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生育下一代意願低,臺灣人口首見負增長

2021-01-09 臺海大師兄

臺灣「內政部」昨公布2020年人口統計,整年總出生人數為16萬5249人,創歷年新低,且去年死亡人數為17萬3156人,超過出生人數,臺灣人口首度負成長。「行政院」表示,臺灣少子化現象是長期趨勢,會持續投入經費並採取多方面關注,以「雞尾酒療法」解決少子化問題。

「內政部」昨也公布2020年戶籍人口總數,共為2356萬1236人,比2019年減少4萬1885人,年減0.18%。

島內官員表示,人口變動包含自然和社會兩項因素,社會因素方面,去年戶籍遷出比遷入多了3萬3378人,推測是「戶籍法」規定,出境二年以上未回來臺灣,就會將戶籍遷出,受疫情影響,可能很多人無法回臺,導致遷出人數較多。

至於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是臺灣人口首度負成長,上述官員認為,出生人口創新低,可能也與新冠肺炎有關,因不確定性因素致民眾不敢生育。

相關焦點

  • 臺灣2020年新生兒創歷年新低 人口首度出現負增長
    本文轉自【中國臺灣網】;臺灣2020年新生兒創歷年新低。(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1月9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8日公布,島內2020年出生、死亡人數出現「死亡交叉」,全臺新生兒出生數16萬5249人,創歷年最低,死亡數則為17萬3156人,首度出現負增長,總人口數為2356萬1236人。
  • 韓國人口負增長或將長期化 專家:不結婚不生育主要因生活壓力大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韓國人口負增長或將長期化在首爾的社區遊樂場裡,兩名兒童正在玩蹺蹺板。 本報記者 白雲飛攝韓國行政安全部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韓國新生兒共計27.5815萬名,死亡30.7764萬人。這是韓國近年來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
  • 臺灣人口今年開始負增長,比推估結果提前兩年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於名】臺灣「國發會」18日通過人口推估報告(2020—2070年),結果顯示今年總人口將正式轉為負增長,比之前推估結果提前兩年。臺「國發會」每兩年根據最新戶籍人口、出生、死亡及遷徙等相關統計,進行未來50年人口推估。
  • 人口發展深度分析:全球生育意願的趨勢性下降可逆轉嗎?
    另外,根據賀丹等(2018)數據顯示,「沒人帶孩子」分別是我國 育齡女性不打算生育和不打算再生育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原因,可見很多女性把工作放在了生育決定之前,因 生育產生的就業壓力越大,生育意願越低。 人口展望報告使用概率方法對生育和死亡等要素進行預測,確定以上要素增長軌跡的中位值。觀察在不同的 條件下未來人口可能的發展走向,並給出高、中、低三種人口變化的預測,以生育率為例,低方案、高方案 中總和生育率預計將比中方案低或者高 0.5。
  • 韓國史上首次人口負增長,1.2萬億鼓勵婚育,年輕人卻逃離首爾
    至去年十一月開始,接連數十月人口負增長。 4、死亡增加 今年前八個月的死亡人口大概20餘萬人,相比去年同期增多近8000人,增長4%;八月份有2.5
  • 臺灣人口為何持續減少?
    編輯:化蝶在上個世紀末,美國和日本向臺灣轉移了大量技術和設備。在國際貿易發展機遇下,臺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快速增長。臺灣經濟發展減緩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臺灣和日本一樣逐漸步入少子化老齡化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後,臺灣發展減速,臺灣的優勢產業只有以臺積電為首的晶片產業。在經濟放緩後,民眾的生活壓力卻日益增長,島內沒有那麼多崗位供年輕人選擇,階級斷層嚴重,社會上升空間極其有限,整個社會沒有生氣。
  • 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 是什麼阻礙了女性生育意願?
    如今,無論在一線城市,還是廣大農村地區,育齡婦女普遍出現了生育意願下降的現象,導致我國正在從「政策性低生育」進入「內生性低生育」。雖然是否已經跌入「低生育陷阱」還沒有定論,但生育率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已被廣泛認可。民政部部長李紀恆近日撰文指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
  • 人口再度發出負增長預警!房價到底什麼時候跌?
    近期,關於人口問題的新聞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也被視為樓市「利空」,我們距離「人口負增長」又近了一步?! 首先,近日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在《人口與健康》雜誌發表文章《我國「十四五」時期及中長期人口發展態勢分析》。該研究預測,中國總人口在2027年後開始進入負增長。
  • 2020年臺灣人口首次負增長:減少41885人
    (觀察者網訊)臺當局內政部門1月8日公布2020年臺灣人口統計資料,去年底臺灣人口數為2356萬1236人,較前年底減少41885人。臺灣人口數首度出現負增長。臺灣內政部門官員指出,人口分為自然和社會兩項因素,去年自然和社會兩項雙雙出現減少。
  • 臺灣拉響「人口警報」 2019年將出現零增長
    臺灣方面的「國發會」日前提出警告說,臺灣總人口最快在2019年零增長,5—10年後呈現負增長。這比原先預估的至少提早了好幾年。具體情形又是如何?  孫立極(臺北):「國發會」的分析指出,臺灣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於2015年達最高峰,為1737萬人,2016年開始遞減且漸呈高齡化;民眾平均壽命延長,65歲以上人口所佔比率、人口年齡中位數及老化指數均向上調升;總人口高峰點提前3—4年到來,人口問題惡化快速。為了提升生育率,推後問題發生時間,「國發會」建議鼓勵生育。
  • 臺灣地區2020年人口負增長 死亡人數超越出生人數
    來源:澎湃新聞臺灣地區2020年人口負增長,死亡人數超越出生人數統計數據顯示,臺灣地區人口在2020年首度呈現負增長態勢。中時新聞網消息2021年1月8日消息:據臺當局內政部門最新統計,臺灣地區去年出生死亡人數正式出現「黃金交叉」,全臺出生數16萬5249人「創歷年最低」,而死亡人數則為17萬3156人,臺灣地區人口首度負增長。另外,全臺結婚對數12萬1702對,也是「48年以來次低」的數據。
  • 臺灣今年前5月人口負增長
    新華社臺北6月11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臺灣當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前5個月臺灣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數,出生人數比死亡人數少了9149人。如果此趨勢繼續,臺灣可能迎來首個人口負增長的年份。
  • 臺灣地區2020年人口負增長,死亡人數超越出生人數
    統計數據顯示,臺灣地區人口在2020年首度呈現負增長態勢。中時新聞網消息2021年1月8日消息:據臺當局內政部門最新統計,臺灣地區去年出生死亡人數正式出現「黃金交叉」,全臺出生數16萬5249人「創歷年最低」,而死亡人數則為17萬3156人,臺灣地區人口首度負增長。
  • 人口負增長或提前來臨 總和生育率破警戒線 啥意思
    圖源:視覺中國一其實,兩年前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就提出,中國人口負增長或提前到2027年來臨。所謂「總和生育率」,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婦女在育齡期間,每位婦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數量。目前學界普遍認為,要達到正常的「人口更替」水平、保持上下兩代之間人口的基本平穩,總和生育率至少要達到2.1。從歷史和國際社會經驗看,總和生育率1.5左右是一條「高度敏感警戒線」,一旦下滑至1.5以下,就有掉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
  • 首爾均套584萬的房價「壓垮」了韓國年輕人?韓國首次人口負增長
    一個城市最終的競爭力都會落到人口上。所以,人口持續流入和增長是一個城市最大的競爭力。近幾年,日本和韓國的出生率成了兩國最大的困擾之一。為了解決結婚率和出生率的問題,兩國想的很多辦法,但效果並不顯著。近期,韓國政府部門發布了一份人口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底,韓國登記人口數為5182.9萬人,同比上年減少2萬餘人。
  • 柯文哲上任1周年 臺北市人口6年來首見負成長
    華夏經緯網2月2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統計顯示,臺北市長柯文哲上任一年來,臺北市設籍人口出現六年來首度負成長;但大臺北生活圈的新北和桃園市仍是正成長,基隆市遷出人口數漸少、遷入的愈來愈多,力拼今年正成長。
  • 2020年臺灣人口首度負增長 新生兒跌破17萬人
    中新社臺北1月8日電 臺灣當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8日發布的最新人口統計數據顯示,臺灣人口在2020年首度出現負增長。據中央社、聯合新聞網等臺灣媒體報導,去年臺灣人口總數為2356.12萬人,比2019年減少4.19萬人,年減0.18%。
  • 年輕人生育率越來越低 中國進入人口轉折期
    中國整個社會狀態也再呈現這種趨勢,年輕人生育意願越來越低,我國人口發展已經進入關鍵轉折期。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出生人口數量連續數年下降。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1465萬人,比2018年減少5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比2018年下降0.46個千分點。從歷史數據看,10.48‰的人口出生率是自2000年以來的最低值。
  • 臺灣人口今年將出現負增長,預計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
    臺灣人口今年將出現負增長,預計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 新華社臺北8月19日消息,臺當局發展規劃部門最新推估,臺灣地區總人口將於2020年開始轉呈負增長,比前次推估提前2年。
  • 臺灣人口首現負增長!2020年新生兒僅16.5萬人,死亡人數超過17萬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友平】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8日消息,臺灣2020年出生人數為16. 5249萬人,創下歷年新低,而且2020年死亡人數為17.3156萬人,臺灣人口首度出現負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