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打造「品質文化之都」!東莞市公共文化服務社會組織孵化中心...

2020-12-21 東莞時間網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一個組織的成長也是同樣道理。11月26日,由東莞市文化館傾力打造的「東莞市公共文化服務社會組織孵化中心(以下簡稱「孵化中心」)在文化館·驛正式揭幕啟動。

東莞市文化館副館長何超群、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辦公室副主任姜良晨、東莞市社會組織事務中心科長鄧志江、東莞市文化館拓展部主任龔利曦出席啟動儀式。

何超群在儀式上表示,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運營是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的有效途徑,是推動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在要求。近年來,東莞大力推動公共文化改革創新,推進文化館總分館制,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發展文化非營利組織,創新供需對接,推動東莞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自2018年起,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東莞市文化館連續舉辦了三屆公共文化(旅遊體育)產品採購會,並承辦了全國公共文化和旅遊產品雲上採購大會廣東專場的展示推介,向全國展示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區,近3年特色公共文化和旅遊領域建設亮點。

從僅限於東莞範圍的文採會,擴大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文採會,搭建了公共文化供需對接新平臺,推動公共文化和旅遊產品供給側改革,有效豐富了文化供給,積累了大量的工作經驗。

同時,也發現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困境和難處,由此「孵化中心」應運而生。2020年8月以來,經過3個多月的籌備,孵化中心首批邀請了37家優秀社會組織入駐接受為期一年的培育和孵化,這標誌著東莞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化專業化又邁出了新的一步。

儀式結束後,37家社會組織歡聚一堂,互相介紹了解,大家對孵化中心表示高度認可。疫情期間,各社會組織雖有難處卻也依然堅持為東莞公共文化提供服務的初心和情懷。大家彼此鼓勵,加油打氣,也希望能夠通過孵化中心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東莞市文化館作為文化和旅遊部在全國設立的25個國家文化和旅遊研究基地之一,也是文化館行業唯一的基地,承擔著加強文化和旅遊研究,通過搭建東莞市公共文化服務社會主體「研究+學習+交流+實踐」平臺,大膽開展「實踐+理論」探索,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的重要任務。成立東莞市公共文化服務社會組織孵化中心,有助於發揮東莞市文化館基地優勢,孵化培育更多社會合格主體,推動研究與實踐相結合,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

東莞市文化館希望入駐的社會組織能夠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分享,最後都能成功「孵化岀殼」,為東莞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質的文化內容和服務,助力東莞打造「品質文化之都」。

相關連結

「孵化中心」簡介

東莞市公共文化服務社會組織孵化中心,由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東莞市社會組織事務中心指導、東莞市文化館管理,東莞市文化志願者協會執行運作。是以東莞市文化館為陣地搭建東莞市公共文化服務社會主體「研究+學習+交流+實踐」平臺,培育優質合格公共文化社會服務主體,即全方位為入駐組織定製成長方案。

五大服務功能

①場地設施

東莞市文化館提供3個中小型劇場和30間功能室。每年每個入駐孵化中心的社會組織有3次機會,可以申請免費使用場地,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和相關工作。

②業務培訓

孵化中心每年邀請國內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專家、文化藝術名家等專業人士,為入駐組織開展系列公共文化服務政策解讀、文化藝術、活動策劃、宣傳推廣、基層文化團隊建設、藝術普及教育等與公共文化服務相關的業務技能培訓,幫助社會組織了解公共文化服務行業、提高服務供給能力。

③交流空間

孵化中心將定期在東莞市文化館「匯合點當代藝術空間」舉辦入駐組織分享交流沙龍活動,了解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困難和建議,促進社會組織之間的交流和碰撞,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項目創新發展。

④實踐項目

當年入駐組織可以學以致用,在東莞市文化館專業人士指導下根據自身資源和特色策劃特色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依託東莞市全民藝術普及行動計劃和共享文化節等全市性品牌項目,以基層為重點廣泛開展服務實踐。

⑤推廣平臺

最終孵化合格的社會組織將推薦作為年底公共文化產品採購會優質參展商,在市級乃至省級文採會平臺進行重點展示推廣,助力社會組織後續常態化發展。

孵化流程

在一年的孵化期中,社會組織將接受標準化、規範化、系統化的培訓指導,全面掌握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的各項標準和要求,並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實踐。社會組織在孵化合格後,需要在相關部門進行註冊登記,在成功註冊發證後方能被授予資質證書,納入「合格社會文化服務主體推薦目錄」供社會及各單位主體進行選擇,孵化期內接受孵化中心為期一年的監管。

文字/趙水平

攝影/市文化館供圖 視頻/無

編輯/鍾彥亮

相關焦點

  •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中山模式
    中山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文明城市,在公共文化服務的硬體和軟體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基礎。一是打造「全民閱讀」之城,推進「偉人故裡·書香中山」等全民閱讀活動和「市民選書、政府買單」等惠民活動,大力推進全民閱讀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活動,每年組織開展閱讀推廣活動逾500場。二是打造「中國合唱之城」,每年舉辦一項全國性大型合唱活動。三是打造「全民藝術普及之城」,全市廣泛開展各類常態化、普及性的藝術教育和藝術技能培訓,各級文化場館每年舉辦300多場培訓、講座、展覽。
  • 中原油田構建公共文化體系 打造中原文化品牌
    12月16日,中原油田文化體育活動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積極籌備近期的公共文化項目,豐富員工的文化生活,助力油田持續攻堅創效。  今年以來,中原油田發揮文化組織優勢,構建公共文化項目,開展文化走基層活動,打造群眾文化品牌,集結文化力量,助力油田攻堅創效。
  • 灣區文化行•東莞篇|千年莞邑邁向灣區品質文化之都
    2017年,東莞正式成為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和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示範城市、全國第一批數字文化館建設試點城市,文化館打造了「文化莞家」這一線上IP,為東莞市民提供各種藝術課程的線上服務。 「傳統的一個文化場館最多能容納200人,『雲上文化館』可以影響到幾萬人乃至十幾萬人。」劉影說,如今東莞市民已經習慣了「雲上」獲取活動預告、報名參與、在線學習。
  • 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的「中山答卷」
    中山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分別組織市管幹部開展「破解文化之困增強中山綜合競爭力」「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暨輿情應急處理」等專題研討班。中山市文化廣電旅遊系統每年組織公共文化服務專題培訓班和「兩法」專題培訓,強化公共文化工作的思想武裝。中山市各級公共文化場館以傳播和實踐新時代新思想為使命,以強化新時代文明實踐為抓手,築牢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文化陣地。
  • 常州:多方共建共享機制,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模式
    作為市委、市政府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豐富基層公共文化供給的品牌行動,「秋白書苑」得名於「常州三傑」之一瞿秋白同志,是常州探索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引入社會力量運營模式,以圖書閱讀為基礎功能,實現智能化、一站式服務的公共文化綜合體。
  • 陝西:以法促建 讓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更硬氣
    「我們已經搬入新館,目前處於試運行階段,12月初正式華麗綻放……」面對3000平方米的新館,想起一波三折的入駐之路,陝西省韓城市文化館館長張欣在欣喜之餘,特別要感謝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力量。據了解,韓城市文化中心於2017年建成後,韓城市政府便將5樓劃撥為文化館新址。但因缺乏經費,幾度停工,原計劃半年完成的裝修一拖再拖。
  • 中山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奔湧活力:從「三三三」模式到融合發展試點
    今年7月中旬,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廣東省173個首批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與旅遊服務中心融合發展試點單位。中山大湧鎮紅博城、南區良都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8家單位入選。加上此前入選國家級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的三鄉鎮橋頭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中山目前共有9個基層融合發展試點。
  • 泉州豐澤區:創建多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滋潤每一塊心田
    春風化雨,滋潤每一塊心田,百姓日益多彩的文化獲得感是豐澤區持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結出的碩果。近年來,豐澤區在滿足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礎上,堅持公益性、便利性等原則,積極探索如何形成網絡健全、結構合理、發展均衡、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推動豐澤區公共文化服務廣覆蓋、高效能,為構建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造了形式多樣的示範實踐樣本。
  • 打造中國服裝品牌孵化基地
    近年來,電子商務示範基地把品牌建設作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以深入培育自主品牌為目標,以構建公共服務體系和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為重點,實施了一系列促進品牌發展的政策舉措。羊絨素有「軟黃金」之稱。在中國河北省就有這樣一個「因『羊』而富,因『絨』而強」的縣——清河縣。
  •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張旭調研中山市公共文化服務工作
    本報訊  12月6日,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張旭率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司長李宏等一行,蒞臨我市調研和指導公共文化服務工作,考察了中山紀念圖書館、南區良都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及南區方志館。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汪一洋,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林銳熙,副市長徐小莉陪同。
  • 傳承戲劇經典 共享文化盛宴 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新排傳統劇目...
    1月9日晚,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鼓板鏗鏘該劇目講述了落第舉人王魁與名妓敫桂英相遇,結為夫妻,王魁赴京趕考,得中狀元後忘恩負義另娶丞相之女,桂英接到休書後到海神廟哭訴王魁罪狀,自縊身亡,最後判官司小鬼活捉王魁的故事。
  • 敦化市圖書館創新服務形式助力打造書香敦化
    2016年以來,敦化市圖書館始終貫徹「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服務理念,從陣地服務、閱讀活動、延伸建設等方面入手,不斷拓展圖書館社會教育和信息服務的功能,推動全民閱讀,助力敦化打造成可閱讀、可漫步、有溫度的書香城市,取得顯著社會成效。
  • 讀者文化園:文化產業孵化基地
    讀者文化園:文化產業孵化基地 2020-12-15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東中山三鄉鎮橋頭村:探索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文旅融合新路徑
    自入選全國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建設單位以來,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橋頭村按照「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原則,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和旅遊場景功能深度融合,率先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打造成文旅融合創新的探索示範領域。
  • 長三角「文採會」、公共文化空間設計大賽、公共文化專家智庫亮相...
    今天,2020魅力長三角·上海(浦東)公共文化和旅遊服務產品採購大會啟幕,2020美好生活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創新設計大賽同時頒獎。文化部公共文化司、上海市文旅局、長三角合作辦和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長三角公共文化專家智庫設立,長三角公共文化服務聯動機制在浦東建立。
  • 「懸浮」的社會組織:紮根社區緣何淪為運作空轉?|文化縱橫
    《文化縱橫》2020年12月號的公益專題將從社會發展的角度探討公益組織:公益組織作為塑造社會生活的一支力量,是如何在社會網絡中與政府、企業等其他社會主體互動、協作,進而推動中國社會發展的呢?黨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中提出,「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活社會組織活力」,明確了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角色。十九大報告則進一步指出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方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竹裡畲鄉交出滿意答卷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對人民群眾而言,公共文化服務就是身邊的精神家園。  2020年是我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工作收官之年。  成立專門隊伍  文化品牌廣受好評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竹裡畲族鄉紮實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畲鄉竹裡文化實力,打造畲鄉文化品牌,為保障畲鄉居民就近便捷享受文化服務和參與文藝活動,竹裡鄉各項文化活動開展有聲有色、方興未艾。
  • 杭州書房2.0: 15分鐘閱讀圈 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100米」
    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百步之遙,書香馥鬱。杭州書房,正打通城市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100米」。杭州書房,為城市點亮一盞精神之燈。近年來,杭州市構建四級公共圖書服務體系的同時,也在著力打造宜讀悅讀的城市氛圍:社區設立了學習書屋,農村擁有了農家書屋,漂流書亭提供共享式閱讀體驗的平臺,西湖讀書節、學習節、人文講堂、讀書競賽、書香人家評比等一系列讀書活動的開展,讓杭州這座本就人文薈萃,積澱深厚的文化名城更加書香滿城。
  • 促進公共文化服務事業再上新臺階
    據了解,在全市加快構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背景下,東鳳鎮不斷拓展公共文化發展思路和模式,把總分館體系建設作為東鳳鎮固本強基、促進公共文化服務事業再上新臺階的重要抓手,大力推進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建設,形成了「覆蓋城鄉、功能齊備」的公共文化服務格局。
  • 「電競+」產業 助力成都邁向「電競文化之都」
    《意見》旨在推動文化商貿旅遊體育融合發展,助力成都邁向「電競文化之都」。「對於遊戲研發企業來說,一個完整的遊戲產業生態圈必不可少。新政的發布有利於生態圈建設,對於我們來說,也會進一步促進王者榮耀遊戲的發展。」王者榮耀公共事務部經理劉奕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