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常州人是要特意吃一碗冷拌麵的
這是種習慣,也是種情懷
這吃的是什麼呢?
不就是這盛夏裡的風涼麼!
◆ ◆ ◆ ◆ ◆
腦內閃現的是小時候的老街老店
停不下的知了聲、油膩膩髒兮兮的方臺子
一架老式吊扇哐當哐當地吹著,吹得世界都安靜起來
進來的人,頭上身上都汗淋淋
老闆也不需要多囉嗦,招呼的都是冷拌麵
只記得顏色微黃的面是要事先在另一架老式臺扇跟前呼啦呼啦吹著的,一直吹到每一個毛孔都被疏朗地打開。
涼透了的面被撈進缺了口的瓷盤裡,一勺芝麻醬、一勺糖醋汁、綠豆芽、蛋皮絲、青椒絲。
澆頭總歸那幾樣。
奢侈點,弄塊大排過過癮,簡單點麼,青椒茭白炒肉絲,又或是紅燒香菇麵筋。
吃冷拌麵,概念裡,總是老店的更叫人牽腸掛肚,仿佛從冷兮兮的冬天就開始等待起來。
美食家殳俏寫冷麵,就寫了一段有趣的「風涼話」。
「面碗的邊沿一般都會有個小缺口,胡亂滴滴答答著花生醬和辣椒油,滿臉戾氣的阿姨在逼仄而悶熱的小操作間裡抱怨著夾纏不清的老年顧客,頭頂一隻年邁的電風扇嗡嗡地吹著」。
「倘若有一天,這全城的點心店都換上了軟語軟心的小妹來賣冷麵,而失去了冷麵阿姨的冷言冷語熱肚腸,那也是有點遺憾的吧。」
◆ ◆ ◆ ◆ ◆
我家隔壁鄰居朱阿姨,一個老早就在樓道裡和老姊妹招呼。
「聽說銀絲麵館上冷拌麵了嘛,中午頭一道去吃伐,天熱,家裡不想開爐灶。」
是個,老店總是要趕著時令,不能等食客們先開始念叨才有反應。
而且,這年年都有的冷拌麵上市、落市時間掐得也蠻準。
不多不少,只有90天。
要說驚豔,肯定沒有
但老店一碗麵,就是有你不能忘記的老法、老腔調在
◆ ◆ ◆ ◆ ◆
話說「條細似弦」的銀絲面要做冷拌麵,面是要專門定製,稍稍比平時的湯麵粗一些才好。
然後,第一個講究來了。
面下鍋之前,先要爐灶上隔水蒸20分鐘,然後再入加了鹽的沸水鍋裡煮上一滾。
蒸和鍋裡加鹽這兩個步驟,都是為了讓面更加勁道、有底味,而不是出來毫無彈性又粗糙。
第二個講究,大概你最記憶猶新。
滾熱的面出鍋,放在簍子裡,調入蔥油和菜籽油。
一邊手不停地撥動著面,一邊對著電風扇吹。一直吹到面徹底涼透,才成就了最佳狀態。
這風扇吹出來的面啊,就是比空調裡涼的好吃。
◆ ◆ ◆ ◆ ◆
常州人吃碗冷拌麵,一貫是說「小吃大違章」
從調料到澆頭,一樣的勞師動眾
銀絲麵館的老師傅拌碗面也得調兩種汁。
一種豉油汁,清清爽爽、一種醬汁,由芝麻醬、黃豆醬、花生油組合,比較醇香。
吃時,先下豉油汁,再下醬汁,兩者一碰撞,就不那麼膩口了。
牛肉冷拌麵、茭白肉絲冷拌麵、還有廣式臘腸冷拌麵,這幾種口味最是簡單方便。
一碗麵落肚,再配份也趕在時令上的糯米飯綠豆湯。
此時人生,足矣,足矣。
有時候就想吃的豪華一點,選啥澆頭好呢。
換做我,肯定是要來盤芙蓉蝦的,毛豆子、蛋清和蝦一起炒,又鮮美又一點不喧賓奪主。
偶爾嘴巴裡沒啥味道,那就傳統點,紅燒香菇好了,汁水收得甜咪咪、太適合這個寂寥的夏日傍晚了。
你覺得呢?
是不是想立即去銀絲麵館來一份過過癮?
*特別鳴謝:本文由@常州晚報尋味記 友情提供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青果巷部落會員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