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你看過那張照片嗎?那是一張黑白照。一個小女孩頭髮蓬亂,手拿著筆。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裡透露出的眼神直擊人心,可以看出,眼神裡飽含著對知識的渴望與渴求!還記得冰花男孩王福滿嗎?那個在零下九度,每天步行45公裡去上學,頭髮和眉毛都沾滿冰霜,讓人心疼的孩子。
這讓人不禁問道,鄉村孩子的求學路真有這麼難,這麼苦嗎?現實就是這樣的!他們處在民族地區,住在偏僻的小山村,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家裡兄弟姐妹多,父母經濟負擔大,家裡窮。他們知道知識改變命運,卻不知道如何獲得知識;如何向背脊日漸彎曲,兩鬢斑白的父母開口要那一筆「昂貴」的學費;如何丟下嗷嗷待哺的弟弟妹妹,心安理得的坐在教室裡讀書。
那麼鄉村孩子這條荊棘難走的求學路何時才能迎來希望?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這是黨和國家對人民的慷慨誓言,這是黨和國家對全國人民的勇敢擔當。而教育扶貧是國家的一項重要舉措,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從此鄉村孩子的求學路不再難!
家門口就能讀書,養成好習慣從娃娃抓起。自2015年「一村一幼」實施,現在每個村都有了幼兒園,配備了專業的幼兒教師,孩子們按年齡分成大、中、小班在老師的帶領下快樂的玩耍和學習。幼兒園將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作為孩子培養目標。老師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檢查孩子們的個人衛生,看看孩子們有沒有洗手、洗臉、梳頭。同時要求每個孩子回家後督促父母也要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通過「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把講衛生、愛乾淨的習慣帶到家裡,推動好習慣、好風氣的形成。
寄宿制學校的建設,讓讀書不再跋山涉水。自2016年起,金巖鄉中心小學推行了寄宿制的建設,實行了「營養午餐」的供給,路途遙遠的孩子終於不再踏霜踩露而出,披星戴月而歸;終於不再餓著肚子讀書;終於不用擔心路程遙遠睡不了一個安心覺了!義教均衡,讓孩子在「愛中成長」。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學可上,讓每一個學生在愛中成長」,學校針對「三殘兒童」開展了「送教上門」的活動,儘量讓這些特殊的孩子在有限的時間有所學,有所獲。針對疑似輟學的學生,學校和政府雙管齊下,讓學生全部都回歸學校學習。
校與校的對結幫扶,師與師的碰撞提升,使教學質量上到新臺階。金巖鄉中心小學與樂山翡翠實驗學校結對幫扶,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突破口,相互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的執教水平和施教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通過對結幫扶,我校各項制度更加健全,日常管理更加規範,不斷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逐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城鄉基礎教育的均衡同步發展,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
現在走在校園我能感受到孩子們綻放的燦爛笑容裡夾 雜的幸福感,能聽到他們郎朗的讀書聲所傳遞出的滿足感,能感受到他們一句「老師您辛苦了!」的獲得感。
教育扶貧猶如暖人的春風,撫慰貧者,猶如綿綿的細雨,沐浴困者。
(來源:金巖鄉中心小學 王 皓)
來源/峨邊彝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 / 阿咪子
審核 / 李哈沛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