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 是什麼阻礙了女性生育意願?

2020-12-21 中國青年報

985名校畢業、在金融企業工作的丁逸走上了一條與她母親完全不同的路:結婚時,她和丈夫決定不生孩子,組建丁克家庭。

遠在四川瀘州鄉下的王蓉生完兩個女兒之後,雖然婆家還想讓她繼續生個男娃,但她下定決心不生了。「即使國家放開三胎也不生了。現在農村養孩子也得吃幾百塊一罐的奶粉,不吃奶粉就是長得慢,孩子多了養不起。」她說。

如今,無論在一線城市,還是廣大農村地區,育齡婦女普遍出現了生育意願下降的現象,導致我國正在從「政策性低生育」進入「內生性低生育」。雖然是否已經跌入「低生育陷阱」還沒有定論,但生育率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已被廣泛認可。民政部部長李紀恆近日撰文指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

是什麼阻礙了女性的生育意願?生育成本居高不下、生育年齡延遲、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喪失機會成本、自我意識甦醒等都是原因。中國社會科學院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教育水平提高是近年來影響生育率變化的重要因素,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多孩的比例就會大幅減少。

這項研究的作者之一、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王廣州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稱,未來育齡婦女生育水平超過1.40的可能性不大,當前迫切需要消除影響生育的障礙性因素,採取鼓勵生育的措施。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近日也撰文稱,按照一般規律,我國的總和生育率很難再回到2.1的更替水平,但應該儘可能與經濟發展階段相匹配,如回升到更接近1.8的水平。因此,「十四五」應穩妥推進生育政策改革,儘快實現家庭自主生育。

與此同時,也要推進配套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降低養育孩子的家庭成本,形成育兒友好型的社會環境,提高家庭生育意願和養育子女的能力。

「內卷」的育兒路

丁逸對第一財經稱,雖然覺得孩子可愛,但並不覺得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她對很多方面充滿濃厚的探索興趣,每一個興趣都需要時間和專注度,培養孩子需要大量時間精力,這與個人多元發展和成長衝突。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員張熠對第一財經稱,阻礙女性生育的因素很多,生育成本是首要因素,生育成本包括生育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直接成本有教育成本,目前家庭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有住房成本,多生育子女帶來居住空間減少,房價高企導致成本上升;有照料成本,例如月嫂、聘請保姆、託幼等費用。

間接成本則包括時間成本和職業生涯受損。無論家庭教育還是照料都需要大量時間,根據國際經驗,生育兩個孩子以上會極大影響女性勞動參與率,而且不可恢復。

王蓉告訴第一財經,她是生完兩個孩子後從廣東打工地返鄉的,當她回家探親時看到作為留守兒童的女兒們滿身泥巴地迎接她時,就決定把兩個孩子帶到打工地撫養,但去了廣東之後發現教育費、生活費都大增,最後決定回鄉自己帶孩子。

「村子裡也有生三個的,但也不多見了。大部分都是兩個,如果頭胎生了兒子,有的也只生一個,因為養兒子的成本很高,農村要給蓋房子娶媳婦,父母的負擔很重。」王蓉說。

王蓉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卻是一位見過世面的「打工人」,她也不想「放養」孩子,也想讓孩子吃得好、長得壯,能夠接受好的教育,而這些無疑都需要錢。

「2017年全國生育狀況抽樣調查」的數據分析報告顯示,在關於育齡婦女不打算生育的原因中,首要原因就是「經濟負擔重」,佔比高達58.9 % ;其次是「沒人帶小孩」,佔27 .0 %, 第三位的原因是「養育孩子太費心」,佔比為26.6%。

張熠認為,影響女性生育觀念的還包括社會觀念和閒暇需求的改變,過去我們認為中國是一個多子多福觀念影響很深的國家,但在新的世代身上,這種觀點已經改變,他們更強調個人的空間、生活品味、閒暇,而不是花在養育子女身上,這些改變是持續的。

育齡女性遭遇「生育懲罰」

劉筠在被裁員之前,在一家國際知名的外企工作。三年前在丈夫的強烈要求之下,她生了第二個孩子。此前她一直都不想要二胎,工作忙、家裡老人年齡大沒法幫著帶孩子,孩子出生之後,她請了阿姨幫忙帶,但沒過多久,她就被裁員了。她給幾家心儀的公司投遞簡歷後,石沉大海,於是她乾脆辭掉了阿姨,自己在家帶老二。

劉筠的經歷用人口學的概念來說,叫做「生育懲罰」,即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中由於生育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天津財經大學統計學院姜甜、段志民的一項研究顯示,育兒時間對女性當期收入具有顯著不利影響,生育懲罰效應確實持續性存在,並且持續兩年。

王廣州認為,要想提高生育率,首先要分析是何種因素阻礙其回升。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二孩政策出臺以後給女性帶來的更多是損失而非收益。二孩政策的放開,加劇了女性實現自身價值與家庭生育職能的衝突。對於家庭而言,特別是有職業的母親來說,生育將佔用大量的時間,而且還會影響收入。

繼續放開生育?

二孩政策放開以後並沒有想像中的人口激增,2017年出生人數已經比2016年減少,2019更是達到了歷史的低谷。2019年我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是除1960年外新中國歷史上最低水平。

我國的生育政策已經走到了一個轉折點,蔡昉提出要儘快實現家庭自主生育。恆大研究院任澤平近日發布報告建議先放開三孩。然而在二孩遇冷的大背景之下,開放三孩的效果能有多大,仍然是個問號。

勞動力市場的情況已經證明,全面放開兩孩政策會導致女性在職場中受到更多歧視,對於未生育過的女性來說,她們遭遇更為嚴重的勞動市場性別歧視,女性員工可能會有兩次生育,使企業用工成本增加;對於已婚已育一胎的職業女性,本來就是職場中的弱勢群體,再次生育的可能性會使他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智聯招聘CEO郭盛曾對第一財經稱,在全面二孩之後,很多公司在招聘女員工時更加看重員工的生育狀況,一些女性為了獲得職位,不得不在簡歷中寫明「已婚已二育」。

「從這個層面來說全面兩孩政策對於職業女性來說是十分不利的,為了保障自身利益,女性可能不會選擇生育多個孩子。」王廣州說。

張熠認為,通常中產階層生育率最低,全面放開生育很難激勵中產階層再生育三孩。我國也並非完全的生育控制,主要是通過社會撫養費的方式調控生育,高淨值人群願意生育多子女的部分已經生育了,因此完全放開生育率帶來的生育增加主要來自欠發達農村地區。除非提高這些地區的教育投入,否則會犧牲生育質量來換取有限的生育率提高,對國家長遠發展並不有利。

王廣州表示,中央「十四五」規劃已經提出,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關鍵是如何落實。(文中丁逸、王蓉、劉筠均為化名)

來源:第一財經

相關焦點

  • 人口發展深度分析:全球生育意願的趨勢性下降可逆轉嗎?
    引言 近年來世界範圍內人口增速普遍放緩,我國出生率也出現了連降,2019 年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10.48‰。同時, 長期低於更替水平的總和生育率和逐漸下降的育齡女性人口數量,也意味著未來我國出生人口數量或將進一 步下降。未來生育意願的下降能否逆轉?人口增長及結構又將迎來怎樣的變化?
  • 生育警戒線「警戒」了什麼
    近日,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中,民政部部長李紀恆撰文表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 總和生育率指一個國家婦女平均生育孩子的數量。
  • 人口發展進入轉折期,是什麼阻礙了生娃?
    昨天有消息披露,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民政部部長李紀恆撰文表示: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要引導生育水平提升,並穩定在適度區間增加勞動力供給!總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線,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你生娃呢?
  • 總和生育率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 什麼阻礙了你生娃?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總和生育率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是什麼阻礙了你生娃?  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民政部部長李紀恆近日撰文表示,我國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在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方面,《建議》提出,要「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
  • 上海已婚居民生育意願調研:近六成認為理想子女為2個及以上
    1月5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統計局獲悉,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目前完成了一項問卷調研:「全面二孩」政策下上海居民生育意願調研情況,該調研對1237名20~49周歲的上海已婚居民開展。《上海年鑑(2020)》將其收錄其中。
  • 是什麼原因阻礙了你生娃?是夢想,還是現實
    最近官方數據顯示,我國人口出生率已經進入關鍵轉折期。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官方數據顯示,我國出生人口數量已經連續數年下降。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1465萬人,比2018年減少5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比2018年下降0.46個千分點。從歷史數據看,10.48‰的人口出生率也是自2000年以來的最低值。是什麼原因導致現在得生育率這麼低?什麼原因阻礙了你生娃?
  • 你們愛不惜手的《青蛙旅行》遊戲,居然是日本的「生育意願測試器」!
    最近刷爆朋友圈的遊戲《青蛙旅行》被爆居然是一款「生育意願測試器」!
  • 是什麼原因阻礙了你生娃?
    近日,民政部部長李紀恆撰文指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消息一出,立馬衝上熱搜,引發網友廣泛討論。為何全面放開二孩卻未引發生育高峰?「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又意味著什麼?
  • ...北京、上海和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出生率較低,更應該鼓勵生育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王紅茹 北京報導民政部部長李紀恆日前撰文表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要引導生育水平提升並穩定在適度區間,增加勞動力供給。
  • 年輕人生育下一代意願低,臺灣人口首見負增長
    臺灣「內政部」昨公布2020年人口統計,整年總出生人數為16萬5249人,創歷年新低,且去年死亡人數為17萬3156人,超過出生人數,臺灣人口首度負成長。「行政院」表示,臺灣少子化現象是長期趨勢,會持續投入經費並採取多方面關注,以「雞尾酒療法」解決少子化問題。
  • 年輕人生育率越來越低 中國進入人口轉折期
    中國整個社會狀態也再呈現這種趨勢,年輕人生育意願越來越低,我國人口發展已經進入關鍵轉折期。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出生人口數量連續數年下降。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1465萬人,比2018年減少5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比2018年下降0.46個千分點。從歷史數據看,10.48‰的人口出生率是自2000年以來的最低值。
  • 總和生育率破警戒線,是什麼阻止了你生娃!
    民政部部長李紀恆近日撰文表示,我國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要引導生育水平提升並穩定在適度區間,增加勞動力供給。從側面反映出了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破警戒線),人口的發展進入關鍵的轉折期。
  • 總和生育率破警戒線,什麼原因阻礙了生娃?24歲女研究生扎心自白
    結婚生子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但現在年輕人結婚的意願卻在持續走低,這跟自我意識的覺醒有關。即使是已經結婚的小夫妻,在生娃的問題上也顧慮重重,雖然早已開放二胎,但現在新生兒的數量卻在明顯下降。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大家對生娃提不起興趣呢?總和生育率破警戒線據公開數據顯示,我國出生人口數量已經出現了連續下降的趨勢,跟連年上漲的經濟水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女性不願生娃,你以為僅僅只是不願生?
    在二胎政策還未取得實質性效果的情況下,強行推行三胎政策恐怕也不會有什麼建樹。 為啥我國的女同胞現在都不太願意生娃呢? 我們再來看一組統計數據。
  • 人口出生率3連降,什麼原因阻礙你生娃?
    「二胎政策」又遇冷,什麼是你生娃的阻礙自從2016年「二胎政策」實施以來,我國新生兒的出生率在不斷的下降,人們對於生二胎的意願已不是很大,想起之前國家在實施「計劃生育」的階段,還有有人冒著違反政策的危險,「削尖了腦袋」的偷著生二胎或者多胎,也不在乎超生的罰款,經濟條件普遍都很低下,但是「越窮越生」的現象很多。
  • 韓國人口負增長或將長期化 專家:不結婚不生育主要因生活壓力大
    晚婚晚育、只結婚不生育早已成為韓國社會普遍現象,甚至不婚也成了一種新「潮流」。韓國將單獨生活的未婚人群稱為「一人家庭」。據統計,韓國一人家庭數佔總家庭數的39.2%。如果加上未生育的家庭,佔比更是達到了62.6%。當大部分人都選擇不結婚或結婚不生育,人口負增長自然成為必然。專家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壓力太大。
  • 馬光遠:放開生育不能再猶豫了?生育問題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當絕大多數人在為6.9%的超預期增長彈冠相慶的時候,我被2017年的人口數據驚呆了:2017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了63萬人,人口出生率比2016年也下降了0.52‰,只有12.43‰,比日本的出生率還低,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到了5.32‰的驚人低生育水平。
  • 低生育堪憂,為啥女性不願生娃?「生育懲罰」過著不該有的生活
    文/母嬰期刊對於生育來說,不管農村還是城市,女性想要生娃的意願出現下滑現象。二胎沒有放開之前,生育率低是政策導向的結果,這個還好辦,政策調整一下就能馬上見效。01生育現狀中國人口報告2020顯示,中國既面臨人口總量即將見頂、遠期將急劇萎縮的總量危機,也面臨人口少子化老齡化日益加劇的結構性危機。
  • 人口負增長或提前來臨 總和生育率破警戒線 啥意思
    前兩天,一則新聞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民政部部長李紀恆撰文表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這是啥意思?
  • 60%的人支持放開三孩:生育政策面臨大調整
    2018年3月、2019年1月、2019年12月、2020年10月我們四次在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微博發起調查,共20.5萬人參與生育意願投票。但調查結果不容樂觀,在假設未來全面放開生育背景下,意願總和生育率在1.30-1.75之間,大致相當於1.0-1.4的實際生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