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乾鍋雞雜
內容提要: 青椒、紅椒、洋蔥、雞雜的配合,使得這道菜看起來格外漂亮。椒油、洋蔥汁的結合又賦予了雞雜很濃的香味。
製作乾鍋菜時,主料一般不碼芡,成菜也不勾芡,並且成菜後湯汁較少、油脂較多、香味濃鬱。
青椒、紅椒、洋蔥、雞雜的配合,使得這道菜看起來格外漂亮。椒油、洋蔥汁的結合又賦予了雞雜很濃的香味。
這道菜成菜雞雜脆嫩鮮香、酸辣可口。
原料:雞雜(雞腸、雞心、雞肝等),料酒,色拉油,泡薑片、蔥節、泡椒節、野山椒、小青紅椒節,鮮湯,精鹽,胡椒粉,白糖,雞精,
製法:
(1)將雞雜(雞腸、雞心、雞肝等)治淨後分別改刀,放入加有料酒的沸水鍋中汆一水,撈出。
(2)炒鍋置火上,放入色拉油燒熱,投入泡薑片、蔥節、泡椒節、野山椒、小青紅椒節熗香,下入雞雜略炒,烹入料酒,摻入少許鮮湯,調入精鹽、胡椒粉、白糖、雞精、味精,炒至汁水將幹且雞雜成熟時,起鍋裝入生鐵鍋內,即可上桌。
技術關鍵:
1.根據雞雜中各種原料的不同性質來分別進行刀工處理。如雞腸切成長段(因雞腸汆水後收縮較大),雞心、雞肝用滾刀片成大片(因雞心、雞肝的體積較小),雞肝去筋膜後剞花刀(因雞肝體積較小,若切成片則更小)。
2.雞雜放入沸水鍋中汆一水後,既能除去部分異味,又能保持原料的脆嫩。
3.製作乾鍋雞雜時,火力要大,摻湯量要少,炒制時間要短。若炒制時間太長,則易造成雞雜變得老、韌、綿。
4.上桌後若需加熱則使用小火,起到保溫的作用,並要用木鏟不停地鏟動。
5.主料食完後,若需再加入其它原料,則一般由廚房加工完成,如加入雞血、雞雜以及一些蔬菜原料。
註:乾鍋菜的味型一般有酸辣味、泡椒味、麻辣味、孜然麻辣味、魚香味等。乾鍋菜可根據不同的主料配以不同的輔料,起到口感互補的作用,如雞雜配以小青紅尖椒、兔肉配以土豆、雞配以筒筒筍等。根據主料的性質,就可做出脆嫩鮮香的乾鍋菜(乾鍋雞雜)、幹香滋潤的乾鍋菜(乾鍋兔)、味濃軟的乾鍋菜(筒筍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