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許渾的10首名詩,山雨欲來風滿樓

2021-01-14 韋某一笑是詩詞

許渾,唐代詩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歌五律和七律都非常好,後人稱他與詩聖杜甫齊名,更有「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的說法。

今天和大家讀許渾的10首著名詩歌。

1、

鹹陽城東樓

唐代:許渾

一上高城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2、

金陵懷古

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

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

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

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3、

姑蘇懷古

宮館餘基輟棹過,黍苗無限獨悲歌。

荒臺麋鹿爭新草,空苑島鳧佔淺莎。

吳岫雨來虛檻冷,楚江風急遠帆多。

可憐國破忠臣死,日月東流生白波。

4、

途經秦始皇墓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

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

5、

秋思

琪樹西風枕簟秋,楚雲湘水憶同遊。

高歌一曲掩明鏡,昨日少年今白頭。

6、

塞下曲

夜戰桑乾北,秦兵半不歸。

朝來有鄉信,猶自寄寒衣。

7、

謝亭送別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8、

早秋三首·其一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9、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又名: 行次潼關逢魏扶東歸)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10、

客至

得路逢津更俊才,可憐鞍馬照春來。

殘花幾日小齋閉, 大笑一聲幽抱開。

袖拂碧溪寒繚繞,冠欹紅樹晚徘徊。

相逢少別更堪恨,何必秋風江上臺。

你最欣賞許渾的哪一首詩歌呢?期待你的補充分享

相關焦點

  •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一句是什麼?僅7個字,卻寫出獨一無二的美
    古詩中誕生了不少家喻戶曉的成語和金句,但很多時候我們卻並不知道出處,也不知道它的上下句,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說的「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詩如今仍被廣泛地使用著,用來形容大事發生前的風起雲湧之勢。這句詩出句唐代詩人許渾的《鹹陽城東樓》,這是一篇流傳了1000多年的千古名篇。
  • 「山雨欲來風滿樓」很經典,它的上一句是什麼?很少有人聽過
    晚唐著名詩人許渾在歷史上的評價毀譽參半,褒揚者認為許渾可為「詩家之法程」。「法程」即為法則,這一評價不可謂不高,貶斥者則言:「大手筆所不屑。」許渾在唐末至明之前影響力甚大,從明開始出現了毀譽參半的現象。有唐三百年,詩歌成就蔚為壯觀,詩壇大家枚不勝舉。
  • 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經歷了什麼,這句詩有沒有深刻的寓意呢?
    楊慎還引用蘇門弟子陳師道的話說,進來沒有高深的學問,所以大家都喜歡許渾的詩。至於文人之間的口舌之爭,各有己見。我們還是自己來欣賞這首詩吧。二、 山雨欲來風滿樓 有深刻的寓意嗎?在清代吳昌祺《刪訂唐詩解》中,他評價這首詩的時候說:當時長安何至如此?詩人語多太過也。所謂的深刻寓意,往往是指借寫景來暗喻時事或者託物喻志。這也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詩常常被後人使用的原因。
  •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讀唐詩不可錯過的許渾15首!
    今天,要推薦的是晚唐的另一位詩人,那就是許渾。許渾的律詩也是值得我們反覆品讀的,他的構句手法,取象角度,情感的糅合方式非常獨特,圓融中透漏著理性,工整中又不忘妙趣橫生的意境,人稱「丁卯體」。他還因為詩中表達的愁緒,與現實悲情的杜甫齊名。
  • 喜歡山雨欲來風滿樓,那你可知滿天風雨下西樓?
    「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詩可以說是非常的出名了,本意是想指大事情要發生前的緊張氣氛。後來也多用來純粹指天氣和景象。詩人是晚唐詩人「許渾」,上一篇文章詳細解說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全詩《鹹陽城東樓》,該詩講述的唐王朝已經回天乏術危機四伏了,深刻表達了作者悲痛的情感。有興趣可以去查看上文。今天講的這首詩也是詩人許渾寫的叫《謝亭送別》。也就是詩句「滿天風雨下西樓」的全詩,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
  • 最擅長寫「水」的許渾五首詩:橫煙秋水上,疏雨夕陽中
    最擅長寫「水」的許渾五首詩:橫煙秋水上,疏雨夕陽中許渾是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專攻律體,成就極高。許渾的寫景詩最具特色,尤其擅長描寫水與雨之景,故有「許渾千首溼」之稱。許渾的律詩,句法圓熟工穩,聲調平仄自成一格,創造了「丁卯句法」,也就是後人評價的「丁卯體」。許渾愛寫水,杜甫愛寫愁,所以有「許渾千首溼,杜甫一生愁」的評價。同處於晚唐詩壇的韋莊,對許渾的詩評價極高:江南才子許渾詩,字字清新句句奇。以下所選的許渾五首律詩,最能體現他的律詩風格特徵,也能充分體現他最擅長寫「水」的詩歌特色。
  • 晚唐詩人許渾:他心中的雨,他眼中的水,他的「千首溼」
    晚唐有一位詩人叫許渾,他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後人把他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許渾,字用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許渾的家境並不貧寒,祖上曾經出過宰相,他本人也是個青年才俊,但是他的仕途卻不是很順利,接近四十歲才進士及第,進入官場後又兩次因病乞歸,任職過部員外郎,轉睦、郢二州刺史,最後晚年閒居在一個小小的村落。他的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而且他本人非常喜歡描寫水、雨之景,他的詩多寫「水」,甚至得了個「許渾千首」稱號。
  • 君不見,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拾得物外通靈句,儘是人間唯美詩《君不見》曉東集句系列作品之七君不見·風滿樓作者:艾曉東(集句)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秦樹晚,漢宮秋。送客添新恨,聞笛憶舊遊。2.君不見,長江日夜東流水,兩岸蘆花一釣船。蟬響夕陽風滿樹,雁橫秋浦雨連天。身何處,心渺然。借問釣魚者,持竿多少年。
  • 唐代文學名家許渾簡介及主要作品
    許渾簡介: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
  • 整個1950年代初期,臺灣處於「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境地
    整個1950年代初期,臺灣處於「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境地,四面楚歌的蔣氏父子及其政權,面臨著徹底覆沒的命運。唯一給蔣介石稍許安慰的是他的海空軍。當時臺灣保存下的海軍,有50艘戰艦並3.5萬人的兵力(實際能啟動作戰的只佔半數);空軍有各類飛機400架,官兵8.5萬人(也只有半數能上天)。
  • 許渾這首詩表面寫景,實則卻怨而不怒,印證了顧況對白居易的戲言
    初遇此詩,只覺詩題複雜拗口,甚而都沒仔細讀題,夕陽西下,樓臺深鎖,花戲東風,雖色調暗淡,情調低沉,但也只覺的是一首寫景詩了,絲毫不覺「客有卜居不遂薄遊汧隴」的黯然心情。這個詩題的大致是說詩人有朋友從外地來長安想找一棲身之地,幾經周折之下卻事與願違,無奈只好漫遊於汧山隴水之間。
  • 「一將功成萬骨枯」:16位不出名的詩人,寫出了16句千古名句
    在歷史上,有太多這樣的詩人了,可能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姓名或生平,但他們的名句卻千古流傳。今天,隱娘來總結這樣一些詩人,詩人不出名,寫出的詩句卻千古流傳。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名句解析】這首詩被收入《宋詞三百首》,是登臨的名作。結尾既沉鬱又渾成,令人讀之有無窮哀感。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 早秋三首·其一——唐·許渾
    作者簡介 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後移家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後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鹹陽城東樓》。
  • 許渾很悽美的一首詩,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送別詩中所流露出來的那份憂愁,以及詩人細膩的描寫,那都是令這一類作品充滿了感傷之懷,這首《謝亭送別》,詩人以一種很悲情的口吻娓娓道來,從而也是營造出了一種悽美之感,讀來也是令人感慨萬千,所以如此傷感的一首詩,那自然也是不容錯過,值得我們細細去品讀。
  • 許渾千首溼,杜甫一生愁——這位晚唐才子何以與詩聖並論?
    有朋友提問:許渾是唐朝才子,他的詩歌都帶有水的成分,請問他的名句是哪一句?為啥叫千首溼人?這問題……不都自問自答了麼?為啥叫「千首溼人」?因為「他的詩歌都帶有水的成分」啊。作為一個沒有超大名氣的晚唐詩人,雖然不能和李商隱、杜牧來爭鋒,但是許渾本身水平不低,而且他從不寫古體詩,一門心思只寫近體格律詩。所以他的詩格律圓熟老道,還開創了自己的拗律風格,稱為「丁卯句法」,甚至很多人拿他和杜甫相比。不過我們知道,格律只是近體詩的入門要求。格律再精研,意境上不突破,就永遠沒辦法站上高峰。許渾和杜甫的差距就在這裡,而且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 未來半年的成都房價:平靜的蓄勢期之後,便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NO3 515之後的沉靜,差不多3年快到了,歷史周期大概率會如期到來房價這個東西,從來不是依照個人意願來轉移的。更可悲的是,往往它還不是依照大多數普通人的意願來轉移的。10年,14年,17年,這幾個時間段,諸位自己去看下,是不是都是全國房價的節點時間。大家可能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正如老畢問答開頭的第二句話,那就是為什麼疫情反而促使房價上漲?
  • 詩詞欣賞:「邊塞詩人」高適10首詩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 每天一首古詩詞|許渾: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謝亭送別》許渾這是唐代詩人許渾在宣城送別友人後寫下的一首詩。「謝亭」,又叫謝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齊詩人謝眺任宣城太守時所建,他曾在這裡送別友人範雲,後來謝亭就成為了宣城著名的送別之地。首句「勞歌一曲解行舟」,「勞歌」,原本指在勞勞亭送客時唱的歌,後來就成為了送別詩的代稱。勞勞亭,在如今的南京市南面,同樣是一個著名的送別之地。如李白就曾有詩云:「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紅葉青山水急流」,則是詩人想像中友人乘舟江上時看到的景色。時值深秋,兩岸青山,霜林盡染,映襯著一江碧綠秋水,色彩格外鮮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