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心中,「京張」二字分量很重。
1909年,詹天佑主持設計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己勘測、設計、施工修建的第一條鐵路。110年後,在京張鐵路旁邊,由中國人自主設計建造成為世界首條時速350公裡的智能化高速鐵路——京張高鐵開通運營。
京張線的百年變遷,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綜合國力的飛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回望百年歷史,更覺京張高鐵意義重大。
商人在關溝段用駱駝馱運物資。
京張鐵路關溝段溝壑壁立、陡峻難以攀登,自古以來被人們視為「畏途」。京張鐵路開通前,要穿越關溝段,駱駝馱運是最主要的物資運輸方式。
1905年,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被清政府委任負責主持京張鐵路築路工程的相關資料。
在京張鐵路開工前,中國有16條鐵路,但無一例外全部由外國人擔任總工程師。1905年5月,清政府批准始建京張鐵路,當獲悉詹天佑為總工程師時,外國人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現呢!
位於青龍橋的詹公天佑之像。
面對嘲諷,詹天佑感慨:「如果我失敗了,不僅是我個人的不幸,而會是所有中國工程師、甚至是所有中國人的不幸!為了證明中國人的智慧和志氣,我別無選擇。」面對艱巨的工程,詹天佑充分展示了他的卓越才華和科學創新精神。
京張鐵路線路示意圖。
1906年1月6日,是京張鐵路自北京豐臺站正式鋪軌的第一天,作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舉起鐵錘,在京張鐵路上釘下了第一枚道釘。但工程列車的一節車鉤鏈子在施工中出現折斷,導致車輛脫軌。消息一傳開,各種惡意的揣測甚囂塵上。但詹天佑對此不加理睬。
通過仔細查看事故原因,他發現老式的車鉤鏈子遇到坡道極易斷裂,因此他決定使用當時西方的新式車鉤——姜坭車鉤。隨後,這種自動掛鈎很快就在全國鐵路線上推廣開來。
姜坭車鉤,如同兩手相鉤,觸機自能開合,靈活牢固。
京張鐵路修建過程中,詹天佑遇到了很多難題,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修築從南口到八達嶺岔道城的關溝段鐵路。這段路地勢陡,坡度大。詹天佑設計了「人」字形線路,不僅克服了施工技術局限性的難題,還縮短了工期。
當年,京張鐵路青龍橋站,兩列火車沿「人」字形鐵路分別上山和下山場景。
從縱斷面看,青龍橋附近的線路行成了一個「之」字形,從山上俯瞰,線路又仿佛一個「人」字。
為了表現這條路是中國人自主修建的,詹天佑在京張鐵路上加入了很多的中國元素。比如說屋簷搏風板上的太極圖,排水孔鐵箅子上的壽字圖,蘇州碼子計算方式等。
京張鐵路中的中國元素。
1912年視察京張鐵路的孫中山,可見車身上刷有蘇州碼子。
1909年,花了693萬銀兩,歷經四年,京張鐵路正式竣工通車。在當時列強認為中國「連個空氣壓縮機都沒有」的蔑視下,京張鐵路大大增加了民族自信心。
京張鐵路竣工後,首先由驗道專車進行試驗運行。鐵路工程人員與沿線工人合影,前排右起第三人為詹天佑。
1909年10月2日,京張鐵路通車典禮在南口舉行通車典禮,宣告中國人自己勘測、自己設計、自己施工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正式通車。
京張鐵路通車典禮——南口茶會專車。
通車典禮技術人員合影,前排左起依次為翟兆麟、陳西林、詹天佑、顏德慶、於人鳳。
1909年通車時,共有客車35輛。到了1936年,客車數量就增長到了185輛,公務車10餘輛,年客運最多可達180萬人。列車分不同等級。
頭等花車:通車時僅2輛,僅有6個臥席及8個座席,車體為木質,內外裝飾極為豪華。
頭等客車:普通列車等級最高的車廂,定員34人,一側設有16扇窗,外有遮陽的百葉窗,內有保暖的雙層玻璃。
二等客車:定員72人,均為座席,雙層玻璃。
京張鐵路全長201公裡,豐臺至張家口運行時間為8小時17分鐘。最初設置14座車站,包括廣安門、西直門、清河、沙河、南口、青龍橋、康莊、懷來、沙城、新保安、下花園、宣化府、沙嶺子、張家口,後又添置清華園、東園、居庸關、三堡等車站。多座車站保留了建成之初的設計風格,現已成為京張鐵路變遷的重要見證。
在京張鐵路沿線車站的站匾上都刻有中英文站名、落款、竣工時間。但廣安門與西直門站的站匾上還在中部上方的位置書寫了「北京」二字,這是其他車站所沒有的。
西直門站主站房建築為西式建築風格,但裝飾十分簡潔有力。採用外廊式設計和磚木混合結構,牆體使用灰磚填充。
清華園站的站牌。清華園站的名字取自「京師第一名園」清華園。1910年冬,為提高運力,京張鐵路增設清華園車站。從清華園開往清河的沿途,有一處世人皆知的地方:五道口。京張鐵路建成後,由柳村向北的正線與幾條城外通衢大道相交叉,產生了幾處與鐵路交叉的平交道口,並自南向北稱為一道口、二道口……五道口等。隨著京張高鐵的開工,五道口站在2016年11月停用。
通車初期的清河車站。清河車站被詹天佑設為級別較低的三等車站,但實際上此站的軍事地位極其重要。此站附近為京師北郊駐兵重地,由站東望二裡即陸軍預備學校,其南為陸軍呢革製造廠,1912年,孫中山在視察京張鐵路時曾赴此廠視察。2016年11月,清河站停止營業,擴建為高鐵車站。
位於南口站房西側牌坊上的「京張鐵路通車紀念」。南口站是京張鐵路最重要的節點。因南口地勢寬敞,且距其他幾條鐵路較近,所以京張鐵路於南口設置製造廠、材料廠、火車房,連京張鐵路的工程司處也設在此地。1909年10月2日,京張鐵路的通車儀式就是在南口舉辦的。
位於南口工程司內的詹天佑辦公舊址。相傳院內大樹為詹天佑親手栽種。
百年前青龍橋車站站房。青龍橋站作為「人」字形線路的折返點,佔據咽喉要地。青龍橋站建站之初主站房按三等站樣式建造,位於長城以東、鐵路以北。站房正中央上方設置站名匾,站名匾上方設置有旗杆。運營之初,車站只設有站長和值報(電報員)兩個職務,託運、搬運等工作由臨時工承擔,扳道則由工務擔當。旅客乘車是採取由站長籤注單據作為乘車憑證,後來採取按一、二、三等票價售票。
對比百年前後的宣化府車站站房,可見大體保存完好。1909年9月京張鐵路通車時,宣化府站與西直門站、張家口站同被設為頭等車站。1913年,宣化廢府存縣,故站名更名為宣化車站。宣化府車站的站房為橫向七間,與當時的西直門主站房相同,是除張家口站房外,規模最大的站房。
張家口車站的站匾為詹天佑親筆題寫,中部為車站的中文名及英譯蒙語地名:KALGAN,意為蒙語中的「進出口、大門、旱碼頭」。此站匾為全線最高大的站匾。張家口站位於張家口下堡的河對岸,即如今的橋東。1909年7月4日,京張鐵路鋪軌至張家口站;同年9月24日全路竣工,並舉辦了盛大的觀成典禮。張家口站不僅僅是京張鐵路的終點,從某個角度說,鐵路鋪設至此,是中華民族自信心的起點。
京張鐵路的建成,極大振奮了民族精神。在京張鐵路示範效應下,當時中國掀起了自辦鐵路的熱潮。京張鐵路的留名,除了它在中國鐵路發展史上的地位之外,更在於它曾與黨和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日本侵略者發起全面侵華戰爭。1937年南口戰役,中國守軍曾將京張鐵路上的橋梁炸毀用以狙擊日軍;1938年前後,北京地區所屬的抗日遊擊隊襲擊京張鐵路沙河站和清華園站;1945年8月23日,八路軍勝利收復張家口,成為抗戰中八路軍收復的第一座省會城市。
列車駛過橋梁在南口戰役中被炸毀用以狙擊日軍,後來,日軍在此重建了日式鐵橋。
1945年8月23日,八路軍收復張家口火車站。
京張鐵路見證了中國人民抗日的光輝歷程,更見證了新中國成立的又一個重要歷史起點。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主席)率領中共中央機關乘汽車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24日下午到涿縣……25日凌晨2時在涿縣換乘火車,上午抵達北平清華園站,然後改乘汽車至頤和園。」京張鐵路清華園站無聲地見證了毛澤東主席等領導人「進京趕考」的重要歷史時刻。
京張鐵路清華園車站牌
新中國成立後,京張鐵路於1949年10月修復,並正式改名為京包鐵路,老京張煥發新生機,新中國的鐵路建設也迎來了新時代。
1952年7月1日,成渝鐵路建成通車,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建成的第一條鐵路,標誌著新中國鐵道建設領域的長徵邁出堅實的第一步。同年9月29日,在天蘭鐵路建成通車,這是新中國建設的第一條通往少數民族地區的鐵路。
成渝鐵路建成紀念碑奠基儀式
天蘭鐵路通車典禮
1979年,廣九鐵路建成通車,這是中國首條開往香港的直通旅客列車。
廣九鐵路通車典禮
1992年,大秦鐵路全線貫通,這是中國第一條以貨運為主的重載列車鐵路,也是第一條實現微機化調度,第一條採用全線路光纖通信的鐵路。
大秦鐵路
1996年,京九鐵路正式通車,跨越9省98個縣,全長2553公裡,是當時中國最長的鐵路線。
行駛在京九線上的列車
進入新世紀,中國鐵路建設迎來迅猛發展階段,2006年7月1日,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迎來了首列列車,中國人在這片被國外專家譽為鐵路禁區的地方創造了奇蹟,從此,中國鐵路建設的水平開始領跑全球。
青藏鐵路
2008年,京津城際鐵路開通,這是第一條中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鐵路,剛一開通就創造了每小時350公裡的中國紀錄。
京津城際鐵路
2009年12月26日,武廣高鐵新幹線全線投入運營,這標誌這我國從機車製造,到鐵路設計、施工建設以及列車運行控制、鐵路運營管理等方面全面掌握了高速鐵路技術。領銜全球率先步入高鐵時代。
2009年12月26日,從武漢始發的首列動車組列車行駛在湖北省鹹寧市境內的武廣鐵路客運專線上。
2016年,《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年版公布了「八縱八橫」高鐵網絡規劃。根據規劃,2025年鐵路網17.5萬公裡,其中高鐵3.8萬公裡;遠期鐵路網20萬公裡、高鐵4.5萬公裡。截至2019年底,我國鐵路營業裡程將達到13.9萬公裡,其中高鐵3.5萬公裡,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高鐵營業裡程總和。
「八縱八橫」高鐵規劃圖
時光荏苒,歲月滄桑。當年,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時,全中國也找不到一臺新式開山機、通風機和抽水機,建設者們只能靠雙手挖通隧道。現如今,從藍圖到建成,在京張高鐵的整個生命周期裡,盾構機、架橋機等巨型「變形金剛」和BIM、可視化、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等一大批「黑科技」得到普遍應用。在人字形鐵路正下方,新八達嶺隧道從地下橫亙而過。百年前火車在這裡要爬78分鐘,「復興號」一眨眼功夫就呼嘯而過。
鐵軌上「1905」的斑駁字樣,見證了京張鐵路的百年歷史。
2019年12月30日,京張高鐵首趟列車G8811次從北京北站發出駛往太子城站,1小時4分鐘後安全到達。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代江兵 喻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