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任曉寧 北京報導2020年底的錢敏異常忙碌。作為騰訊會議總經理,除了盯著仍在快速迭代的產品外,她還需要見客戶,做推廣,在各個城市輾轉飛行,這種忙碌的狀態從年初延續至今。
今年年初,疫情最緊張時刻,騰訊會議免費提供可供300人開啟會議的版本,成為抗疫必備的產品。錢敏連續1個多月通宵達旦,用她家裡人的話說,「屁股就粘在那把椅子上」。那時,騰訊會議是一個不到百人的團隊,產品上線兩個月內用戶超千萬日活,過著「不吃不喝不睡的日子」,錢敏回憶,當騰訊其他部門的「志願者」來支援時,她覺得,仿佛「來了天兵天將」。
在2020年的尾聲,回顧這一年,錢敏「累並快樂著」。短短一年內,騰訊會議做出了視頻會議行業長達十幾年也沒做出過的成績。時值年末,國內疫情趨於平穩,人們進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辦公模式,騰訊會議也開始走向下一步。
黑馬
2019年12月25日下午,騰訊會議在北京騰訊總部首次亮相,錢敏是產品背後的推手之一。她是視頻會議行業從業十幾年的「老兵」,寫過代碼,做過研發,還懂管理和運營,來到騰訊雲3個月後,騰訊會議面世。
一開始推出這款產品的想法很簡單,「想做一款好用的開會用的產品」,目標更是簡單,「當時騰訊內部5萬人在使用騰訊會議,我們就希望外部每天也能有5萬人使用」。
2020年2月初,上線2個月,騰訊會議日活用戶超過1000萬,緊接著騰訊會議在超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線,在整個網際網路行業,這也是一個驚人的成長速度。騰訊會議另外幾個值得關注的數據是:騰訊會議8天緊急擴容,共擴容超過10萬臺雲主機,投入計算資源超100萬核。
疫情的來臨,改變了人們在線辦公習慣。「疫情是預料之外的,但是人們對這樣的一個產品的需求是預料之中的,」錢敏告訴記者。疫情初期,宅居家中,很多人突然發現,市面上並沒有一款產品能解決大規模線上開會的需求。一些企業用戶,體驗過遠程視頻會議,但需要特定設備才能完成。一些個人用戶,試過微信開會,但最多只能容納9個人。
騰訊會議迅速開放了100方會議能力,不久升級到300方。「雖然當時我們還只是一個小牛刀,但想著免費開放後,能幫到一個人是一個人。」她回憶,當時,用戶需求非常迫切,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付費使用的能力,尤其一些政府用戶,因為沒有提前立項和預算,沒錢購買這些服務,但他們在抗疫一線,亟需一款這樣的產品。
騰訊會議的使用者快速增加,「每天100%,200%的增長,」錢敏說,當時,團隊每一個崗位,從研發、產品、運營,到售後、開發,所有人都成了人工客服,最忙的時候,一個人一天在微信裡對接幾千個群。
發布245天後,騰訊會議用戶數突破1億。北京大學網際網路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在線會議社會價值與未來發展報告》顯示,今年1月至5月期間,騰訊會議直接節約社會成本達714億元。
今年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憑藉疫情期間助力全民遠程協作、復工復產、以及在數字經濟發展等方面做出的貢獻,騰訊會議獲得「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獎,這也是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舉辦以來首個獲得該獎項的視頻會議產品。
生於雲上
騰訊會議的成功,看起來很有運氣的成分。2019年12月25日剛剛推出,2020年1月份,就立刻派上用場,2月,就迎來超1000萬的日活躍用戶。
「如果不是騰訊,而是傳統視頻會議公司,同樣在這個節點推出這款產品,能不能也同樣獲得今天的成功?」經濟觀察報記者向錢敏詢問。
她用視頻會議從業十幾年的經驗給出了很肯定的答案,「不會的」。
時機之外,更重要的是騰訊提供的產品和技術能力。當用戶需求猛烈到來時,能跟得上需求快速成長的,只有新興的在線會議產品。此前,傳統的視頻會議更側重硬體能力,即使用戶如潮水般湧來,也很難承載住。
「包裝出一個會議產品的形態是比較簡單的,但核心是基礎要夠硬。」錢敏告訴記者,騰訊會議很多技術,其實都是在過去20多年的產品中歷練出來的。
用戶迅速攀升的時刻,騰訊雲8天緊急擴容超過10萬臺雲主機,投入計算資源超100萬核,這在雲計算歷史上是第一次。背後,是騰訊雲遍布全球的網絡部署。此外,騰訊還有帶寬的資源調度能力、20多年社交軟體經驗積累的實時音視頻能力。
「很多公司都能做出一個類似產品。但具備全球部署的雲資源的網際網路公司,騰訊是為數不多的一個。」她說,騰訊會議是一款生於雲,長於雲的產品,這是它與傳統會議產品最大的不同。
最近,錢敏經常和使用騰訊會議服務的企業溝通,她發現,作為一款SaaS服務產品,用戶體驗是最重要的,這也與她在傳統視頻會議行業的體驗不同。
傳統視頻會議產品,大多是私有化或定製的產品,設備廠商、運營商以及企業客戶,基本上不會給到數據反饋,「如果不好用,你也不知道為什麼不好用,因為你看不到數據。」但一款雲上的產品,版本不斷迭代,還能在用戶群灰度測試,並根據數據優化新服務,穩定性和體驗都會好很多。在售賣方式上,SaaS服務產品可以按月度消費,隨時可以退定,下個月可以不買。「傳統公司還沒來得及更新的時候,我們能100天迭代20多個版本。」這些,都是騰訊會議快速崛起的原因。
快速迭代
上線100天內,騰訊會議迭代了超過20個版本。這種迭代速度,直到現在也讓錢敏覺得「amazing」。
她向記者舉例說,比如騰訊會議首頁「添加到我的會議」按鍵,就已經迭代了5個版本。最新迭代的版本,讓這個按鍵的用戶使用率提高了4倍。
一開始,這個按鍵使用率只有10%,「當沒有人用的時候,並不意味著他不需要,還可能是產品布局出了問題。把這個按鈕挪上來以後,現在的滲透率高達50%。說明這個按鈕也真的幫到了大家。」這就是迭代的價值。
小步快跑,灰度迭代,是騰訊最為擅長的產品能力。在網際網路公司中,騰訊的產品,阿里的運營,百度的技術,最為網際網路業界稱道。
很少人知道,這個表現亮眼的產品,背後有個驚險的上線經歷。2019年12月25日,騰訊會議發布會前一天,騰訊會議iOS客戶端才剛剛通過蘋果商店的審核。那幾天,項目經理為了希望蘋果審核通過,到處買蘋果送給團隊的人吃。
用戶暴增後,新需求更是層出不窮,錢敏和團隊白天調整步驟,保障帶寬資源、伺服器資源,晚上和其他部門借調過來的「志願者」同事一起對白天發生的問題優化代碼,進一步擴容,進一步做壓測……通宵達旦,高速迭代的狀態從1月27日起,在上線100天迭代了20多個版本。整個疫情期間,產品功能迭代上百個。
那段時間,騰訊會議國際版也快速上線,覆蓋超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還加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全球教育聯盟」,在疫情期間,為全球超過12億的停課學生提供遠程上課支持。此外,騰訊會議還拿下了廣交會的項目需求。
9月後,一些製造業、藥企、金融公司、證券保險公司,以及學校、政府部門,開始使用騰訊會議企業版和商業版,同時又給騰訊會議提出了很多建議。2020年年底,騰訊會議仍保持15天迭代一次大版本的速度,「這是我們的正常狀態,」錢敏說。
馬拉松式的長跑
今年下半年,國內疫情逐漸受到控制。騰訊會議的數據有一段時間下滑。暑期後,數據重新回穩,現在,每天活躍用戶仍穩定上升。
儘管不像疫情初期不吃不喝通宵達旦,錢敏也給自己繃足了勁兒。「已經辛苦了這麼久了,必須要給團隊的成員有一個好的交代。」
現在的騰訊會議想達到什麼目標?
「想達到,在中國開會就用騰訊會議」,錢敏笑著說,要實現這個目標,有很多事情要做。
上半年,錢敏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騰訊會議離滿分還有很遠,只是剛剛及格。年末,她依舊這樣評價。「現在,只是做到大家都知道騰訊會議了,也知道騰訊會議能解決什麼問題,這是我們最大的一個進步。但想達到滿分,這是一個馬拉松式的長跑,而且就算達到滿分,如果不再努力也可能掉下去。」
9月10日,騰訊會議上線了企業版、會議室連接器,騰訊會議 Rooms,以及API和SDK等產品線。這是騰訊會議去年發布時,就想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的功能,因為疫情,直到下半年才正式推出。「今年所有產品實現的路徑,基本上和去年的規劃路徑是一致的,還是在嚴格執行去年計劃。只不過,疫情期間在家辦公和疫情後回到職場的事情發生了一些顛倒,所以使得這些需求實現的先後順序發生了一些變化。」
儘管兩周一個版本迭代,但錢敏覺得產品速度還能更快,「我們還有很多想做的東西。每次排需求,都是排不下,只好說,算了,那就等下一個版本吧。」現在,每一天,騰訊會議的智能客服能收到2萬多條消息,很多都是用戶提交的新需求。
2020年,因為疫情,在線會議界普遍判斷,原計劃三五年之後才能達到的市場規模,提前到今年、明年就會達到。錢敏告訴記者,從會議室接入點數看,市場肯定是變大了。疫情後,每個人手機裡都有一個視頻會議客戶端,接入點數量激增。但同時,又帶來了新問題,比如,因為產品太便捷,不少「打工人」的開會時間,反而更多了。
她的下一個目標,是提高開會的效率。開會除了分享信息以外,更重要的是達成共識。
「讓大家開會更高效。」她說,這也是騰訊會議想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