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後期,詞就已經開始流傳起來了,很多文人開始詩詞並作,比如溫庭筠、韋莊就是花間詞的開創者,但詞這種文學題材在唐代屬於拿不上檯面的作品,再加上很多人對於中晚唐的歷史並不感興趣,所以很多當時很有名的詩人,如今已經沒幾個人知道了,牛嶠就是其中一個。
牛嶠是晚唐詞人,唐代宰相牛僧孺的孫子,進士及第,但他生逢亂世,剛剛中進士不到兩年,黃巢就攻破長安,在動蕩中他歷任拾遺、補闕、尚書郎。在文學上他以詞著名,其風格類似於溫庭筠,也算是花間詞派的代表人物,並給我們留下三十多首詞作。
今天我們來欣賞他的一首《憶江南》:
銜泥燕,飛到畫堂前。佔得杏梁安穩處,體輕唯有主人憐,堪羨好因緣。
這是一首詠燕詞,詞人借詠燕以抒發閨中女子的怨情。和其他的花間詞如出一轍,都是描寫閨中女子思念丈夫的作品。這首詞中通過女子對結伴而飛的燕子的羨慕,側面表述了她自己形單影隻,無人憐愛的悲慘遭遇。詞人用了僅僅二十七個字,卻寫得形神兼備,極富情致。
牛嶠不僅詞寫得好,還寫有小說集《靈怪錄》,因為當時處於亂世,文獻遭到嚴重的破壞,流傳到今天的《靈怪錄》已散佚不全,並存在篇章混淆的情況,但依然給我們留下很多經典的故事
我們常常說的成語「天衣無縫」就出自牛嶠的這部《靈怪錄》,在《靈怪錄·郭翰》中有這麼一個故事,傳說從前有個叫郭翰的人,有一個夏天的晚上他在院子裡乘涼,突然發現天空中的一朵白雲化身成美麗的仙女飄落下來,郭翰在驚奇之餘發現天女的衣服沒有衣縫,便十分好奇的問:「請問您穿的衣服怎麼沒有衣縫?」仙女笑著說:「我穿的是天衣,自然沒有衣縫」,這便是成語「天衣無縫」的出處,後來人們把做事周密完善沒有漏洞就叫作天衣無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