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
其一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其二
水精簾裡頗黎枕。暖香惹夢鴛鴦錦。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
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其三
蕊黃無限當山額。宿妝隱笑紗窗隔。相見牡丹時。暫來還別離。
翠釵金作股。釵上蝶雙舞。心事竟誰知?月明花滿枝。
其四
翠翹金縷雙鸂鶒。水紋細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紅滿枝。
繡衫遮笑靨。菸草粘飛蝶。青瑣對芳菲。玉關音信稀。
其五
杏花含露團香雪。綠楊陌上多離別。燈在月朧明。覺來聞曉鶯。
玉鉤褰翠幕。妝淺舊眉薄。春夢正關情。鏡中蟬鬢輕。
其六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嫋娜春無力。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
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
其七
鳳凰相對盤金縷。牡丹一夜經微雨。明鏡照新妝。鬢輕雙臉長。
畫樓相望久。欄外垂絲柳。音信不歸來。社前雙燕回。
其八
牡丹花謝鶯聲歇。綠楊滿院中庭月。相憶夢難成。背窗燈半明。
翠鈿金壓臉。寂寞香閨掩。人遠淚闌幹。燕飛春又殘。
其九
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裡關山隔。金雁一雙飛。淚痕沾繡衣。
小園芳草綠。家住越溪曲。楊柳色依依。燕歸君不歸。
其十
寶函鈿雀金鸂鶒。沉香閣上吳山碧。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
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
其十一
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時節慾黃昏。無聊獨倚門。
其十二
夜來皓月才當午。重簾悄悄無人語。深處麝煙長。臥時留薄妝。
當年還自惜。往事那堪憶。花落月明殘。錦衾知曉寒。
其十三
雨晴夜合玲瓏日。萬枝香嫋紅絲拂。閒夢憶金堂。滿庭萱草長。
繡簾垂籙簌。眉黛遠山綠。春水渡溪橋。憑欄魂欲消。
其十四
竹風輕動庭除冷。珠簾月上玲瓏影。山枕隱濃妝。綠檀金鳳凰。
兩蛾愁黛淺。故國吳宮遠。春恨正關情。畫樓殘點聲。
【主講】雪芬飛
今天和大家一起學習溫庭筠的詞。
溫庭筠(約801—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新唐書》與《舊唐書》均有傳。年輕時才思敏捷。晚唐考試律賦,八韻一篇。據說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韻,八叉八韻即告完稿,時人「叉」、「溫八吟」。詩與李商隱齊名,並稱「溫李」。詞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
五代後蜀趙崇祚輯錄了晚唐五代時期溫庭筠、皇甫松、韋莊、薜昭蘊、牛
嶠、張泌、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和凝、顧敻、孫光憲、魏承斑、鹿虔扆、閻選、尹鶚、毛熙震和李洵十八家詞五百首,編為《花間集》十卷。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詞集。這十八家除溫庭筠、皇甫松和孫光憲以外,都是西蜀的文人。他們的詞風大體上一致,後世因稱為花間詞人。其中最早的詞人,就是被稱為「花間鼻祖」的溫庭筠。
在中原戰亂頻仍之際,西蜀相對定,所以集中了一批文人。而西蜀的統
治階級在相對安定的局面中又弦歌宴飲,過著奢侈淫靡的苟安生活,是那
種鏤玉雕瓊,裁花剪葉,描寫女人恣色風情的詞,便適應歌臺舞榭的需要而大量地產生出來了。
歐陽炯《花間集》序說:「楊柳大堤之句,樂府相傳,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製。莫不爭高門下,三千玳瑁之簪,兢富樽前,數十珊瑚之樹。則有綺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指,拍按香檀。不無清絕之詞,用助嬌嬈之態。自南朝之宮體,南北裡之娟風。何止言之不文,所謂秀而不實。」花間詞就是在這樣的社會風尚裡產生的。
陸遊《花間集跋》說:「方斯時,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至此。可嘆也哉!或者,出於無聊故耶!」這是對花間詞的中肯批評。
溫庭筠一直被看成「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豔之詞」的輕薄才子和無行人。其實,他是一個很有抱負,希望用世的人,他在《過陳琳墓》詩中道:「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表示了異代同悲之感,但是,他的生卻是「未能鳴楚玉,空欲握珠」(《韻》)。
由於恃才傲物,他對權相令狐絢並非一味幹謁求薦,卻對其結黨營私炙手可熱和才識匱乏,頗多譏諷。而,他雖才思敏捷,長於詩賦辭章,卻因得罪了令狐絢,而被有司以「科場假
手」的理由摒於科舉門外,且屢試不第,淹蹇終生。於是,他就更以狎妓豪飲的「無行」,來表現自己的憤世嫉俗。負「士行塵雜,不修邊幅」之謗的溫庭筠,曾漫遊江淮間,所得錢帛,多為狎邪所費。冶遊狎妓之時,想起自己屈己,於人,以求仕進的生活,實與妓女相類,因而,對這些被侮辱被損害的女性,他往往充滿真誠的同情,甚至將自己的身世之感,揉入了表現她們的生活和感情的詞作中。在長期浪跡江湖的生活中,溫庭筠所見並非不廣,但是,「狂歌於漏舟中」的時風,造就了「家家之香徑春風,尋越豔;處處之紅樓夜月,自鎖娥」(歐陽炯《花間集敘》)的詞風。
溫庭筠的五七言律詩,多華豔、清新流利,與樂府詩的綺麗有所同。「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歸」(《利州南渡》)、「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商山早行》)等名言語,歷來為人傳誦。溫庭筠詩中,綺麗感傷的一面,已漸露出由詩變為詞的端倪。如「階前碎月鋪花影」(《生禖屏風歌》)、「雲髻幾迷芳草蝶,額黃無限夕陽山」(《偶遊》)等句,從字面到意境都接近詞。這也難怪,他的詞作在《花間集》中,佔有重要席。
除詩詞外,溫庭筠還是一位小說作家、學者。據《新唐書·藝文志》,溫庭筠撰有小說《乾巽子》3卷、《採茶錄》1卷,編纂類書《學海》1卷。可惜幾乎全部亡佚,僅《乾巽子》部分文句在《太平廣記》裡尚有所引錄,現如今無從探知其詳。尤其《學海》10卷的亡佚,實在是中國學術史上的一大損失。如果《學海》能保存下來,必然會對學術研究和輯佚等工作大有貢獻。
溫詞的《握蘭集》三卷及《金荃集》十卷早已失傳,從收錄其作品最多的
《花間集》(收六十六首)看,所表現的都是閨情、宮怨一類題材,以其最著名的《菩薩蠻》十四首看,就可看成一首。但是,若對之仔細品嘗味,則又如觀賞頤和園長廊的彩畫,我們會為他的善寫同中之異而折服。
《菩薩蠻》
其一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其二
水精簾裡頗黎枕。暖香惹夢鴛鴦錦。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
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其三
蕊黃無限當山額。宿妝隱笑紗窗隔。相見牡丹時。暫來還別離。
翠釵金作股。釵上蝶雙舞。心事竟誰知?月明花滿枝。
其四
翠翹金縷雙鸂鶒。水紋細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紅滿枝。
繡衫遮笑靨。菸草粘飛蝶。青瑣對芳菲。玉關音信稀。
其五
杏花含露團香雪。綠楊陌上多離別。燈在月朧明。覺來聞曉鶯。
玉鉤褰翠幕。妝淺舊眉薄。春夢正關情。鏡中蟬鬢輕。
其六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嫋娜春無力。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
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
其七
鳳凰相對盤金縷。牡丹一夜經微雨。明鏡照新妝。鬢輕雙臉長。
畫樓相望久。欄外垂絲柳。音信不歸來。社前雙燕回。
其八
牡丹花謝鶯聲歇。綠楊滿院中庭月。相憶夢難成。背窗燈半明。
翠鈿金壓臉。寂寞香閨掩。人遠淚闌幹。燕飛春又殘。
其九
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裡關山隔。金雁一雙飛。淚痕沾繡衣。
小園芳草綠。家住越溪曲。楊柳色依依。燕歸君不歸。
其十
寶函鈿雀金鸂鶒。沉香閣上吳山碧。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
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
其十一
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時節慾黃昏。無聊獨倚門。
其十二
夜來皓月才當午。重簾悄悄無人語。深處麝煙長。臥時留薄妝。
當年還自惜。往事那堪憶。花落月明殘。錦衾知曉寒。
其十三
雨晴夜合玲瓏日。萬枝香嫋紅絲拂。閒夢憶金堂。滿庭萱草長。
繡簾垂籙簌。眉黛遠山綠。春水渡溪橋。憑欄魂欲消。
其十四
竹風輕動庭除冷。珠簾月上玲瓏影。山枕隱濃妝。綠檀金鳳凰。
兩蛾愁黛淺。故國吳宮遠。春恨正關情。畫樓殘點聲。
《菩薩蠻》作為本唐教坊曲,作者選擇它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們看一下菩薩蠻的韻律,它是2句一韻,共8句4韻,平仄相交,這樣的節奏,更增加韻律的輕快流暢,提高了吟唱的效果,而且作者又以情景交融的簡單畫面出場,給聽眾以賞心悅目的感覺。
十四首《菩薩蠻》中,有旭日初照,畫屏溢彩,弄妝梳洗,花面交映;有寶簾美枕,暖香鴛錦,江柳殘月,美人服飾;有蝶舞金釵,月滿花枝;有海棠帶雨,菸草飛蝶;有杏花含露,玉鉤翠幕;有柳絲嫋娜,芳草萋萋,香燭成淚,花落鳥啼„„筆下的境界極為優美。有些內容、主旨極相近的作品,表現方法卻很不同。
據《唐才子傳》和《北夢瑣言》記載,唐宣宗喜歡曲詞《菩薩蠻》,相國令狐綯暗自請溫庭筠代己新填《菩薩蠻》詞以進。據此可知《菩薩蠻十四首》乃溫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綯進獻唐宣宗之作。其時當在大中後期(850—859),正值溫庭筠屢試不第之時。
《菩薩蠻》是溫詞中最受關注的詞作之一,歷來對它的賞析和解釋也是眾說不一。清代詞人張惠言認為《菩薩蠻十四首》是聯章體,現代評論家葉嘉瑩也認為這是一組詞。從詞的內容、情意、風格以及詞的意象運用如「小山」「藕 絲」「香紅」「秋色」「金鸂鶒」等來看,的確有很多相同或相似,有組詞的特徵。
我認為這十四首是一體的,從它選材看,時間與人物的相互轉換,應該是一氣呵成
如《菩薩蠻》:
牡丹花謝鶯聲歇,綠楊滿院中庭月。相憶夢難成,背窗燈半明。
單鈿金壓臉,寂寞香閩掩。人遠淚闌幹,燕飛春又殘。(其八)
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裡關山隔。金雁一雙飛,淚痕沾繡衣。小國芳
草綠,家住越溪曲。楊柳色依依,燕歸君不歸。(其九)
這兩首都寫佳人離思,都寫到明月、相憶、流淚、楊柳、燕飛,但前者是
貴婦閨怨,富貴味、脂粉氣較濃,後者是宮女思家,小園、越溪,較富野趣。
前者是月光撩動無眠者的思念,後者是大雁雙飛引起孤寂感;前者的燕飛春殘
暗示了盛年獨處,虛度青春的怨艾,後者的燕歸楊柳則明說了離人難歸。
溫詞給人的第一個印象是雕鏤滿眼,但深入作品後就可體會到,詞中繁多
的背景、場面描寫,多是作為人物內在感情的外感因素,以此造就含蓄深隱的抒情意境。
如《菩薩蠻》一「小山重迭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娥眉,弄妝梳
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這首詞寫一個女子剛剛睡醒,正在梳洗打扮。上片寫了貴婦的懶於梳妝,一副嬌滴滴的、慵懶的情態,活現在紙上。下片的「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像一個特寫鏡頭。從花面交映中,暗點出青春易逝,紅顏難久之意。結尾「雙雙金鷓鴣」的繡羅襦,作者用了反襯手法,進而更襯託出人的孤單
至此,我們就可深感下片並非堆砌,而是對上片懶於梳洗的必要補充,可以看到女主人公對「女為悅己者容」的失望,因而抒情意境確是含蓄深隱的。詞人就用這種豔麗的圖畫,去粉飾統治階級醉生夢死的生活。再看一下這首,「其四」
翠翹金縷雙鸂鶒。水紋細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紅滿枝。
繡衫遮笑靨。菸草粘飛蝶。青瑣對芳菲。玉關音信稀。
此詞上闋描寫了一個春色滿園、生意盎然而又充滿著無限幽情的環境。鸂鶒,是如鴛鴦一樣成雙成對兒的象徵愛情的鳥。有說:「此以鸂鶒之成雙,喻閨人之獨處。」從全詞看,並非如此。這兩句寫景極其鮮豔,而暗含著歡情,是人眼中之所見。
景物本身是令人賞心悅目的。下兩句把滿園春色的景物由動物而到植物,由水面而到池上。這兩句的關鍵在「雨晴紅滿枝」。如絲的春雨飄灑之後,天色初晴,不僅沒有落紅滿地,而是「紅滿枝」。有「春色滿園關不住」的感覺。如果如蘇東坡所說「能道得眼前真景,便是佳句」(錢泳《履園譚詩》),上闋的四句正是這樣。它由美麗成雙、金縷其身、翠綠其尾的鸂鶒鳥,而到它們在春池中掀起粼粼水紋,兩情歡洽;再由池及岸,樹上棠梨花開,雨後新晴,紅花滿枝;景色幽美,氣象清新。
布局有動(前二句)有靜(後二句),設色有濃(一、四句)有淡(二、三句)。陳匪石稱溫詞《菩薩蠻》「語語是景,語語即是情」(《舊時月色齋詞譚》)。從這四句看,正是用此明媚春光、佳景良辰,來襯託人情的歡愉。因為「言情之詞,必藉景色映託,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吳衡照《蓮子居詞話》)。此處的著力寫景為下闋的意味濃醇奠定基礎。
「繡衫遮笑靨,菸草粘飛蝶」。至此,才出現了人物。她紅潤的兩腮上,有一對酒窩兒。寫一個少女的嬌羞,既有形,又有神;既有動作,又有對動作的掩飾;既有乍見時的內心歡悅,又有猛然引起的內心慌亂,這五個字形神兼備地寫出了少女那顆歡悅卻又不平靜的心。
沈祥龍《論詞隨筆》提出:「詞有三要,曰情,曰韻,曰氣。情慾其纏綿,其失也靡。韻欲其飄逸,其失也輕。氣欲其動宕,其失也放。」這句表現情,確很「纏綿」,但是不「靡」;表現韻(味),確很飄逸,但是不「輕」(浮);表現氣(聲氣),確很「動宕」,但不「放」(蕩)。從詞的結構說,這句是全首的關鍵。
接下來的一句又很警策:「菸草粘飛蝶。』「菸草」,總起來說是陽春煙景,即上闋那綠波蕩漾的春水,那綴滿枝頭的棠梨。在「菸草」與「飛蝶」之間,用了一個「粘」字,可見「飛蝶」之於「菸草」十分迷戀。五、六句聯起來看,上句深情無限,下句景色如畫。但下句是比託襯映上句的,這「繡衫遮笑靨」的人的深情遠韻,恰如飛蝶戀戀於菸草。正是「情以景幽」,「景以情妍」。
「青瑣對芳菲,玉關音信稀」。這句是說,富貴之家,芳菲時節,景物依舊,可是,「玉關音信稀」,當日春遊之人,此時已遠戍邊塞,而且連個信兒都沒有。
我們比較一下一、四這兩首詞,同樣用了反襯手法,第一首用在結尾,第四首用在了開篇,一是從人物到景,四是從景到人物,但無論那一種方法,作者都從不同的畫面入手,寫的維妙維肖,首尾呼應。
如《菩薩蠻》一
「小山重迭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娥眉,弄妝梳
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菩薩蠻》四
翠翹金縷雙鸂鶒。水紋細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紅滿枝。
繡衫遮笑靨。菸草粘飛蝶。青瑣對芳菲。玉關音信稀。
最後看一下這首
水精簾裡頗黎枕,暖香惹夢鴛鴦錦。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
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溫詞全用比興,純由畫面切換組織成篇。上片展示了兩個畫面,第一個畫面,是一位貴婦人,她躺在華美的居室中,然而內心孤獨,只能做夢。每二個畫面,或指她的夢中情味,或指她所思念的人,正在江上流連未歸。
從意象上說,"水精簾裡頗黎枕,暖香惹夢鴛鴦錦"二句是穠麗的,而"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二句則是清麗的,穠麗與清麗相間,兩相生發,均更增其美。"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二句,是另一個畫面,這個畫面描繪了美人妝成的情景。
最後,詞人給美人的頭飾以一個特寫鏡頭,以儼妝女子玉釵因風而動,暗示她的心弦正被什麼東西撥動。溫詞的這一表現手法,後來在周邦彥、吳文英的長調中得到很好的運用。
縱觀這十四菩薩蠻,作者都以婉約,細膩的手法,或景色描寫,或人物特寫,借景抒情將人物與景完美結合,雖然沒有什麼典故,看似簡單的畫面,卻給讀者很大的想像空間。
一代詩詞是一代社會的產物,不同閨怨,也從側面反映出了當時婦女要求自由、和平的心聲。這或許也是作者的心聲。
吳門詩社創作精神:
詩寫我心,詩寄情懷,詩格高尚,詩韻雅正;
吳門詩社處事原則:
寬容、包容、平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