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疫情過後,不少人開始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中去,然而此時一個現象卻不得不令人在意,那就是大量的商鋪關門了。幾個月時間,一些商鋪便撐不下去了,那幾個月沒有收入利潤,卻還有租金壓在廣大商鋪主身上,令人不堪重負。也足以說明,如今的商鋪生意並不好做,否則幾個月的打擊也不至於門面都開不下去,到處都是門面轉讓的信息。
其實,商鋪逐漸沒落,已經不是稀奇的事情了,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能撐住幾年的商鋪都是不容易的。就算是在一些縣城,一個商鋪一年少說也要十幾萬的那種,利潤可能還不足以付商鋪的租金,大量的商鋪轉讓、倒閉,不得不讓人感到心酸。
商鋪的增多是一方面原因,隨著過去幾年房地產的發展,一些開發商聰明的把商鋪和住宅聯繫起來,一些"住宅底商"房是越來越多了,這樣的商鋪似乎更好轉賣一些,也能帶動那個區域的發展。然而,商鋪泛濫了,就不"稀奇"了,以前的商鋪很賺錢,現在用"一鋪坑三代"來形容雖然有些許誇張,但是虧錢的商鋪確實有一大把。
很多人把原因歸咎於"租金太高"。確實,租金佔據很大一部分原因,租金太高了。現在能盤一個店鋪做生意的人,手裡都是有點小錢的人,但是很多人都是被租金打敗了。一些商鋪老闆心酸表示:"利潤不錯,租金太高了,所以撐不下去了。"大家租商鋪就是想賺點錢,但是很多店面雖然賺錢,租金卻佔據了很大一部分支付,使得利潤並不高。許多商鋪老闆堅持了幾年堅持不下去,但是這樣的情況,能全怪在"高租金"上面嗎?
商鋪老闆巴不得降低租金,但是大量商鋪關門,"降低租金"就能解決了嗎?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
雖然很多商鋪賺錢,因為租金高所以開不下去,但是不賺錢的商鋪也太多了。商鋪生意不好做是主要的原因,倘若利潤足夠的話,那麼高租金也沒有什麼,無奈的是利潤根本不夠支付高額租金。而擠壓實體店的,正是這些年崛起的"電商"。
除了降低租金之外,電商對實體店的擠壓不能忽視。電商的出現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好處,正是因為好處多多,所以一些實體店生意不好做了。實體店的租金本就不低,加上自己請員工要花的錢,以及自己要追求的利潤,這樣下來很多商鋪賣的東西並不便宜。而相比之下,電商發展後,網購興起了,網絡上的東西反而便宜了很多,於是網購的人更多了。商鋪大量關門,和網購的興起有莫大的關係。然而,網購的出現是好的,商鋪大量關門又該如何解決呢?
鼓勵實體店的興起,不能只靠降低租金,當然也不能打壓電商,此時需要興起另外一種模式,以促進實體店的發展。但是,光靠降低租金是不可能的,但是租金不降低,無論是採取什麼樣的方法,都難以恢復實體店過去火熱的狀態,就如房子一樣,不降低價格,遲早有一批房子賣不出去。總之,降低租金是十分重要且關鍵的舉措,至於其它方面,需要有新的舉措。
長期堅持創作不易,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大家點個讚,以示鼓勵。喜歡我就關注一下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