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草派代表懷素,其天下第一草書《自敘帖》,結字簡約一氣呵成

2020-12-12 俊東說畫

導語: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和張旭齊名。後世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

懷素,唐代傑出書法家。

10歲時,出家為僧,之後,銳意草書,盡交名仕;

20歲時,結交「詩仙」李白,李白為他寫下著名的《草書歌行》;

33歲時,拜會顏真卿,顏真卿親作《懷素上人草書歌序》,詩中稱懷素「精心草聖,積有歲時,江嶺之間,其名大著。」;

40歲的懷素厚積薄發,寫下了驚世駭俗的狂草《自敘帖》;

近50歲時,與「茶聖」陸羽相識,陸羽寫下了《僧懷素傳》;

到了晚年,懷素又寫下了「一字千金」的《小草千字文》紙本流傳後世。

《食魚帖》

01退筆紛紛集成冢

懷素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書法家,自幼聰明好學,他在《自敘帖》裡開門見山的說:「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禪文暇,頗喜筆翰。」

懷素,字藏真,僧名懷素,永州零陵人。因在唐代出家為僧是出人頭地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出身貧寒的懷素,十歲時便被家人送去寺院出家為僧。

懷素既然加入了僧侶行列,當然要誦經念佛,抄經更是家常便飯。在抄經學習的同時,讓他具備了最基本文人雅士們應有的知識,也讓他找到了生活的興趣所在,他喜歡上了毛筆所展示的奇異、多變的線條,練習書法幾乎達到如痴如醉的地步。可是由於家境貧寒而又「頗好筆翰」,所以總是出現無銀買紙的窘迫。據陸羽《懷素別傳》說,懷素:「貧無紙可書,嘗於故裡種芭蕉萬餘株,以供揮灑。書不足,乃漆一盤書之,有漆一方板,書至再三,盤板皆穿」。由此可知其書學條件惡劣,學習之刻苦。由於他的刻苦耕耘,棄筆難以數計。後人將他棄筆之地稱之為「筆冢」

世人皆知懷素為草聖,卻少有人知道他還是玄奘三藏法師的門人。就佛法而言,他可謂得天獨厚,有這樣一個聖僧點化,按說他可成就為一代高僧,然而他卻性情疏放,無心修禪,更喜飲酒吃肉,交結名士,且飲酒達到「一日九醉」的程度。酒對於一般人來說,也許只是一個嗜好而已,但對於懷素來說,卻是藝術追求的一個手段和發洩心中壓抑的方式。因為醉酒後,他可以擺脫俗念,將世間的一切紛繁均排除於外,興到神會,自由揮灑,以「心」作書,達到物我兩忘的境地。

此外,懷素的狂草也並不是大多數人說言的自己獨創,任華詩道:「古來草聖無不知,豈不知右軍與獻之,雖有壯麗之骨,恨無狂逸之姿」。貫休云:「張顛之後非顛,直至懷素之顛始是顛」。足以說明懷素「以狂繼顛」,他的「狂」草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又邁出了一大步。同時也說明了「以狂繼顛」,正是以師承源流而說。

《桑林貼》

02追賢摹古求新奇

懷素雖無意於經禪之事,卻對人類佔有時空的局限與短暫有大覺悟,這讓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尋求到一种放達的、無拘無束的自由精神。而這正是草書尤其是狂草所要追求的真精神。

懷素一生的書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從他在芭蕉葉上練書,到他拜張旭為師,是他的第一階段,此時的作品如雨後的春筍,生命之氣蓬勃,文化根基遂成,但尚未完全擺脫前人遺風,保留晉法甚多。

第二階段,即他逐漸自成一家、奠定自己在中國書法史上地位的階段。作為唐代繼張旭之後

的又一大草書家,他要面臨的就是如何超越前輩,這無疑是一個極痛苦極壓抑的過程。雖是通篇飛草,千變萬化,卻是筆畫上的突破,而缺乏精神上的超越。直到他四十歲那年,突然寫出了《自敘帖》,才如石破天驚,其精神障礙和渾身的筋脈似乎一下子完全打通,抵達無我之境。

懷素的晚年是他書風第三階段,此時的代表作小草千字文,已與中年時代的狂肆作風完全換過一番面目,默契,平和,淡泊,已入化境,瀰漫著神的氣息。一個人修煉到此,已真正修煉到家了。

《苦筍帖》

03筆鋒殺盡山中兔

古往今來的詩人墨客,對懷素草書的成就,讚不絕口。唐大詩人李白就曾寫下《草書歌行》吟詩讚美懷素草書:「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山中兔……」

懷素善以中鋒筆純任氣勢作大草,如「驟雨旋風, 聲勢滿堂」,到「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的境界。雖然如是疾速,但懷素卻能於通篇飛草之中,極少失誤。眾多書法家草法混亂缺漏相比,實在高明得多。是知懷素的狂草,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終不離魏晉法度。

《自敘帖》

懷素草書的代表作,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一草書」。通篇為狂草,筆筆中鋒,如錐劃沙懷素書法盤,縱橫斜直無往不收;上下呼應如急風驟雨,可以想見當年操觚之時,心手相師,豪情勃發,一氣貫之的情景。

《苦筍帖》

僅兩行十四字,字雖不多,但技巧嫻熟,精練流逸。多用枯墨瘦筆,儘管筆畫粗細變化不多,但有單純明朗的特色,增強了結體疏放的感覺,與其奔流直下、一氣呵成的狂草書勢相得益彰。

《過鍾帖》

同狂草率意顛逸風格不同,《過鍾帖》通篇章草筆意,字字雖然極少有牽絲連筆,然「豁然心胸,略無疑滯」,透出淳穆清秀之神氣,深得張芝和二王遺風。

《小草千字文》

世稱《千金帖》,為懷素晚年所書,當為絢爛之極而復歸平淡之作,筆性瘦勁靈動、揮灑自如,是實實在在、價值連城的千金寶帖。

《聖母帖》

與懷素其他作品相比,是較為規範的一種草書。筆勢飽滿,圓融生動,吸取篆隸用法,多用中鋒行筆,圓渾無跡,筆力遒勁。字態參差錯落,率意揮灑,又應規入矩,不落俗流。

《醉僧帖》

結語:

清代詩人趙翼有詩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而懷素的草書何止影響了幾百年!宋代的黃庭堅、宋徽宗和米芾等人無不深受其影響,元代的趙孟和鮮于樞在草書上也師法懷素,明清以後對其推崇備至的書家不勝枚舉。

懷素的作品被後世奉為帖學正宗,對後世影響巨大。大收藏家項元汴和董其昌對懷素的手跡更是鍾愛有加。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璀璨的兩座高峰。

——END

讓我們靜下心來,向大師學習藝術生活和人生態度。記得關注我的百家號:俊東說畫

相關焦點

  • 懷素生平最好的一幅字,超越了「天下第一草書」,實在是妙不可言
    懷素生平有兩個「天下第一」,他40歲左右寫的大草《自敘帖》,被譽為「天下第一草書」,他晚年的時候寫的一件《小草千字文》,被譽為「天下第一小草」,因為價值連城,堪稱一字千金,所以此作也叫《千金帖》。懷素草書《聖母帖》長卷然後在懷素生平所有的名帖當中,最好的帖要屬《聖母帖》了!這件作品完勝「天下第一草書」《自敘帖》!
  • 狂草12問
    狂草是草書的藝術升華,其字難識,其法難為,更注重感情的抒發。因此,不了解者眾,學之者寡。
  • 唐代的一位「癲和尚」,酒醉後寫的草書,李白看了都拍案叫絕!
    懷素《自敘帖》草書長卷書法以其獨特的內在審美體系,是根植於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的,所以一般的老百姓看不懂書法很正常,一般的老百姓往往喜歡「鬼畫符」式的「江湖體」也是可以理解的。這位和尚就是唐代被譽為「顛張醉素」的懷素,這件作品就是被譽為「天下第一草書」的《自敘帖》。懷素的書法之路頗為坎坷,他早年酷愛書法,但是在去長安城之前,他的字始終沒有「古法」,屬於「江湖體」,直到在長安城當中通過張旭的弟子鄔彤,學到了王獻之與張旭的筆法,從此憑藉自己過人的天分而書藝大進。
  • 這幅草書一字一字看,爽!
    他是書法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與唐代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 《聖母帖》是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內容記述的是晉代杜、康二仙女躡靈升天、福佑江淮百姓的故事;既吸收了王獻之的神採、張旭的肥筆,又兼容了漢代草隸之筆於一爐,是懷素的裡程碑之作。
  • 草書可分為哪幾種呢?
    漢代張芝是最早的今草書法家,也是狂草的創始者,張芝有《冠軍帖》、《終年帖》、《今欲歸帖》、《二月八日帖》傳世,(前兩帖近大草,後近小草)。今草發展到晉代,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草書已把今草寫到很完美的境界,而王羲之奠定了真、行、草的今體,《淳化閣帖》卷六、七、八為王羲之書,卷九、十為王獻之書。
  • 一位和尚酒後的塗鴉之作,竟成「天下第一草書」,這字震撼了世界
    懷素草書長卷《自敘帖》我們分析這些作品的時候,往往不是拆解其寫字死後的筆法跟字法以及章法,而是在不同心理狀態之下不同的節奏所產生出不同的心理表達,這便是以書寄情的境界。在草書領域有這樣一件作品,乃是一位和尚酒醉之後的塗鴉之作,此作被譽為「天下第一草書」,此作一經問世便震撼了世界,1000年來讓後人仰望!這件作品便是懷素的《自敘帖》,毫不誇張地說,倘若學習草書對這件《自敘帖》沒有精透的了解,那麼你的草書可能還沒有入門!
  • 行雲流水矣,天下第一草書!
    《自敘帖》乃懷素草書的巨製,如行雲流水,活潑飛動,筆下生風,「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怪狀翻合宜」。被稱為中華第一草書,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
  • 書法藝術化的巔峰——「不破不立」的狂草
    結合狂草出現的背景以及時間順序來分析,人們常常把狂草視為與章草、今草並列的字體概念,然而,劉熙載的《書概》中提到:「過庭《書譜》稱右軍(王羲之)書『不激不厲』,杜少陵稱張長史(張旭)草書『豪蕩感激』,實則為止水、流水,非有二水也。」由此可以得出一個這樣的結論,狂草與今草之間的區別只是視覺上的、流於表面的,其內在的符號系統實則還是一致的,即「非有二水也。」
  • 他是宋四家之一,晚年精品力作《諸上座帖》出神入化,美妙絕倫
    他的傳世墨跡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伏波神祠》、《諸上座帖》、《李白憶舊遊詩》、《苦筍賦》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等。黃庭堅的草書,在宋代更是獨樹一幟。今天特別介紹一下黃庭堅的草書代表作——《諸上座帖》。
  • 當代極品草書常用字臨習帖,筆走龍蛇行書流水,楷草對照的好作品
    」以人求異之心而論,草書之章法最異,最能滿足人們求異心理的需要,最能吸引人的視線。草書章法之錯綜變化難以名狀,錯綜者指字之大小錯綜、疏密錯綜、用筆輕重錯綜,欹正錯綜等,懷素《自敘帖》、張旭《古詩四首》皆極盡錯綜變化之能事,其章法常以「雨夾雪」喻之。
  • 名家臨名帖|鐵保意臨懷素《自敘帖》給人不一樣的狂喜
    《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於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名家臨名帖 | 鐵保意臨懷素《自敘帖
  • 此作品僅有27字,卻盡顯草書魅力!
    張芝擅長草書中的章草,將古代當時字字區別、筆畫分離的草法,改為上下牽連富於變化的新寫法,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有草聖之稱。狂草大師懷素也自謂草書得於「二張」(張芝、張旭)。草書大家孫過庭在其《書譜》中也多次提到他一生是將張芝的草書作為藍本的,稱「張芝草聖,此乃專精一體,以致絕倫」。
  • 張旭的狂草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於酣醉中寫到極致
    終於,張旭從《西河劍器》的動作中悟到了草書的真諦——草書的神韻,如同劍舞,須變動如鬼神,使不可端倪。張旭的狂草,絕非一時興起的胡塗亂抹,而是蓄謀已久的厚積薄發。平常人看不出端倪,而他總能聯繫到書法創作,於是下筆龍飛鳳舞,變幻莫測。
  • 張芝《今欲歸帖》、《二月八日帖》、《終年帖》、《冠軍帖》
    來源    中國書法一、《今欲歸帖》草書,傳為張芝之作,或為唐張旭所作,選自故宮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大觀帖》。結字大小不求一律。與《冠軍帖》及《今欲歸帖》相比,此帖縈繞的筆畫較少,獨立點畫較多,特別是點法的運用較為頻繁,顯得比較清爽。此作結字十分靈活,大小、疏密、正欹、扁狹等字形均隨手拈來,毫無造作處。更為重要的是,此帖在字的取勢上絕不平正而又能互相照應,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整體來看,此作以相對平穩的筆調開始,漸行漸活,繼之以跳蕩的連筆,字形也放開了手腳。之後,稍作收斂,結尾處乾淨利落。
  • 毛體書法的精髓之作,《沁園春雪》狂草字帖欣賞,學毛體的首選帖
    毛體書法在當代廣受好評,毛體草書可以說已經超越了懷素、張旭的狂草。毛體草書真的是每一筆都如鑽龍,有寸勁,有靈氣有秀氣!可以看出寫時一氣呵成,不停頓!字體結構如神龍,緊湊帶勁,靈氣秀美!筆鋒,筆畫俊美秀氣,毫不拖泥帶水,一看就是楷書練到家了,有楷書加持!毛體書法和懷素的狂草有些相似,但是懷素的行草看上去軟了很多,停頓多了,勁道差多了,高下立判!毛體草書可謂是書法界的第一。
  • 明代一位頂級書法大師,其狂草技法已臻化境,連王羲之都比不上!
    草書這一單一書體其實也可以細分,但是其筆法有著許多的共通之處,有小草、章草、狂草等等,這也是普遍被認為的書法的最高境界。藝術的更高境界往往是脫離了實用主義的體現,其內核與外在表現,往往一般人很難看懂,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外行稱之為「鬼畫符」的原因。
  • 他寫草書不喝酒,全靠「心悟」!
    所以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行書,其實只是一份草稿!張旭草書《古詩四帖》(局部)懷素一日九醉,寺壁、裡牆、衣裳,到處寫字。懷素草書《苦筍帖》但有一位大書法家,草書寫得極好,其用筆更顯從容嫻雅,雖縱橫跌宕,亦能行處皆留,留處皆行。黃庭堅草書欣賞:
  • 怎樣學好草書
    寫好草書有哪些技巧呢?下面主要談談什麼是草書以及寫好草書的方法。 中國書法所說的草書,不是潦草的寫法,而是一種規範寫法的獨立書法形式。草書是典型的線條藝術,具有高度概括與抽象性,形似龍蛇飛舞而又神採飛揚,精神煥發,這就是草書的魅力。 草書入門大全 一、什麼是草書?
  • 徐利明:法度與情性之辯證——草書創作論
    拙見以為,如斷句為『匆匆不暇,草書』,則合乎草書發生之由。草書是在應付於社會生活實用過程中由隸書草率急就而成草隸,進而演為章草,再演為今草,趨速以求便捷是其自然演變的內動力。在草化過程中,草書約定俗成為一定的共守原則(包括用筆的便捷原則和字形結構的簡約原則)後,經過文人之手又進一步求其法度化、規範化,以合乎文人審美的更高要求—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