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居不仕的大書法家宋曹 臨懷素《自敘帖》(蕭平題跋)鑑賞

2020-12-23 聞是藝術

清 宋曹 臨懷素自敘帖 南京十竹齋2015秋拍 成交價23萬元

作品鑑賞

宋曹(1620~1701),明末清初大書法家。字彬臣,一字邠臣,號射陵、耕海潛夫、湯村逸史,室名會秋堂、蔬枰草堂等,江蘇鹽城人。明時官中書,入清後隱居不仕。工詩文,尤精書法,有名於時。著有《書法約言》、木刻雙鉤《草書千字文》、《杜詩解》、《會秋堂詩文集》等。這些書作用很大,對後人的書法、詩文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宋曹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極具重要的地位,不管是在書法理論的構建,還是在書法創作方面,都有著精深的造詣。

王鐸曾說自己「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從宋曹留下的大量臨帖作品來看,他的創作狀態也基本類似,但臨摹《閣帖》只是他的手段,崇尚古風,敬畏經典,最終從臨摹中蛻化才是他的目的。正如他在《書法約言》中所云:「若一味摹仿古人,又覺刻畫太甚,必須脫去模擬蹊徑,自出機杼」。邱振中對宋曹的評價至為中肯:「宋曹書法具有一種清初書壇少見的質樸、剛健,並由此而真正接近了人們所嚮往的古風」,誠為是。

款識:為瑞生道生臨,逸史宋曹。

邊跋:宋曹字彬臣號射陵江蘇鹽城人,明中書入清舉博學鴻詞,舉經學皆不就。工書善詩,著有書法約言,江北之傑也。此其真筆,流利爽勁,自具一格。所書詩一首,曰: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漓驪半無墨。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卻書書不得。論草書之筆象,其筆痕以隨之縱橫。戈父蕭平識。

作品資料

作者 宋曹

尺寸 98×42cm

估價 RMB 150,000-200,000

成交價 RMB 230,000

鈐印:射陵宋曹(朱文);中秘舊史(白文);蔬枰別業(朱文);戈父(朱文);蕭平之(白文);壽同金石(朱文)

相關焦點

  • 名家臨名帖|鐵保意臨懷素《自敘帖》給人不一樣的狂喜
    《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於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名家臨名帖 | 鐵保意臨懷素
  • 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
    卻選擇了一生不仕不娶。有盜墓賊以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的珍寶必定極多,於是去挖。可是墳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隻端硯和一支玉簪。端硯乃硯之珍品,那是林逋自用之物,那隻玉簪呢?是誰的呢?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復,後人稱為和靖先生、林和靖,漢族,奉化大裡黃賢村人,北宋著名隱逸詩人。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
  • 狂草派代表懷素,其天下第一草書《自敘帖》,結字簡約一氣呵成
    ;40歲的懷素厚積薄發,寫下了驚世駭俗的狂草《自敘帖》;近50歲時,與「茶聖」陸羽相識,陸羽寫下了《僧懷素傳》;到了晚年,懷素又寫下了「一字千金」的《小草千字文》紙本流傳後世。退筆紛紛集成冢懷素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書法家,自幼聰明好學,他在《自敘帖》裡開門見山的說:「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禪文暇,頗喜筆翰。」
  • 古字畫鑑賞秘要
    例如"三希"之一王獻之《中秋帖》,就是北宋米芾的臨寫本。米氏是縱逸不守法的,因此這臨本(有近於仿)也大露本相,試拿《寶晉齋法帖》中王獻之原作石刻本輔以米芾自書來對比,就能真相大白了。又臨寫時如果希望搞得像一些,就必須邊看邊作,所以在書法中的行款方面就會上下左右不相呼應(這與勾摹本的不呼應不大一樣),而且在結體上也容易出毛病。繪畫中山水的皴筆等,對臨的有的也會出現些脫節或渾膩紛亂的現象。
  • 大書法家的真實身份,令人顫抖!
    但其實在毛筆通行的古代社會可沒這麼簡單,那些著名的大書法家,身份顯赫驚人,或為不貲之軀,或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今天我們來揭秘古代那些大書法家的真實身份。 李斯 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 作為創立小篆的秦代著名大書法家,
  • 米蒂草書——《盛制帖》
    寒光帖 北宋 米芾米芾很擅長鑑賞,家中的收藏相當豐富。他自己創作的書畫論著《寶章待訪錄》《海嶽名言》《書史》《畫史》幾乎成為書畫愛好者必讀的書目。關於他的書法,宋高宗趙構也有自己的看法為:「米芾得能書之名,似無負於海內…然喜效其法者,不過的外貌,氣韻軒昂,高視闊步,殊未研究其中本六朝妙處,曬醞釀風骨,自然超逸也。
  • 張芝《今欲歸帖》、《二月八日帖》、《終年帖》、《冠軍帖》
    來源    中國書法一、《今欲歸帖》草書,傳為張芝之作,或為唐張旭所作,選自故宮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大觀帖》。結字大小不求一律。二、張芝《二月八日帖》《二月八日帖》傳為張芝之作,或為唐張旭所作。選自《大觀帖》(故宮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 。
  • 王朝賓:讀《遠宦帖》要注意摹本與刻本的區別
    讀《遠宦帖》(一)■王朝賓《遠宦帖》是王羲之寫給好友益州刺史周撫的信。信共6行,53字。文如下:省別具,足下小大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武昌諸子亦多遠宦。足下兼懷,並數問不?《十七帖》作於東晉永和三年至昇平五年間(347—361),是寫給好友益州刺史周撫的一組書信,為王羲之晚年草書法書名跡,有「書中龍象」之稱。《十七帖》原卷已失傳,有摹刻本傳世,以宋代拓本為優。《遠宦帖》另有單帖摹本,所摹甚是精細,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摹本有北宋徽宗題籤及諸多藏家印鑑、題跋,前人稱為唐摹本。
  • 比亞迪宋Pro改裝妃仕汽車音響 全套器材低能耗高效率好音質
    以下進行升級的這輛比亞迪宋Pro新能源,作為純電動驅動車型,車主則對音響升級甚有需求,希望好的音響提升生活品味,同時又擔心影響用電續航。經過專業店家改裝團隊的詳細講解,搭配方案經過試聽和綜合考量選用日本PHASS妃仕汽車音響。PHASS妃仕產品的研發方向和科技應用,充分考慮到未來汽車的應用環境,都是低能耗高效率就有好音質的產品。
  • 天下十大行書第五|楊凝式《韭花帖》賞析
    楊凝式在書法歷史上歷來被視為承唐啟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都深受其影響。《韭花帖》是楊凝式的代表傳世墨寶,被稱天下十大行書之一,排第五。《韭花帖》 共7行,63字,字體介於行書和楷書之間,布白舒朗,清秀灑脫,深得王羲之《蘭亭集敘》的筆意。
  • 清拓《欽定重刻淳化閣帖》完整本高清賞析
    淸高宗鑑於日趨緊多的翻刻本已完全失去其本來面目,而宋王著昧於辨別,在採擇古帖時有真贗混跡現象,編次標越也多處訛誤,為避免貽謀後學,希望復原《淳化》舊觀。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持敕命于敏中等據內府所藏宋太宗賜畢士安本《淳化閣帖》詳加考證,重新鉤摹上石,仍為十卷,每卷隸書標題:「欽定重刻淳化閣帖第 X 」一行。卷末溝刻高宗行書題跋一段。
  • 他是宋四家之一,晚年精品力作《諸上座帖》出神入化,美妙絕倫
    他的傳世墨跡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伏波神祠》、《諸上座帖》、《李白憶舊遊詩》、《苦筍賦》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等。黃庭堅的草書,在宋代更是獨樹一幟。今天特別介紹一下黃庭堅的草書代表作——《諸上座帖》。
  • 獨領風騷—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鑑賞
    和周輝同時代的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說:「故都時,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比陸遊稍晚一些,大約活躍於十三世紀下半葉的葉實比較過汝窯和河南其他地區的青瓷窯口以後,又以為:「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逐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
  • 米芾《寄魏泰詩帖》及全詩文詳解
    舊憐俊氣閒羈馬,老厭奴書不玩鵝。 真逸豈因明主棄,聖時長和野民歌。 一自扣舷驚夏統,洛川雲物至今多。泰,襄陽人,能詩,名振江漢,不仕宦。米芾雖不以詩文名世,但生逢中國藝術史上以「文人化」為崇尚的宋代,其詩文也以「清雄絕俗」而贏得很高的評價,故時人「不獨仰其翰墨,尤服造語之工」(宋何執中語)。宋《宣和書譜》雲其「詩追李白」,宋《京口耆舊傳》卷二載:「米芾生而穎秀,六歲日讀律詩百首,過目即成誦。刻意文詞,不剽襲前人語,經奇蹈險,要必己出,以崖絕魁磊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