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來風滿樓」很經典,它的上一句是什麼?很少有人聽過

2020-12-11 詩文雜貨鋪

晚唐著名詩人許渾在歷史上的評價毀譽參半,褒揚者認為許渾可為「詩家之法程」。「法程」即為法則,這一評價不可謂不高,貶斥者則言:「大手筆所不屑。」許渾在唐末至明之前影響力甚大,從明開始出現了毀譽參半的現象。有唐三百年,詩歌成就蔚為壯觀,詩壇大家枚不勝舉。即使在晚唐時期,詩歌創作依舊異彩紛呈,許渾在其中可以說是非常亮眼的存在。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鹹陽城東樓》是許渾任監察御史時所寫,那是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延綿國祚二百三十一年唐王朝正處在風雨飄搖之際,在一個秋天的傍晚,許渾登上鹹陽古城,即興寫下此詩。這首《鹹陽城東樓》是登樓詩篇中的佳作,整首詩的氣質是蕭條悽涼的,但是意境卻雄闊高遠。詩人以雲、日、風、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渲染,構築了一種讓人輕易就能沉浸的感覺。

《鹹陽城東樓》

唐代 許渾

一上高城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首句「一上高城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寫詩人一登上鹹陽高高的城樓,向南望去,看著遠處煙籠寒蒹葭,霧罩楊柳,很像長江中的汀洲。「汀洲」在此代指詩人在江南的故鄉,登臨高處,思鄉之情湧上心頭,「萬裡」寫詩人的思愁空間之大。「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這一句是千古流傳的名句,後半句「山雨欲來風滿樓」可謂是人人皆知。詩人登樓之後,看見夕陽與慈福寺閣姿影相疊,就在這時涼風突起,鹹陽鼓樓頓時陷入悽風之中,一場山雨眼看就要到了,這也象徵著著風雨飄搖的唐王朝正如此景,日薄西山。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其中「鳥」「綠蕪」「蟬」都是詩人眼中的實景,「漢宮」又是虛,這一句虛實結合弔古之情油然而生。「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最後一句中的「行人」泛指古往今來的所有文人遊子,「故國」指鹹陽。「莫問」二字,並非勸誡之辭 ,實乃令人思索之語,它讓讀者從悲涼頹敗的自然景物中鉤沉歷史的教訓;一個「流」字,則暗示出頹勢難救的痛惜之情。

如有其他有關許渾的詩詞,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一句是什麼?僅7個字,卻寫出獨一無二的美
    古詩中誕生了不少家喻戶曉的成語和金句,但很多時候我們卻並不知道出處,也不知道它的上下句,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說的「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詩如今仍被廣泛地使用著,用來形容大事發生前的風起雲湧之勢。這句詩出句唐代詩人許渾的《鹹陽城東樓》,這是一篇流傳了1000多年的千古名篇。
  • 君不見,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拾得物外通靈句,儘是人間唯美詩《君不見》曉東集句系列作品之七君不見·風滿樓作者:艾曉東(集句)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秦樹晚,漢宮秋。送客添新恨,聞笛憶舊遊。2.君不見,長江日夜東流水,兩岸蘆花一釣船。蟬響夕陽風滿樹,雁橫秋浦雨連天。身何處,心渺然。借問釣魚者,持竿多少年。
  • 整個1950年代初期,臺灣處於「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境地
    整個1950年代初期,臺灣處於「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境地,四面楚歌的蔣氏父子及其政權,面臨著徹底覆沒的命運。唯一給蔣介石稍許安慰的是他的海空軍。當時臺灣保存下的海軍,有50艘戰艦並3.5萬人的兵力(實際能啟動作戰的只佔半數);空軍有各類飛機400架,官兵8.5萬人(也只有半數能上天)。
  •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讀唐詩不可錯過的許渾15首!
    他的詩多田園山水等閒適之作,有人又批判說他消極避世。寫怎樣的詩,作者就是怎樣的一個人嗎?我想很多時候這是不能劃等號的。就比如我們如今的「吐槽」,或者能側面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和待人處事的態度,但絕不等同於這個人百分百如此!文字落到筆端,一定是經過大腦處理過的,所以詩詞中展現的人物形象充其量是其精神風貌上的一個簡筆畫!
  • 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經歷了什麼,這句詩有沒有深刻的寓意呢?
    我們還是自己來欣賞這首詩吧。二、 山雨欲來風滿樓 有深刻的寓意嗎?在清代吳昌祺《刪訂唐詩解》中,他評價這首詩的時候說:當時長安何至如此?詩人語多太過也。所謂的深刻寓意,往往是指借寫景來暗喻時事或者託物喻志。這也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詩常常被後人使用的原因。用來比喻局勢在重大變化前夕的跡象和氣氛。吳昌祺認為,假如許渾有此意暗示時局的話,未免太過,當時的唐朝廷還不至於山雨欲來。
  • 未來半年的成都房價:平靜的蓄勢期之後,便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NO3 515之後的沉靜,差不多3年快到了,歷史周期大概率會如期到來房價這個東西,從來不是依照個人意願來轉移的。更可悲的是,往往它還不是依照大多數普通人的意願來轉移的。當你兜兜轉轉一圈之後,你就知道什麼最保值最穩健了。所以,如今成都房價的局面,其實已經很明顯了:一方面,越來越少的神盤可供大家選擇,哪怕是剛需也不得不面對現實;另外一方面地價越來越高,高的讓人絕望;還有一方面就是大環境的情況,讓人根本沒有其他出路;最後一方面是歷史周期規律的時間,即將到來。
  • 唐代詩人許渾的10首名詩,山雨欲來風滿樓
    1、鹹陽城東樓唐代:許渾一上高城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2、金陵懷古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
  • 喜歡山雨欲來風滿樓,那你可知滿天風雨下西樓?
    「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詩可以說是非常的出名了,本意是想指大事情要發生前的緊張氣氛。後來也多用來純粹指天氣和景象。詩人是晚唐詩人「許渾」,上一篇文章詳細解說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全詩《鹹陽城東樓》,該詩講述的唐王朝已經回天乏術危機四伏了,深刻表達了作者悲痛的情感。有興趣可以去查看上文。今天講的這首詩也是詩人許渾寫的叫《謝亭送別》。也就是詩句「滿天風雨下西樓」的全詩,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
  • 【學習「四史」 堅守初心】1932:山雨欲來風滿樓——中國共產黨...
    漳州戰役(油畫)寧都會議舊址1932年,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似乎是比較平淡的一年。它既沒有1927年那樣的大起大落,也沒有1934年那樣的苦難,當然也沒有1949年那樣的輝煌。但是,歷史之河潛流湧動,其大潮在向前奔騰的同時也會因暫時遇到障礙而出現曲折與回潮。1932年可謂是激蕩曲折之年。
  • 俗語「飽暖思淫慾」下一句是什麼?那才是經典,很少有人知道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俗語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它不像《詩經》、《離騷》、《論語》等典籍那麼高大上,但它總結了古代先民千百年來的生活智慧。不過,很多俗語在流傳過程中,往往沒被人記全,大家都知道上半句,卻總忽略了下半句,因此鬧笑話的人也不在少數。
  • 山雨欲來風滿樓!21家全球知名企業聯手抵制Facebook廣告
    當時,它呼籲大型企業暫停在Facebook上投放廣告,理由是該公司「一再未能有效解決其平臺上激增的仇恨情緒」。 這家戶外服裝品牌補充說,它將把原本花在Facebook和Instagram廣告上的錢專項「策劃執行更具包容性的戶外活動」。
  • LOL經典戰歌,每一首都讓人熱血沸騰,很少有人全部聽過!
    相信這兩個月來最火的話題就是英雄聯盟的S系列賽事了,今天IG和FNC在總決賽碰面我們的LPL時隔三年再一次闖入了全球總決賽,雖然不是RNG讓人感到有些惋惜,但是IG一樣代表著中國代表著我們LPL,這份榮毅依然是屬於我們中國人的!
  • 七字成語你知道多少,從中又明白了什麼?
    我們都知道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七字成語,猜猜它們背後又蘊藏著什麼故事或典故,然後想想從中你又明白了什麼。
  • 你聽過一句三觀正、充滿正能量的話是什麼?
    「正道的光,照在了大地上……」朋友們,你聽過的一句充滿正能量且你最喜歡的話是什麼?要不要說出來跟我們分享一下唄,我先來。1. 「不知全貌,不予置評。」世界上有很多條出路,但是學習是最簡單也是最輕鬆的一條。學習是廣義的,要看你學習什麼。學習並不僅限於學校裡面的讀書寫字,還有包括很多其他的技能學習,對普通人來說,這是一條改變生活的捷徑。3. 誇獎的話可以脫口而出,詆毀的話要三思而後行。
  • 那些只有一句出名的詩句,你知道它的上(下)一句嗎?
    有一些詩詞歌賦或者俗語廣為流傳,人們只記住了上半句或者下半句,下面小編今天要推薦30句經典的古詩名句,每一句都家喻戶曉。1、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有緣千裡來相會,三笑徒然當一痴。————黃增《集杭州俗語詩》6、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 最擅長寫「水」的許渾五首詩:橫煙秋水上,疏雨夕陽中
    最擅長寫「水」的許渾五首詩:橫煙秋水上,疏雨夕陽中許渾是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專攻律體,成就極高。許渾的寫景詩最具特色,尤其擅長描寫水與雨之景,故有「許渾千首溼」之稱。(1)鹹陽城東樓 一上高城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簡評:這是唐人登臨詩中的佳作,也是七律詩中的名篇,其中的「山雨欲來風滿樓」是千古名句。全詩以雨前的風雲變幻營造渲染出一種蕭條悽涼的意境,抒發了對家國衰敗的無限感慨。
  • 俗話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後面一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它最初的意思是提醒人們不要迷失在繁華的世界當中,世界上有很多吸引你眼球的東西,但不要被太多的東西分心,只抓住一件,用心去對待這一件就足夠了。而這句話之所以被人們用來描述愛情,還是因為《紅樓夢》。曹雪芹最早引用這句話來描述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從此之後,這句話便被人們常用於表達愛情了,並成為了一句表述愛情的名句。
  • 老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卻很少有人知道
    老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知道。大家都有聽過一句老話吧,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只知道前半句,後半句是什麼,你們知道嗎?還有一句很類似的話,叫做人在做,天在看,和舉頭三尺有神明的意義是很相似的,都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