色在測量),物理學是宇宙取代有序發條不可思議的方式。
  • 量子力學裡的「波函數坍塌」是由於人的意識導致的嗎?
    原來是想借量子力學招魂納幡死灰復燃的神鬼玄說,是某些宣揚「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的一幫子人咋呼的。他們利用的是量子力學中一些奇異特性,如不確定性原理(測不準原理)、波函數坍塌、量子糾纏等與宏觀事物邏輯相悖的特點,把量子力學神秘化,往神學上引。愛因斯坦與哥本哈根派之爭。
  • 你身體裡的量子力學
    (果殼翻譯學習組/譯)量子力學中最著名的那個思想實驗的要旨就是,量子世界完全不同於我們所熟悉的世界。奧地利物理學家埃爾溫•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讓我們想像一隻貓放在一個箱子裡。這隻貓的命運和量子世界緊密相連,因為箱子裡放有毒藥,但只有當一個放射性原子衰變的時候才會釋放出來。
  • 把量子力學講成「大白話」!這位教授成「網紅大咖」,粉絲近百萬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上的知識,戴樹璽經常搜集相關素材,增加一些當前科技進展的內容。久而久之,戴樹璽的科普意識更強了。 2017年年底,戴樹璽在翻閱今日頭條App時,收到了「悟空問答」的一條關於量子力學的提問,剛好當天講的原子物理課就是相關內容,於是戴樹璽進行詳細的回答,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