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千年名窯的光彩

2020-12-23 人民網

唐代三彩鵝銜梅花杯鞏義市博物館供圖

唐代絞胎裴家花枕鞏義市博物館供圖

在河南省鞏義市杜甫路,有一座園林式仿古建築,它就是鞏義市博物館。鞏義市博物館現有藏品14萬多件,其中珍貴文物5570餘件。館藏珍品中有不少精美的瓷器,呈現了隋唐時期鞏義窯的光彩。

鞏義窯又稱鞏縣窯,是古代鞏義地區窯口的總稱。鞏義窯肇始於漢,發展於北魏,成熟於隋,鼎盛於唐,因工藝精湛、產品種類眾多,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三彩:流彩千年

「這件三彩鵝銜梅花杯,出自鞏義黃冶三彩窯址,在造型、製作、施釉等方面都顯示出高超的技巧,堪稱唐三彩中的精品。」鞏義市博物館講解員李瑞瑞說。

此杯整體造型是一隻曲頸回首的鵝,口銜一朵盛開的梅花。鵝背突起,鵝腹為橢圓形。通體施綠彩,鵝尾施黃綠相間的條狀釉彩。鵝身兩翼羽毛紋飾清晰,腹部有乳釘紋裝飾。這件三彩杯造型別致,線條流暢,栩栩如生,凸顯了工匠的巧思和技藝。它曾應邀前往東南亞巡迴展覽,在國際上贏得廣泛的讚譽。

鞏義被稱為「唐三彩的故鄉」,因黃冶窯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規模最大的生產唐三彩的專業窯口,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鉛釉陶,因以黃、綠、白三色為主,創燒並盛行於唐代,被稱為唐三彩。

白瓷:遠走四方

一件光潔雅致的白釉瓷雙龍尊吸引了記者的目光。瓷尊兩側有龍形雙耳,龍口銜尊沿,龍頭、龍角、龍鬚刻劃清晰,龍身捲曲成月牙狀。通體施白釉,釉色溫潤。

鄭州中州古陶瓷學會副會長陳孝峰介紹,白瓷又稱白釉瓷,是在白色瓷胎上施一層含氧化鐵很低的透明釉,經過1200攝氏度的高溫燒制,釉面氧化還原後呈現出白色。

《唐書·地理志》稱:「河南道貢瓷石之器,是其地本宜於陶也。」鞏義地處淺山丘陵地區,蘊含豐富的高嶺土和煤炭資源,是燒制陶瓷的理想之地。隋唐時期,鞏義陶瓷燒造空前繁榮,產品遠銷東南亞及世界各地。「十裡窯場,一片火光;鞏義白瓷,遠走四方。」說的就是隋唐時期鞏義窯白瓷燒造盛況。

「唐鞏義窯白瓷以素為美。現在流傳下來的白瓷種類繁多,造型精美,受到國內外藏家的青睞。」陳孝峰說。

絞胎:泥裡開花

「鞏義窯還生產一種新穎別致的絞胎器。它是用白、褐或白、灰兩種不同顏色的瓷土相間揉和成花色泥料,用來制坯。」陳孝峰介紹,絞胎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整器絞胎,一種是器表絞胎裝飾。絞胎紋理變化多樣,有的組成圖案,有的絞成自然紋樣,或如木紋,或如鳥羽,或如行雲流水,或如朵朵鮮花,非常漂亮。

眼前這件絞胎裴家花枕,產於宋代,2015年在鞏義出土。枕呈如意形,枕面略凹,前低後高。枕面雙線框內貼飾兩朵絞胎團花,團花之間貼飾絞胎如意紋,團花、如意紋周圍皆戳印半圓與三角形組成的小花瓣,空餘處戳印太陽紋。枕牆戳印太陽紋與圓圈紋。枕面、枕牆紋飾皆填褐彩,罩淡綠釉。細觀這件瓷枕,有「亂花漸欲迷人眼」之感。「瓷枕底部刻有『裴家花枕』四字,就是由裴家窯燒制的意思,這說明當時窯廠的窯工們已經具有很強的品牌意識。」陳孝峰說。

青花:首開先河

「這件文物名叫藍釉點彩水注,屬於早期唐青花的一種。」李瑞瑞指著一件其貌不揚的瓷器說,「與精美的三彩杯相比,它顯得拙樸、粗陋,但在鞏義市博物館裡,沒人忽視它的價值。」這件水注造型簡潔,下腹以上以淺黃釉為底,點施藍釉,下腹與圈足未施釉。

唐青花,是鞏義窯在成熟的白瓷和唐三彩生產技術的基礎上,借用白釉藍彩的裝飾技法創燒而成。河南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郭木森介紹,鞏義窯唐代青花瓷開創了中國青花釉下彩裝飾的先河,為元、明、清時期青花瓷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唐青花的出現,比波斯的青花陶瓷早一個世紀,由此證明中國是青花瓷的最早產地,同時也證明了鞏義窯的燒制工藝在當時處於世界先進水平。郭木森說,鞏義窯唐代地層中出土的青花碗、罐、水注等瓷器及殘片,胎質堅硬,釉色純淨,色澤鮮豔,與揚州唐城遺址和「黑石號」唐代沉船上發現的青花瓷完全一致,證明鞏義窯就是中國唐代青花瓷最早燒制地。

相關焦點

  • 五大名窯之-哥窯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據史料記載,南宋時浙江龍泉有章氏兄弟,均擅長製作陶瓷,哥哥名生一,所主之窯名哥窯,弟叫章生二,弟窯則又稱龍泉窯。哥窯出產的瓷器以釉色取勝,均勻光潔,晶瑩滋潤。胎質細膩且性能堅實,一般較重。
  • 被美國博物館收藏的中國瓷器,產自宋代五大名窯的哪一個?
    瓷器在宋代登上了藝術的巔峰,在宋代產生了中國瓷器「五大名窯」之說,其中不乏我們耳熟能詳、被日本譽為國寶級別的「建窯」天目茶盞等瓷器頂峰藝術作品。五大名窯的出現代表著宋代瓷器設計、製造水平和工藝,已達到我國瓷器歷史的巔峰。
  • 宋代遺珍:故宮博物院的宋代瓷器,五大名窯之精品!
    #宋代五大名窯#「藏」在故宮博物院的宋代五大名窯five famous kilns「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體系完備、涵蓋古今、品質精良、品類豐富。兩千年以前,人們以青銅器為禮,上禮天地君主,下禮親朋好友,青銅文明曾磅礴一時。然而,自陶瓷從泥火中誕生以來,青銅淡出,陶瓷,集天地之靈秀愈見精美,逐漸成為禮器的主流。禮送陶瓷,已成為千百年來人們的習俗,陶瓷所承載的禮品文化也隨之源遠流長,發揚光大。
  • 宋代五大名窯
    宋代五大名窯我們看看宋代五大名窯各有什麼特點?
  • 皇家的窯子——中國名窯官窯
    南宋渡江後,江北名窯均毀於戰火,景德年前,賜江西昌南鎮名「景德鎮」,盡遷各地名匠於此。元代忽必烈又在此設浮梁瓷局,除皇家專造外,還將戰爭中俘獲的所有陶瓷業工匠均發配到昌南居,在此基礎上,經過近千年的發展,這個擁有得天獨厚的高嶺土資源的昌南古鎮,正式成為中國官窯的集中地,千年窯火一直延續至今天,營造出一脈獨具特色的昌南盛世。
  • 《五牛納福》開創當代五大名窯之瓷塑新篇章
    眾所周知,宋代五大名窯分別為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可以說,五大名窯的到來是真正意義上的瓷器時代的到來,它們是整個中國瓷器史上的巔峰,如果沒有宋代五大名窯,也就不會有後世瓷器史上那些輝煌燦爛的篇章。
  • 五大名窯研究會為你解密宋瓷的本來面目
    宋代陶瓷是世界陶瓷發展史的一個巔峰, 而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更是巔峰上的巔峰。五大名窯不僅標誌著中國瓷器時代的真正到來,且以其超凡的技藝與絕美的釉色而著稱於世。不過到了宋代以後,五大名窯逐漸衰落直至失傳。
  • 中國五大名窯如何區分開?
    宋代五大名窯 分別為:鈞窯 、汝窯 、官窯、 定窯、 哥窯。中國五大名窯是正式開創了燒制的實用器皿與觀賞器皿的「瓷器」時代,事實上,在宋朝以前中國的燒制實用器皿與觀賞器皿絕大多數都是陶器,是不同的種類,所以說,五大名窯的到來是真正意義上的瓷器時代的到來。一、官窯官窯是宋徽宗政和年間在京師汴梁建造的,窯址至今沒有發現。
  • 中國文化——話說陶瓷之五大名窯
    說起中國陶瓷,不多不說宋代著名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1 汝瓷說起汝窯,應從產地開始。位置-地位:汝瓷因產於汝州而得名,且位居五大名窯魁首特點:因其獨有天青色,溫潤如玉,極品汝瓷以瑪瑙為釉,碗口上沿因釉滴滑落而露出淡淡瓷胎體。
  • 六大名窯大師齊聚佛山
    六大名窯大師齊聚佛山金羊網  作者:歐陽志強  2020-10-13 第四屆中國(佛山)陶瓷設計周將於10月30日晚在南風古灶舉行盛大的開幕儀式
  • 五大名窯
  • 中國五大名窯簡介,論我國陶器的歷史
    五大名窯,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它是瓷器愛好者必須了解的。其中,五大名窯中「汝、官、哥、鈞」為官窯,「定」為民窯,目前官窯瓷器件之所以漲幅高,一是因為質量精,二是因為存世量少,因此一些官窯精品如今的價格已達百萬元之巨。
  • 瓷器每個人都見過,那五大名窯你知道嗎,難道這些瓷器是破碗爛盆
    早在6000多年以前的原始社會後期,咱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了製造和使用彩陶了,先秦兩漢時的陶瓷器的製造技術已經相當高超,到了兩晉隋唐新的瓷器新的品種不斷出現,唐代的瓷器製造工藝出現了那種令人耳目一新的飛躍,那麼就來說說這五大名窯一古代定窯這定窯是唐宋時代的著名的一個瓷窯,是在河北省的曲陽縣
  • 中國五大名窯——鈞、汝、官、哥、定
    宋代五大名窯之說,始見於明代皇室收藏目錄《宣德鼎彝譜》:內庫所藏汝、官、哥、鈞、定名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哥瓷·傳統器型哥窯:名列宋代五大名窯,在陶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哥窯胎多紫黑色、鐵黑色、也有黃褐色。釉為失透的乳濁釉,釉面泛一層酥光,釉色以炒米黃、灰青多見,釉面大小紋片結合。
  • 中國陶瓷名窯大師作品展在「上海之巔」開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莊濱濱 上海報導 12月20日,一場名為「『CHINA 高度』中國陶瓷名窯大師作品展」的藝術大展在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126層巔峰藝術空間開幕。
  • 鈞汝官定哥中國五大名窯,為何官窯保存下來的最少?
    中國歷史上瓷器發展最鼎盛是在宋代,當時出現了鈞、汝、官、定、哥物種瓷器,被後人成為「中國五大名窯」,這些瓷器武藝代表中國古代的藝術成就,如果當時的瓷器能流傳下來,現在也是價值連城了。就拿宋朝的鈞窯來說,到現代幾乎每年價格都會翻一翻,基本上市場價不會低於20萬了,如果用來拍賣的話,能達到五六百萬,也是有的。
  • 山東齊筆傳承人「守藝」50餘載 讓千年技藝煥發光彩
    在山東東營廣饒縣的「齊筆之鄉」,卻有一群「守藝人」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堅持150餘道工序制齊筆,守正創新,讓千年技藝重煥光彩。年過六旬的郭明昌是山東省齊筆製作技藝傳承人,從14歲開始學習手工製作齊筆,至今已從業50多年。  【解說】12月14日,記者見到了這位堅守50多年齊筆製作技藝的傳承人。
  • 尊重自己的感受,活出自己的光彩,豪爽不羈,性格直率……
    純粹之感遇上詩人,又會散發出怎樣的光彩呢?——題記一個瘦削的身影走在昌谷的小路上,背上背著一個巨大的錦囊,後面急匆匆地跟著一個書童,時不時接著前面拋來的捲軸放在錦囊中。走過一片竹林,些許停頓,前方詩人撫摸一下它們高大的枝幹,拿出毛筆,揮毫即成一首詩。每天寄情於此地,晚上回去整理成詩句——這,是李賀的生活。
  • 宋代五大名窯:定窯(定瓷)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宋代五大名窯中,唯有定瓷的傳世品最多,並且在宋代時期被稱為「白瓷之冠」。定窯還兼燒醬油、黑釉、綠釉、淡黃釉產品,就是我們常說的「紫定、黑定和綠定」。在此不再詳細贅述。
  • 感受西安城牆的律動讓我看到一頭沉睡千年的巨龍即將覺醒
    西安的城牆經歷千年,它沒有鐘樓和鼓樓那樣金碧輝煌,也沒有大雁塔那樣的意義深重。但它卻是每一個老百姓可以用手去觸摸的歷史。背靠著青灰色的城牆,感受那種厚重。那不僅是城牆本身的厚重,同時也是歷史的厚重。你望著那深深的城門洞子,在某一個瞬間似乎可以看見,古人正從那裡穿過。