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租金漲聲一片 實體店利潤遭擠壓

2021-01-07 中國臺灣網

  老闆不如「打工仔」 餐飲行業租金每年漲幅15%

  業內人士表示,人工成本、房屋租金等每年都會持續上漲,在行業不景氣背景下,這些成本的上漲可能會成為壓垮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本報記者 夏 芳 

  當餐飲上市公司紛紛發布業績下降預告的時候,都把「矛頭」對準了限制三公消費所產生的直接影響,其實,除此之外,店鋪租金的上漲也實實在在的將企業大部分利潤吞噬。

  「每年租金最低上漲幅度也要有15%,如果成本控制不好,做老闆還不真如個『打工仔』。」北京一位從事餐業飲經營的阿志(化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餐飲上市公司業績慘澹

  租金逐年上漲

  當前,在限制三公消費等政策的影響下,高檔餐飲企業(特別是依賴公款消費的的企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這一點從多家餐飲公司發布的業績下降預告可以明顯看出。

  數據統計顯示,截至目前,有三家餐飲上市公司發布了業績預告,其中湘鄂情業績出現首虧,全聚德業績略減,而西安飲食方面公告表示續盈。其中,湘鄂情預計上半年業績虧損約2.4億元;全聚德則預告上半年淨利潤下降31.60%;西安飲食雖然預告淨利潤增長13.9%,但是,其業績增長的原因卻是靠出售資產所得的。

  另外,在港交所上市的小南國和唐宮中國的業績預告也同樣不景氣。小南國預期今年上半年未經審核的淨利潤同比將明顯下滑;唐宮中國的盈利預告中也表示,報告期內未經審核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將同比下降。

  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上述公司無一例外的表示,是受限制三公消費政策、禽流感、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

  而本報記者通過他們去年年報數據發現,餐飲企業的業績下滑除了與上述幾個因素有關外,在應付帳款欄目中,租金的數額也不小。

  根據湘鄂情2012年年報顯示,在欠帳超過一年以及大額其他應付款表中,來自房租的欠款有4筆,累計金額超過900萬元;全聚德2012年的預付帳款同比增加的原因也與房租上漲有直接的關係。

  全聚德年報顯示,公司預付帳款期末帳面餘額為989.38萬元,較期初增加55.87%,主要是由於公司預付的房屋租金增加,以及由於收購無錫金聚源及成立合肥聚德龍達,其期末餘額納入合併報表所致。

  中國烹飪協會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國內餐飲企業多數是以租賃的形式來開店的,近幾年租金上漲幅度較大,給餐飲企業經營帶來了成本的壓力。

  據記者翻閱上市公司年報發現,餐飲上市公司租賃的店面多數是以2年期的租賃方式為主,並且在協議內約束未來每兩年的租金增加幅度,在3%—5%不等,還有的約定了每年上漲的金額,而每家餐飲店面的租金動輒就要幾百萬元。

  「物價上漲、人員費用上漲和房租上漲每年都會給餐飲企業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而企業出售的食品、菜品不會輕易地漲價。如今,整個高端餐飲業受三公消費政策的影響較大,在營收不斷下降,人工費用和租金不斷上漲的背景下,餐飲公司業績下滑是必然的,有的公司甚至出現虧損。」上述人員對記者表示。

  「由於不同企業的情況不同,有的企業自有置業較多,租賃店鋪少,因此,來自租金上漲方面的壓力較小,不過,我們通過對世界500強的餐飲企業進行統計,每年來自租金上漲的幅度大約15%左右。2012年,世界500強餐飲企業來自租金的金額佔公司營收額的10.43%,同比增長26.26%。」上述烹飪協會人員對記者表示,火鍋類企業的房租比重會佔應收的15%以上。  

  租金漲幅之高

  「想也想不到」

  頂著烈日,記者穿行在北京的大街上,對多家酒店進行了採訪。

  阿志是一位在北京從事多年餐飲酒店經營的老闆,在他看來,房租上漲的幅度可以用「想也想不到」的速度來形容。

  在望京大廈對面的小區內,阿志經營了一家川菜館,餐館內擺放了15張桌子,是一家小型的餐飲企業,然而即便是這麼個小的一個餐館,其年租金卻為25萬元,而員工包括前廳和後廚大約11人,每月工資共需支付4萬多元,日均收入約4000元左右。

  阿志給記者算了一筆帳,25萬元的房租,均攤下來每天大約700元,人工費用大約每天1400元,也就是說每天必須付出的費用為2000元。如果一天收入是4000元,按照50%的毛利率計算,正好保本,一旦物價上漲,利潤率低的情況下,每天4000元的收入就會賠本。

  「我的房租與房東籤訂了2年期,因此,目前不擔心房租上漲,但是房租佔據了我們很大的利潤。」阿志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把早點和燒烤業務分租出去,這樣就能減緩來自租金的壓力。

  對於像阿志開的小餐館來說,可以用分租的方式來緩解高額的租金壓力,但是對於大型餐飲企業來說,他們要保證品牌質量,不可能將酒店大堂及部分門臉租出去,因此,租金只有靠收入來養,一旦消費者減少,經營的壓力就會更大。

  在阿志看來,目前收入還算可以,由於自己的分租得當,現在每天收入3000元也能賺錢。但是他的鄰居和他們家族中的開餐館的親朋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我家鄰居開了一家高檔酒店,從去年開始到今年五一前,這個酒樓生意受限制三公消費政策影響,在客源下降的情況下,還要支付巨額的房租和人工費用,今年1月-5月,他每天都虧,幾個月下來虧了60萬元,最終只能關門轉讓。」阿志表示。

  靜安莊一家川菜館5年前的租金為30萬元/年(五年的合同),現在的價格為65萬元,一下就長了一倍。「這35萬元要從淨利潤中扣走,沒辦法,為了繼續經營下去,只有分租出去」,阿志說。

  同樣,大望路的一家餐飲店租金為18萬元/年,今年的租金上漲到50萬元/年(3年期合同)。除此之外,在餐館租房中還有漲幅更高的,從原來的35萬元/年,漲至今年的80萬元……

  在採訪中,大家都對今年餐飲業的現狀如是形容:「以前,我們開酒店的經常聚會,現在少了,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了,今年老鄉就沒有新開酒樓的。房租上漲的幅度大約每年在15%以上,這是主要原因。」

  「現在開酒樓除了房租、人工必須付出的資金外,還要給員工增加社保、三險等,這些開支一年下來也是一筆不菲的數目,辛苦一年,沒有賺到錢,當老闆還不如『打工仔』。」阿志傷感的對記者表示。

[責任編輯: 王君飛]

相關焦點

  • 商鋪衰落怪「租金」?大量商鋪關門,「降低租金」就能解決問題嗎?
    也足以說明,如今的商鋪生意並不好做,否則幾個月的打擊也不至於門面都開不下去,到處都是門面轉讓的信息。其實,商鋪逐漸沒落,已經不是稀奇的事情了,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能撐住幾年的商鋪都是不容易的。就算是在一些縣城,一個商鋪一年少說也要十幾萬的那種,利潤可能還不足以付商鋪的租金,大量的商鋪轉讓、倒閉,不得不讓人感到心酸。
  • 100萬買的商鋪,一年租金5萬,商鋪還值得投資嗎?
    曾經市場上有一鋪養三代的說法,而在2020年實體經濟發展受阻,商鋪的生存狀況更是遭遇寒冬。沿街商鋪長期空置招不到租、商鋪即使有人租價格也提不上來、商鋪出售無人問津這樣的現象處處可見,商鋪真的變成了"傷鋪"。 相關人士表示,近兩年商鋪的租金回報率大致為2%-5%,超過6%的已經算高回報。
  • 實體店生意不好做,房東也受影響,「一鋪養三代」的時代過去了?
    關於這個問題,很多實體店老闆都認為,電商才是「罪魁禍首」。誠然,電商崛起以後,很多實體店的生意確實稱得上是一落千丈。而且隨著電商的規模越來越大,幾乎所有實體店都沒能逃脫被擠壓的命運。
  • 是電商還是租金?實體店大量關門轉讓,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
    是電商還是租金?實體店大量關門轉讓,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推薦語: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電商、行動支付等新興行業發展越來越好,網上購物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麼話說回來,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實體店生意越來越難做了?根據筆者嚴謹的分析發現,其實導致實體店生意難做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人工成本增加、租金增加、人們不消費熱情減弱等等,其中實體商家們普遍認為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電商。
  • 商鋪租金計算公式 商鋪租賃流程是什麼
    相信許多人小的時候都有過一個老闆夢,但老闆看似非常複雜,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現在只要是有一個店,不論大小,自己都是老闆,當然有些人現在也是正處在這個階段中,商鋪一般來說都是租賃的,而不論是租住者還是房東,都是很在意租住的資金,那麼商鋪租金計算公式?商鋪租賃流程是什麼?
  • 大量實體店迎來「倒閉潮」,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啊!
    我國的實體店生意是越來越不好做了,縱觀那些曾經在國內火得一塌糊塗的各種品牌服裝店,比如貴人鳥、德爾惠、真維斯、拉夏貝爾等等,都因為生意不景氣而深陷困境,如今已經物是人非。不知從何時起,很多實體店的老闆都抱怨,近年來的生意不好做了。
  • 實體商鋪之敗,緣於租金還是電商?真相是輸給了網際網路數據壟斷
    生意是越來越難做,空關的商鋪也是越來越多,尤其是做商貿類型的商鋪,那更是一天都有可能沒有開張一次。經營者不斷在自我反思,難道是價格定得太高?還是現在客戶都不買東西了?商鋪的租金也是年年要漲,未來應該怎麼辦?經營者可以得到一個不專業的初步結論:房地產持續開發推升了商鋪租金的持續上漲,最終電商模式給實體店來了最後一擊,淘便宜貨成為主流。
  • 各地鼓勵地攤經濟,假如大家都擺地攤了,商鋪的租金會不會下降?
    過去幾年我國很多實體店的生意並不好做,有些商鋪三天兩頭就換租客,而大家之所以頻繁的換上商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賺不到錢,而之所以賺不到錢,這裡面有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商鋪的租金太高,比如很多店鋪經營成本當中光租金就佔到百分之二三十以上,這大大壓縮了店鋪的利潤空間。
  • 星商選鋪:選址時商鋪租金談判需要注意哪些因素?
    當租金談好後,租金還包括免租期和下面這些部分。一般情況較好的小商鋪只有幾天的裝修期,大商鋪也只有1個月左右的免租期。如果租金你談不下來了,拿多一些免租期,其實也是減輕了租金壓力。如果你是做兒童生意的,你六一開業,但6月卻給你免租了,那6月掙的就可以分攤到每個月的租金,也是降低了租金。相對來說,越旺的商場,免租期越難談。而老舊商鋪、新商業區、在建的新鋪相對能拿到較長的免租期。
  • 大量實體店陷入「關店潮」,除了房租、人工外,它成「罪魁禍首」
    近年來,國內的實體店老闆大多有一個共同的想法:生意難做!房租、人工的成本太高,利潤又低,辛辛苦苦工作一整年,最後賺的錢扣掉成本全都給了房東,自己什麼也沒留下。曾經的女鞋巨頭達芙妮門店關閉的數量高達3000家,「鞋王」百麗更是業績慘澹、利潤下降,最終不得不因經營不善退市。國產女裝巨頭拉夏貝爾僅在2019年上半年就關閉了近2500家門店,這些國產大牌都深陷關店危機,那些路邊的普通小店的境況可想而知。實體店大量「倒下」,其中無疑有受到房租漲價的影響,近年來商鋪的租金隨著房價上漲。
  • 實體店租戶坦言關店是因房租太貴,為什麼房東不減免租金實現雙贏?
    現在實體店迎來關門熱潮,為什麼房東不減免租金實現雙贏?難道罪魁禍首真的是房東?畢竟房租降低點,讓那些缺少資金周轉的租戶能夠繼續運營下去,這樣也能避免商鋪空置,降房租對租戶和房東來說,是雙贏的方法。 想法不錯,事實卻不是如此。為了徹底了解房東與商鋪以及租戶之間的關係,小編走訪了當地幾家大型商城,與那些租戶以及房東聊了聊,這才發現其中關係沒有那麼簡單。
  • 10家商鋪,有4家是中介、藥店或果蔬店
    特別是今年,多數中小實體店鋪受「黑天鵝事件」影響,出現了大面積的關停潮,部分人流較少的商區,商鋪十不存三。比如我們樓下的一家商鋪,最近幾年已經換了幾次招牌,現在又面臨轉讓的尷尬情況。不得不說,如今商鋪越來越難以經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商鋪「麥田怪圈」背後的故事。
  • 為何現在倒閉的實體店越來越多?實體店老闆總結四大「痛點」
    不過,近些年來,看起來生意似乎並那麼好做了,有些實體店老闆抱怨,開店容易,守店難,生意難以支撐,只能選擇轉行了。近些年,關於實體店接連倒閉的消息不斷傳出,而我們也親眼看到,在街邊,有不少商鋪都張貼著「旺鋪轉讓」的信息。即使一些實體店還在開門做生意,不過,常常會選擇清倉打折,以此來吸引客源。
  • 批發市場租金爭議背後:如何給商鋪租金定價?
    原標題:批發市場租金爭議背後:如何給商鋪租金定價?   近期,天價租金的傳言,將新螺螄灣國際商貿城(以下簡稱「新螺螄灣」)推向風口浪尖。
  • 大量商鋪「降價」轉租,店主:生意不好做
    正是因為如此,房價也開始不斷上漲,而房價上漲的同時也帶動了商鋪租金的上漲。對於不少做生意的人來說,需要承受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加上電商平臺的崛起,對於實體業也造成了巨大衝擊,不少商鋪生意經營不下去,開始清倉甩賣甚至轉讓。「一鋪養三代」的說法,也早就成為了過去式。
  • 實體店生意不好,是什麼原因?「活下去」的出路在哪?
    各行各業都存在一定的壓力,尤其是對於實體店的老闆來說,感覺壓力都「壓在」了自己的身上。很多實體店的老闆都抱怨,近年來的生意不好做了。人工成本、房租費用,每年都在增長,但是實體店的生意卻沒有太大變化,甚至有些實體店的生意還不如從前了。
  • 投資商鋪,10年後會「賺錢」還是「賠錢」?專家「兩字」概括!
    回憶起來,當時的實體店生意已經開始出現疲軟,許多實體店老闆已經開始出現支撐無力的局面,包括剛需產業—餐飲,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商鋪租金高,同行競爭大,顧客消費不集中,進而導致投資回報率降低,時而出現入不敷出的局面,對於那段時光,很多老闆的黑色記憶依舊曆歷在目!
  • 實體店生意難做,房東會受影響嗎?「一鋪養三代」能否繼續?
    有人說,如今實體店生意不好做,房東也會受到影響,曾經「一鋪養三代」的時代,將要終結了!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鋪養三代」這個說法,也就是說,在過去你只要能買一間商鋪,就能養活三代人的意思。顯然投資商鋪的回報率還是非常可觀的。因此,在過去幾年,許多人也非常青睞投資商鋪。
  • 減免商鋪租金 助力經濟發展
    3月17日,由新疆鄯善縣連木沁鎮政府牽頭轄區內的48戶商鋪產權業主主動為94家店鋪經營者減免兩個月租金,共計121500元,單個店鋪經營者最多可減免9000多元租金。鄯善縣連木沁鎮是著名的葡萄之鄉,轄區內有兩條主要商業街道,街道兩邊商鋪林立,主要經營超市、餐廳、服裝店、甜品等,人流量大,生意可觀。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根據防控工作需要,直到近期恢復營業。藥店經營者阿迪力海比布此次也享受了免租政策,房東的熱心,給了他極大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