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話古妝:讀溫庭筠《菩薩蠻》詞,看看晚唐女子的化妝、造型

2020-12-09 夏陽晢煜

溫庭筠是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詞人。他精通音律,他的詩詞注重文採,他也被尊為「花間派」的鼻祖。他所寫的詩詞優美婉轉,讓我們能夠穿越時空,看到晚唐時美女的裝扮。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依然是溫庭筠的幾首《菩薩蠻》詞。「菩薩蠻」本是唐代教坊曲名,後來變成了詞牌名。據《唐才子傳》記載:「時宣宗喜歌《菩薩蠻》,綯假其新撰進之,戒令勿洩,而遽言於人。」晚唐時,唐宣宗很喜歡歌唱《菩薩蠻》,於是令狐綯借溫庭筠的新作進獻給宣宗,還告誡溫庭筠不要把這個秘密洩露出去,可是溫庭筠轉頭就把這事告訴給了別人。溫庭筠還多次譏諷令狐綯的短處,所以後來令狐綯逐漸疏遠了溫庭筠,也不向朝廷引薦溫庭筠,故而溫庭筠累試不第。

現存溫庭筠筆下的以《菩薩蠻》為詞牌的詞作共有15首(其中一首存疑),這些作品大都是傷懷望歸之作,其中以《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最為著名,這首詞昨天已經介紹過了,所以我們再挑選一些其他的《菩薩蠻》詞來賞析。

唐代女子在化妝上還是比較講究的,每個階段的時尚潮流也不同。在溫庭筠筆下,我們能夠看到他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女子們的妝容打扮。

一、剪人勝、戴玉釵

溫庭筠在《菩薩蠻·水精簾裡頗黎枕》中寫到了農曆正月初七女子戴人勝的習俗:

水精簾裡頗黎枕,暖香惹夢鴛鴦錦。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這首詞寫的是一個閨中女子,她睡在水晶簾裡面的頗黎枕(玻璃枕)上,屋子裡暖暖的,香爐裡還燒著香,她蓋的錦被繡著鴛鴦圖案,恐怕是一場春夢剛醒。詞的第一幕聚焦的是室內的場景,而第二幕則轉向了戶外。正是初春時節,江邊的柳樹已經長出了新芽,輕輕拂動的柳枝就像團團輕煙,大雁從只留殘月的夜空下緩緩飛過。

接著,我們發現鏡頭一轉,詞人的視線又回到了屋裡,寫到這位女子穿著淺淡藕合色的絲綢羅衣,纖纖細手握著剪刀,參參差差地剪出人勝,佩戴在頭上。人勝是什麼呢?《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七日為人日……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花勝。古代有風俗,在人日(農曆正月初七日)這一天,人們會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貼在屏風上或者戴在頭髮上,以討取吉利。這個習俗是從晉朝開始出現的,直到宋代都還有這種風俗。

最後,溫庭筠寫到了這位女子頭飾,紅花簪在她烏黑的頭髮上,兩縷青絲半遮半掩地搭落在紅潤的臉龐兩邊,她戴的玉釵在春風中輕輕地搖曳擺動。今天很多女孩子做髮型喜歡用可愛的皮筋、夾子、頭花等等,而古代女子同樣也愛美,她們也有她們的扮靚方式。

二、點額黃、戴翠釵

除了用常見的髮釵做頭飾,唐代女子化妝時還會點鵝黃。我們看《木蘭辭》裡說「對鏡貼花黃」,說的就是在臉上貼上花鈿、花黃一類的飾物,「花黃」也叫「鵝黃」、「額黃」、「鴉黃」、「約黃」等。再看溫庭筠的《菩薩蠻·蕊黃無限當山額》

蕊黃無限當山額,宿妝隱笑紗窗隔。相見牡丹時,暫來還別離。翠釵金作股,釵上蝶雙舞。心事竟誰知?月明花滿枝。

詞裡寫的是一個昨晚沒有卸妝的女子,她昨天的殘妝還在臉上,眉上額間的蕊黃只留下依稀的殘跡,迷濛的紗窗又將她的笑容隱去。她與心愛的人相逢於牡丹花開的晚春時節,但是情人剛剛來又匆匆別離,這短暫的溫情就像悄悄逝去的春日。

夏陽覺得,溫庭筠把這個初睡醒的女子寫得太美了,試想看看,你昨天晚上跟朋友去嗨了一晚,回到家倒頭就睡了,妝都沒有卸,臉也沒洗,第二天的皮膚那得多糙啊!可溫庭筠不這麼想,他覺得這略帶殘妝的女子很美,仿佛隔著窗紗都能看到她的笑靨,那可得是一個什麼樣的神仙女子,至少她皮膚的底子應該不差吧,又或者,溫庭筠是個直男,近視眼?但是從他寫的詞來看,他對女性的化妝護膚應該還是比較熟悉的,甚至連她們使用的髮飾都描寫得繪聲繪色。

這位女子頭上戴的是有金色釵腳的翠玉髮釵,釵上還有一對蝴蝶,仿佛在翩翩起舞。銀色的月光灑下大地,灑到院子裡的枝頭上,枝頭上開滿了花朵。可是,有誰能知道她的心事呢?釵上蝴蝶成雙,而她自己卻形單影隻。寫到最後,溫庭筠又把目光落到了屋外的景物上,明月、花枝構成了另一幅迷離的景象,與開篇的「宿妝隱笑紗窗隔」形成了對照。兩個迷離的場景,營造了整首詩朦朧的氛圍,也渲染了這位女子對戀人濃濃的相思。

從這首詞裡,我們能夠看到當時流行的點鵝黃裝扮,而釵子則是古代女子的常見髮飾,釵子的材質和樣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三、貼翠鈿

除了鵝黃,古代女子還會在臉上貼花鈿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最多,通常以金、銀等製成花形,貼在臉上。關於花鈿的起源,據宋高承《事物紀原》引《雜五行書》載: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因此,壽陽公主的妝容被稱為「梅花妝」或「壽陽妝」。後來,人們紛紛效仿「壽陽妝」,貼花鈿開始流行起來。花鈿的形狀除了有像梅花的,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貼花鈿在唐代是十分盛行的,宮中女子更加求新求奇,宋代陶谷《潸異錄》記載:「後唐宮人或網獲蜻蜓,愛其翠薄,遂以描金筆塗翅,作小折枝花子。」這裡說的就是用蜻蜓翅膀來做花鈿。

張萱《搗練圖》局部
張萱《搗練圖》局部

在溫庭筠的《菩薩蠻·牡丹花謝鶯聲歇》裡也提到了花鈿,他寫的是「翠鈿」:

牡丹花謝鶯聲歇,綠楊滿院中庭月。相憶夢難成,背窗燈半明。翠鈿金壓臉,寂寞香閨掩。人遠淚闌幹,燕飛春又殘。

暮春時節,牡丹花謝了,夜鶯也停止了歌聲,月光灑在種滿綠楊的庭院。一位女子思念著她的心上人,難以入夢,背著窗的是昏暗的一盞孤燈。她戴著華麗的頭飾,花鈿是用金翠珠寶製成的,低垂地貼在臉頰上。在門窗緊閉的閨閣裡,她的心中滿是孤寂。想到心上人離自己非常遙遠,她又止不住地流下傷心的淚水,看著燕子飛來,銜走了春光。

溫庭筠的詩讀起來總是有一種淡淡的傷感,在這首詞裡,思婦戴的翠鈿是花鈿的一種,是將金翠珠寶製成花朵形狀的小飾品,還有一種的翠鈿是由各種翠鳥羽毛製成,整體花鈿呈青綠色。翠鈿在前代的一些詩歌中也曾被詩人提及,如《西洲曲》中的「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白居易《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總之,翠鈿是一種非常清新別致的飾品。

四、小結

溫庭筠在這三首《菩薩蠻》詞裡記錄了晚唐女子的妝容與髮飾,我們看到,當時的女子們會在臉上貼人勝、鵝黃、花鈿等等,還會在頭上戴紅花、戴各式各樣的釵子,她們都是閨中苦苦相思的少婦,渴望著有朝一日能跟心上人重逢。溫庭筠的詞讓我們穿越時空,了解到了真實的大唐。

我是夏陽晢煜,一個熱愛傳統文化的漢服小姐姐,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繼續關注我哦,我將繼續帶你品讀古詩詞。

相關焦點

  • 詞話古妝:讀溫庭筠詞,看看晚唐女子用哪些化妝品和首飾
    這個春節,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每天都宅在家裡,每天都是千篇一律的吃、喝、睡,哪也沒去,妝也不用化了,化了也是自我欣賞。看看被冷落的梳妝檯,讓我不禁想到,古代人的梳妝檯是什麼樣呢?古代女子都用什麼化妝品和首飾呢?今天我們依然讀溫庭筠的詞,還是以《菩薩蠻》為詞牌的詞為例,看看古代女子的梳妝檯都有些啥。
  • 蛾眉懶起弄妝遲 讀溫庭筠《菩薩蠻》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溫庭筠,唐代人,字飛卿。後人稱他為「溫八叉」,據傳其雙手交叉八次,大作就會誕生。這足以和曹植七步成詩相媲美。按照「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的說法,詞並不是唐代文學的主流,但溫庭筠是一個例外。
  • 溫庭筠《菩薩蠻》|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唐 溫庭筠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3) 明滅:指女子的額黃有所脫落而或明或暗。(4) 鬢云:高高梳起的髮髻,蓬鬆如雲。(5) 度:覆蓋,形容鬢角延伸向臉頰,逐漸輕淡,像雲影輕度。(6) 香腮雪:雪白的面頰。(7) 蛾眉:女子的眉毛細長彎曲像蠶蛾的觸鬚,故稱「蛾眉」。(8) 弄妝:梳妝打扮。(9) 羅襦:絲綢的短襖。
  • 溫庭筠名篇《菩薩蠻》,寫盡美人寂寞,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我們來讀一首溫庭筠的《菩薩蠻》,表面是寫一個美女,寫美女的相思,寫美女的愛情,但在更深處,有沒有另一種更宏大的寄託呢?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 ​新高考古詩文賞析系列線上活動(15)菩薩蠻 溫庭筠
    新高考古詩文賞析系列線上活動(15)菩薩蠻  (唐)溫庭筠
  • 唐宋詞鑑賞: 溫庭筠 · 菩薩蠻 · 小山重疊金明滅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子曰師說: 溫庭筠 · 菩薩蠻 · 小山重疊金明滅一說描寫女子頭上插戴的飾金小梳子重疊閃爍的情形,或指女子額上塗成梅花圖案的額黃有所脫落而或明或暗。鬢雲欲度香腮雪。鬢邊髮絲飄過。潔白的香腮似雪,✦鬢云:像雲朵似的鬢髮。形容髮髻蓬鬆如雲。✦度:覆蓋,過掩,形容鬢角延伸向臉頰,逐漸輕淡,像雲影輕度。✦欲度:將掩未掩的樣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頰。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 溫庭筠·《菩薩蠻》|懶起畫娥眉
    溫庭筠·《菩薩蠻》|懶起畫娥眉 2020-12-03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邂逅《人間詞話》,遇見王國維心中的溫庭筠、韋莊、馮延巳
    《人間詞話》第十二則一閒來無事,那就繼續說說《人間詞話》吧。今天說第十二則,去品讀詞剛興起時溫庭筠、韋莊、馮延巳三位詞界大佬的風格。,不考慮時代背景,單論詞作,溫庭筠也的確只能算二流高手。先讀溫庭筠,再讀韋莊的詞,腦海裡會靈光一閃,有種清新純粹的小女人的情懷在裡面。一個是濃妝豔抹,雍容華麗,一個淡妝可愛,清新脫俗,後者像一個可愛的姑娘在向你訴說心事,讓你自然而然地親近,自然而然地接受。
  • 中國古典詩詞/溫庭筠:菩薩蠻
    菩薩蠻唐·溫庭筠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詞人簡介:溫庭筠(約812年-約866年),本名岐,藝名庭筠,字飛卿,男,漢族,唐代并州祁縣(今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人,晚唐時期詩人、詞人
  • 唐詞鑑賞-菩薩蠻·杏花含露團香雪(溫庭筠)
    8.蟬鬢:古代女子的一種髮型,即將鬢角處的頭髮向外誇張地梳起,形成像蟬翼一樣非常薄的一層。賞析此詞約作於唐大中(847—860)年間。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載:「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相國(綯)假其(溫庭筠)新撰密進之,戒令勿洩,而遽言於人,由是疏之。」溫亦有言曰:「中書堂內坐將軍。」譏相國無學也。
  • 『吳門詩社』社課研習 —— 溫庭筠《菩薩蠻》
    晚唐考試律賦,八韻一篇。據說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韻,八叉八韻即告完稿,時人「叉」、「溫八吟」。詩與李商隱齊名,並稱「溫李」。詞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五代後蜀趙崇祚輯錄了晚唐五代時期溫庭筠、皇甫松、韋莊、薜昭蘊、牛嶠、張泌、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和凝、顧敻、孫光憲、魏承斑、鹿虔扆、閻選、尹鶚、毛熙震和李洵十八家詞五百首,編為《花間集》十卷。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詞集。
  • 懶起畫蛾眉 ——溫庭筠《菩薩蠻》賞析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相交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溫庭筠,字飛卿,太原祁縣人。他是晚唐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精通音律,工詩善詞,做賦才思敏捷,八叉手而八韻成,時號「溫八叉」。這首《菩薩蠻》是溫庭筠的代表作之一。
  • 【經典論述】——簡答溫庭筠詞的藝術特色
    簡答溫庭筠詞的藝術特色。
  • 最美宋詞欣賞——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代表詞作。此詞寫女子起床梳洗時的嬌慵姿態,以及妝成後的情態,暗示了人物孤獨寂寞的心境。詞人把女子的容貌寫得很美麗,服飾寫得很華貴,體態也寫得十分嬌柔,仿佛描繪了一幅唐代仕女圖。全詞成功地運用了反襯手法,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鷓鴣雙雙,反襯人物的孤獨;容貌服飾的描寫,反襯人物內心的寂寞空虛。作品充分體現了作者的詞風和藝術成就。
  •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溫庭筠
    >溫庭筠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品鑑鑑賞:這首《菩薩蠻》詞以精緻的構思,精美的語言,寫閨中思婦獨處的情懷,刻畫出一位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此處寫女主人公的「細緻」「認真」,與前面的「懶」「遲」,真實地反映了她內心的矛盾:因情人不在,無人欣賞,而懶起遲妝,但少婦的愛美天性又使她本能地進行細緻妝扮。最後兩句寫她更換衣服時,忽然看見上面繡有的雙雙鷓鴣,不禁更添了一段新愁。全篇內容是寫一個女子早晨自嬌臥未醒,宿妝已殘而懶起梳妝,而妝畢簪花照鏡,而穿上新羅襦之 過程。結構亦循此次序作直線型之描敘,極清晰明了。
  • 唐代|溫庭筠《菩薩蠻·竹風輕動庭除冷》
    此詞寫春愁春恨。與溫詞中的人物身份大多為普泛化的女性不同,此詞的抒情主人公則是一位幽居深宮的女子。詞的上片仍從景物環境寫起。這是一個清幽冷寂的月夜,庭院裡的付林在輕柔的夜風吹拂下沙沙作響,婆娑的竹影使庭院變得更加幽森清冷;皎潔的月光透過珍珠帘子灑照進來,在地上投下玲瓏斑駁的影子。隨著月光的指引,方顯現出倚憑山枕而臥的女主人公。
  • 溫庭筠滿腹經綸,瀟灑不羈,為什麼卻偏愛閨情之詩
    自古以來,女子閨閣生活一直是文人愛寫的題材。「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就連徵戰沙場的木蘭脫下戰袍,也不忘拾起昔日女子紅妝。 作為花間詞派代表人,晚唐詩人溫庭筠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都是以女子閨情為主。他的文筆細膩,描述女子愁怨之情,可以說比女人更懂女人。
  • 溫庭筠《菩薩蠻》中的美人妝
    眉是女子精氣神的體現,現代女子注重畫眉,古時也不例外。《詩經·衛風·碩人》中描寫白皙貌美的莊姜夫人的容貌時便曾寫到「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戰國時期楚國文人宋玉也曾在《登徒子好色賦》中寫東家之子「眉如翠羽,膚如凝脂。」時至溫庭筠所處唐朝,眉樣更是花樣十足。
  • 1000多年前,不得志的溫庭筠隨手寫一首詞,如今成《甄嬛傳》代表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這首歌曲歌詞,其實不是現代人所作。而是選自1000多年前,唐代詞人溫庭筠的代表詞作《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菩薩蠻》描寫了一個閨中女子獨處的情懷。
  •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溫庭筠的柔情繾綣《菩薩蠻》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溫庭筠《菩薩蠻》還記得《甄嬛傳》中這首曲子嗎?優美深情,出自才子溫庭筠之手。在這樣粗獷的外表下,溫庭筠卻有著一顆多情細膩的心,文採風流。在段府待了九年之後,已經21歲的的溫庭筠決心出去闖蕩一番,來到了繁華的長安。在長安城中,溫庭筠得以與當時的名流文士往來,卻不料秋試落第。年少輕狂的溫庭筠落榜之後,來到揚州,在這個煙花之地,他流連於萬花叢中,倚紅偎翠,虛度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