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主要是由牙周炎和慢性牙齦炎引起。牙齦受到細菌的感染發生炎症反應,局部血管擴張和充血。牙齦一旦不可避免地受到機械刺激,比如進食、刷牙時,就可能導致血管破裂出血。但是不要擔心,這種出血是自限性的,即出血可以自行停止。但是這並不是放棄治療的擋箭牌,也不是拖延治療的藉口。久而久之,牙齦感染越發嚴重,牙齦出血的症狀將會持續存在甚至加重。那麼,一切導致牙齦、牙周疾病的危險因素都可能提高牙齦出血的風險。比如糟糕的口腔衛生習慣、製作不良的假牙、抽菸、酗酒、妊娠都可能導致牙齦出血。
還有一種導致牙齦易出血的原因,雖然只佔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非常重要——由於全身疾病導致的牙齦出血。很多人只關注牙齦出血本身,而忽略潛伏在背後的隱患。白血病、血友病、嚴重的肝病、嚴重的營養缺乏、糖尿病都會導致個體凝血機制的紊亂,而此時患者對於細菌的抵抗力就更弱,表現在口腔內就更容易激發牙齦炎症,導致出血,這種出血將更加不容易止住。
局部因素:
① 菌斑、牙石的局部刺激。
菌斑、牙石的聚集,可由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等引發,引起牙周組織炎症,如菌斑性牙齦炎、牙周炎等。
② 局部刺激因素(非菌斑牙石)及不良習慣。
在機械、化、學不良修復體、不良充填體、不良矯治器及張口呼吸等的刺激下,引發局部炎症,如增生性牙齦炎、牙周炎等。
③ 局部組織過敏。
局部接觸過敏原時,引發過敏反應,波及牙齦時,牙齦紅腫極易出血。
④ 牙齦外傷。
例如不當使用牙籤,橫向刷牙。
全身因素:
① 內分泌的改變。
在性激素升高、孕酮激素升高的影響下,使牙齦組織在輕微刺激下,引發非特異性炎症,導致牙齦出血、牙齦增生等。
② 全身性疾病。
如血液系統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腎功能異常、腫瘤等。致病方式通常是使全身的免疫力下降,進而導致對於局部刺激的抵抗力下降,誘發牙齦炎症、凝血系統障礙、血管的器質性變化、血流的動力學改變等等。
③ 其他一些作用於全身的外界因素。
如吸菸、抗凝血藥物的服用等。
PS:牙齦出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不能置之不理,需到正規口腔醫療機構對症治療。
敬請關注「牙齦出血」後續報導!
感謝您的關注
微信公眾號:kouqiangzongheke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口腔綜合科
新浪微博帳號: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口腔綜合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綜合科成立於2002年,目前是國家重點學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和上海市口腔臨床醫學中心的組員單位;中華口腔醫學會全科口腔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口腔醫學會全科口腔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口腔臨床醫學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點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