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七月與安生》有感,原來女人之間的友情是這樣的!

2021-01-10 昆明畫室

觀《七月與安生》有感,原來女人之間的友情是這樣的!在《七月與安生》裡,兩位女一號初次斷絕來往,由於安生給七月寫的這些明信片:「這麼多年,你給我的每一封明信片,最後都要問候我的男朋友。」(疏忽)

看到這兒,我立刻想到了《水滸傳》裡一段知名的八卦:《水滸傳》第五十七回,魯智深與林衝久別重逢,魯智深張嘴就問:「洒家自與教頭別後,無日不念阿嫂,近來有信息否?」對比李安生僅僅在明信片結尾順手問候一句家明,魯智深這般開門見山還要難堪多了。金聖歎見到這兒都噴了:「奇語絕倒,令人聞之,又感又笑」。

對這一冒昧的問題,林衝僅僅屬實作答,兩個人仍未現場起分歧。只是,「在五十七回以前,花和尚嗜酒如命,而五十七回過後直到坐化,花和尚居然此後涓滴不沾。」「魯提轄與林教頭的一段義薄雲天的恩情,也從五十七回戛然停止。此後全書再沒有一段話寫到此兩人的一切交往。」(王怡《花和尚的英雄本色》)

可見男人之間的情義也不一定簡易直接,各自內心的坎坷耍心眼未必不是九曲迴環。魯智深內心不一定沒有1個安生,林衝內心不一定沒有1個七月,梁山好漢的真兄弟和小女生的閨蜜情並非哪些迥然不同的感情。

和許多男士相同,我始終不太了解女性的友情。她們通常剛認識幾天就好得蜜裡調油,手牽手上廁所;可分開以後分毫看不到悲傷,迅速就能結交新閨蜜。他們一起時能夠共享任何秘密與悲歡,私下裡卻又相互之間妒忌,說另一方說閒話。男人之間會講仗義,而女性仿佛本質不講仗義。人們常常半玩笑地提出質疑:女性之間確實有友情嗎?

看了這部電影,我不由自主感嘆:「原來女士的友情是這樣的。」乃至她們看待友情的方法有比男士更高明的地方。七月與安生儘管斷絕來往,可撕完以後兩個人還是好朋友。林衝和魯智深表面上風輕雲淡,隨後卻再無往來。相比而言,哪樣友情更立即、更以誠相待呢?

七月與安生這對朋友在影片裡經常撕,但她們撕得不令人生厭,反倒能激起觀眾們的了解和憐憫。這是怎麼回事?我認為有多層原因。最先由於他們沒有撕得太難看,或是更簡易一點兒說,沒有像一些偽劣文藝片那般熱衷扯頭頂頭髮打耳光。看那一場捉姦戲的那時候我一度十分焦慮不安,想著「臥槽臥槽,是否要扇了,是否要扇了」,結果到最終也沒扇,僅僅灑灑水了事。看完我整個人都鬆了一口氣。

很深的一層原因,我認為由於人物角色的個人行為都源於真心。出軌、叛變、感情糾葛……這種個人行為或許全是政治不正確的,可實際上誰又能有板有眼依照政治正確活著呢?友情感情分不清楚,先來後到理模糊不清,想操縱又操縱不了,想避開結果還是遭受……哪個年輕過的人沒遭受過這類困惑呢?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說,像「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那樣的詩,若為淫鄙之尤,用今日的話說就是說極度政治不正確。——「然無視為淫詞、鄙詞者,以其真也。」鄧安慶老師也曾經講過,政治正確是走過場,而日常生活是犬牙交錯。將這類犬牙交錯呈現出去,是得以觸動人的。

而最後極的原因,我認為七月和安生這對朋友就算在分歧最銳利的那時候,都仍然相互信賴,為另一方犧牲。安生始終在3人關係中忍讓、逃避,而七月對此也看破不說破,更是那份情義促使她們就算在捉姦時也仍然沒有扯頭髮打耳光。

一個人的成長階段中,總幾個非常關鍵的盆友。朋友都會互相學到許多關鍵的東西,是大學和家庭教不上的。你們深深地影響了相互的一輩子,進而創建起沒法阻隔的聯絡:「假如踩住一個人的影子,就一生不可或缺」。

這部電影沒提女權,但我覺得很女權。2個女一號毫無疑問全是自立自尊心、人格獨立的女士,這從她們看待男主方法能看出去。許多人戲稱2個女一號對男主的心態是「姐妹如手足,男人如衣服」,但我認為剛好他們沒有把男主當「衣服」,只是在維持自尊心的同時也給了他充足的重視。安生特立獨行,自不必說。七月始終是個乖乖女,盼望早點在家鄉完婚,過上好日子踏實生活,乃至當家明出軌時仍然選擇了和他完婚……就在所有人認為她會從此逆來順受時,人們忽然發覺原來她早就安排了分手。而她提出分手的方法也很與眾不同:讓家明去積極擔負棄婚之名。這或許不符實際邏輯,但卻合乎戲劇表演邏輯性:誰先叛變,誰擔負不良影響。讓家明去積極承受唾罵,是給他們1個懺悔的機遇。而家明確實那樣去幹了,也表明他終於是1個值得尊敬的體面人。(想著《讓子彈飛》裡,張牧之讓黃四郎「體面」,而黃四郎是怎樣的不「體面」。)

最終講講兩位女一號的演技。我原本感覺倆人演得都還好,但看了影片,聽見攝製陳可辛講過那麼一席話:周冬雨飾演的安生是很容易出彩的角色,相對來說好演一些;而馬思純飾演的七月較為難把握,既不可以被安生映得黯然無光,又不可以強行表現得太「搶」。馬思純最後能把角色hold住,挺不易。

陳可辛老師這番話說得很有道理。認真一想,安生這個角色那麼容易出彩,而周冬雨飾演僅僅「還好」,那事實上相當於演得很差了。而馬思純能把七月這一難演的人物角色演成那樣,值得加1星。

相關焦點

  • 《七月與安生》――當童話般的友情遇到現實
    當這個童話一樣的友情遇上了現實,不可逆地變成支離破碎的水晶,再也拼湊不出原來的樣子。長大:一貧一富,乃知交態初中畢業,七月考上了重點高中,而安生卻進了職業學校。然而友情的考驗就像是安生和七月不同的髮型一樣已經悄然開始。穿不穿胸衣的討論,好像就是她們友情破裂的第一道裂痕。這是她們對隱私的不同態度,同時也是她們對人生展現出來的不同理解。
  • 《七月與安生》:面對友情和愛情的兩難抉擇,七月和安生相愛相殺
    而七月想要友情的同時也想要愛情,但是有時候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最終友情還是勝過了愛情,七月與安生最後還是抓住了彼此的手。接下來,從姐妹兩人的性格特徵和心理轉變來分析,一起來看看兩人陷入友情和愛情的兩難抉擇下,會發生怎麼樣精彩的故事吧!
  • 《七月與安生》:友情愛情兩難全時,周冬雨馬思純告訴你如何抉擇
    這劇中的兩個女孩,就像當年的張馨予和範冰冰,因為李晨先是張馨予的男友,後來又做了範冰冰的男朋友,他們兩個人原來是好朋友,一起拍過《武媚娘傳奇》,後來因為這件事,微博取關,刪除親密合影。兩閨蜜在微博互指對方劈腿做小三,兩人從好友變成仇敵!」如果友情和愛情兩難全時,作為原來閨蜜的兩人,到底該如何抉擇呢?
  • 《七月與安生》|三人行裡那些關於友情的秘密
    周冬雨和馬思純主演的《七月與安生》女生間的友誼我常常在想,女孩們之間的友情到底是怎樣的這段友情裡,安生比七月更加患得患失,誰能想到看似強勢的安生竟一直都是被動的那一個。七月擁有很多,所以她在意失去,卻不怕失去;安生只有七月,她所有的一切都和七月相關,所以無論何時,她的選擇只會是七月。安生對七月的愛,就是哪怕恨她也依然愛她,甚至在她離去之後把自己活成她的樣子;七月對安生的愛,就是與她分享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除了家明。
  • 《七月與安生》可以為了男人鬧掰的友情,還有留戀的必要嗎?
    影片《七月與安生》是這幾年來為數不多關於少女青春的電影,安生和七月的友情來自她們從對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安靜的七月有一顆躁動的心,而看起來大大咧咧的安生也有一顆嚮往靜謐的心,因此她們彼此吸引,成為了最要好的朋友,儘管二人後來一個讀了高中,一個讀了大專,可感情依舊,這時候,她們的感情不受任何人的影響。
  • 電影《七月與安生》有感
    電影簡介:七月(馬思純 飾)和安生(周冬雨 飾)的第一次相識在十三歲,她們一個是特立獨行飛揚跋扈的「野孩子」,一個是單純溫婉循規蹈矩的「乖乖女」,從那一年開始,七月和安生幾乎形影不離,她是她的光,她是她的影子,直到某一天,一位名為蘇家明(李程彬 飾)的少年出現在了七月的身邊,七月戀愛了
  • 電視劇《七月與安生》第一集觀後感,一生的友誼原來是這樣開始的
    電視劇第一集以一個輕鬆歡快的氛圍開始,然後以安生和老師,安生與母親的矛盾為導火索展開,以安生結交益友七月,最後在七月的家庭寄宿結束。單親家庭的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比正常小孩更多的問題,他們被逼著要比其他的小孩更早的成熟,更早的接觸成年人的世界,在她們的世界裡,友情會顯得更為重要,因為能帶給她們親近感的東西不多,而友情取代了親情,取代了她們人生中需要依賴的感情,安生為了見到母親不顧一切的行為,正是她對親情的無限渴望形成的,當親情得不到時,她會很失落,而這個時候,她會把友情看得很重。
  • 《七月與安生》女人是七月又是安生 幸運的是我們遇見的不是家明
    每次重溫一次《七月與安生》,眼淚就忍不住啪啪掉。總覺得這故事裡,七月與安生是官配,家明只是個意外。很羨慕她們之間的感情。做為一個男人,游離在兩個女孩之間搖擺不定,讓她們為自己受煎熬,怎麼忍心?安生一開始就不應該表白,明知是七月的男朋友。家明是人在曹營心在漢。家明是自私和醜陋的,令人生厭,七月和安生實在不應愛上這種毫無責任感的男人!如果是我,一旦你若有外心,要麼你走,要麼我離開。
  • 好電影推薦丨《七月與安生》:生活無奈、友情可貴!
    電影《七月與安生》電影《七月與安生》改編小說,借用小說把電影分為幾個篇章,利用七月的講述(旁白)巧妙地構造了一個相對規整又有新意的敘事結構。節奏緊湊不拖沓,成長到長大的過渡也很自然,應該是八零後比較熟悉的一個故事,安生和七月十三歲就認識了,關係非常好。七月高中時交往了一個男朋友,帶給安生看。不羈誘人的安生讓家明恍惚了,三角結構開始崩塌。
  • 七月與安生:友情在愛情面前不經考驗,人生不是所有事都能分享
    七月主動戳破了窗戶紙,和家明談起了戀愛,七月與安生之間踩影子的秘密,家明現在也知道了,七月的世界,除了安生,還有了家明。喧鬧的酒吧裡,七月帶著家明,去找在酒吧打工的安生,見到安生,家明才知道,原來七月和安生是好朋友。七月去洗手間,安生和家明聊著七月,家明有些恍惚,他好像喜歡上了這個不羈的安生,但他們都在盡力迴避自己的心裡的喜歡。
  • 愛情:《七月與安生》七月與安生的對白,也是每個少女的內心獨白
    安生以七月為筆名,安生和七月成為同一個人。安生寫了回憶的小說,給了七月一個不同的結局。還有最後的最後,安生心裡的七月替自己過上了流浪的生活。最後七月走向燈塔的景色也很美,留下了許多的想像。《七月與安生》作為一部青春電影,本片摒棄了傳統刻骨銘心的校園愛戀和奮鬥高考的高三生活,而是很巧妙的將目光轉移到最為簡單卻又容易被忽視的友情上來,七月與安生之間的關係在經過一系列波折後脫胎換骨,互換身份,以超現實意味的靈魂互換造就了友情的終極,令觀眾在潸然淚下的同時也感慨二人友情的堅定。七月與安生是閨蜜,一見如故的知己。
  • 電影《七月與安生》,一對閨蜜兩種人生,原來友情也可以這樣
    《七月與安生》被拍成了電影和電視劇,而今天所說的電影《七月與安生》,是一部由曾國祥執導,陳可辛監製,周冬雨、馬思純領銜主演的青春愛情電影。這部電影改編自作家慶山(安妮寶貝)的同名小說,這是一部有關於友情的影片,講述了「七月」和「安生」兩個女孩從13歲開始相識相知、相愛相殺的成長故事。
  • 《七月與安生》90%的人只看到了七月的脆弱,卻沒讀懂安生的自私
    這部被稱作「讓男人看了更懂女人,女人看了更懂友情」的電影從頭到尾只講了三件事:友誼、互換人生和愛情。考慮到後者和男主一樣在以女性視角貫穿全片的電影裡被稀釋弱化地只剩皮毛,我們今天只講頭兩個。七月把安生帶回了自己家,七月的父母也逐漸把安生當成這個家庭的一份子。安生找到了一種久違的,她嚮往卻不可得的家庭溫暖和愛。同齡小夥伴的愛,七月爸媽那種類似至親的關懷,沾上「家」的味道的熱開水熱飯菜——這種味道對安生的誘惑之大令她多年後都難以忘懷。
  • 周冬雨馬思純的金馬「雙黃蛋」精彩演繹《七月與安生》
    其實模仿的過程也就是在朋友的身上找到了另外一個自己,發現原來自己真正想成為的是一個怎樣的人。《七月與安生》這部電影就是以友情為主線,講述了一對好朋友之間的愛恨情仇。而周冬雨與馬思純不僅因為這部電影同時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更是在戲外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 感情的脆弱在《七月與安生》中暴露無遺
    《七月與安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安生與循規蹈矩的七月愛上了同一個男人家明。在家明不捨得放棄任何一方時,安生與七月的友情好像盛了滾燙開水的玻璃杯,熱烈而脆弱。一、世間的相遇與別離無法預測世間的很多事物。人們並無方法從它寂靜的表象上猜測到暗湧。
  • 《七月與安生》:狗血劇情披著人性的外衣,才是電影的高級之處
    比如七月有完整的家庭,有好的成績,還有優秀的男朋友。而安生家庭破碎,父親很早去世。成績不好,喜歡她的男生是社會青年。電影中安生與七月的「影子」關係從頭一直貫徹到尾,他們了解對方的真實想法,相知相惜。在現在這個社會,想擁有一份純真的友情真的非常不容易,人與人之間最缺少的就是信任和真誠。所以兩人的友情更顯得難能可貴。
  • 七月與安生劇情解讀
    但是,我可能內心是個直男,還是覺得她們太作,根本不懂友情是什麼。沒有人生活的這麼不接地氣,這麼浪漫主義。七月和安生就像是兩個混沌,她們沒有什麼是堅定的,對彼此,對家明,對自我的認識。她們接受情緒的驅遣,為了躲避一段關係的危機逃離到遠方。安生應對不了七月和家明,選擇跟著傻逼吉他男遠走,後來又依附各種各樣的人四處漂泊。她說自己出走是讓著七月,是虛假的,或者說有這個心沒有使這個力。
  • 安生的友情超越了一切,他們成為了彼此的影子,比愛情更死心塌地
    有時候她是她的影子,有時候她是她的影子,範範有一首歌《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歌詞有這樣一句「遇見一個人,生命全改變,原來不是戀愛才有的情節。如果不是你,我不會相信,朋友比情人更死心塌地」。友情,是世界上最最獨一無二又奇妙的情感,可以是兩個人,可以是多個人,可以是建立在同性之間,可以是在異性之間,可以跨越年齡,跨越地區,跨越國界。因為緣分,因為三觀契合,因為許許多多奇妙的點,或是單純因為氣場很合,就發生了化學反應,就走進了彼此的生命。兩個人的友情是純粹的,彼此相依偎,三人行的友情是穩定的,彼此相溫暖。
  • 《七月與安生》:相愛相殺而不分離,這樣的感情最刻骨
    浴池裡,調皮的安生瞪著一雙詭異的眼睛要看七月的胸,七月問同樣發育了的安生為何不穿文胸,安生悻悻地回答,我媽不知道,我寧願永遠都不要發育。安生的身世被七月一家所知。原來安生的父親早已離世,媽媽也經常出差不在家,安生常常一個人沒人管。這讓七月一家人更加心疼安生,對她給予更多的溫暖和關愛,安生也經常在七月家走動起來。
  • 《七月和安生》——有感
    原諒我現在才來看你————《七月和安生》。曾有兩次已經打開想要看你,但都被自己所謂的表象經驗所蒙蔽,以為你會無聊至極而最終選擇放棄。直到今天才真正認識你。先給你送上遲來的「愛你!」 有時候,愛是一種感覺,一種默契我是七月,我堅信不疑。我規矩生活,做著人們概念裡的好孩子,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多麼的放肆,多麼想活成安生,但我始終沒勇氣衝破那層虛假的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