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詩人許渾:他心中的雨,他眼中的水,他的「千首溼」

2020-12-22 一條鹹魚愛詩詞

晚唐有一位詩人叫許渾,他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後人把他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

許渾,字用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許渾的家境並不貧寒,祖上曾經出過宰相,他本人也是個青年才俊,但是他的仕途卻不是很順利,接近四十歲才進士及第,進入官場後又兩次因病乞歸,任職過部員外郎,轉睦、郢二州刺史,最後晚年閒居在一個小小的村落。

他的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而且他本人非常喜歡描寫水、雨之景,他的詩多寫「水」,甚至得了個「許渾千首」稱號。

01他的登臨懷古,他的萬裡鄉愁

《鹹陽城東樓》

一上高城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詩人一登上鹹陽高高的城樓,向南望去,萬裡鄉愁油然而生,望著眼前蘆葦楊柳,很像長江中的汀洲。夕陽已經沉落,山雨欲來,滿樓風聲颯颯。

詩人遊宦長安,遠離家鄉,萬裡之愁,正以鄉思為始一個「愁」字,奠定了全詩的基調。筆觸低沉,景致悽迷,觸景生情,蒼涼傷感的情懷落筆即出,意遠而勢雄。

《金陵懷古》

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

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靡靡之音《玉樹後庭花》,和陳王朝的國運一同告終;景陽宮中聚會,邊塞的瞭望樓已然空空。

墓地上遠遠近近的松樹楸樹,掩蔽著歷代無數官吏的墳冢;高高矮矮的綠色莊稼,長滿了六朝殘敗的宮廷。

石燕展翅拂動著雲霓,一會兒陰雨,一會兒天晴;江豚在大江中推波逐浪,夜深深又颳起一陣冷風。

歷代的帝王一去不復返了,豪華的帝王生活也無蹤無影;惟有那些環繞在四周的青山,仍然和當年的景物相同。

這首懷古七律,在選取形象、錘鍊字句方面很見功力。例如中間兩聯,都以自然景象反映社會的變化,手法和景物卻大不相同:頷聯採取賦的寫法進行直觀的描述,頸聯藉助比興取得暗示的效果

02他心中的雨,他眼中的水,他的「千首溼」

《謝亭送別》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唱完送別之歌你就解開行舟遠去,兩岸是青山紅葉,江水急急向東流。

傍晚酒醒人已遠去,只有滿天風雨送我離開那西樓。

這是許渾在宣城送別友人後寫的一首詩。這首詩前後兩聯分別由兩個不同時間和色調的場景組成。前聯以青山紅葉的明麗景色反襯別緒,後聯以的黯淡景色正襯離情,筆法富於變化。而一、三兩句分別點出舟發與人遠,二、四兩句純用景物烘託渲染,則又異中有同,使全篇在變化中顯出統一。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此詩開頭兩句,詩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圖,把讀者引入一個秋濃似酒、旅況蕭瑟的境界。然而詩人沒有久久在離愁別苦之中。中間四句筆勢陡轉,大筆勾畫四周景色,雄渾蒼茫,全是潼關的典型風物。

全詩內容詩人都含蓄地表白了他並非專為追求名利而來。這樣結束,委婉得體,優遊不迫,有力地顯出了詩人的身份。

《早秋三首》其一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殘螢委玉露,早雁拂銀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淮南一葉下,自覺老煙波。

其二

一葉下前墀,淮南人已悲。蹉跎青漢望,迢遞白雲期。

老信相如渴,貧憂曼倩飢。生公與園吏,何處是吾師?

其三

薊北雁猶遠,淮南人已悲。殘桃間墮井,新菊亦侵籬。

書劍豈相誤,琴樽聊自持。西齋風雨夜,更有詠貧詩。

第一首詩作者從落葉聯想到自己的終身將終老江邊,作為一個才華橫溢的知識分子,哀痛之情不言而喻。至此我們不難看出,前面悽清景物的描寫,實際上都是為最後的感情抒發作鋪墊。

第二首和第三首詩,詩人起句直抒胸臆,由臺階前的落葉引發出作者之悲,一個「悲」字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

隨著時光的流逝,仕途渺茫,高官顯爵已經沒有希望了,而要想歸隱成仙又可望而不可及。可見,一種對未來前途的失望甚至絕望的心情,始終困擾著作者。

這是作者在屢遭挫折,仕途無望的情況卜,表現出對目己禾採雨途的迷惘與困惑,想要歸隱,而又不甘心終老江邊,這種客觀現實與主觀願望的矛盾,正是作者「悲」的緣由。

感謝關注,與你一起愛上韻律之美。

歡迎點讚、轉發、分享、評論,請留下你來過的足跡哦。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許渾千首溼,杜甫一生愁——這位晚唐才子何以與詩聖並論?
    有朋友提問:許渾是唐朝才子,他的詩歌都帶有水的成分,請問他的名句是哪一句?為啥叫千首溼人?這問題……不都自問自答了麼?為啥叫「千首溼人」?因為「他的詩歌都帶有水的成分」啊。作為一個沒有超大名氣的晚唐詩人,雖然不能和李商隱、杜牧來爭鋒,但是許渾本身水平不低,而且他從不寫古體詩,一門心思只寫近體格律詩。所以他的詩格律圓熟老道,還開創了自己的拗律風格,稱為「丁卯句法」,甚至很多人拿他和杜甫相比。不過我們知道,格律只是近體詩的入門要求。格律再精研,意境上不突破,就永遠沒辦法站上高峰。許渾和杜甫的差距就在這裡,而且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 最擅長寫「水」的許渾五首詩:橫煙秋水上,疏雨夕陽中
    最擅長寫「水」的許渾五首詩:橫煙秋水上,疏雨夕陽中許渾是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專攻律體,成就極高。許渾的寫景詩最具特色,尤其擅長描寫水與雨之景,故有「許渾千首溼」之稱。許渾的律詩,句法圓熟工穩,聲調平仄自成一格,創造了「丁卯句法」,也就是後人評價的「丁卯體」。許渾愛寫水,杜甫愛寫愁,所以有「許渾千首溼,杜甫一生愁」的評價。同處於晚唐詩壇的韋莊,對許渾的詩評價極高:江南才子許渾詩,字字清新句句奇。以下所選的許渾五首律詩,最能體現他的律詩風格特徵,也能充分體現他最擅長寫「水」的詩歌特色。
  • 唐代詩人許渾的10首名詩,山雨欲來風滿樓
    許渾,唐代詩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歌五律和七律都非常好,後人稱他與詩聖杜甫齊名,更有「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的說法。今天和大家讀許渾的10首著名詩歌。1、鹹陽城東樓唐代:許渾一上高城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讀唐詩不可錯過的許渾15首!
    所以,每當遇到工整的律詩,總是忍不住一一推薦,比如前面提到過的於良史,作品不多,卻首首都是極好的模板。今天,要推薦的是晚唐的另一位詩人,那就是許渾。許渾的律詩也是值得我們反覆品讀的,他的構句手法,取象角度,情感的糅合方式非常獨特,圓融中透漏著理性,工整中又不忘妙趣橫生的意境,人稱「丁卯體」。
  • 溫庭筠是晚唐詩人代表,與李清照齊名,欣賞他這10首辭藻華麗的詩
    溫庭筠,晚唐詩人,也是晚唐第一個大力寫詞的詞人。在詩方面,溫庭筠與李商隱並稱「溫李」;在詞方面,與韋莊並稱「溫韋」,是「花間詞派」創始人。溫庭筠的詩,辭藻華麗,有聲調色彩之美,在藝術上有獨到之處。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溫庭筠備受推崇的10首詩,感受他清婉精麗的文字魅力。
  • 唐代文學名家許渾簡介及主要作品
    許渾簡介: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
  • 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經歷了什麼,這句詩有沒有深刻的寓意呢?
    一、不要帶著有色眼鏡讀詩詞很多讀者一看到許渾二字,知道他是晚唐詩人,於是戴上了有色眼鏡,習慣於吹毛求疵,認為這類作品「淺陋」 。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評價許渾說:唐詩至許渾,淺陋極矣,而俗喜傳之,至今不廢。高棅編《唐詩品匯》,取至百餘首。甚矣,棅之無目也。棅不足言,而楊仲弘選《唐音》,自謂詳於盛唐而略於晚唐,不知渾乃晚唐之尤下者,而取之極多。仲弘之賞鑑,亦羊質而虎皮乎?陳後山云:「近世無高學,舉俗愛許渾。」斯卓識矣。
  • 早秋三首·其一——唐·許渾
    早秋三首·其一——唐·許渾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羅。 殘螢委玉露,早雁拂銀河。 高樹曉猶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老煙波。
  • 許渾這首詩表面寫景,實則卻怨而不怒,印證了顧況對白居易的戲言
    這個詩題的大致是說詩人有朋友從外地來長安想找一棲身之地,幾經周折之下卻事與願違,無奈只好漫遊於汧山隴水之間。許渾有感於朋友的遭遇,因而以詩寄寓,寫下這首託諷詩。「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長安是如此繁華的長安,初唐詩人駱賓王寫的《帝京篇》描寫道:「秦塞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桂殿嶔岺對玉樓,椒房窈窕連金屋。三條九陌麗城隈,萬戶千門平旦開。
  • 李商隱悼念亡妻,這首古詩描寫生動,詩人不愧為晚唐才子
    李商隱是晚唐傑出詩人,他年少苦讀,卻仕途坎坷。他成家後與妻子非常恩愛,可是為了生計,又不得不到處奔波。一方面他感慨自己無法實現心中的夢想,另一方面痛惜自己無法盡一位丈夫和父親的責任,經常深感自責。下面介紹李商隱悼念亡妻,這首古詩描寫生動,詩人不愧為晚唐才子。悼亡妻薔薇泣幽素,翠帶花錢小。嬌郎痴若雲,抱日西簾曉。枕是龍宮石,割得 秋波色。玉簟失柔膚,但見蒙羅碧。
  • 他是「江湖詩派」開創者,曾因被放鴿子,寫下一首七絕驚豔世人
    同樣的一方天地,在我們眼中的自然萬物,無非就是星辰日月、山川河流,但在詩人眼中,它們都是能夠訴說情感的生靈。不同的意象,在不同的文人筆下,有不一樣的情感。萬物皆可入詩。南宋時期,有一位鬼才詩人,因為約好的客人久久不至,無聊之時吟詠出了一首詩,竟然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
  • 許渾的一首七律,場面描寫栩栩如生,全文無一句議論,卻令人共鳴
    詩人們登山臨水、賞花弄月,更會賦詩抒情,表達心中的悲喜。滄桑歲月,值得後世思考;苦難人生,更值得珍惜。以有限人生抒寫漫長歷史,既要有卓越的學識和見解,更需不凡的勇氣和擔當。晚唐很多詩人雖然仕途受阻,卻心繫社稷民生,更希望朝廷可以從古代社會的興替中吸取經驗教訓,從而讓社會繁榮穩定、百姓快樂安康。
  • 「一將功成萬骨枯」:16位不出名的詩人,寫出了16句千古名句
    ——唐·曹松《己亥歲二首》【作者生平】曹松,晚唐詩人。唐昭宗天復元年,年逾70的曹松考中進士,被授予校書郎。兩年後,就去世了。他的詩歌「風格似賈島,工於鍊字,意境深幽」。——唐·高蟾《金陵晚望》【詩人生平】高蟾,晚唐詩人,與鄭谷友善,考試屢屢落第。為人講義氣,高蟾工五、七言律絕,多寫感事憤世、嗟老傷懷的悲慨。
  • 見證著晚唐之下的頹唐與衰落的詩人!
    墨汁順筆而下,落入心中卻成為永遠抹不去的深深鐫刻。那飛逸的筆調,像極了詩人飄在風中的衣角。他仿佛站在高崗之下,驀然回首,直直地同你對視,頃刻間,思緒飄飛,夢回晚唐。那是一個想像不出來的繁華世界。盛唐之下,晚唐款款走來,這是另一種充滿風情的時代,沒有金碧輝煌,卻炫目而深情。李商隱誕生在這個時代,生死於此。捕捉詩人生命的吉光片羽,不禁潸然淚下。
  • 晚唐詩人羅隱的這首諷刺詩,為何耐讀?妙在含蓄
    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我是沉於古詩。晚唐詩人羅隱寫過不少諷刺詩,比如《蜂》、《雪》等膾炙人口的名篇。不過在很多人心中,《贈妓雲英》才是羅隱諷刺詩的代表作。這首詩到底好在哪裡呢?我認為主要有兩點:巧妙的側面襯託、明顯的正話反說。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要做到這兩點,也非常不容易。我們來讀一讀。
  • 晚唐最失意的一首唐詩,讀來都是傷悲,最後7個字卻驚豔千年
    尤其是在晚唐時期,很多詩人都在用心血抒發唐王朝日薄西山的無奈,其中也產生了很多經典的詩句。今天談到的這首古詩就是如此。全文很短,只有28個字,但可以說是晚唐最失意的一首唐詩。字裡行間當中浸透的都是詩人對唐王朝日薄西山的惋惜,讀來都是傷悲,但是最後七個字且非常的驚豔。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 他是晚唐著名的詞人,風格類似溫庭筠,並貢獻了成語「天衣無縫」
    在唐朝後期,詞就已經開始流傳起來了,很多文人開始詩詞並作,比如溫庭筠、韋莊就是花間詞的開創者,但詞這種文學題材在唐代屬於拿不上檯面的作品,再加上很多人對於中晚唐的歷史並不感興趣,所以很多當時很有名的詩人,如今已經沒幾個人知道了,牛嶠就是其中一個。
  • 每天一首古詩詞|許渾: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謝亭送別》許渾這是唐代詩人許渾在宣城送別友人後寫下的一首詩。南齊詩人謝眺任宣城太守時所建,他曾在這裡送別友人範雲,後來謝亭就成為了宣城著名的送別之地。首句「勞歌一曲解行舟」,「勞歌」,原本指在勞勞亭送客時唱的歌,後來就成為了送別詩的代稱。勞勞亭,在如今的南京市南面,同樣是一個著名的送別之地。如李白就曾有詩云:「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