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是人性。有利於增加美感的首飾,在遠古時期即已出現。
最初,「首飾」指裝飾頭部的物品,慢慢地演變為女性裝飾物的統稱。
我們都有體會,精心打扮之後出門會增加自信,當前如此,古代更甚。
戰國宋玉《風賦》中說「主人之女,垂珠步搖」,意即女性佩戴首飾後可以「移步生風」。
家庭條件一般的女子怎麼辦?古詩有云:「不戴金莖花,不得在仙家」。
沒有首飾,還可以戴花——再次驗證了「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的道理。
如今,人們只要有錢,想戴多昂貴的珠寶都行,在等級森嚴的古代,卻是有「規矩」的。
比如元代規定「命婦首飾,一品至三品許用金銀珠寶玉,四品五品用金玉真珠,六品以下用金。」
明代則規定:「后妃首飾用金玉珠寶翡翠,命婦首飾金玉珠翠至金鍍銀以差,土庶妻首飾用銀鍍金。」
如今的首飾五花八門,一旦歸類,仍是髮飾,頸飾,耳飾、手飾四大類。
古代的經典首飾,今此一睹為快。
髮飾 | 笄、釵、梳篦、金鈿、步搖
笄:也稱「簪」,一開始主要用來固定頭髮,後來更多地趨向審美,一般材質為金、銀、玉。古代女孩子15歲稱「及笄」,即把頭髮盤起來,表示成年。
釵:用於束結頭髮的兩股合成的髮飾,興於西漢晚期。從質料上分有金釵、銀釵、琉璃釵、翡翠釵等;從式樣上分為素釵、花釵、長釵、短釵等。
梳篦:既可用於梳理頭髮,也可用於插在髮際做裝飾用。這對於整理頭髮,倒是方便得很。
金鈿:用金、銀等做成花朵狀,直接插在髻上做裝飾。
步搖:在髮釵上裝飾一個可以活動的花枝,並在花枝上垂以珠玉等垂飾,隨著步履的顫動,釵上的珠玉也隨之搖曳。
頸飾 | 項鍊、念珠、長命鎖、瓔珞
項鍊:是最早出現的首飾,如今各種材質都可以做出精美的項鍊,過去一般是以金銀珠寶製作。
念珠:又稱數珠,一般是指祈禱、歌頌、念經或靈修時所用的物品,如今也用來做裝飾。
長命鎖:大多是金屬或金銀做的飾物,呈古鎖的樣子,明清時特別流行。人們認為小孩一旦戴上了鎖,就能無災無禍,平安長大。
瓔珞:隨佛教傳入中國,原先以線穿連花朵垂掛在頸間或胸前,後將珠翠珍寶連綴於胸前,成為項飾。
耳飾 | 環、墜
環:古代主要的耳飾,大多以金銀珠寶做成。
墜:是一種連屬於耳環之下的飾物、清代女性中流行「一耳三鉗」,即一個耳垂上懸掛三件墜飾。
手飾 | 釧、戒指、護指
釧:就是手鐲,也稱為環,多為數道圓環相疊,猶如佩戴幾個手鐲。
戒指:用戒指充當婚嫁信物,古已有之。
護指:原為保護長指甲而做,後也變成手部的一種裝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