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作品僅有27字,卻盡顯草書魅力!

2021-01-10 淺斟漫酌

張芝,生年不詳,約卒於漢獻帝初平三年(約公元192年),字伯英。漢族,敦煌酒泉(今甘肅酒泉)人。東漢書法家。涼州三明之一大司農張奐之子。張芝擅長草書中的章草,將古代當時字字區別、筆畫分離的草法,改為上下牽連富於變化的新寫法,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有草聖之稱。

張芝塑像

「書聖」王羲之最推崇的前輩書家有兩個:一個是曹魏的鐘繇,一人是東漢的張芝。他說:「吾書比之鐘、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餘耽之若此,未必謝之。」

狂草大師懷素也自謂草書得於「二張」(張芝、張旭)。草書大家孫過庭在其《書譜》中也多次提到他一生是將張芝的草書作為藍本的,稱「張芝草聖,此乃專精一體,以致絕倫」。

《今欲歸帖》 傳為張芝之作

此作全幅僅有27字,線條虛實關係較好,點畫處與引帶處有明顯的不同。點畫縈繞以曲線為主,偶爾出現的直線又起到了強其體勢的作用。結字大小不求一律。如果把第一行的「之」放在一起,是會令人咋舌的,但它們在此作中並無不妥之處。通篇來看,行氣流暢,氣勢貫通。仔細審視,相連之字並不多。

《十五日帖》 傳為張芝之作

張芝所創的「一筆書」,「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如行雲流水,拔茅連茹,上下牽連,或借上字之下而為下字之上,奇形離合,數意兼包」。這是張懷瓘在《書斷》中對一筆書的精闢概括,同時高度評價張芝的草書「勁骨豐肌,德冠諸賢之首」,從而成為「草書之首」。

《晚復帖》 傳為張芝之作

《敦煌古蹟廿詠》中有一首《墨池詠》贊道:「昔人精篆素,盡妙許張芝。聖草雄千古,芳名冠一時。舒箋觀鳥跡,研墨染魚緇。長想臨池處,興來聊詠詩。)」張芝正是這樣苦苦求索勤奮努力,才攀登上了書法藝術的高峰,其書「為世所寶,寸紙不遺」,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草聖」。

《二月八日貼》張芝書

相關焦點

  • 懷素生平最好的一幅字,超越了「天下第一草書」,實在是妙不可言
    對於一個成熟的書法家而言,在每一段時期其書法的特點是不盡相同的,晉人的書法處於一天天然之美的境界,怎麼寫都是極高明的作品,甚至在同一時期所書寫的作品,其風格也能不盡相同。懷素草書《聖母帖》長卷學習草書,「二王」是眾法之源,但存世作品數量極少,極為難學,所以需要通過學習後人來探索出一條學習晉人的路徑,在後世的草書名家當中,懷素是最值得深入探索的一位,
  • 餘春法21幅上乘草書創作作品,行雲流水筆走龍蛇,學草書的好範本
    草書的魅力所在及草書創作的注意事項簡述:草書作品,最精彩、最吸引眼球的就是流暢的行氣,自然流轉,如行雲流水,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有時候,是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行氣流暢的核心就是縈帶。表現形式分為兩種:一是筆斷意連,這是中國書法最美妙最神奇的魅力,就是空中運筆。二是縈帶遊絲。就是在筆畫與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連貫書寫時自然形成的極細的痕跡。這兩種方式,其實終究是一種用筆,只是在無意間產生了不同的效果,同樣精彩,不必刻意追求。縈帶,有時候一筆幾個字,甚至是一行,謂「一筆書」,這樣極美!
  • 當代極品草書常用字臨習帖,筆走龍蛇行書流水,楷草對照的好作品
    草書整體效果及草書發展簡述:草書章法的整體效果是:滿紙盤旋,飛舞,內氣充盈,十分的傳情,十分的浪漫,激情不可抑止。丁文雋在《書法精論》中精闢地指出:「就一字觀之,真之結構密而大草之結構疏,就全幅觀之,真之結構疏而大草之結構密。
  • 書法欣賞|河南省首屆草書作品展—參展作品選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0 周年,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繼承和弘揚書法藝術,展示當代河南書法的草書創作成果,培養和發現河南書法草書優秀人才,推動河南草書藝術的進一步繁榮和發展,河南省書法家協會特舉辦本次河南省首屆草書作品展。鐵畫銀鉤書萬古,春秋雅事一毫藏。
  • 草書的品格——董佩君書法追夢之旅
    九十年代初,經趙冷月先生指點,他曾一度沉溺於《平復帖》和《急就章》等章草法帖的臨習,並以獨特的小章草作品,一舉入選了「全國第五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四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等。當時不少朋友都認為他的草書已成自己面目,但他卻將此僅僅作為自己習書過程中一個暫時的驛站。為了不使自己的草書過早「結殼」,他又從章草轉向大草,再一次使自己的草書由「熟」而「生」。進入新世紀後,他又從大草轉向「二王」和王鐸。
  • 王羲之的一部「草書秘笈」,短短1000餘字,卻蘊含書法大智慧!
    「步觀牛引足,羞見羊踏田」意思是寫草書「步」字的時候,要先寫一個「牛」,然後順勢甩出,寫「羞」的草書的時候,要寫一個「羊」下面再寫一個田字就對了。「宣」字的寫法乃是上面寫一個「三」,下面連筆寫一個「口」,當然這種寫法是不是楷書,是兩個行書連續起來才對。像這樣的歌訣,總計1000餘字,花上一個月的功夫,將這些「心法」記住,你對於草書的理解將卓然而立於眾人之上。
  • 高級數學老師韓長智,8幅草書作品欣賞,網友:現代草書就該如此
    韓長智不是書法家,卻寫了一手書法家的字。他的草書我第一次見到的時候,還以為是看錯了,這字竟然是出自一個業餘書法愛好者之手,讓我大跌眼鏡。他的字和書法協會的書法家相比,似乎更加的古樸、更有修為。在看到韓長智老師的字之後,我的腦子裡閃過的形容詞倒是不少;龍飛鳳舞、飄逸雋秀、靈動自然、俊郎順暢。美盡收眼底,墨永溢芳香。
  • 書法史上一部「草書神帖」,專家:練好這943個字,書法能有大成
    其三,學習這件作品的人,每個人都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自己的藝術創造力,形成千人千面的狀態。此帖的風格是書法的最高境界,即「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後世學習草書者所用到的所有技法與體勢,都能從此帖當中找到依歸,此作共有943字,曾經有專家說道:練好這943個字,你的書法必能大成。
  • 古代印章裡的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和宋字仿宋字
    今文字系統的某些要素,在商周文字中已經少許出現;作為有別於、在邏輯上繼承於古文字系統的又一漢字系統的出現,則肇源於隸書,隨著文字的發展,不斷發展到行書、楷書、草書、宋字、仿宋字;當然,在古文字系統中,行書和草書也有了一定的書寫意義上的表現。近現代書寫與印刷品上最常見的書體亦屬於本系統。在中國古代璽印上,這一系統文字的應用表現包括隸書、楷書、行書及草書、宋字及仿宋字等。
  • 創作耗時一天,她的2200字書法作品入國展,草書古樸稚拙
    在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首屆」長江杯「書法作品展(國展單項展)上,湖北書法家高冬媛的草書作品入展。高冬媛的草書為章草,作品古樸率真,也很有形式感。她在創作手記中,從內容選擇,到書體、形式、章法的選擇,都仔細地表達出來。今刊發出來,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示。
  • 草書的我字寫法有什麼來歷?正確寫法是那個字
    「草書我字是如何演化而來,大家如何理解這個字?」我直接告訴大家答案,「我」字草書的寫法,是從章草的結構中演化而來,而筆法完全今草化了。章草又是從隸書演化而來,所以「我」字直接演化於章草的結構。
  • 一位不懂楷書的草書大師,他的字冠絕天下,連王羲之都比不上!
    張芝就是一位不懂楷書的草書大師,他的字冠絕天下,連王羲之都比不上!在孫過庭的《書譜》當中有過記載:「吾書比之鐘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王羲之說自己的書法跟鍾繇比,應該差不過,或者高那麼一點,比起張芝來,因為不如人家用工,所以不及他。
  • 草書創作不能草草了事!淺談草書書法創作前的準備工作
    這方面我有深刻體會,我發現如果寫幾個字就去看一下內容,與憑藉記憶一口氣默寫下來完全是兩回事。所謂草書的氣勢也許就在於此,像羊拉屎一樣走走停停實在難以實現「匆匆不暇草書」的基本特點,速度起不來,我不覺得是真正的草書。(臨摹除外)
  • 草書特殊處理方法:宀頭無左畔——「安」字草書技法
    ——張懷瓘《書斷》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而有動於心,必於草書揮毫髮之。——韓愈《送高閒上人序》草書特殊處理方法:宀頭無左畔——「安」字草書技法【本文內容為田蘊章老師書法系列講座《每日一題每日一字》第039集「強調變化與安字」文字版之四。
  • 草書實用與審美的衝突——《非草書》與《草書勢》
    殷商、秦漢早期時的文字,主要還以應用為主,到漢末,隨著草書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其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著人們的競相追逐,書法的實用價值退居其次,藝術審美意識逐漸增強,尤其是杜度(操)、崔瑗、張芝等大書法家的出現,把書法推向了自覺發展的道路,使其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而存在。由此,出現了草書作為點畫省檢、提高效率的實用性與作為一門藝術的審美性之間的衝突。
  • 6個常見字古怪的草書寫法
    清宮散佚書畫國寶展,懷素《論書貼》但在草書書法體系中,有一些漢字的草書寫法,卻顯然與其篆書、隸書寫法相差非常大,簡直就是兩個不同的字。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草書是「鬼畫符」,說草書太難辨認,我想這些古怪字的存在是一個很大的原因。那麼這些古怪的草書寫法是怎麼來的呢?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說法。我比較能接受的解釋是:一些在當時很著名的草書書法家,他們的草法被廣泛學習,而他們的錯別字也不小心被大家傳承下去了。
  • 宋徽宗草書,筆走龍蛇、一瀉千裡,何人能及?
    這一點從他在40歲的時候,寫得一卷《草書千字文》當中就能看出端倪,這件作品封神激蕩,氣勢浩蕩,筆走龍蛇,一瀉千裡,達到了極高的水準,甚至能夠與唐代的懷素不分伯仲。
  • 這些獲獎的草書作品,懷素看了也要急,筆墨全都用錯了
    如今學習和模仿古人寫草書的人很多,劉洪彪的狂草就曾獲得大家的認可,沈鵬的草書也是寫得蠻有味道的。但像他們能把草書研究透的當代書法家並不多,借用專業書友們的一句話來形容:多數學習狂草和懷素草書的人還在路上呢,真正好的作品不多。
  • 狂草書法一個字都認不出來寫它有什麼意義?兼王冬齡草書欣賞!
    很多朋友應該都知到,草書不好認,那些寫連綿大草的寫狂草的更是,亂如麻團,無從下眼,因此就生出困惑,寫這種東西特別是連綿大草,有什麼意義?今天我明確回答一下,歸根結底說,漢字跟書法是兩回事,漢字有固定的形,書法中的漢字可以有也可以沒有。
  • 書法女博士王佳寧,一件草書作品估價1000到2000元,筆墨乏力?
    在書畫藝術品市場發現了被稱為書法女博士的王佳寧的一件草書作品,這幅草書作品寫得很有懷素草書作品的妙於瘦的風格,但是對照她的書法與懷素的書法去觀賞的時候,可能又有不小的差距。這件草書微顯得有些呆板,拘束於筆墨,沒有放得開,不能八面出鋒,也不能筆勢凌淵,所以從筆墨本身的功夫上來看這件草書作品,與傳統書法飄風驟雨驚天地,落花飛雪何茫茫的書寫境界,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在筆法上還有提升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