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廚寶典 為你深度剖析粵菜的精髓之一:鑊氣

2021-02-27 紅餐網


上周四,我們紅餐微雜誌發了一篇關於鍋氣的文章《什麼叫鍋氣?粵川魯三地大師對話小炒鍋氣》,近日,有很多廚師都在熱議鍋氣,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呢?本期紅餐微雜誌,我們繼續帶領大家對鍋氣進行深度的探索。

鑊氣,粵菜的老一輩師傅們也稱其為「鑊上氣」,是指食物在鍋裡成熟的過程中,經過高溫處理而產生出來的一種香氣,從而達到在上菜時菜未到,香先至的效果,以先聲奪人的姿態來勾起人們食慾的一種呈現方式。

而對於鑊氣,每位行家都有不同的見解和說法。


業內行家李睦明

鑊氣,聽著就像是武俠小說裡面的劍氣一樣,指的就是小炒上桌時,那一層飄在菜面上的熱氣,是粵菜獨有的標誌,在包括熱度之外,還要講究色、香、味、和口感的搭配。所謂熱度,就是菜餚出鍋時要熱氣騰騰、霧氣瀰漫,讓人雙眼發亮。「色」則是顏色鮮明、油色清亮、芡汁透明如琉璃。「香」,要上桌就能聞到食材受熱所散發出來的香氣。口感就以爽口脆嫩為主。五者兼備,才能稱為「有鑊氣」。

香港光頭廚神黃永幟

其實新派粵菜也好、傳統粵菜也好,都是要講究三個字:夠鑊氣!什麼叫夠鑊氣?其實好簡單,就好比炒碟牛河,芽菜夠爽脆、河粉夠幹身兼條條上色,最緊要是上桌要熱辣辣!這才叫夠鑊氣!

資深食評家姚學正

粵菜小炒之所以聞名海外,關鍵在於廚師的技藝精湛,物料要切得長短劃一、厚薄一致、紋理暢順;二是以鑊勺,除了用鑊鏟之外,主要靠大面積拋掀菜料,使它快速同熟,最大限度地保留菜的本色;三是勾芡精當,小炒多為薄芡,讓厚料把芡汁吸收,吃完菜餚不見芡汁;四是猛火急攻,小炒最講旺火急炒,廣府菜的炒鱔片就是猛火急攻的範例,其得意之處是鱔片只用數次刀起刀落,然後旺火急炒幾下,成菜送到餐桌,前後不過5分鐘,此時鮮嫩的鱔片還在收縮、律動而香氣撲鼻、味道鮮美,此小炒已成為粵菜小炒的典範,在海內外傳頌。

鑊氣的獲得方法

由於粵菜在發展的過程中,連爐具也發生了變化,因此,鑊氣的獲得方法也出現了以下幾種:

大火急炒法:

這是上一輩的師傅們用的手法,因為那時候,廚房用的爐具是柴油爐,火力比現在用的煤氣爐更「實」、更猛,同是把一鍋水燒開,柴油爐用的時間就比煤氣爐要快,而且柴油爐不利於頻繁地變換火力大小,師傅們常常是調好了一個火力,就這麼一直炒下去(俗稱「定火),因此,手慢一點都會令食物有焦掉的可能,所以動作一定要不能過多,要跟火力比誰快。

柴油爐冒出來的火焰,是橙黃色的、實心的(圖1),動作容不得半點遲緩,而煤氣爐冒出來的火焰,是藍色的,空心的(圖2),火力比柴油爐遜色。

圖1

圖2

用此方法獲得鑊氣的代表菜有:

豉椒炒鱔片

做法:

1、黃鱔在脖子處砍一刀(別把頭砍下來),致其半死,使其不能到處遊動,用鋼針扎入尾部,釘在砧板上,左手拇指掐進脖子開刀處,把其拉直,用刀從尾到頭剖開腹部,取出內臟,再從頭到尾削去主骨後,才把頭砍掉,把身體斜切成件,洗淨血水與表面的黏液,端去給爐頭師傅。這時的黃鱔肉,還是在蠕動的。

2、黃鱔飛水、過油,倒起。

3、青椒(也叫燈籠椒、菜椒)去囊切角,紅椒(紅尖椒)去囊切角,飛水倒起。

4、爆香料頭和豉汁,贊酒,倒進「2」和「3」,翻炒數下,拉離鑊位避火,舀芡湯、拿溼粉、攪拌成芡粉,把鑊推入猛火中,一邊翻炒一邊倒入芡粉,把食物大火翻炒至香氣冒出,最後包尾油即可上碟。

但此方法有一定的缺點,一是廚師在炒制的過程中容易被竄上來的火苗燒傷(圖1),即使用鍋把火苗蓋住,火苗還是會從鍋的周圍冒出來;二是鍋的使用壽命不長,很快就會被燒壞掉,出現凹凸不平的情況;三是如果菜涼了,鑊氣也會隨之縮減甚至消失。

圖1

濺生抽法:

隨著時代的進步,粵菜的爐具也從柴油爐換成了煤氣爐,火力也可以隨意地頻繁變換了用腿來調控就行。這樣更方便於廚師在烹調的過程中,根據食物的成熟度來掌控所需要的火力。

而勾芡的手法也一起進化了,在炒小炒之前,會先調好一碗「碗芡」(也叫兜仔芡),不像過往那樣,在炒制的中途才轉身調芡粉,因為小炒一氣呵成、中途不停頓,炒出來的效果才會好。

用此方法獲得鑊氣的代表菜式有:

豆角炒鯪魚滑

做法:

1、先調好一碗碗芡,往芡粉裡加入麻油、胡椒粉,待用。

2、把鯪魚膠擠成橢圓形,滑油後回鍋煎香,倒起。

3、豆角洗淨,掐去頭尾,切長段,撒少許鹽拌勻,使其軟化出水,濾去水份後,用7成油溫過油至有少許皺身,倒起。

4、燒鑊落油,搪鑊後把油倒起,掃乾淨鍋裡的餘油(因小炒油多不香),爆香料頭,下豆角,調味,翻炒均勻後下魚滑,關火,左手慢慢注入碗芡,右手不斷用鍋鏟翻炒食物,只利用爐子關火後的餘熱就能使芡粉成熟,然後把食物撥向自己這邊,讓鍋中間留空,開大火,往鍋中間濺入幾滴生抽,趁著生抽受到高溫而冒出香氣時,把食物推向冒出香氣處快速翻炒,以讓食物吸收香氣,最後滴入幾滴雞油炒勻就可以上碟了。

用此方法炒出來的小炒香氣雖然久經不散,但也有缺點,就是鍋底有時候會粘底,成品會出現有小黑點的情況(圖1),且菜色有點發暗,不夠明亮(圖2)。

圖1

圖2

濺美極法:

這種方法其實跟上一種大同小異,做法大致上一樣,不過為了增加鑊氣和顏色,會往碗芡裡加入少許蠔油,而在濺入美極時,不濺在鍋裡燒得最熱的地方,而是直接濺在食物上。

用此方法獲得鑊氣的代表菜式有:

南沙靚小炒

做法:

1、先準備一碗碗芡,往芡粉裡加入少量蠔油、麻油、胡椒粉,拌勻。

2、藕片用7成油溫炸至幹香,倒起。

3、帶皮茄條炸至上色,倒起,回鍋用鹽、糖水稍燜片刻,意在使其半入味及去清表面的油份。

4、豆角、紅椒條用油鹽糖水炒熟,倒起。

5、爆香料頭,倒入所有用料,調味炒勻後關火,注入碗芡,濺入美極,大火炒香即可上碟。

用此方法炒出來的小炒香氣撲鼻,也避免了成品有小黑點出現的情況。

包芡燙生粉法:

粵菜的小炒多用薄芡,粉多水少,因此,芡粉常不夠包住鍋裡的所有食物,導致一部份食物的表面會出現焦黑的情況。而這種做法就剛好相反,要求芡粉的量要多到足以包裹住所有食物,然後用大火把裹在食物表面的芡粉燙至粘鍋,從而取得鑊氣。

而為了控制好食物的生熟度和增加鑊氣,通常會先在碗芡裡調好味,再加入大地魚粉。

用此方法獲得鑊氣的代表菜式有:

青瓜炒蝦球

做法:

1、先準備好一碗碗芡,加入鹽、雞粉、大地魚粉把味道調好,待用。

2、青瓜(黃瓜)、紅椒件用油鹽水炒熟,倒起。

3、生剝的蝦仁用鹽稍醃,用多一點的油生炒至8成熟,鏟起。

4、把料頭裡的蔥白度先兩面煎香一下,鏟起,再下料頭爆香,倒入所有用料,左手慢慢注入碗芡,右手不斷用鍋鏟翻炒食物,以讓芡粉能夠均勻地包裹住所有食物,然後開大火,攤開食物,把包裹在食物表面的芡粉燙至粘鍋底,再滴進幾滴生榨花生油,炒勻,上碟。

此法違反了傳統做法裡面「先爆肉,再炒菜」的順序,也顛覆了老師傅們「炒菜要不粘鍋底才叫夠師傅」的理論,成品香氣稍淺,但發光透亮,引人垂涎。

淋麻油法:

此方法取得的鑊氣香味,與前幾種不同,特點是上桌後香氣能夠持久不散。

代表菜式有:

蘆筍銀杏炒白玉菇

做法:

1、蘆筍、白果、百合、紅椒角用油鹽水炒至7成熟,倒起。

2、白玉菇煎香,鏟起。

3、爆香料頭,倒進「1」,調味炒勻後,注入碗芡,倒入白玉菇,往鍋邊淋上麻油,大火把食物炒香即可上碟。

用此法做出來的成品,顏色清亮,色彩分明,菜品乾淨,食物帶有焦香味。

雖然鑊氣是用來評判粵菜小炒的一個重要標準,但事實上,粵菜的小炒也不一定要全部炒成「有鑊氣」的,比如像炒「泮塘五秀」、「蘆筍百合炒花菇王」、「荷塘月色」、「清炒XX」等一些素類雜錦的、清淡口味的、需要突出食材原來味道的小炒,就可以把鑊氣的香濃度降低一點,或不用炒出鑊氣。

其實鑊氣就掌握在廚師的手中,一位夠班的粵菜廚師,是可以根據不同情況或客人要求,把一道小炒炒成深度香氣、淺度香氣或無香氣的,因為有的客人,是不喜歡有香濃氣味的小炒的。

好消息:

「粵港餐飲微雜誌」正式更名為《紅餐微雜誌》,同時,餐飲精英聯盟「紅餐匯」微信群和QQ群正式開始向《紅餐微雜誌》微友開放(歡迎免費申請加入),「紅餐匯」成員今後將會有更多的線下交流和分享!

微信群: 「紅餐匯」聯盟旗下的微信群已建立(紅餐金廚會微信群、紅餐精英會微信群、紅餐私董會 微信群),想入群可加「紅餐匯」負責人微信號gdscwhhc,邀你進來跟全國同行及時切磋!

QQ群:「紅餐匯」全國QQ交流總群:98471997

溫馨提示:申請加入「紅餐匯」群時必須註明:單位名+職位+姓名

要是喜歡本文,就轉發到朋友圈同大家分享吧。紅餐微雜誌(原「粵港餐飲微雜誌」是一個日閱讀量超20萬的專業餐飲微信公眾平臺,加關注即可免費查閱更多往期精彩內容(我們每天精編餐飲內容)。

紅餐微雜誌公眾微信帳號:ygcywzz

目標讀者:酒店人、餐飲人

主辦單位:廣東省廚委會

相關焦點

  • 粵菜~什麼叫鑊氣?鑊氣全面大剖析!
    大家都知道,粵菜的小炒非常講究鑊氣,一盤熱辣辣的小炒端上桌後,一股無法言表的獨特香氣就會撲鼻而來
  • 什麼叫做鑊氣(鍋氣)?粵菜大廚為你帶來鍋氣的全方位詳解!
    它是中式炒菜的精髓,是食物的靈魂!鑊[huò]氣,通俗的說就是「鍋氣」,誕生於後廚,似乎很神奇,摸不著又看不到。
  • 小康餐桌·粵菜說〡老廣常說的鑊氣到底「神」在哪裡?
    【粵菜·廣府篇】轉眼又至立秋。暑熱漸退,秋爽風起,大海裡逐漸肥美的蠔正在散發出誘人的信號。「啫啫」實際是擬聲詞,食材放於瓦煲中,經過極高溫的燒焗後,瓦鍋中的湯汁不斷快速蒸發而發出「嗞嗞」聲,「嗞嗞」粵語發音為「啫啫」,於是老廣便巧妙地將其命名為啫啫煲。蘇天澤說,啫啫煲最早出現在二三十年前的廣州大排檔中,後來路邊菜進了粵菜酒樓中,登上大雅之堂。
  • 大廚寶典 熱賣的粵菜小炒配方
    粵菜小炒是粵菜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考驗廚師的功力。做得好就要刀功靚,火候夠,調味準,勾芡快,鑊氣足,三兜兩炒立即起鑊,如同網絡年代的一見鍾情,天雷勾動地火,起鑊時間只在眨眼間,最考師傅手勢,最看材料新鮮滋味,最顯集粵菜百味調和之精髓。
  • 食約廣東小吃只用一盤鑊氣十足的「幹炒牛河」就把我鎮住了!
    無論是在深夜和三五知己把酒談歡,還是旅行歸來要吃宵夜補充能量,一碟油光發亮、鑊氣十足的幹炒牛河,都是人們夜生活的主旋律。炒粉不需要湯粉那樣耗費好幾個小時來吊湯,也免去了拌粉需要準備複雜調料的麻煩,看起來跟日常炒菜沒什麼兩樣。但是,如果你在愛吃之餘也深諳炒粉的門道,或至少曾自己嘗試過炒粉,一定懂得它的美妙就像世間萬物的成敗一樣,全仰賴「時機」二字。
  • 精緻粵菜
    這是一種記憶的味蕾,會驅使我們去尋覓還堅持著烹製懷舊粵菜的餐館,重溫對經典粵菜的深情厚意。論技法食不厭精 膾不厭細       說到懷舊粵菜,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特點,這也是粵菜教人稱頌的技法之一。但正因為在烹調上的精細,使得手藝的傳承大有難度,尤其如今百物騰貴,極花人工的菜式,多數餐館都恕難從命。
  • 大廚寶典 秋天的「蟹」逅,20款螃蟹菜式分享
    本期紅餐微雜誌就按不同的烹調方式為你推薦20道好味蟹菜,大廚朋友在出蟹菜時可以參考。說明:醉蟹是江蘇興化小吃菜譜之一,以螃蟹為製作主料,醉蟹的烹飪技巧以醃菜為主,口味屬於鹹鮮。特點:芳香無腥,蟹味鮮美 。醉蟹為江蘇興化市的傳統名產,歷史悠久。因最早製作此蟹的童氏家族居住在中莊,故人稱「中莊醉蟹」。這種醉蟹,色如鮮蟹,放在盤中,栩栩如生;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且酒香濃鬱,香中帶甜,營養豐富。
  • 美女大廚專程到廣州取經:終於發現粵菜最大的秘密!
    梁健宇師傅,就是我非常崇敬的偶像之一。 很早之前就聽說過,他個性執著,履歷表上只有一句話:「廣州白天鵝賓館工作至今」。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不斷改良創新的同時,還能堅持粵菜的傳統味道不變。這點尤其打動我。畢竟作為土生土長的廣東人,粵菜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記憶之一。這對我來說,是抹不掉的家鄉情結,更是最初的美食信仰。我一直渴望能夠對粵味飲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為粵菜的調和與創新搭把力。
  • 粵菜最早的菜譜竟然長這樣,被廚師奉為寶典,從而誕生了順德美味
    提起廣東順德你會想到什麼呢?這座城市雖然很低調,可是在很多方面可是行業的佼佼者。順德是中國著名的家電之鄉,廣為人們熟知的美的、容聲、小熊、萬和、格蘭仕等等品牌均出自於順德。順德還是狀元之鄉,在這片土地上曾誕生過近700位狀元。你知道嗎?我們吃過的日式鰻魚飯中的鰻魚就來自於順德------順德是全國最大的鰻魚養殖基地。
  • 讓廣東人神魂顛倒的「鑊氣」,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在哪家路邊宵夜檔看見大廚的這番神操作,那簡直可以用「三生有幸」來形容,廚師技藝讓人大飽眼福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最重要是,在你掄起筷子夾菜入口的一瞬間,你立馬就會感受到一種神秘的力量在你身上迴蕩。這股力量,謂之鑊氣,聽起來就很玄,跟練武之人的劍氣有得一拼。
  • 一口鑊氣徵服珠海人
    一口鑊氣徵服珠海人 廣東人對啫啫煲必定不陌生 但隨著烤串、火鍋在年輕一輩中興起 曾為宵夜之王的啫啫煲似乎鮮有人提起
  • 當「蠔爺」遇見粵菜大廚,不出青島嘗遍粵式美味!
    潮粵軒是青島為數不多的粵菜餐廳。老闆郭端先生是島城知名的粵菜烹飪大師,他對於食材的挑選極盡苛刻,對於南貨的挑選也是頗有心得。在這裡你能夠吃到很多直接從香港採購的高端食材。其中,潮粵軒的花膠就是不得不說的美味之一。
  • 粵菜大廚的「拿手菜」,手把手教你鮑魚最香的做法
    無論是天上飛的,水裡遊的,還是地上走的,粵菜總會帶給人一種「奢飾」的感覺!隨著8月份的開海季節,各種各樣鮮美的海鮮大量上市,魚蝦蟹等生猛海鮮足矣讓每一位吃貨垂涎欲滴!海鮮的烹飪方法更是不計其數,無論是原汁原味的清蒸白灼,還是鮮味突出的煎炒烹炸。每一種做法都可以把海鮮最鮮的一面給呈現出來!在以前鮑魚可以說是最奢侈的海鮮,但是現在對於一般家庭都可以消費得起。價格相對來說也比較公道!
  • 味覺與視覺結合的饕餮盛宴 中山88名粵菜大廚現場過招!
    9月22日,由中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的中山市「粵菜師傅」—2020年中式烹調師(高級工)職業技能競賽在中山完美金鷹廣場正式拉開帷幕,大賽旨在助力中山市餐飲行業發展和美食名片推介進,推進以工代訓,發掘、培養中山粵菜名廚,提升粵菜飲食文化影響力。
  • 「大廚」林述巍烹出《林大廚的24味》
    日前,「國宴大廚」林述巍首部力作《林大廚的24味》出版。
  • 大廚寶典 中式擺盤、西式擺盤技巧大全(珍藏版!)
    (點上方藍字「粵港餐飲微雜誌」即可免費關注,更多精彩等著你!) 人們在品嘗菜品時,形象總是先聲奪人。
  • 粵菜大廚教你做炒飯
    廣州炒飯老廣州炒飯,和大家熟悉的炒牛河一樣,講究的就是鑊氣。只用薑汁,不夠辛辣,一定要有姜渣,這才夠香,這是粵菜老師傅教的。威寧素有「蕎鄉」之稱,苦蕎播種面積達80萬畝以上,是我省苦蕎生產的重要基地,炒蕎飯即是威寧當地最有名的美食之一,將正統的粗糧把玩出富有創造性的家常好味道。原生態原料磨製而成的蕎面以水調和,用手搓成米飯粒大小的細顆粒,上籠蒸熟後,再配上大米飯加青紅辣椒、食鹽、味精、花椒麵、胡椒粉、蔥花炒制而成。
  • 25道高逼格創新粵菜賞析!
    說到 粵菜創新,融入各家所長是其所長,不論是國內各大菜系的烹飪手法,抑或是西方、日韓、東南亞的製作精髓,粵廚們總能隨手拿來,讓自己的菜品煥然一新。東星抱蟹腳  請關注鄒磊大師個人微信,更多養生食材及精美菜餚為你呈現!
  • 大叔家的粵菜系列:幹炒牛河,河粉爽滑,牛肉多汁,家人愛吃!
    所謂好吃的幹炒牛河,主要講的是鑊氣,油多就膩,油少會焦,而且每條河粉都要色味均勻,醬油太多會味太重,醬油不夠味又太淡。牛肉要過油六成熟,原汁就會留在牛肉裡面,再起鑊多煮兩成,就會香、滑、爽口。牛河上桌的時候,一夾起來,不能有多餘的油和醬油留在碟上。
  • 粵菜大廚教你炒出鍋氣摸準這四點!
    鍋氣是判定一碟粵式小炒的最高標準,本刊也多次介紹過粵菜小炒鍋氣的不同表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