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們每天都要洗澡的,不僅能清潔身體,還能帶走一身的疲憊,不過有一些洗澡的注意事項要了解,否則可能會影響到你的身體健康,都看看。
實用係數:★★★★★
在外工作了一天,回到家中最先想到的就是洗個熱水澡,不僅能洗去身上的汙垢也可以消除一身疲勞。雖然洗澡舒服,但是洗澡也有一些注意事項,好多人並不在意,包括清洗的順序,清洗的注意點等都是有講究的,只有科學洗澡才能保護身體健康,今天和大家來聊一聊。
前段時間有一條謠言在流傳,內容是1月28日,一則名為「勸君洗一熱水澡,新型病毒大減少——致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的建議書」在不少微信群裡轉發,一名免疫學博士建議通過洗熱水澡保護新型冠狀病毒易感人群。這條消息是謠傳!在家洗熱水澡和高溫消毒完全是兩碼事,不可當真。好多人會說我們從小到大洗了這麼多次澡,沒有必要注意什麼,這個想法是錯誤的,今天給大家整理了一下。
洗澡順序
正確的洗澡順序其實和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好多人都是從頭洗到腳,從洗頭開始,再清洗驅趕,最後是四肢,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不科學。正確的方式應當為先洗臉,因為在浴室洗澡時,水溫升高,周圍環境會產生熱氣,面部皮膚在影響下毛孔會張開,面部積累了一天的髒東西就容易進入皮膚內,時間久了皮膚就會變差,所以一定要先洗臉,再清潔身體,最後才是頭髮。
注意事項
首先是水溫,一般不建議洗澡水的水溫過高,尤其是在冬季。這是因為冬季的內外溫差較大,因為有些人的血管較薄弱,冬天洗頭時一碰熱水,血液一下子就集聚到頭部,會導致頭部血液流通不暢,長期如此,可能誘發腦血管疾病。應該先從遠離心臟的四肢開始衝淋,等身體適應後,再衝軀幹,最後洗頭,經常用溫度太高的水洗澡,會降低皮膚的抵抗力,所以要控制好水溫。
其次是時間,好多人有泡澡的習慣,每次洗澡都要洗上四五十分鐘,雖然感覺舒適,但是可能會導致身體血液循環持續加快,這樣對心臟會造成影響。最好每次洗澡控制在10-15分鐘最佳,而且不宜每次洗澡搓洗多次,也會破壞皮膚的環境,反而導致皮膚乾燥。
最後就是幾個不宜洗澡的時刻,簡單列舉一下。飽餐後和飢餓時不應洗澡,酒後不應洗澡,勞動後不應立即洗澡,血壓過低時不應洗澡,發燒時不應洗澡,老年人洗澡不宜過頻,看看大家是不是有犯呢,要引起重視了。
結束語:
今天分享關於洗澡的知識點都了解了吧,如果感覺簡單實用的話請分享給你的朋友或家人,也可以在下方點讚留言,喜歡我的分享可以關注我的帳號--生活竅門達人。本期節目到此結束,期待下期與您再見。
本文由生活竅門達人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