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章丘鐵鍋現滯銷。每一季《舌尖上的中國》都會帶火一大批商品,有時是食材,有時是傳承著美食文化的器具。年初的《舌尖3》播出後,「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1000℃高溫冶煉,36000次錘打」製造出的章丘鐵鍋,成了美食圈的新網紅,一度引發人們爭相搶購。但僅過了4個月,紅極一時的章丘鐵鍋突然「遇冷」,產品滯銷,小作坊也紛紛關門。
根據早前的報導,《舌尖》系列的帶貨效應確實強烈。高峰時期,章丘的省級非遺傳人鐵匠牛祺聖,一周內接待了近千人次,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3月。據當地人反映,有許多外地遊客點名要章丘鐵鍋,甚至一名青島男子還特意坐計程車來到相公莊鎮河莊村購買了一口鐵鍋
人們的熱捧,也激起了當地人的「打鐵」熱潮。河莊村村民表示,村裡50歲以上的人基本上都會打鐵,後來就相繼轉行了,不過在章丘鐵鍋火了以後,他們紛紛重新拾起這門手藝。附近人則反映,在河莊村,「你站在大街上就能聽到叮叮噹噹打鐵的聲音」。
然而,顧客和鍋匠的快速增長並非好事。製作章丘鐵鍋需要經過7次熱鍛和5次冷鍛以及3.6萬多次錘打,然而,在大量訂單的催動下,有些家庭小作坊會偷工減料,生產出來的鐵鍋質量良莠不齊,極大地敗壞了章丘鐵鍋的名聲。
一位村民反映,一些家庭作坊利用機器生產,他們先是用機器把原材料軋出形狀來,然後錘打拋光,通過這種方式製作出來的鐵鍋跟手工製作得差不多。「造假的太多了,已經亂了套了,現在幾乎把章丘鐵鍋的牌子搞砸了。」
因此,一度紅爆網絡,在淘寶賣到脫銷的章丘鐵鍋,4個月內迅速由盛轉衰。章丘鐵鍋最火的時候能賣到六七百元一口,當時老鐵匠製作一口鐵鍋的工錢是200多元,但由於生產鐵鍋家庭作坊增加以及以次充好的鐵鍋進入市場後,章丘鐵鍋的單價降到了三四百元。「以前一天能賣20多口鐵鍋,現在一天能賣一口鍋就不錯了。」
記者實地探訪後發現,在這些手工打制鐵鍋的村莊裡,大部分手工作坊已暫停生產。部分原因是章丘區市場監管部門已經介入調查,並將進行嚴格的行業整頓,而這些家庭小作坊大部分沒辦理生產經營手續,無法繼續經營。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