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器是如何演變成今天的茶具呢?

2020-12-21 西域教主

古人習慣把茶具稱為茶器或茗器,唐代之前,茶具和一般的食器沒有明顯的區分,可以相互混用。到了唐代,茶器開始講究實用和美觀相結合,其審美特點以陶器的古樸為主。

到了宋代,茶具開始出現工藝綺麗,以金銀為材質的特點。《宋史·禮志》中記載:「皇帝御紫哀殿,六參官起居北使……是日賜茶器名果。」皇帝把茶器作為賜品,可見宋代「茶具」的製作工藝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且有十分尊貴的地位了。明清時期的茶具與宋時不同,多使用陶瓷材料,並對茶盞的色澤有很高的要求。明代文學家屠隆在《考槃餘事》中薦說:「質厚難冷,瑩白如玉,可試茶色,最為要用。」白瓷一直是明清茶具中最為出色的一種,其外形清新雅致,名氣與宜興陶壺不相上下。

茶具的發展大致經過古樸、綺麗、清雅三個不同的審美時期,這與茶文化所經歷的歷史階段相關聯,與飲茶方法的演進密不可分。

〔清〕米黃釉內青花小茶

西漢時期文人王褒在《僮約》中寫道:「烹茶盡具,酺已蓋藏。」可見漢朝時期,已出現「茶具」一詞。到了唐代,文字中更是隨處可見「茶具」,詩人陸龜蒙《零陵總記》中有「客至不限匝數,竟日執持茶器」之句;皮日休《褚家林亭詩》中有「蕭疏桂影移茶具」之語。在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關於茶具的記錄遍布各類書籍。按照唐代文人皮日休《茶具十經》裡的記載,「茶具」的範圍非常廣泛,包括茶塢、茶人、茶筍、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煮茶十項。這裡所說的茶具不但包括器物,還包括種茶的凹地茶塢以及採茶人,甚至連煮茶的行為也囊括其中。之後,茶具的概念越來越細,狹義講僅指泡茶、盛茶的器皿。

按材質來分,茶具有陶茶具、瓷茶具、玉石茶具、漆器茶具、竹木茶具、金銀茶具、錫銅茶具、玻璃茶具;按用途來分,茶具有泡茶之用的茶壺、茶壺的墊底器具茶船、盛茶之用的茶湯、飲茶用的茶杯、品茶用的聞香杯、茶杯墊底之用的杯託。著名的茶具有江蘇宜興的紫砂壺、景德鎮的瓷茶器。

〔清〕朱石梅制古幣形錫包紫砂三鑲壺

相關焦點

  • 中國的茶器大全,你最喜歡哪類茶具?
    愛茶之人,對於茶器總少不了痴迷。
  • 茶器之美妙,你的茶器選對了嗎?
    我們日常生活中該咋樣去選用茶器了,不同材質茶器都有哪些特點了?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茶器材質分為玻璃、瓷器,紫砂。玻璃材質茶器玻璃茶具一般用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純鹼等混合而成,在高溫下融化。成型,在冷卻後製成。
  • 品牌風範 唐豐茶具:懶人自動茶器,輕鬆品飲
    不隨波逐流,要領導潮流,堅持做富有創新和文化積澱的好茶具,這是德化唐豐陶瓷有限公司旗下「唐豐」品牌一貫的追求。
  • 茶器之美 | 你的便攜茶具配的上頂級巖茶嗎?
    要麼把茶杯蓋碗這些基本工具的比例縮小,搞得像一組過家家的玩具配件;要麼就是我們在某寶上經常看到的套娃設計,蓋碗套杯子,稍微對茶有些要求的茶客都不會選擇這樣的組合,畢竟這不具備一套標準茶器對一泡好茶的表現力。
  • 汝窯茶具怎麼養才更好?
    說了那麼多的茶、寫了那麼多的喝茶的好處,唯就忘了介紹一下如何養護自己的茶具,前日有幸被邀至古早博物館喝茶,看到一套汝窯茶器,甚是得趣。
  • 刷具容易損害茶器,如何才能有效地清除茶垢?
    但相信不少茶友有這樣的煩惱:每次喝完茶之後茶具上都會附上一層茶垢,這些茶垢不僅影響美觀還對身體健康很不利。因此去除茶垢也成為了很多茶友不得不處理的事情,而這裡面也有很多的講究,到底如何清洗才正確呢?一般來說,很多人都會選擇鋼絲球或者絲瓜等粗糙或者鋒利表面的清潔器材來刷洗茶具。
  • 尷尬的茶具和最好的茶具
    之後看了主人家裡收藏的茶葉,都是別人送的,一個柜子裡混亂的放著10多種包裝精美的茶,可是打開一看,發現多半是過期的,不能喝了,有些失望,主人又帶我走進了廚房,在矮櫃裡翻出了一個茶具禮盒來讓我觀賞,問我試用不,我瞬間就說不出話來了:這是一套心裡估價最多60塊錢,完全和這屋子不相匹配啊,這是一套10多件的泥巴做成的假紫砂茶具,和這屋裡的洋貨,形成怎樣的對比呢?
  • 日用陶瓷茶器造型設計的現狀
    茶器,顧名思義是指用於飲茶的工具,茶聖陸羽在其論著《茶經》中的第四章「四之器」就是專門講茶具的,古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泡好茶,也必須具備一套適合的器具。明代許次纖《茶疏》中說:「茶滋於水,水藉於器湯成於火,四者相顧,缺一則廢。」
  • 隨著喝茶的人越來越多,如何挑選茶具也是一門學問!
    可能是隨著周邊喝茶人的影響越來越多,所以喜歡喝茶的人也開始多了起來,不乏有跟小約說抽空一起選選茶具之類的邀請。其實對於小約這類喜愛逛茶器店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快樂。我們都常說看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就能看出這個人的品味如何,從而也能知道這一個人的脾氣秉性如何。對於作為老茶客的小約來說,材質的選擇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工藝。那如何選購茶具呢,或者說,如果給予別人購買茶具時的建議呢?材質與工藝可以適當給予建議,圖案紋路花樣之類的,就不要多嘴了,以免別人最後購買回去之後會後悔,這完全不是他想像中的茶具。
  • 唐朝茶器,古代手工匠人們的出圈之作!
    那麼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唐朝茶器的悠悠歷史吧! 分工細緻的唐朝茶器 在受世人敬仰的唐朝「茶聖」陸羽的巨作《茶經》裡就詳細記錄了當時的飲茶器具,將茶器大致分為7大類,共二十餘件。
  • 你想用濾茶器泡茶嗎?
    每個人對如何泡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例如,有些人喜歡過濾茶,總認為茶渣渣會使茶湯更純淨;而有的人卻則覺得沒有必要,不管怎麼說,還剩下三兩片茶,看起來比較賞心悅目。那麼,我們應該用茶來過濾嗎?會影響茶的味道嗎?往下看,你就會知道!
  • 高溫茶器-藍色妖姬
    今天推薦一款----高溫茶器-藍色妖姬,泡茶美器,不挑茶品,適合各種茶葉的衝泡特別美豔!直接上實拍圖,由於各相機像素光線不一致,拍攝與實物可能存在微小色差。名喚藍色妖姬,通體呈現幽藍色調,因高溫窯變,而釉面會有一定的白色結晶,若隱若現,陽光照射下特別耀眼,在暗處更像一個幽藍寶物,是泉州制瓷大廠今年的新款茶器。
  • 【懂茶具】喝什麼茶用什麼器!茶葉搭配茶具,同樣非誠勿擾
    茶葉與茶具搭配得當,才能發揮各自的特質,得到真正的茶香。Get技能,成全茶與器的緣分吧!!普通人喝茶並不需要存梅花上的雪,找失傳了的寶器,但為了能更精緻地活還是別太隨意,普通的茶用正確搭配的茶器衝泡有可能提升它的適口度,而一套賞心悅目的茶具本來也就能讓喝茶這件雅事更加風雅。一、茶人說法●蓋碗是普世的,健康是永恆的
  • 陶瓷茶具很不錯,玻璃茶器更具藝術性,帶你了解玻璃茶器具
    那有很多的種類,比如像水晶玻璃,無色玻璃,樹脂玻璃,金星玻璃,乳濁玻璃等等,它雖然不如陶瓷類的茶具,那麼豐富藝術,而且有著熱傳導快,容易燙手的缺點,但其實是最能顯現茶的自然面目,這種與茶無爭的態度,即顯謙和無為,有能體現務實的精神和素真追求,玻璃就近似是一種導體,就展示出無為而無所不為的一種境界。
  • 贈書 《茶器之美》
    在茶器鑽研領域,李啟彰老師稱得上極有底蘊的一位。其所著的《茶器之美》從外形、個性、精神三個層次來講解品器之道。細讀此書,即便不求甚解,亦能以專業冠之。懂 其 形從眼、耳、鼻、舌、身的五感展開,結合黃金比例等數理定律,剖析茶器的結構比例,輔以實例說明,簡單看懂一件茶器的外形是否合乎人們的審核標準。
  •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玉瓷茶具到底有多美?
    一個好的茶器,在喝茶的時候能讓人更加的舒心、愜意。那麼什麼是好的茶器呢?這就要說到白瓷了。自古歷朝歷代的帝王和嬪妃養生不離玉。很多長壽的皇帝皆是久用玉枕,因為以玉為枕而腦聰呢。在高溫燒制下,茶器完全瓷化,關乎色澤、通透感的才精確表達,呈現特有的奶白色澤。3、凝如脂,潤如玉,值得把玩凝如脂,潤如玉,比起其他茶具,它更像是值得把玩!
  • 茶具二十四器,你都知道嗎?
    茶具,古代又稱茗器,同其他飲、食具一樣,它的發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粗糙到精緻的過程。 唐代茶神陸羽在《茶經·四之器》中列出了28種茶具的名稱。
  • 茶具: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茶具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具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漢王褒《僮約》中的「烹茶盡具」記載,意思是說烹茶前要將各種茶具洗淨備用。《茶經》中,陸羽把採制所用的工具稱為茶具,把燒茶泡茶的器具稱為茶器,並精心設計了適於烹茶、品飲的二十四器,而究其大類,可分為壺、碗、盞、杯「四大器」。現代人所說的茶具,更多指茶壺、茶杯、茶勺等這類飲茶器具。茶具的產生與我國喝茶歷史有關。
  • 教程|創意畫精美的歐式茶具
    在中國人們愛飲茶,在歐洲,一杯下午茶再配上精美的茶器,也是在歐洲貴族中流行的一種生活方式。喝茶能夠人帶來味覺的享受,而精美的茶具則給人帶來美好的視覺享受。歐洲茶具帶有西方獨有的藝術風格,它們在造型上優雅別致,在花紋上精緻繁複,整體極富美感。在今天的繪畫中,我們表現的畫面主題就是歐式茶具,通過用流暢的線條來表現歐式茶具優雅的外形,並用金屬筆的為茶具添加豐富的花紋,使畫面充滿裝飾感。
  • 佳逸茶具|用紫砂壺泡茶的好處有哪些?
    相對來說瓷器的發展歷史比紫砂的長,但為什麼很多人還是喜歡用紫砂壺泡茶呢?紫砂壺 牛蓋一、紫砂是一種雙重氣孔結構的多孔性材質紫砂壺有著其他茶器所沒有的一大特質:雙重氣孔結構,氣孔微細,密度高佳逸茶具 | 用紫砂壺泡茶的好處有哪些五、紫砂泥色多變,耐人尋味紫砂壺的泥色還與經常衝泡的茶葉有關,泡紅茶時茶壺會由紅棕色變成紅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