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平查看三紅蜜柚長勢情況。
本報記者 鄧青春
近日,在任家鎮新開村的一片三紅蜜柚基地,只見10多個村民掄起鋤頭,在掛著金黃色柚子的樹下不停地鋤草。「再過10天,就可以摘柚子了。」三紅蜜柚基地負責人黃翠平說,這些村民都是村裡人,常年在基地務工,其中有6人是貧困戶。
三紅蜜柚基地緊鄰任家鎮十龍湖水庫,今年57歲的黃翠平就出生在這裡。他在這片三紅蜜柚基地已精心管護6年多時間,三紅蜜柚3年前實現初產,如今已進入豐產期。
17歲那年,黃翠平高中畢業,在家務農3年後,選擇外出到雲南曲靖務工。他從學縫紉開始,一幹就是8年。小有積蓄的他,看到跑運輸掙錢,就買來大東風車,專門為當地煤礦企業運輸煤炭。
跑了3年運輸後,黃翠平拿出30萬元買下當地一家小煤窯,小煤窯每年為他帶來收入40多萬元。經營不到5年,因政策原因小煤窯被關閉。他只好重新尋找出路,開始做蔬菜批發生意。這一幹,又是10多年,雖然每年收入20多萬元,但在他看來,水果市場比蔬菜市場的前景大得多。經過考慮,他準備轉行。
2004年,黃翠平在曲靖市一家大型農貿市場租下一個120多平方米的水果批發攤位,主要批發蘋果、梨子、沙田柑、三紅蜜柚等20多個水果品種。善於捕捉商機的他發現,眾多水果品種當中,只有三紅蜜柚的存放時間最長,且賣價高。
「我每年從山東發貨都有10多車。」黃翠平說,從那以後,他平均每月最少都要從山東發一車三紅蜜柚,每車30多噸。按三紅蜜柚每噸利潤1000元計算,一年下來能夠實現純收入40多萬元。
「我和你媽的年齡都大了,我們還是想回老家去。」父親的一席話,讓黃翠平開始有了回鄉發展的想法。
「這些年一直在外面跑,父母也跟著受累,心裡實在不好受。」黃翠平心裡盤算著回鄉的事宜。
在他看來,批發水果收益不錯,說明水果市場的潛力巨大,為何自己不建一個水果種植基地呢?打定主意後,黃翠平在網上瀏覽相關資料,他發現,這幾年家鄉的變化很大,外出人員返鄉創業有政策……這一切,讓黃翠平回鄉的想法更堅定。
2014年,黃翠平帶著父母和積攢多年的資金回到了家鄉。
才回到家鄉,黃翠平就忙著建水果基地。在村裡的幫助下,他順利流轉土地240餘畝。藉助以前銷售三紅蜜柚的人脈關係,從福建買回8000多株三紅蜜柚樹苗,很快栽植入地。
「銷售三紅蜜柚的那些年,經常和果農、專家探討種植技巧,讓我掌握了很多實用技術。」黃翠平不滿足於以往學到的技術,他還積極在網上、書籍中汲取先進的種植經驗。這讓他的種植路順風順水。
今年10月,任家鎮投入40多萬元,為三紅蜜柚基地修建產業公路400米、鋪設滴灌管網3000多米、水池3個。此外,該鎮還將投入30萬元,修建3000米人行便道,在方便村民生產生活的同時,進一步推動產業發展。
2017年,三紅蜜柚樹開始掛果並實現初產,產量逐年增加。去年底,基地產果20多噸,收入40多萬元。今年預計能夠實現產量35噸,收入60多萬元。
如今,黃翠平的三紅蜜柚除了賣到市內各區縣外,包裝後的產品更是遠銷雲南、福建等地。黃翠平已接下今年的幾十筆訂單,接下來的一個月他要為銷售而忙碌。
「自己建基地心裡踏實,在家照顧父母讓我安心,帶動村民增收讓我激動。」黃翠平表示,他將再投入50萬元,流轉村民土地200餘畝,配套種植青脆李等水果品種,帶動周邊50多名村民年增收1萬餘元。
指著一片即將成熟的三紅蜜柚,盤算著以後的幸福生活,黃翠平樂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